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混在大明搞社团最新更新 > 第四三八章 这才是真正的大明

第四三八章 这才是真正的大明


  皮岛。

  “你这里倒是颇为繁荣啊!”

  杨信笑着说道。

  这座小岛的确很繁荣,毕竟已经是这一带走私的中心,就连野猪皮其实都和毛文龙有很大的贸易往来,皮岛自己的水师其实就是走私船队,另外也兼职正当商人,沈世魁就是专门负责这支船队的。

  他们从登州采购货物,朝鲜的商人跑来交易。

  或者直接运往倭国。

  打着旗号是往辽东或者李倧的控制区出售,甚至部分还是以皮岛军需品的名义,不过这是杨信准许的,对于这种孤悬敌后的,想要让人家有干活的动力,必须得让他们有足够的好处可捞。

  再说毛文龙其实也给他分成的。

  就是毛文龙把军械卖给野猪皮他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多不能卖枪炮,毕竟毛文龙不卖倭国人也卖,而且朝鲜人那里自己也能造,总之除了吃的,其他随便卖,只有粮食之类是严禁的,这一点可以说是一条铁律。不仅仅是毛文龙的船队,就是在皮岛做生意的其他商人也都必须遵守,谁敢卖一粒米或者一斤其他食物给野猪皮,杨都督会毫不留情地弄死。

  不过也没人敢。

  毕竟连毛文龙自己也不知道他手下有多少杨信的密探。

  “全靠都督栽培。”

  毛文龙忙陪着笑脸说道。

  “都是自己兄弟,这些废话就不用说了,但这几年你们光做生意,似乎忘了你们的正事吧?”

  杨信说道。

  这次佯攻镇江他们明显敷衍。

  毛文龙总共弄了五千人,在浪头登陆然后和留守镇江的建奴打了一场小规模野战,顺便毁了一座前沿警戒的小堡,带回两百首级,就上报了歼敌一千,胜利转进的捷报然后回家了。

  他们在玩寇。

  不仅仅是他们,辽东这些家伙都在玩寇。

  祖大寿也是在玩寇。

  这个看看他损失的是不是家丁就可以明白了,祖大寿损失一千,但祖家和吴家的家丁无一损失,事实上他们根本没进入战场,就是前锋五千人遭遇伏击溃败,然后他的主力也撤了。至于斩首两百其实是把一个没来得及跑的建奴庄子屠了,甚至很可能就是八旗朝鲜炮灰,故意扔在外面引诱他上钩的,但设计给他布口袋的人估计也没想到他跑的如此迅速,结果只是伏击了他的前锋。

  赵率教和奧巴代青也在玩寇。

  他俩带着一万两千骑兵,就在建奴一座山城外拿臼炮轰了些日子,但两人一没强攻,二没有绕开袭击后面的建奴核心区。

  他们能做到。

  但他们只是用这种明显敷衍的进攻方式。

  只有孙传庭不是玩寇。

  所以他不惜代价强攻,但这些人都是在玩寇,而这也是必然的,不能说他们对皇帝没有忠心,哪怕祖大寿也依然还有几分忠心,更别说赵率教这样的。但他们也都很清楚,他们的一切荣华富贵,其实都是建立在野猪皮还存在的基础上,没有野猪皮也就没有他们的好日子,一旦野猪皮被解决了,朝廷的文官们会毫不犹豫地让他们回家养老。

  赵率教还想继续守着银矿每年往家里一车车运银子?

  毛文龙还想走私发财?

  祖大寿那些还想继续每年吃几十万的空饷。

  做梦去吧!

  不找个借口秋后算账就不错了。

  户部那些官员难道不知道当初那个据说死于建奴游骑的文官,究竟是被谁给弄死的吗?人家只不过是现在不方便跟他们算账而已。

  都很聪明。

  “都督明鉴,末将确实懈怠了。”

  毛文龙赶紧说道。

  “行了,我也就是一说。”

  杨信也没多说什么。

  大明的将领不是谁都是戚继光那样真正为国为民的,而且为国为民的戚继光是什么结局,这些将领同样看的很清楚,玩寇一辈子的李成梁玩到世代显贵,为国为民的戚继光什么也没捞着。可以说不改变大明对待武将的原则,就不可能避免他们玩寇,这个问题目前他也解决不了,既然这样就先糊弄着吧。

  他现在能做的也就是个大明的裱糊匠了。

  杨二鬼子离开了皮岛。

  他到达葛沽时候,已经快要临近秋收了。

  “最少也得四石,以前亩产三石的至少四石,以前亩产四石的,甚至奔着六石,这东西简直就是奇迹,一亩增产至少三成。”

  杨夫人激动地说。

  她说的是鸟粪。

  虽然还没收割,但眼前这片即将丰收的稻田一看就能估出来产量,那沉甸甸的稻穗太醒目了,这段时间别说是杨夫人,就连徐光启,孙承宗这些都跑来看杨家这片地,最高产的田已经估出了七石的亩产。

  这个产量对于北方来说简直就是一个让人眩晕的数字。

  要知道北方不用石。

  北方算亩产时候不用石,因为根本不值得用石,都是用斗的,顶多用斛,就是因为很少有过石,而一些用石的干脆就是大亩。以标准亩来计算的话,北方单种一季谷子,正常年景有水浇灌的上田,亩产也就两石內,没有水浇灌的话,那些纯粹的旱田亩产最低甚至能低到两三斗。种稻的确有四五石的,但那得是那种很稀罕的水田,比如杨信这片纯粹的水田,亩产高的能达到四石以上的,可七石级别的,在南方那也是顶级的啊!

  更何况杨信也是两季。

  很快他这边还得种麦子,在收获完的稻田连耕都不用耕,直接撒上麦种在地里用铁锹铲出排水沟,再把铲出的土盖在麦种上,明年夏天这片土地的麦收仍旧至少两石。

  “徐公!”

  杨信朝徐光启说道。

  “老朽最想做的,居然被你就这样做成了。”

  徐光启说道。

  “杨都督,你这好东西不能独享啊!”

  孙承宗说道。

  “杨某从没想过独享,但我也没准备把自己的好处便宜别人,海上又不只一座有鸟粪的海岛,谁想也能平平常常亩产千斤,那就自己去挖呗。”

  杨信颇为得意地说道。

  他才不会便宜北方士绅呢,黄尾屿就那屁大点地方,每年产量也就能满足他的几个屯垦区,最多再加上常州一带的民兵区,根本不可能为别人提供。谁想要就自己去挖,不过那些士绅未必有这觉悟,毕竟这东西的前期投资有点大,不但要有船队而且还得要有廉价的苦力。

  孙承宗也只是一说而已,谁都知道这种好事不会便宜别人的。

  “但有一样东西都督该与人分享吧?”

  他说道。

  说话间还看了看杨夫人。

  杨信看了看夫人……

  “是玉米,咱们自己的育种,在山区旱田种,亩产超过六十斤,而且是与麦子轮种的,后者同样也收了差不多四五斗,两样加起来让山区旱田做到了两熟,而且亩产接近一石。

  但咱们的是自己育种,育种田就那么几块,治的种子自己都不够用的。

  再说种在山区只是试验而已。

  咱们自己在这周围旱田种的玉米一样能到一百二十斤,加上一季是麦子还是超过两石,还没施这种肥,施了肥之后恐怕能过两百斤,既然这样当然先种咱们自己的。就算咱们给别人种子,他们拿回去种在那些薄地也是浪费,一年就收那么点,还不如咱们这里种了卖到京城,更何况陈于阶那里也想种,还等着咱们给他供应种子呢。”

  杨夫人说道。

  这也不无道理,不过主要是杨夫人不愿意自家东西便宜别人。

  玉米也是好东西。

  其实杨家这些垦荒地产的无论大米还是玉米,甚至就是麦子和地瓜都是直接供应京城的,就连皇宫里也是吃这里的粮食,包括玉米,这个同样也是供应皇宫的。

  玉米粥也很受欢迎。

  更何况陈于阶,曹文诏都已经提出在他们那里种这个。

  虽然这个产量不如高粱。

  可高粱真没什么人爱吃,也就是糊弄那些蒙古牧民,但现在蒙古牧民也不爱吃,玉米就不一样了,这个就符合正常口味了。

  “那就不给他们这里的种子,我们杨家派人去各地设立治种站,先从各地卫所开始,每个所一个治种站,由我们杨家在当地治种,种子优先供应这些军户。”

  杨信说道。

  这样就可以了。

  这样就可以在北方大范围推广两熟制了,这时候也就是那些水浇地能够做到两熟,也有两年三熟,但加上玉米,当然,同时肯定顺便一起推广地瓜,加上这两样,就完全可以做到稳定的两熟。这时候玉米在普通旱田粗放种植产量的确很低,六十斤是个很标准数字,实际上真正大规模普及肯定还会更低。

  这不夸张,清末玉米都有亩产三十斤的。

  三十斤也可以。

  三十斤也是北方很多下田一年的产量。

  两三斗的田并不稀罕。

  话说北方农业的确悲剧,南北完全就像两个世界,南方哪怕下田通常也得北方上田亩产,南方中田那得是北方上上田的。但玉米和地瓜却能通过一年两熟让这些北方下田的亩产,达到中田的水平甚至还要略微超出,这就让那些旱田区的农民,真正能够靠种粮不至于饿死了。

  当然,还得看地主的节操。


  (https://www.lw00.net/1859/1859049/510001599.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