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欣欣向荣
崇祯元年正月初一,历史在这一天翻开了新的一页,这一天,大明內阁选举终于拉开了序幕。
虽然大明的第一次选举,有很多不足和不完善的地方,整个选举过程都充满了阴谋诡计的味道,威吓、恐吓、利诱、要挟等事件,层出不穷。但不管怎么说,历史的步伐终于向前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月中旬,内阁选举的结果终于揭幕了。
不出所料,保皇党以绝对多数赢得了內阁拟定的十一个阁老席位中的五个席位。这个结果虽然比魏忠贤预料中的要差,但是仍在保皇党可接受的范围之內,至少,这意味着他们保住了首辅的位置。顾秉谦终于得偿所愿,保住了他来之不易大明首辅的地位。
东林党的成绩同样不令他们满意,十一个阁老席位中,他们只得到了三个席位。不过,至少也保住了他们在朝堂中的地位。
唯一另人出乎意料的是,复兴党居然也获得了三个阁老席位,这让不少人大跌眼镜,惊掉了下巴。董宣武、郭振朝、徐光启因此成为了新成立内阁的复兴党阁老。
在选举前,人们普遍预测,复兴党能获得一个阁老席位就算是很不错了,毕竟在地方官员中,复兴党官员少之又少,完全无法与东林党、保皇党相提并论。没想到,复兴党居然能够做到与东林党平分秋色,各获得了三个席位。
最终各大报纸把复兴党的异军突起的原因,归结为董宣武一系列赫赫战功所引起的。毕竟,在众多地方官员中,既不属于保皇党人,也不属于东林党人的官员为数也不少。
这样的结果,意味着任何一个政党都不可能独掌大权。
保皇党虽然获得了五个阁老席位,但是他们没有获得内阁席位的绝对多数。
按照之前三党拟定的规则,未来的内阁将严格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决议原则,也就是说,如果东林党与复兴党联合起来,就有六个内阁席位,能够否决任何保皇党希望被执行的决议。
所以,保皇党要想让对自己有利的决议得到通过,就必须在东林党和复兴党中选择一党,进行拉拢。
东林党与保皇党一直都是死对头,保皇党当然不会选择拉拢东林党,那么,复兴党也就成当然的选择。
东林党同样处在一种与保皇党相似的处境,为了未来的五年里不被保皇党狠狠地打压,他同样需要复兴党的支持。
一时间,复兴党虽然只掌握了三个内阁个席位,却成了朝局的关键。真正的把握住了朝堂的风向。这种情况,被各大报纸戏称为“具有决定意义的绝对少数”。
在董宣武的一力坚持和推动下,大明的各部的改革也开始启动。大明向着现代国家方向,缓缓转变。
由于摆脱了辽东战乱,大明内部也没有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董宣武从倭国那里弄来大量的银子。大明终于有银子从吕宋、占城、暹罗购买来大量的粮食,而且随着高产作物的推广,大明各地的粮荒终于有所缓解。
在复兴党的提议下,大明大面积的修整道路、水利工程,推进工业化和商业化建设。
为此董宣武提出的一系列口号,几乎刷满了大明的大小城市的大街小巷。
比如:“要想富,先修路!”
又比如:“农业保国,工业强国,商业富国!”
……
鉴于大明的钢铁产量、水泥产量不断扩大,董宣武也不知道从哪本书上看到了古代大秦驿道的图样,突发奇想,建议在大明国内仿照大秦驿道,铺设一种叫“铁路”的东西。
董宣武要铺设的的确是铁路,穿越回大明的他,比谁都清楚铁路的巨大潜力和意义。在他的坚持下,对此不甚其解的内阁和皇帝终于同意先在京师与通州之间铺设一道铁路,看看效果是否真的有董宣武所说的那么神奇。
当然,后世的蒸汽火车头是没有,但是平辽之战中,大明缴获了大批的战马,这些战马不能白养着,尤其那些受过伤,不适宜再上战场的战马。董宣武决定先用马替代蒸汽火车头,拉着车厢在铁轨上跑。
在这一年,大明皇家科技院爆出一个好消息,经过数年投入大量银子和人手研制的蒸汽机,终于出了成果。崇祯一式蒸汽机问世了。
虽然崇祯一式蒸汽机只能把约两成的热量转化为动能,个头也比较打,足足有一间房那么大,而且经常会出故障,但已经具备了商业化的条件。大明的工厂终于可以告别必须建在大江大河两岸,靠水车带动的时代。
以此为基础,董宣武立刻筹建起了巨力蒸汽机厂。
初出来的蒸汽机受到了不少人的嘲笑,有人说,与起买个这玩意,还不如多买几头驴,蒙上它们的眼睛,拉动转盘转动,花的钱更少。
毛毛虫虽然很丑陋,那是因为他还没有破茧而出,化为蝴蝶。
虽然并没有多少人真正看好刚刚面世的崇祯一式蒸汽机,但还是有不少尝到工业化大生产带来甜头的工厂主决定尝试一下这个巨大的新玩意。
蒸汽机首批订单就达到了两百二十台。
崇祯元年十二月,首条京城到通州的铁路终于铺设完成,相应的车头和四节载人车厢也生产出来了。一切都很简单,并不复杂。所谓的车厢,不过是在开了窗的大木箱下面安装了一些轮子。
在人山人海中,崇祯皇帝、董宣武和近两百人乘坐这种在铁轨上跑动的奇异“马”车。
人们被眼前的情况惊呆了,二十匹马拉动着载有近两百人车厢居然真的在铁路上平稳地行驶起来。虽然速度并不快,比步行快不了多少。可是那毕竟只动用了二十匹马呀!试想一下,如果用这样的“马”车云运送货物,那效率不知要比原来的马车提高多少倍。
在乘坐“马”车去了趟通州又返回京城,崇祯皇帝和大臣们对这种“马”车,十分满意,平稳、空间大,没有丝毫的颠簸赶,十分舒适。
于是修建铁路的计划在大明大举展开。
为了供应铁路所需要的钢材和水泥,各处的钢厂和水泥厂大举扩容。
铁路的出现,大举地刺激了大明的工业化生产。大明境内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https://www.lw00.net/1444/1444349/458651489.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