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大明超时空公司,总裁朱元璋! > 第51章 李世民向往的开元盛世!

第51章 李世民向往的开元盛世!


“李隆基就不管吗?”李世民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放纵李林甫如此针对李亨。

    李世民是不可能容忍文武百官欺负自己儿子的。

    李泰说文武百官遇到他不行礼,觉得这是对他的不尊重。

    李世民都要把文武百官叫来质问,除了魏征没有人敢说什么,只有魏征梗着脖子和李世民据理力争。

    “李隆基为什么要管?这就是李隆基最想看到的结果,李隆基提防儿子很严重,他可以相信李林甫,相信其他文武百官,但是他不相信自己儿子。”

    李世民也是一脸的无语,没想到李隆基防着自己儿子就像是防贼一样。

    “李隆基就是想这样,让李林甫和李亨相互制衡,这样他才能安心吃喝享乐,如果李林甫和李亨关系好,估计早就被李隆基撤职了。”

    “这个李林甫如何?”李世民已经对李林甫有杀心了。

    “能当上宰相,为李隆基处理政务,能力肯定是有的,他在的时候,大唐还是正常运转,安史之乱的时候李林甫已经死了。”

    “人品如何?”

    萧然摇摇头,“李林甫担任宰相,对于才能功业在他之上而受到李隆基宠信、威胁到他相位的的官员,一定要想方设法除去,尤其忌恨以文才仕进的。他表面和善,言语动听,却在暗中阴谋陷害。世人都称李林甫为肉腰刀,并认为其‘口有蜜,腹有剑’。”

    “当时人背地里都叫李林甫索斗鸡,这个人口碑很差劲。”

    “李林甫为相十九年,是李隆基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但后期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使得朝纲紊乱,又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势力坐大,被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李隆基该死!这个李林甫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李世民准备除了这些人。

    “算起来安禄山也是李林甫的人,安禄山目中无人,对朝堂大臣是不屑的,唯独服李林甫。”

    “安禄山这个乱臣贼子,更该死!”李世民说起安禄山恨的咬牙切齿。

    “安禄山史思明只不过是大唐由盛转衰的导火索,天宝年间的大唐,矛盾已经很尖锐了,没有安禄山,也会有其他人的,这个没办法避免的。”

    “开元年间,天宝年间不是盛世吗?有什么矛盾?”

    “抛开李隆基那个时候贪图享受,荒废朝政,重用李林甫这种人,还有三个比较大的矛盾。”萧然伸出三个手指。

    “你说来听听。”李世民接李亨单子,肯定不仅仅是为了李亨一个人。

    要把天宝年间的问题解决一下,解决问题前提自然是要了解问题。

    李世民可以去慢慢调查,但是有萧然在,就不需要如此,直接问萧然就好。

    “李隆基的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以至百姓多迁徙流亡。”

    “财政方面的问题是吧!”

    萧然点点头,“对,均田制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加之,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从开元末年,李隆基就整天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杨贵妃一家势倾天下,任意挥霍,杨氏兄弟姐妹五家,声色犬马,权欲熏心,过着荒淫糜烂的生活。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促使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这个杨玉环也真是祸国殃民!”李世民对此很是反感。

    “美丽没有错,只是李隆基宠爱过了头,杨玉环也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大事,也没有干涉朝政,你不能把李隆基沉迷酒色的锅扔给杨玉环。”

    长孙皇后赞同点点头,“小然说的对,说到底还是李隆基的过错。”

    李世民没有反驳长孙皇后,“你继续说。”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李隆基后期,口有蜜、腹有剑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达十九年之久他在职期间排斥异己,培植党羽,把持朝政已经很离谱了。”

    “继李林甫上台的杨贵妃之兄杨国忠,更是一个‘不顾天下成败’,只顾循私误国之人,他公行贿赂,妒贤忌能,骄纵跋扈,不可一世。奸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

    “杨国忠和安禄山不和?”李世民问道。

    “杨国忠算是踩着李林甫上位的,他就是各种看安禄山不顺眼,一直和李隆基说安禄山要造反。甚至是到了诬陷安禄山的地步,安禄山也很头疼。”

    “这不是他造反的理由,他还是得死。”李世民是不可能忍饶了安禄山的。

    “安禄山在李林甫死了之后处境很尴尬,我要是安禄山,我也造反。”萧然耸耸肩表示。

    “这是何意?”李世民不解,“安禄山还有什么难言之隐不成?”

    “安禄山为了讨好李林甫和李隆基,把李亨得罪死了,李隆基一大把年纪了,李林甫死了,杨国忠整天看安禄山不顺眼,李亨上位第一件事肯定也是收拾安禄山。大唐十个藩镇,安禄山一个人身兼三个藩镇节度使。”

    萧然补充一下,李世民不了解天宝年间的藩镇节度使有多恐怖,“初设时为负责管理调度军需的支度使,同时兼管理屯田的营田使,主管军事、防御外敌,大唐天宝年间,又兼所在道监督州县之采访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已经到独揽大权的地步。”

    李世民震惊不已,“这权力不造反才怪!”

    李世民也没想到节度使权力如此大的吓人。

    说是节度使,其实和汉朝的藩王差不多了。

    在负责区域,就是土皇帝,凌驾于所有人之上,没有人监督。

    “李隆基期边镇十节拥兵四十九万,而中央禁军不过十二万人,典型的外重内轻。中央军几十年不打仗,军备荒废,军纪涣散,边镇军队全部是精锐,一直开疆扩土。”

    “所以安禄山造反的时候,他的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攻破洛阳,还有长安。”

    李世民长长呼了口气,被气的不轻。

    “这个李隆基,这个蠢货!这么大的隐患他看不见吗?”李世民越想越气。

    “开元盛世之后,李隆基觉得自己有丰功伟绩,有点飘了,哪里听得进去,安禄山都造反了,李隆基还是不相信。”

    李世民揉了揉眉心,“这个混账东西,这个混账东西”

    “西北派节度使哥舒翰与东北派节度使安禄山之间,也素有裂隙。内外交错,使李隆基后期统治阶级内部君与臣、文臣与武将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西北的军事实力和东北算是不分伯仲的,也是大唐精锐,这个哥舒翰也是一代名将。”

    “这样的大环境,大唐由盛转衰也是情理之中了。”李世民心里不舒服,自己的大唐就这样跌落神坛。

    “从秦始皇开始,一直到大清灭亡,政治最清明的时期,就是陛下的贞观之治,君明后贤臣直,文治武功,春风和睦,亲切包容。这是后世帝王追求的政治蓝本,贞观之治这种情况,也没有出现第二次。”

    “哈哈哈!”李世民听到萧然这样说心里也高兴起来。

    贞观之治是独一无二的,李世民心里还是颇为自豪的,“好一个君明后贤臣直。”

    长孙皇后是李世民的佳偶良佐。

    长孙皇后利用自身对丈夫的影响力来护慰朝廷贤良,匡正丈夫的过失。

    一方面欣赏“庇护”着魏征那些敢于直言的忠臣,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地提醒着李世民要行仁政。

    她以女性特有的力量在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辅佐自己的丈夫,使得初唐出现了有利的政治局面。

    长孙皇后在皇后这个群体里面口碑极好,和马皇后并列第一。

    “贞观一朝朕能看到,朕一直很期待开元盛世,会是怎样的面貌。”

    抛开对李隆基的恨铁不成钢,李世民还是很想看看开元盛世的。

    萧然略微思索说道:“大唐诗佛王维写过‘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是开元盛世的写照。”

    长孙皇后眼睛顿时一亮,作为饱读诗书的人,自然知道这句诗的好坏。

    “好诗!”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李世民喃喃自语,“不可多得的佳作啊!”

    诗词讲究言已尽而意无穷,从这一句诗里面,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仿佛看到开元盛世了。

    “大唐诗圣杜甫也说过‘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真是让人向往啊!”李世民随即叹了口气,“可惜太短了。”

    “封建历史上出现几次盛世,但是大唐的开元盛世应该是第一,陛下这也足够了。”萧然说道。

    “确实如此,萧然伱继续说。”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上升通道没有了。”

    李世民皱起眉头,“这个何意?”

    “大唐从贞观一朝开始,就流行出将入相,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下去了。有军功的节度使,入朝拜相这是正常流程。”

    “可是李林甫的出现,为巩固权位,杜绝边将入相之路,称胡人忠勇无异心,淳朴单纯,建议李隆基用胡人为镇守边界的节度使,而且又放任他们拥兵自重。”

    “这才让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十八万三千九百人的兵力而有叛唐的实力及野心。”

    “出将入相确实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给功勋卓著的武将一个好的归宿。”李世民点点头。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寒门学子没有出路。”

    李世民摇摇头,“这不可能,我大唐科举制度,寒门学子也有机会入朝为官。”

    “科举被世家门阀把控,寒门学子根本就不可能考上,大唐的科举看重的不是才学和能力,而是出身是不是高贵。”

    “岂有此理!”

    “大唐的诗是一绝,大唐的边塞诗很出名,也有很多边塞诗人,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这些诗人不是喜欢边塞,他们也想在长安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科举考不上,才去边塞,想靠军功晋升,陛下这也是从侧面证明了,大唐的科举制度,并不完善。”

    “这倒是!”李世民变得惆怅起来,“世家门阀的影响力太大,朕现在也有心无力啊!”

    世家这个毒瘤几百年了,想铲除确实难。

    “节度使手下很多幕僚,全部是科举考不上的学子,安禄山手下也有很多,安禄山是罪魁祸首不假,但是那个时候的大唐让很多看不到出路。”

    “所以,一场叛乱把盛唐拉下神坛。”李世民看向萧然,“科举制度后面应该越来越好了吧!”

    “大唐之后的科举制度就变得不一样了,大明大清的科举制度已经很完善了。”

    “有机会和朕说说,科举制度真是削弱世家门阀影响力的一个不错的办法。”

    “没问题。”

    世家门阀的人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把控科举,寒门的人别想通过科举入朝。

    “其他的先不说了,去看看李亨吧!”李世民站起来说道。

    “多久才能回来?”长孙皇后询问。

    “应该不会太久,朕已经让承乾监国了,有什么事情可以询问皇后你。”李世民都安排的差不多了。

    “如此就好。”

    玄宗一朝

    天宝五载

    李林甫因自己在李亨立太子一事中并无功劳,担心日后会有祸患,便有兴大狱动摇东宫的想法。

    将目标对准李亨的妻兄韦坚,将韦坚引居要职,却又命御史中丞杨慎矜暗中窥伺其过错。

    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入朝献捷,见李林甫专权,曾建议李隆基罢免其相位,引起李林甫的嫉恨。

    李亨出宫游玩,巧遇韦坚,而韦坚则密会皇甫惟明。

    杨慎矜向玄宗揭发,称韦坚身为内戚,不应结交边将。

    李林甫便趁机诬奏,称韦坚勾结皇甫惟明,欲拥立太子为帝。

    李隆基大怒,将韦坚、皇甫惟明贬官,并命李亨休弃太子妃韦氏。

    宰相李适之忧惧请辞,被罢为太子少保。

    (本章完)


  (https://www.lw00.net/1410/1410093/11111051.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