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大唐暮云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三十四章 静水流深

第二百三十四章 静水流深


  宋明宪踏进皇甫宅院时,只看到姐姐宋若昭一个人在厅中坐着。

  与此匹配的氛围是,周遭总体来讲是安静的。

  管家赵翁和明宪打了个照面又出去了,听他吩咐小厮的话,似乎是让他们去太仆寺核对、领取朝廷分发给三品官身人家的米粮和布帛。

  曾经有着深厚情感的主仆,若他们实则都是心软而本分之人,彼此之间爆发过的龃龉,也比较容易随着白驹过隙的时间流淌,而烟消云散。

  赵翁当初因明宪那有些冒进的婚姻大事,向若昭报警,而引来明宪的不悦。然而后来,随着若昭的顺利生产,以及王府孺人波澜不惊的后续命运,赵翁这位宋家颇有资历的世仆,很快就表现出了与小主人和解的姿态。

  今日,赵翁的眼神,在明宪出现后,又多了一丝镇定。

  郭媪则抱来了四个多月大的讱儿,给明宪看看这位小外甥。

  妇人之间关于婴儿的讨论,几乎是万试万灵的缓解紧张惶恐情绪的好办法。

  宋若昭既不虚弱也不亢奋地看着她们。

  她这平和的神情,并非一种骤闻噩耗的失常呆滞。

  事实上,只有她自己知道,在从秋初到冬至的这段时光里,她常常做些丈夫战死疆场的噩梦。

  清醒的时候,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思绪,但睡眠,却是上天耍弄凡人的一个广大舞台。

  四更天的惊醒中,若昭终于无法遏制地思念起丈夫来。她确信,自己的心,至少还有一大半在丈夫那里。

  征将与思妇这样诗歌中常常出现的主题,如此深入人心,必也因为那本身便来自人性的淋漓表达。若昭在黎明的微曦中,忘了那些对于丈夫的疑虑、失望、无奈乃至一点点鄙夷的情绪。她一遍遍回忆起的,是那些有限的令自己情动的画面。这种方式,足以让一位孤独的但仍怀有希望与相思的年轻母亲,去对抗刚刚侵犯过她的那些噩梦。

  由于已经在梦境中直接面对过最为极端的音讯,所以,当丈夫只是成为吐蕃人的俘将的消息传来时,若昭,的确没有表现出慌乱崩溃的姿态。

  第一时间来到皇甫家的信使,太子妃萧氏的宫人也好,李泌的世仆也罢,都透露过,从灵州的邸报所言来看,设伏的吐蕃首领,是丹布珠公主。

  若昭沉心静忖,更觉得,丈夫未必就遭大难。倒不是因为阿眉那曾经有三分没半两的暧昧,而是,若昭思量,吐蕃如今到底不是鼠目寸光的小聚落,俘获一个并非岌岌无名的唐军大将,保不准是为割地约盟做筹码。

  但皇甫宅中,肯定有一位慌乱崩溃的妇人——珩母王氏。

  若昭心里,眼下的局面好过噩梦中的画面,而王氏的感受则完全相反,天哪,怎地好端端的美梦又要成为镜花水月,自己怎地又要面对凶险的命运。

  如此勇武优秀的独子,帝国最年轻的栋梁,令门楣光环显耀的名将之后,朝廷一定不会坐视其身陷虏营。帝国边疆,这些年来挤着恁多能打蕃子的将军们,圣主随便点出哪一个,定能将儿子救回来。

  珩母王氏虽未痛哭流涕到气窒,但她揪着儿媳若昭,不断地重复同样的问题。

  “邠宁的韩游環会去救彦明吗?”

  “凤翔的李晟会去救彦明吗?”

  “灵盐的杜希全快回本镇了吧?他一定会去救彦明。”

  “若昭,不如你现下就去见见李公泌,看他可有救彦明的法子?”

  宋若昭并未报以同样成色十足的慌乱来回应王氏,很快就令王氏勃然大怒。

  她悲叹,自己的儿子,怎地娶了这样一个性子凉薄、整日里不知在想什么的妇人。

  王氏绝不能接受,一位神策军制将、朝廷三品大员的府邸中,在男主人出了这样大的事后,听到的哭声,居然仍只来自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

  连自己的嫡室都不表现出悲痛欲绝、四处奔走的模样,这门官宦人家,成何体统!

  今日总算王府孺人宋明宪上门,王氏无论如何也要打破这份在她看来不正常的平静。

  珩母王氏由婢女扶了出来,摇摇晃晃地步入正厅,坐下。明宪忙与她见礼,珩母客气地回应,却是正眼都不向儿媳瞧。

  “明宪,我没有女儿,自你来了长安,我便将你当作自己的小女郎。你姊夫此番遭了大难,吾家在京城每根没基的,连个出面为彦明呼号的人都没有,老身我现下可以求的,只有普王殿下了。”

  王氏说着,瞬时又泪流满面起来,瞧着真是个哀戚堪怜的绝望老母亲。

  明宪困于这尴尬的场景中,未免觉得,自己的阿姊,实在刚直刻板了些,想来未曾好好地与长辈说够体己话儿,才让这位本来与她休戚与共的婆母,说出显然有些夹枪带棒的言辞。

  “夫人莫急,我姊夫只是一时失手,暂陷敌营。普王殿下昨日被圣主召入紫宸殿,回来还安慰于我,说是灵盐有军吏已出使蕃营,带回的口风是,蕃子多半只是扳回几分打不下灵武城的颜面,况且蕃子仍想与我大唐续盟,怎敢加害于我姊夫这样的神策军制将。”

  明宪上前,执着珩母王氏的手,柔声抚慰,分析得又句句在理,王氏的气顺了些,停止了抽噎。

  明宪偷偷瞄了一眼仍是低头坐着、不急不恼也不出声的姐姐,又哄那王氏道:“我方才还说起,亏得我阿姊素来性子沉毅,每临大事不慌神。否则,讱儿还这般小,若阿姊急得伤了身子,我这还在吃奶的外甥,您的孙儿,不也跟着受难。”

  王氏闻言,吃了一噎,却稳住了神色。放眼四顾,明宪是唯一能沾上点交情的皇亲国戚了,那普王,听说又再度教圣主倚重,风头只怕盖过太子去。这门亲戚,得攀紧呐。

  王氏于是软绵绵地叹了口气:“那就有劳你多帮着吾家打探些消息。”

  顿了顿,又作了不忘关切的姿态,挤了几丝和悦笑意轻声道:“我儿,你入王府也有一年了罢,怎的还没什么动静?”

  明宪知晓王氏话里头的意思,却大大方方道:“我是个孺人,若崔妃先诞下嫡长子,自是最合规矩,我也为殿下欢喜。”

  这话非常摆得上台面,王氏不免暗暗感慨,都是宋家的女子,瞧瞧这个明宪,年龄还比儿媳小上几岁,如此人情练达。

  而一旁的若昭,对于王氏的喋喋不休,平心而论也谈不上多么厌烦。她自然知晓王氏越来越不满意自己,但她对婆母,更多的是同情。

  婆母的心思和作派,若昭一年来已熟稔。

  她即使最生气的时候,也未曾有想去顶撞的念头。

  父亲宋廷芬从前以《论语》教导女儿时,提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又提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若昭在离开潞州,经历诸多纷杂人间事后,开始更深地理解了儒经中的学问之义。她以更为宽厚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道,她仍有喜怒哀乐,却懂得设身处地。

  她默默考量了婆母的身世命途,怒意似乎偃旗息鼓。

  学理问道只是沾了些皮毛的官家闺秀,又在少女时代便遭遇家道颓败、远放边鄙之地,如王氏这般表现,原也不足为怪。

  若昭更为担忧的,是丈夫这样手握神策军的朝廷武将,恐有迷失。与此相比,婆母那点势利虚荣,谈不上有多危险。

  不过此时,听到婆母有些冒犯地去问王府中的闺闱秘事,若昭倒也心头一动。

  明宪无父无母,她既然已身在王府,看上去又确实对普王李谊一往情深,若昭还是希望,这个妹子能有自己血脉的延续。

  王氏回房歇息后,若昭令郭媪也将讱儿抱走,才闻言开口道:“明宪,郑注郑郎中,是个良医……”


  (https://www.lw00.net/1915/1915776/509474496.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