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第448章 树立正确信仰,扫除牛鬼蛇神

第448章 树立正确信仰,扫除牛鬼蛇神


第448章  树立正确信仰,扫除牛鬼蛇神

        “草民见过知院。”

        几个农会的人大约四十来岁,畏畏缩缩过来。

        农会的宗旨是互帮互助,因此选的人往往都是当地壮年有威望者。

        而且入会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拥有大量田地的地主是不允许进入的,只有二十亩土地以下的中农、贫农以及雇农参与。

        刚开始赵骏是把农会当作乡政府来看待,希望给予农会一定的治理能力,配合县衙官府共同管理地方。

        如此一来,县衙通过农会治理基层,不再需要乡贤和宗族,将大大削弱士绅权力。

        但范仲淹却强烈反对,认为如果基层出现一个这么大权力的机构,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比如农会的会长以权谋私,或者在乡野欺上瞒下,称王称霸。

        赵骏觉得有道理。

        虽然他也明白,范仲淹这样做是基于封建王朝的统治。

        在乡贤宗族制度的时代,乡贤宗族往往站在朝廷那一边,帮助朝廷管理和控制基层民众。

        而出现农会就不一样了,农民组织力度加强的话,可能会让原本一盘散沙的百姓力量做大,从而出现造反起义的情况。

        这也是大宋连年多次起义朝廷被搞怕了。

        不过范仲淹说的问题也不无道理,在一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农会如果成为基层权力机构的话,很容易让他们的权力不断膨胀。

        特别是古代百姓与县衙的沟通较少,农会的控制力太强,很可能直接取代掉县衙的作用,这就有点得不偿失。

        因此如今的农会基层权力不大,规模也一般,一个县数万到十余万百姓不等,根据乡镇划分出数個农会,一个农会直接参与管理约数千至万人左右。

        他们没有调查、执法、审问等权力,只能配合县衙做协助工作。

        比如村庄与村庄之间有矛盾,或者生产资料分配、官府分发田地、官田的租赁、争夺水源、村寨械斗等等,由农会与官府进行统一协调。

        这就意味着目前农会以辅助为主,赵骏突然召见,又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一时间心中有些惶恐,不明所以惴惴不安。

        赵骏看到他们,并没有生气,毕竟这事跟他们没什么关系,和颜悦色地说道:“无需多礼,你们是本地农会的成员吗?”

        “是的,知院。”

        为首汉子又拱拱手道:“草民是临城干言乡农会会长,草民叫郑勇,他们是农会几个主事。”

        “嗯,郑勇,我来问你,你家有几亩地。”

        赵骏和蔼问道。

        “二十亩。”

        “有池塘和桑田吗?”

        “有。”

        郑勇说道:“合计三十六亩,其中十八亩是租的朝廷官田。”

        “哦?”

        赵骏诧异道:“这么说以前你们家也有十八亩地?”

        郑勇苦笑道:“父母走后俺与兄弟分家,大半都给了兄弟,草民家只留了五亩,要去县城做工才能养活,是前几年周大官人抛售土地,趁着价低草民把积攒了二十年的积蓄拿出来,买了十三亩回来。”

        宋代一亩地大概在后世0.974-0.865之间,有609平方的,也有591平方的,比汉代的一亩地多不少。

        在汉代一家五口需要至少30亩地才能生存,也就是6亩养一个人。

        但到了宋代大大减少。

        农具、沤肥技术、水利设施、占城稻等生产资料的提升,带动了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宋代平均一亩半就能养活一个人。

        所以一家五口有个8亩左右田地就能吃饱饭,如果有个20亩地,那就妥妥的中农阶级。

        “看来你的日子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赵骏笑道。

        郑勇也笑道:“都是现在官府在四处募人修渠修田,又征收富户的田亩,然后低价卖给俺们,若非如此,俺们哪能买得起地?平日里遇到灾年,不卖地就算不错了。”

        赵骏扭过头看了眼黄安文,见他擦了擦额头的汗,便笑道:“这说明县里的工作还是做得很到位,没有对朝廷的政令置若罔闻。”

        黄安文忙道:“朝廷要求我们多开垦土地,多修建水渠,把开垦出来和购置的田亩低价卖给百姓,这是惠及百姓的事情,下官自然要全力以赴。”

        “做得很好。”

        赵骏满意地点点头。

        庆历新政下,全国大基建,就是从地主手里抢人,同时修水渠、建农田,把田亩搞得多多的,把地主手里的田地价格打下来。

        击败辽国和西夏之后,军费大幅度下降,加上外贸收入,可以说是朝廷每年要拿出数千万贯补贴农业。

        运气不错的是由于小冰河时期结束,最近几年天下都没有发生过波及太大的天灾。

        即便有旱灾、洪涝,也都维持在小范围内。

        另外就是虫灾,庆历年间记载的洪涝旱灾比较少,唯独蝗灾很多。

        庆历四年余靖等人就上书过,说天下蝗灾频繁,希望赵祯能重视天意,对于朝廷的人事和政策做出调整,尽快让天灾消失,百姓恢复平静的生活。

        面对这种情况,赵骏下令地方一旦发现蝗灾,就立即组织人手扑灭,并且散播谣言,说蝗虫并不是上天的惩罚,而是上天的馈赠,因为吃蝗虫可以滋阴补阳、延年益寿。

        要知道古代从官方到民间对蝗虫都颇为敬畏,认为这是老天爷的使者,因此别说扑灭,就算是看着满天虫灾吃自己的稻谷,也不敢有任何轻举妄动。

        但现在赵骏不仅打破这种传统封建思想,还在这个思想上赋予了大众喜闻乐见的意义,加之又是官方散播的谣言,可信度自然增加。

        一时间各地蝗虫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灾害减轻了许多。

        几种因素叠加之下,大宋各地的田亩数量大大增加,又有花生、红薯、土豆作为补充,百姓对地主手里的土地需求大幅度下降,地价自然也应声而跌。

        可以说朝廷算是半买半强迫地主把手里的土地交出来,并且对从官府手里买地的人进行限制,极大惠及了下层百姓。

        虽然不乏有贪官污吏,联合地主将朝廷开垦的田地中饱私囊,但这样的人下场一般.

        所以可以说现在大宋的政策就是把大量土地从地主转移到农民手里,完成一次不需要王朝变革,就能够解决土地兼并的变革。

        正常情况下王朝想达成这一点难如登天。

        但宋朝一是本身对地主非常严苛,不存在什么举人、进士免税一说,就难以形成明清时期那种江南士绅集团。

        二是通过击败西夏、辽国的大胜,加上推动商品经济和外贸发展,地主阶级的重要性就进一步下降。

        简单来说就是明清时期的地主是和官员绑定在一起,因而皇帝想要推动改革应该说难如登天。

        而宋朝官员和地主只是可能有利益纠葛,却不是完全绑定在一起,失去了官方层面的庇护,地主阶级面对国家机器,也不过是待宰的羔羊。

        听到临城普惠百姓的政策非常得力,赵骏还是很高兴,又问郑勇道:“现在县里还有多少没有田地的佃农?”

        <div  class="contentadv">        “县里不知道,俺们乡的话,总共有一千七百二十四六户,丁口是一万一千三百三十二人,无地佃户去年有五百多户,到今年就只有四百多户了。”

        郑勇回答道:“官府对这些没有地的佃户都优先考虑,没有钱也没有关系,官府会把他们雇佣去修河、修路、开垦荒地,一年下来就能买那么三四亩。”

        “很好,这才是朝廷希望看到的事情。”

        赵骏愈发满意,虽然庆历元年之后,大宋几乎大部分财政全都补贴进农业了,但效果显著,这些钱没有白花。

        随即他又说道:“那你们农会平日里都在做些什么?每天的工作又做哪些?”

        “就是传达一下县里的政令,再四处收集一下乡里田地、丁口数量,哪些人家里有几亩地,几间房之类,有时候遇到各村有争执,也会帮忙劝说一下。”

        说着郑勇鼓起勇气,苦笑道:“说起来不怕知院笑话,这农会就是个苦差事。咱们没什么人想干,俺也是被乡邻推举上来的,要不是处事公道,乡邻信任,早就不想做了。”

        “这差事确实不好办,没什么好处不说,上面有任务就只是发给你们,又不体谅你们的难处。下面的人想让伱们帮忙,不帮忙还埋怨你们。”

        赵骏想了想,自然也就迅速明白了原因,说道:“甚至他们还会觉得你们在里面捞好处,我说的对吗?”

        “可不是吗!”

        郑勇一拍手诉苦道:“那些家里有十多亩地,不符合要求的,就希望我们帮忙瞒报。那些没有地的,就希望我们尽快帮忙把地批下来。我们哪有这能耐?县衙又给了任务,两头不讨好。”

        “朝廷让农民组建农会的本意是希望有人帮扶农民,能够直接与官府对话,解决农民的困难。现在看来虽然有一定帮助,但确实让农会比较辛苦。”

        赵骏沉吟片刻,说道:“你说的问题我知道了,朝廷会进行一定的变动,让农会能够更好地成为连通官府与农民之间的桥梁。”

        “多谢知院,多谢知院。”

        郑勇千恩万谢。

        “嗯,我注意到如今农村里有很多陈规陋习,就像今天遇到的这吃绝户,你觉得这是对的吗?”

        直到此时,赵骏才开始正题,目光望向远处。

        就看到远处的东阳村骚乱已经平息,不明所以的村民都被释放,主谋的刘家老二、老四,以及瞒报的老大都被官府抓走。

        家家户户都躲进了自己屋里,现在整个东阳村都是一片风声鹤唳,很多人连门都不敢出来。

        虽然这事与他们无关,可本质上来说,他们就是吃人血馒头。

        即便吃绝户是传统陋习,但在这种潜规则下,刘家老二、老四办这种宴会本身就是在堵他们的口,哪怕他们隐隐猜到刘老三的死不同寻常,可吃人最短,他们同样在默许这种陋习出现。

        所以赵骏亦是对村民的愚昧无知感觉到难过,一时间也切身体会到了为什么当年鲁迅先生能写《狂人日记》《呐喊》《彷徨》《祝福》这样的名篇巨作。

        “这肯定不对啊。”

        郑勇作为农民,具体心里怎么想的不知道,但他用脚指头想都知道,如果这个时候他说对,那么这农会会长肯定是干到头了。

        哪怕他其实不一定想做这个农会会长。

        “不错,乡间多有陋习,残害人的尊严,践踏人的精神,如此长久以往,我大宋如何能谈得上礼仪之邦?因而更需要德化,需要朝廷来引导。”

        赵骏点点头道:“今乡民愚昧无知,我希望农会以后要担起教化乡民的责任,配合地方教育局、县衙,宣传教育,废除诸多陋习,如这吃绝户、配女儿骨等等,皆为恶风恶俗,当为人不齿。”

        “是。”

        郑勇连连点头:“草民以后多在乡里宣传。”

        赵骏继续道:“农会不应该只是辅助县衙,而应该成为县衙的下属机构,增设官吏,组建人员。以后如果当地出现人员死亡,不能等报官才由人勘验,而应该由农会第一时间前去调查,看是否为非正常死亡,再由官府进一步勘验,开具证明方可正常入殓下葬,否则切不能草草了事。”

        “是是是。”

        郑勇先是本能地连连点头,但片刻后就猛地抬头露出愕然的表情,随后一脸惊喜,又知道这时不能太兴奋,便强忍了下去。

        因为赵骏的话已经透露出,以后可能要把农会从原来的半官方机构,直接变成官方机构。

        而且里面还有官吏,吃朝廷的皇粮。

        那到时候他作为会长,岂不是就直接能当差了?简直是天大的喜事。

        “嗯,好了,你们先去忙吧。”

        赵骏说道。

        “是。”

        郑勇随即退下。

        与他沟通结束之后,赵骏又看向黄安文道:“黄县令。”

        “下官在。”

        黄安文连忙走过来拱手道。

        “作为县令有一方教导的责任,这解决温饱,让百姓有土地的事情要抓,但移除恶风恶俗的事情,也要抓。”

        赵骏说道:“还有乡间野祭淫祀,也要一一捣毁,若有犯者,必须严重惩治,明白了吗?”

        “是。”

        黄安文应下。

        赵骏双手背负在身后,抬起头看了眼天空。

        如今他已经整治了朝堂,肃清了大部分贪官污吏,政治也得以短暂清明,朝廷的政令通畅,下达和执行的速度很快。

        这是好事。

        但同样的现在对基层掌握不足,而一个国家,基层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因此现在也是时候开始对基层进行大范围治理。

        其中包括解决各地陈规陋习,祭邪神祀恶鬼的各种习俗。

        因为大宋现在这种问题非常严重,根据王安石他们的说法,北方算好的,南方才是重灾区。

        如邕州“俗好淫祀”;蜀地“尚淫祀,病不疗治,听于巫觋”;荆湖南北路“归峡信巫鬼,重淫祀”;扬州“信鬼神,喜淫祀”;吴俗“信鬼神,好淫祀”;洪州“俗信巫,有疾辄屏去亲属,饮食衣药悉听于神,死者甚众”;“湖南北两路风俗,每遇闰月之年,前期盗杀小儿,以祭淫祠,谓之‘采生’。”等等。

        这些还是史料记载,像祥林嫂遇到的那种改嫁有罪,捐门槛赎罪的恶风恶俗还不知道多少。

        所以赵骏现在只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

        看到民间这些百姓的愚昧,又见识到了大量百姓心灵无法寄托,只能将各种疾病、发财、天灾等因素,求救于神灵,甚至不惜杀人祭祀邪神和恶鬼。

        他就觉得要想澄清玉宇,把整个社会的风气往好的方向引导,实在是太困难。

        “如今才明白伟人的艰辛,看来,是时候该扫除牛鬼蛇神,哪怕不能让百姓坚定唯物主义,也要让他们信仰正统的佛教和道教,而不是把希望寄托于这些妖魔鬼怪身上。”

        赵骏心里想着。


  (https://www.lw00.net/1398/1398483/114358396.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