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章节目录 > 第二百四十三章 建国的设想

第二百四十三章 建国的设想


  1687年9月11日,哈吉港。

  淅淅沥沥的小雨冲洗掉了石板路上的泥尘,士兵们打好包裹,背上武器,在与好友互相道别之后,列队踏上了征程。

  他们是黑海支队的士兵,一共约七百多人的样子,几乎全是步兵,由葡萄牙驻屯军和临时招募的志愿军混编而成。正好这会港里来了两艘隶属于本土的650吨级笛形运输船,高文刚便下令临时征用了,将这七百余名士兵和大量军需物资一起,沿着黑海和亚速海的近岸洋流东行,前往顿河河口一带登陆,想办法加入到已经前往那里的毛君中校的麾下。

  这还是第一批。等之前被毛君征用的船只返回后,还会有第二批约一千五百人登船东行。高文刚这会也只能如此了,被陆军将了一军的他已经没别的选项,只能将黑海支队的人马全部打发过去,增强毛部的实力,别让其出了什么意外,另外就是给寻找卫拉特蒙古人提供便利,毕竟人多力量大嘛。

  在这几天时间里,高文刚一直待在充作县政府的四合大院里,处理积存公务的同时,也抽时间写了一份关于给在顿河、伏尔加河流域游牧的卫拉特蒙古人(即卡尔梅克人)提供土地,独立建国的设想计划书。

  他了解过,这部分蒙古人应该是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在16世纪末、本世纪初的时候,因为邻近的绰罗斯部(即准噶尔蒙古)的崛起,害怕被其吞并的土尔扈特部便裹挟着部分和硕特部、杜尔伯特部的牧民,举族西迁,进入到了伏尔加河流域游牧。

  这片土地,原本属于阿斯特拉罕汗国的领地,16世纪中叶的时候其国被俄罗斯所灭,俄罗斯人将势力延伸到了里海和伏尔加河下游一带。不过,受限于实力因素,俄国人在此后整整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内,虽然往这里移了不少民,搬迁了不少哥萨克军户过来,但他们却仍然没有完成对这片地域辽阔的土地的控制。甚至于,因为莫斯科方面的过于贪婪,横征暴敛之下,就连当地的俄国农奴和哥萨克们,都起来反对沙皇的统治,也是没谁了。

  所有人都记得,在大概二十多年前的时候,斯捷潘·拉辛领导的起义就在顿河流域爆发,然后一路蔓延至伏尔加河流域,直至里海一带,影响范围非常之广,几乎囊括当初阿斯特拉罕汗国及诺盖汗国的绝大部分领地。在这场大规模的起义当中,不但不满沙皇统治的哥萨克奋起反抗,当地的鞑靼人、卡尔梅克人(土尔扈特部)、巴什基尔人等民族也纷纷参与,或者明着加入,或者暗中支持,总之是让沙皇的军队很是费了一番手脚,这才平定了叛乱。

  在最近二十年内,伏尔加河、顿河下游一带,光大规模的哥萨克或游牧民起义,就发生了不下三次,其他小的暴动、叛乱就不用说了,几乎每隔一两年就会上演一次,沙皇对这片蛮荒土地的征服仍然只限于名义上的,地方上不服他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以土尔扈特部蒙古人为例,他们就基本上不鸟沙皇,甚至连名义上的臣服都没做到,俨然是一个独立的游牧国家。他们这个“国家”目前据信有7-8万帐,约35-40万人口,以游牧民族全民皆兵的特性,搏命时一下子拉出来十万人也是有可能的,因此他们有向俄罗斯人叫板的资本。

  要知道,像现在在黑海北岸一带搞得风生水起的克里米亚汗国,其国内的主体民族鞑靼人也不过才大几十万的样子。就这还是多年来吸收了不少斯拉夫奴隶后的结果,不然的话只怕还要更少。因此,有着三四十万人口的土尔扈特部,当然会令莫斯科方面大为忌惮了,因此多年来一直没敢用力相逼,以免引起他们的强力反弹,然后带动当地的其他游牧民一起向俄罗斯帝国进攻,那样整个伏尔加河下游乃至顿河流域都要乱套了。

  现在土尔扈特部活动的区域比较大,但基本上是在伏尔加河下游与顿河一带,大致位于后世俄联邦阿斯特拉罕州、卡累利阿州、伏尔加格勒州一带,有时候也会活动到罗斯托夫州、萨拉托夫州一带,但次数不多,大体上还是以前者为主要活动区域。

  高文刚根据手头有限的情报,得知目前土尔扈特部的大汗名叫阿玉奇,是该部第四代大汗。也就是说,土尔扈特部自从西迁以后,至今已在伏尔加河下游一带经营了三代人了。在这将近一百年的时光里,这个漠西蒙古的分支仍然维持着自己的传统,信奉着藏传佛教,坚持不被周围突厥语系的绿教徒们同化,因此被那些人蔑称为“加尔满克”。

  阿玉奇汗无疑是个非常强硬的大汗。此人在1672年即位后一直对沙皇不假辞色,以平等自居,坚决不肯臣服,在伏尔加河、顿河流域的游牧民当中有种鹤立鸡群之感。而恰好沙俄这些年处于多事之秋,在西面和波兰打、和瑞典打,在南面和克里米亚鞑靼人打、和奥斯曼帝国打,总之没个消停。再加上他们糟糕的内政治理方式,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农民暴动、哥萨克叛乱什么的此起彼伏,因此一直没法集中主要精力对付土尔扈特部,因此倒让他们的日子过得十分逍遥,人口日渐繁衍,游牧地日渐扩大。

  不过这种逍遥的日子应该是不会长久持续下去的。高文刚与俄国也打过一些年的交道了,深知这个国家的潜力。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物产丰富,民族也一股子韧劲与狠劲,从本世纪初开始,他们就不断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与人才,那大群在俄军中服役的外国军官就是明证。这些都使得俄军的素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不但新式军队如射击军有所提高,就连旧军的战斗力同样提高了很多——开始慢慢碾压边疆地区的一些土著汗国或游牧民部族,而这也是他们在最近一百年间国土不断扩大,征服的部族不断增多的最主要原因。历史上征服中亚地区的可不是哥萨克(事实上他们被中亚游牧民打得抱头鼠窜,也就只能在满清八旗面前逞逞威风了),而是吃苦耐劳的俄罗斯步兵,他们才是俄军战斗力的中坚。

  因此,随着俄国实力的不断增强,周边国家如乌克兰哥萨克、克里米亚鞑靼人、蒙古土尔扈特部等势力,基本上都会在不断的军事和政治攻势下趋于瓦解,被其吞并。历史上坚持时间最长的克里米亚汗国,也是有奥斯曼土耳其人罩着才坚持到了18世纪,而土尔扈特部同样待不住,直接东归中国了。

  这次俄军南下围攻亚速要塞惨败,是一个极好的挽救土尔扈特部命运的机会。戈利岑率领的十万俄军被克里米亚人杀得大败亏输,南方各省一片风声鹤唳,莫斯科方面对地方上的控制力又降了一个层级。尤其是在顿河及伏尔加河下游地带,二十年前被拉辛起义犁过一遍,地方贵族势力相对薄弱,一旦鞑靼骑兵甚至东岸人杀过去,怕是立时就能裹挟起大量游牧民起来反对沙皇的统治。在这个风云激荡的混乱局面下,让土尔扈特部离开伏尔加河流域那个死地,向西进入顿河流域及北高加索地区,似乎也就没那么难了。

  不过这样仍然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土尔扈特部的阿玉奇汗凭什么就听从你东岸人的意见,离开经营了几代人的阿斯特拉罕地区,前往相对陌生的顿河及北高加索地区呢?要知道,阿玉奇汗可是一个相当有主见的人,土尔扈特部这些年虽然也遭受了来自俄罗斯方面的巨大的压力,但日子还算过得去,人口也不少,至于如同丧家之犬一般逃走么?

  唯一可用来劝说他们的,大概就是俄罗斯帝国实力强大,土尔扈特部周围又被俄国领土团团包围着,周边那些巴什基尔人、鞑靼人势力也不成器,早晚被沙皇挨个收拾掉,最后土尔扈特部独木难支,也只能臣服或逃走一途。这个理由,听起来似乎有那么点道理,但人家究竟认可不认可,谁也不敢打包票,只能试试看再说了。

  不过高文刚仍然希望这件事能够成功。在顿河与北高加索区域建立一个受他们影响的黄种人佛教国度,对于华夏东岸共和国在黑海及高加索区域的影响力,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土尔扈特部有着七万多户、三四十万人口,也勉强可以了,只要东岸人舍得下本钱帮助他们,还是有希望站稳脚跟的,现在就看事态如何发展了。

  1687年9月16日,就在第二批一千五百名士兵登船走后不久,之前被毛君征用的几艘船又返回了哈吉港,而他们也给高文刚带来了前线最新的消息,归纳下来一共有三点:一、俄军在亚速城下惨败,十五万军队土崩瓦解,大军统帅戈利岑带着一部分残兵败将溃逃东乌克兰,试图在当地留守俄军和哥萨克的帮助下稳住阵脚;二、克里米亚鞑靼人兵分两路,一路偏师沿着顿河追击向这个方向溃逃的俄军,一路主力向北进发,打算进入东乌克兰,对溃逃至那里的戈利岑展开新一轮的攻势;三、毛君中校已经带着首批八百余名精锐骑兵沿顿河深入很远了,他们放过那些几乎已成惊弓之鸟的溃败俄军士兵,专心寻找土尔扈特部落牧民,但目前而言还没有结果,他们不打算轻易放弃,会继续深入寻找。

  另外,毛君中校还特别指出,俄罗斯帝国在顿河下游一带的统治基础十分薄弱,几乎没有太多城镇,也没很多的人烟。他们骑兵所到之处,定居的农民十分之少,反倒是游牧的部落民一堆一堆的,十分常见,可见吞并了此地一个世纪后,俄罗斯人对这里的开发十分不够,这从戈利岑的大军不愿意沿着顿河前进,而要从相对人烟稠密的乌克兰进军就能看得出来了,这里实在是俄罗斯帝国的荒僻之地。

  看到这里,高文刚的心终于稍稍定了一些下来。顿河流域看来是没什么像样的俄军了,当年拉辛起义时那些草头武装就能横扫,令沙皇一度想要招安,最后也是从其他省份调兵过来才镇压下去的,可见此地俄军实力的薄弱。那么毛君率领这几千人过去,装备精良,武器又先进的他们,应当不至于那么容易失败吧?

  啊,对了,剩下的三千余人也要尽快调过去。这次回来了几艘船,正好,全部征用了!再往顿河一带增调个一千五百人和大量物资应该不成问题,那样前线就更加稳了!


  (https://www.lw00.net/1862/1862957/404553231.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