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文言


  终于解开了心中的谜团,不得不说,熊大嘴嘴巴虽然臭,政治上很弱智,但在军事上却见识独到,很有战略眼光。像他这样的军事专家,董宣武在大明还没看见第二个。

  打着饱嗝,董宣武浑身酒气从熊府出来,正想去济安居吹吹牛,正在街上走着,忽然见迎面走来一人。那人也看见董宣武,拱手问道:“阁下可是董宣武董二公子?”

  董宣武打量了一下那人,那人一身青衫,三四十岁的模样,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干练劲,脸上带着无害的微笑。

  “你是……”董宣武一时认不出那人是谁。

  “鄙人汪文言,久闻董二公子之名,早想结识,只是一直没有机会。不想今日竟然能巧遇,不知董二公子能否给鄙人一个薄面,小酌几杯如何?”那人笑着说,让人心生好感。

  是他,汪文言,内阁的中书舍人,一个从七品,官不大但极为重要的角色?董宣武心中一震,酒意顿时醒了一半。

  他当然知道此人。穿越到明朝后,董宣武专门派董三调查过东林党人和阉党的主要人员,以做不测之需。作为东林党的骨干,两大智囊之一,汪文言当然也在调查之列。

  汪文言这个人可不简单,虽然后来的史书上很少提到他,但是天启朝东林党的兴衰都与他有莫大的关联。

  严格说来,汪文言是个混混。

  别瞧不起混混,汉高祖刘邦当初也是混混,他手下一帮大臣也是混混,可是他们混出了一个大汉王朝来。宋江也是混混,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可是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就是服他。

  汪文言就是这么一个超级大混混,狡猾、有见识、非常会来事儿、能力还相当的强,若非如此,他一个小小的普通狱吏出身,怎么能得到东林党各位大佬的赏识,一跃挤入核心集团,一语可以左右整个大明的政策?

  作为混混,汪文言绝谈不上正直,与东林党人名义上对道德的要求搭不上边,那些不光彩的勾当干过不少。

  但是他很聪明,通晓世故人情,跟及时雨宋公明差不多。他懂得如何利用自己手中资源,编织关系网,而且不拘小节,不计得失。他经常仗义疏财,接济朋友,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这是一般混混没法比的。这也为他赢得了非常好的名声。

  可是夜路走多了,终究会遇上鬼,小动作做得再隐秘,迟早会被人发现。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被揭发出来,好在他的关系够多,很快就从麻烦中解脱了出来,但狱吏的工作也没了。

  和宋江一样,汪文言认为自己迟早能做出一番大事情来,县城太小,不足以让他施展拳脚,于是他来到了京师北京。

  可是无论他名声多大,他始终只是县衙一个小人物。他有关系,但关系仅限底层和下层。在龙鱼混杂的北京城,充其量也只是些个城狐社鼠,摆在汪文言面前的情形跟张宝差不多。

  这时,一个改变他命运的人出现了,他叫于玉立。

  于玉立,当时任刑部员外郎,职位不高,但想法不少。他也想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求晋升之路,但成效不大。

  朝堂与江湖毕竟不一样,不仅要讲关系,还是要讲道统,单单靠那些沽名钓誉的勾当,其实用处不大,要不然自古以来那些贪官污吏还怎么混?

  于玉立听说汪文言同学擅长拉关系,便将他招揽道麾下,专门为他打探消息,疏通关系。

  几个月下来,不懂官场潜规则的汪文言发现自己在县里很吃香的那套,在京城根本混不开。那些进士、举人懒得答理这位汪兄。原因很简单,他们之间斗的再凶,但好歹都是读书人,你汪文言算什么东西?谁会自降身份结交他这种社会底层的小混混?

  当然,不是所有人的出身都比他高,总有人的出身比他更让人鄙视。这类人,朝中肯定是没有的,但皇宫内有。

  没错,是太监。

  汪文言被一个相当有实力的太监看中了,不是魏忠贤,那时的魏忠贤还叫李进忠,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这个人是魏忠贤的领导王安。

  王安,东林党人的支持者,在光宗和熹宗两位皇帝继位斗争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然,汪文言能被王安看中绝不是偶然。

  汪文言认识王安时,万历皇帝的身体倍好,吃嘛嘛香,作为太子朱常洛伴读的王公公还没几个人愿意搭理。但汪先生眼光就是这么不同,鞍前马后、不计辛苦地为王安办事,还经常塞点银子给他。

  明末三大奇案之一的梃击案发生后,由于王安在其中优秀的表现,被万历皇帝看在眼里,身价立刻暴涨,连拉了好些个涨停板。早已经持股在手的汪文言同学当然也受益匪浅。

  借着王安,曾在朝廷内受尽白眼的汪同学的春天终于来了,他先是花钱捐了个监生,又上下打点混进了太学,终于跟六部官员都混了个脸熟。

  当杨涟秘密找到王安,告诉他万历即将晏驾的消息时,汪文言就在王安身边。

  几十年的江湖经验让汪同学立刻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劝服王安,听杨涟的话,带太子朱常洛立即入宫。

  朱常洛也因此顺利当上了天子,当时若稍有犹豫,当上皇帝的未必就是朱常洛,很可能就是后来洛阳城破后,被闯王李自成干掉的那位福王,也就是万历最宠爱的郑贵妃之子——皇三子朱常洵。

  经过这件事,不仅让王安更加信任汪文言,同时也使东林党人认识到汪同学的能力。于是乎,杨涟、周嘉谟、左光斗等东林党大佬都和汪文言拉上了关系。

  傻子都能看得出东林党人即将发达,更何况老江湖汪文言?所以双方一拍即合,汪文言正式加入到了东林党阵营。

  汪文言的加入,使得东林党实力大增,终于打破了当时朝中党争胶着不下的局面。

  那时东林党的对手可不是阉党。阉党那时还没成形,阉党的扛把子魏忠贤还在东林党的淫威下瑟瑟发抖,担心一不小心就丢了性命。事实上,也的确差点丢了性命。他们要对付的,是浙党、楚党和齐党结成的统一战线。

  当汪文言一踏入政治中枢时,才发现情况并不是很妙,东林党人并没有取得绝对优势。

  虽说光宗皇帝是东林党人力挺上去的,但当时内阁的首辅却是浙党的大佬方从哲,浙党党羽遍布朝野。而且齐党和楚党也不简单,三党分工合作,极不好惹。

  东林党曾明争暗斗了几次,都搞不定这三党。

  汪文言的出场打破了这种微妙的平衡,因为他改变了党争的规则。

  在汪同学没上场之前,党争是争斗方式是吵架,在朝堂上吵,在朝堂下也吵,反正见面就意味着吵架。口才好、头脑灵活的胜出,这就难怪后来东林党人对熊大嘴羡慕嫉妒恨,估计当时不少人在熊大嘴嘴巴下吃过亏。

  实际上无论是东林党,还是浙党、齐党或者楚党,除了派系不同,都是同一类人,斗得不相上下也不足为奇了。

  与信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这帮读书人不同,“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朋友和敌人在利益面前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才是汪文言信奉的原则。

  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汪同学决定从内部瓦解敌人。很快,他找到契机,那就是梅之焕——另一个东林党人。

  梅之焕还有另一个身份:他是湖北麻城人,跟楚党颇具渊源,而且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正是汪文言需要的。

  机会源于一个非常无聊的事件。

  伟大的改革家张居正已经死去多年,但朝中仍有人提议要把这位大人的骨头拉出来修理一顿。而提议之人是浙党。

  无论三党提什么建议,内容不重要,东林党人肯定坚决反对,一直如此。要不然后来毛文龙收复镇江后,东林党人也不会因为“平辽”还是“征辽”两个字眼跟阉党吵了一年多之久。

  所以梅之焕上了奏章,并出言就挑衅:如果张大人还活着,你们这些无耻之徒敢这样吗?

  话音刚落,就有人上书表示支持,但令人意外的是,这次支持梅之焕的并非是东林党人,而是楚党大佬官应震。

  之所以官应震会支持梅之焕,除了他俩是老乡,关系还不错,另一个原因是:张居正也是湖广人。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官应震被汪文言拉拢了。

  从此铁板一块的三党被汪同学分裂了,内斗开始,直到垮台。

  有这样一个不择手段、不讲规则的汪文言给东林党出谋化策,三党又怎么可能是对手?众正盈朝的时代终于到来了,可惜没过多久,另一个更加不择手段、更加不讲规则的强大对手出现了,那人就是魏忠贤魏公公。

  有规则的党争时代结束了,没有规则、没有底线的党争时代到来了。

  历史多么的相似,这一幕在数百年前的北宋曾经出现过一次,那一次直接导致如日中天的北宋王朝衰落下来,直至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到北方的五国城。

  那时北宋的对手也是女真人,这是宿命还是纯粹的巧合?

  董宣武暗中叹了一口气。


  (https://www.lw00.net/137/137478/415273729.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