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帝王之术(下)
但李泌克制着自己的真实心绪,不叫它浮上来。毕竟,这天下,远未到承平之时。
“陛下,臣斗胆一问,河东节度使马燧,可有奏折前来?”
德宗脸上的笑意蓦地凝滞,似乎有些吃惊。李泌的头脑异于泛泛之臣,这是从曾祖父到父亲,都论定的,但德宗仍未料到,李泌已经六十余岁了,此前外放杭州做刺史,远离御前核心很有一阵,怎地反应与思谋,仍如此机敏。
德宗有些微微的沮丧,倒也不再瞒着这位帝师老臣,直言道:“公真是料事如神,北平郡王马燧,奏折没来,但是直接派来了他的幕府之人,武元衡。李公可听说过这位年轻人?”
李泌闻言,稍稍放心了些。他在京城居住时,在一些贵族名士的宴饮中,见过武元衡几次,记得他是个虽然出身显赫、但举止颇为方正谦逊的少年郎。
德宗继续道:“卤簿过了秦岭,在奉天城内,浑公将武元衡带到朕的跟前,这位小武郎君,替他主公请奏出太原、袭河中,平定李怀光的朔方军。”
李泌略一品咂,心道,怪不得浑瑊今日在殿上一副看李晟笑话的表情。
马燧和浑瑊,都是很早成名的武将,在平定仆固怀恩之乱中,一个在北面,一个在西北面,都出力建功,这许多年来又未有地盘之争,似乎交情不错。此番收复长安的功劳教李晟几乎独吞,浑瑊自然不愿李晟再去争攻打河中朔方军老巢的大功。圣驾回长安,出梁州后,先到奉天、再到咸阳,等在奉天的浑瑊先发制人地将武元衡引到圣上御前,也是不难想到。
“李公,太原向来是我大唐的北都,紧邻回纥,马郡王自镇守北都以来,回纥人不敢轻易南下劫掠,他也堪称朝廷的股肱老臣。况且,河东镇与李怀光的老巢河中镇南北毗邻,自古由北往南攻,总是有如破竹之势,马燧的兵卒又休整了小半年,不像神策军那般刚刚经历过大战。朕看,出兵李怀光的重任,就交给马燧吧。
平心而论,天子这番话,在用兵战术上,没有太大破绽。
不过,莫说李泌,就是一旁侍立的陆贽,虽然他作为翰林学士这样的内臣,今日没有含元殿朝会的一席之地,此刻听了德宗绕来绕去的几番话,也明白了个大概。
与李泌一样,陆学士再是丹心拳拳付于帝王家,仍不免骤然有些喟叹。
他想起,李怀光叛唐之前,派使者来御前讨要粮饷赏赐、李泌也竭力劝圣上点头时,韦皋明明立刻站了出来,奏禀愿以陇州营田所获,加上岳父张延赏的川蜀积粟丝帛,发往朔方军,却被圣上最终回绝了。
彼时,圣上清楚地告诉过陆贽:“韦皋窜得太快,莫教其再立新功。”
后来,亲历了咸阳调停朔方军与神策军矛盾的陆贽,坚定地认为,韦皋的建言,或许是挽回李怀光的最后一次机会,却被天子断然放弃了。
在天子心中,大概,防功臣,比避叛乱,更为重要吧?
陆贽纵然感慨万千,也仍深深低着头,一副沉默聆听的姿态。
李泌来到天子的身边后,陆贽明显感到,自己的压力小了许多。外人看来,这位年轻的红人学士,风头似乎被四朝老臣给抢了,但灵慧与心胸如陆贽者,则能明白,李公此举,何尝不是对更为年轻的帝国文士的一种保护。
目睹了崔宁在奉天被缢杀的全过程的陆贽,方才走进延英殿时,背后漫上一种莫名其妙的寒意。在泾师叛乱、天家逃亡之前,已受德宗青眼的陆学士,经常出入延英殿。但今时今日,他却感到异样的阴森之感,以及一种对于中书舍人这样的枢密地位的惶惑与迷茫。
而李泌此时,无心虑及其他。
他对于德宗那么快地就开始思考以其他武将牵制李晟势力的举动,纵有微微心寒,但也谈不上多么反对。
相反,既然提到河东马燧,李泌意识到,自己想要谈及的问题,倒是找到了突破口。
“陛下的安排,老臣以为英明。只是老臣又想到,若马燧擒杀了李怀光、平定了朔方军、收复了河中,岂非又趁势坐大了?李晟元帅好歹是神策军统帅,神策军是陛下的亲军,而这马燧,仍是藩镇节帅呐。”
德宗一怔。
李泌所言,倒是自己还来不及考虑的。确实,如此一来,朝廷和藩镇的拉锯,自己这个天子和那些虎狼节帅的较量,怎么好像没有穷尽似的。
他只得含糊道:“那,就令浑公带上一部分神策军,去与马燧联兵。浑公的金吾卫大将军之职,就让左金吾卫将军韦皋来领,朕连升他两级,也算是昭告天下青壮武人,学成文武艺、献于帝王家,才是正道。”
李泌淡淡一笑,道:“这也是一个法子,只是老臣以为,作不得长久之计。不错,老臣刚自杭州去到奉天时,力劝陛下厚待李怀光,但那并非因为老臣对他和朔方军有信任之情,只因当时当境,立刻收复长安乃第一要务。事实上,臣心深处,最为盼望的,恰恰也是陛下所想,就是——削藩。”
“好!”德宗兴奋地合掌赞道。
倏地又无奈道:“但就连陆学士,都觉得朕自登基以来,错就错在一心削藩。敬舆,朕没冤枉你罢,你不如将你那番天下人心、汹汹靡定的高论,再说一遍给李公听听。”
陆贽愕然,不知如何应对。
李泌立即解围道:“陛下,削藩不错,但难在手段。陛下以立名加税之计,筹集所谓‘移镇之资’,发动一个藩镇去打另一个藩镇。此举莫说陆学士,便是老臣,也觉得不妥。去岁泾师兵变,便是例证。”
德宗闻言,“哦”了一声,倒是没有动怒,而是好奇地追问:“那,依公所见,何为治本之计?”
“恢复府兵制。”
李泌斩钉截铁道。
恰在此时,延英殿外突然传来几声穿云裂帛的女子长啸,在这已经入夜掌灯的刻下,听来叫人毛骨悚然。
李泌、陆贽,以及始终侍立德宗左右的内侍霍仙鸣,均是有如本能反应般,上前挡在德宗跟前。
紧接着,门外一阵仓啷啷的横刀出鞘声,伴随着禁军卫士短促有力的号令“护驾”、“护驾”。
但那瘆人之音再未响起。
延英殿离少阳院不远,很快,太子李诵也带着自己身边几个有些身手的内侍,纵马赶到延英殿外。
霍仙鸣听着外头的动静并无险意,探寻地问了声:“陛下?”
“唔,出去看看。”德宗道。
屋外,太子、侍卫与霍仙鸣隐约轻微的交谈持续一阵后,霍仙鸣在门口道:“陛下,太子方才赶来时,已探明情形,可否请太子进殿奏禀?”
“准。”
太子李诵跟在霍仙鸣身后,踏进延英殿来。
“陛下,是蓬莱殿侧内教坊的一名歌姬,因此前曾为贼泚频频献歌,李元帅收复大内后,命人将其看管起来,听候陛下发落。今夜此女不知怎地,忽然癫狂起来,呼号数声,一头撞死了。”
太子李诵低着头,言简意赅道。
德宗听罢,双眉微拧,继而冷笑一声,向霍仙鸣道:“霍内侍,看来你大可不必急着跟朕回大明宫,李晟的神策军,连你们内侍省的活儿,都给包了。”
忽又神情一变,正色道:“都是些命不由己的伶人,又不是五品以上的伪官,朕哪里就指望她们三贞九烈、不侍贰主。霍仙鸣,你叫人去内教坊传旨,贼泚篡据大明宫期间,无论她们做过什么,朕都不予追究。
“遵旨。”
德宗又对着李诵,慈蔼温言道:“太子毋太紧张,这一路车马劳顿,今夜好好去睡一觉,不必再牵挂着朕。”
李诵忙谢恩,抬起身时,略略迟疑,终是鼓起勇气补充道:“陛下容臣再禀,今日臣往少阳院时,路过学士院,听说里头也关着两个人。是……是陛下去岁召入京城论诗的严巨川和李冶。陛下是否,也给个示下?”
德宗双目中锐利的光芒闪过:“他们又因何被关?”
“据闻,贼泚令李冶献诗,李冶赋得不少篇章,尽是悖逆大唐的句子,贼泚却令人传颂于东西二县。那严巨川,倒未听得有此不义之举。但李晟要放严巨川出宫,他却拒绝,说是,说是自己与李冶皆被贼泚从长安城中的客舍强行押进宫中,他愿为李炼师作证,二人都是心念旧主之人,李炼师从无令诗家蒙尘之举。”
“哦,如此。”
德宗正沉吟间,李泌却已意识到什么。
“陛下,臣斗胆进言,臣在杭州作刺史时,约略知晓,韩滉与这女冠诗人李冶,很有些交谊。现下听来,这位李炼师不知恪守臣民之节,恐怕也是贼泚故意诬陷。陛下还是尽快放这李炼师回东南去罢。”
去岁泾师兵变前几天,李冶到了京城,德宗召她入宫论诗,很是欣赏这位女冠的潇洒之气。本来,若没有李泌进言,德宗也就像放过伶人那样,把李冶放了,无意过问逆诗的真相。
但李泌出自息事宁人之意的几句话,却反倒叫德宗心中一动。
“韩滉……韩节度这个钱袋子,很教朕羡慕。关中这些年又是打仗又是天灾,要不是东南运来的漕粮钱帛,朕只怕要带着文武百官,出宫乞钱去。”
“陛下,陛下,请慎言!陛下是九五至尊,切莫如此出语。”
李泌宦海浮沉数十年,又本就灵府通达,极少会怒意上涌。但眼前这位天子经常流露的阴阳怪气的腔调,实在教他有些厌烦,又无奈。
德宗盯着李泌,又瞧瞧太子和陆贽,施然开口道:“方才一闹,朕也倦了。今晚议事到此,李公,你所言恢复府兵制的举措,于朕甚有启发。只是朕少年时,大唐已由多位节度使各自拥兵,太宗皇帝时的府兵制,如何施行,朕是一片茫然。你且歇息两日,再为朕好好讲讲。”
“老臣遵旨。”
李陆二臣和太子李诵离开延英殿后,霍仙鸣低头良久,也未见到圣上的龙靴有移动的迹象。
他正惴惴间,德宗却和风细雨地缓缓道:“长安刚刚收复,宫人内官就一再血溅大明宫,总不是什么吉利事。”
德宗的声音低了下来,将自己的决定简短地说给霍仙鸣。
饶是霍仙鸣侍驾多年,听完圣训,也蓦地身形一抖。不过这样的失态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被他掩饰过去了。
“老奴定为陛下办妥。”
“唔,”德宗似在自语道,“李泌刚从杭州到奉天,朕就问过他,四方藩镇都有自立之心,韩滉守着两浙膏腴地界,会不会也有异志,李泌回得倒快,跟朕说,他以京城阖家老小的性命担保,韩滉绝不会叛唐。”
天子起身,说了今夜在延英殿的最后一句话:“那朕,就拿他的红颜知己,试他一试吧。”
(https://www.lw00.net/1915/1915764/488256943.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