乐文小说网 > 争魏小说最新章节 > 第三百一十三章 拭目

第三百一十三章 拭目


  “淮南虽然败了,但司马师没有,洛阳精锐无损,雍凉司马孚、郭淮、邓艾、胡奋皆在。”杜预看着沙盘道。

  某种程度上,现在的杨峥与郭淮有几分唇齿相依的意思。

  郭淮倒下,雍凉就会完成整合,所有压力朝向西平。

  杨峥倒下,司马孚就能抽出手专心对付郭淮。

  现在是嘉平五年,杨峥记得历史上的郭淮差不多就在这几年下线的。

  东兴之战虽然败了,但司马家形势一片大好。

  淮南是司马氏的手唯一没伸进去的军镇。

  此战之后,魏国最大的军镇淮南实力大损,对洛阳许昌的威胁大大下降。

  东兴之战是不是司马师故意送人头,尚无定论,也没有证据,但很多事情其实原本也不需要证据,只看是谁受益,就能窥见其中端倪。

  卫瓘抚弄着长须道:“司马师调防诸葛诞与毌丘俭之举,更为高明,眼下诸葛恪东兴大胜,淮南实力大损,吴国定会大举北伐,毌丘俭的几千部曲,恐难挡诸葛恪倾国之力,如此一来,毌丘俭之势也去了。”

  正常推演的确是如此,但谁会想到历史上的诸葛恪几十万大军会被一座新城折磨的没脾气。

  而毌丘俭也非寻常将领,这是有过灭国之功的名将。

  “若诸葛恪北伐淮南,岂不是姜维也要北伐雍凉。”杨峥有些头疼道。

  上一次姜维北伐,被一场大雨扫了兴,这一次一定更加疯狂。

  虽然是潜在盟友,但站在姜维的立场,最优选择就是把西平拉下水。

  问题在于,东兴大败后,司马师一番操作,威望和实力反而到达顶峰,一如当年高平陵之变后的司马懿,拔剑四顾,虎视天下。

  杨峥可不想拿西平去试司马师的剑锋不锋利。

  西平的潜龙之势尚未形成,而司马师已经御龙在天,实力差距太大。

  “此是必然。”杜预点头道。

  “西平之势,仍在守。”一直未开口的鲁芝言简意赅道。

  两年未战,粮食增收,人口渐多,西平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以现在的实力,席卷雍凉有难度,但吞下北面的凉州,问题不大。

  武威已经陷入内乱之中,有卫瓘在时,抄袭西平的各种政策,压制豪强,征服羌胡,收容奴隶,开展屯田,倒也能收一时壮阳雄起之效。

  卫瓘不在了,胡奋的长矛虽然还挺着,到处乱戳,但治标不治本。

  单凭武力无法解决凉州乱象。

  曹操、曹丕当年都扫平过凉州,但叛乱依旧。

  但凉州最大的问题也在于此,乱!

  拿下凉州,就要花费一定的精力整合。

  邓艾、司马孚会给这个机会吗?

  作为旁听的孟观、庞青都拿着小本在抄抄写写。

  不过堂中的气氛有些压抑。

  似乎对西平的未来颇为悲观。

  从任何角度上看,西平的都是死局。

  即便拿下凉州,也会面临洛阳的疯狂反扑。

  只有杨峥对西平的未来越来越乐观。

  有句俗话,光脚不怕穿鞋的。

  当初骆谷那么惨,不一样挺过来了吗?

  现在有兵有将,还有鲁芝杜预卫瓘这样的大佬,队伍也在不断扩大之中,有什么坎儿迈步过去?

  司马师的确厉害,智谋虽然不如司马懿,心狠手辣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问题是司马师能长生不老吗?

  这天下现在还姓曹,离姓司马,还有很长一段路。

  知晓历史进程,就是杨峥最大的优势。

  “淮南没有那么简单,毌丘俭天下名将,还有文钦在旁辅助,淮南尚未可知也,诸位可拭目以待!”杨峥微笑道。

  “然也!”鲁芝笑道。

  杜预脸上也轻松下来。

  而卫瓘正眯着眼,划过一缕复杂的幽光。

  能让他进入这个场合,其实已经是对他最大的尊重了,也表明了杨峥心意。

  只不过卫瓘始终一副若近若离的态度,更像是一个旁观者。

  建议他也提,西平政略有不当之处,他也会指出,但始终保持着一定距离。

  杨峥也不着急,当年的鲁芝、杜预不也是这样一步一步过来的吗?

  只要功夫下的深,铁杵磨成针,得到他的人,迟早也会得到他的心。

  “人老了,记忆也不行了,险些忘了禀报,近日门源谷地发现大铜矿!”鲁芝说出一个令人激动的消息。

  积石山中金矿和铁矿,唯独没有铜矿。

  铜在这个时代意义非常。

  董卓废五铢钱、铸小钱,竭泽而渔,一举毁灭了两汉以来五铢钱形成的金融体系。

  很多东西建设起来,千难万难,破坏起来,却是一转手的事。

  金融崩溃,是三国另一重大议题。

  刘备制直百钱,官府一句话,强行规定一枚劣质铜钱价值一百枚五铢钱,直接让蜀人财富贬值百分之九十五。

  跟后世凯申公的“法币”一个性质。

  出师表中的“益州疲敝”并非虚言,诸葛武侯掌权,逐渐将直百钱与蜀锦绑定,货通天下,对外,直百钱流出,铜钱流入,金融掠夺魏吴,才勉强稳住了蜀国经济。

  孙权反应过来,也弄出大泉五百、大泉五千。

  大家一起掠夺民间财富,饮鸩止渴。

  反而是曹魏顶住了压力,曹操当年跟着董卓混过一段时间,亲眼目睹过董卓小钱的巨大危害,所以得势后,罢用董卓小钱,改回五铢钱。

  到了曹丕黄初二年,鉴于北方元气有所恢复,五铢钱不够用,下令罢用五铢钱,改用谷和帛充当货币,出发点是好的,但士族豪强、奸商小贩,将谷物泡水增重,绢帛抽丝变薄,朝廷与民间的财富一同流失,变相制造了通货膨胀,后曹丕及时止损,又下令恢复铸造五铢钱。

  自始至终,曹魏都没有铸造新钱,掠夺民间财富。

  西晋继承此策,一直沿用至唐高祖铸造开元通宝。

  五铢钱奠定了大汉的强盛,开元通宝则奠定了盛唐的基业。

  三国之中,魏国实力最强,地域辽阔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金融体系还没有完全烂透,国家信用还在。

  吴蜀的那一套,当时有用,但后患无穷。

  百姓穷蔽,就会与国家离心离德。

  蜀国最先崩塌,与最先发行直百钱不无关系。

  经济是国、家运行的内在逻辑。

  出了任何问题,一定都是最先反映在经济上。


  (https://www.lw00.net/133/133235/733022376.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