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选皇后两宫闹分歧 寻花柳同治染…
慈禧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诗流传至今,诗曰: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是慈禧母亲七十大寿的时候,慈禧没有时间去给母亲祝寿,就让侍臣给母亲送了很多的东西,其中就有她亲笔写的一幅书法,这首诗就是她的书法作品。
以今天的标准来看,慈禧是一个不合格的母亲。在同治帝最需要母爱的童年时期,她一心忙于国家大事,没有给予太多情感上的关爱,再加上过于严苛,以致母子关系疏离。
同治帝只好投向慈安的怀抱,在那里寻求替代性的母爱。
然而,母爱终究是难以替代的,同治帝的心理创伤已不可逆转。醉心于权力的慈禧没有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早已失去这个孩子。
同治帝成年后,她又插手他的终身大事,呈现一个强势母亲对弱势孩子的高压态势。
而被寄予厚望的同治皇帝,在“金牌教练”云集的班子里,在母亲的殷切期盼下,不仅没能学到该学的知识和能力,而且也没有成长成为一位心智健全的人。
同治缺乏严父的教导,一味宠溺显然不行。
但慈禧的严厉,却不同于父亲的严厉,慈禧对同治严格,夹杂了太多的妇人之情在里面。
因为慈禧虽贵为太后,但在咸丰生前,一直是侧妃的身份,比起正位中宫的慈安太后,终究是低了一头。
好不容易儿子当上了皇帝,却更亲近慈安而不是自己,让慈禧心生一个念头——同治不孝。
转眼间,同治皇帝已经十六岁了,虽然他到现在还看不懂奏折,不能完整地念下一句话,但是这不妨碍他长大成人,也需要娶妻生子为皇室繁衍后代了。
备选的皇后名单里,排名第一的就是阿鲁特氏。
阿鲁特氏系出书香名门,祖上一直在朝中为官,她的父亲崇绮更是是立国二百数十年,满、蒙人试汉文的蒙古状元。
她自幼受崇绮的指点和熏陶,文化素养极高,又多才多艺,再加上她颇有姿容,平时气度端凝,不苟言笑,因此满洲、蒙古各族,皆知选婚时必正位中宫。
然而,慈禧并不喜欢阿鲁特氏,她一心想让同治娶员外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为皇后,凤秀之女风姿绰约,容貌在崇绮女之上,然而她举止轻佻,慈禧则一眼看中了她。
而慈安皇太后更认可满腹才学、气质端庄的阿鲁特氏。
两位太后意见不一致,在大臣的建议下,由同治自己来决定他选哪位为皇后。
一场争论自然避免不了。
慈禧极力劝说同治:“凤秀之女貌美聪颖,选她作后岂不正好?”
同治低着头一言不发,只等慈安说话:“妹妹,皇后以德服天下,崇绮之女有才有德又端庄懂礼,不正是社稷之福吗?”
同治也连忙说:“儿臣也这么想,就立崇绮之女为后,凤秀之女为慧妃吧。”
慈禧一听立时满脸不悦,同治居然一而再再而三地违背她的意思,分明是将她这位亲生母亲不放在眼里,她恼怒而又无可奈何,只有气呼呼地对同治说:“皇后年纪轻轻不懂事理,不要让她影响国政大事。慧妃聪明伶俐,你要多加眷遇!”
同治一向惧怕慈禧,唯唯诺诺地答应了。
最终,气质高雅的阿鲁特氏被同治立为了皇后,而漂亮活泼的富察氏则被封为慧妃。
同治的决定让慈禧心里极不悦,这也是慈禧日后为何百般不待见阿鲁特氏的起因。
大婚后,阿鲁特氏和同治夫妻恩爱,感情深厚。慈禧见此很不高兴,不仅在他们身边安插密探,时刻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还经常要求同治少与阿鲁特氏在一起,让他去亲近一向不得宠的慧妃。
同治不愿意和没有感情基础的慧妃在一起,又不敢忤逆慈禧,索性哪也不去,独居乾清宫。
如此一来,还在新婚中的阿鲁特氏便只能独居深宫,形影相吊了。
慈安太后很喜欢阿鲁特氏,怕她寂寞,经常召见她,陪她聊天解闷。
这些自然没逃过慈禧的耳报神,慈禧也就愈发觉得阿鲁特氏和慈安同心,对她也就愈发厌憎。
阿鲁特氏对慈禧一向谨小慎微,礼节有度,孝顺有加,但是慈禧却常对她辱骂不休,比如阿鲁特氏见到同治时,脸带笑容,她见了就会骂阿鲁特氏“狐媚以惑主”。
再比如同治生病,由于慈禧不许阿鲁特氏接近同治,阿鲁特氏不敢去探病,慈禧便骂“妖婢无夫妇情”。
就连同治宿在乾清宫,阿鲁特氏也被指责不会管理后宫,总之,慈禧对阿鲁特氏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百般找茬,任意辱骂。
后来,慈禧不仅辱骂还动起了手。
同治18岁时,慈禧,慈安两宫太后撤帘归政。
转眼同治亲政之日到了。
大清早,慈禧坐在桌前,脸色阴郁。
一个小宫女走上前来,摘下她头上的饰物,将头发披散开来,然后拿起一把玉梳轻轻梳理,动作细致而又小心,像微风拂柳一般。
她梳理完毕将梳子放回桌上的漆红木盒内,慈禧瞥了一眼木盒,突然双目一瞪,指着梳子上的一根断发:“小贱人,你伺候的好!”
说罢一掌劈过去,小宫女来不及捂打痛的脸,那只玉梳又紧接着飞到她的脸上,她痛得跌倒在地。“来人,给我拉下去,重打二十。”
泪流满面的小宫女被拖了下去。
慈禧仍然怒气未消。
几日来她一直坐卧不安。
同治的登基,意味着她从此只是后宫的一位皇太后而已了。
归政于同治,使她深深地感到失落,这失落的感觉犹如清水中的一滴颜料渐渐地扩散开来,直到浸入她的全身。
这一日的到来,使她淤积在心中的失落骤然间化为心头的一股无名火,灼烧着她的每根神经,让她怒不可遏。
她责令同治按她的意思办事,但是性格倔犟的同治哪里肯依,于是免不了一番争执。
慈禧便把皇后叫来,希望通过她来软化同治。
皇后虽然柔顺,在她面前唯唯诺诺,但内心聪颖的她与同治的想法总是一致,她哪里会规劝同治。
两人耳鬓厮磨之际,皇后便将慈禧对她所讲的话一五一十告诉同治,同治自此更是我行我素,凡事不让慈禧插手。
这天,慈禧又将皇后叫到她的寝宫,训了一通话后让她回去。
皇后却直接朝同治所住的朝清宫而去,见到同治,便将慈禧告诫她的话如实说与同治。
不想,慈禧早已偷偷尾随其后,进了皇帝寝宫养心殿,喝令左右不得声张,随后脱了鞋赤脚走到同治寝室门外。
门内两人的对话,全部落入她的耳中。
她听得怒火中烧,一把推开门,照直走了进去,抓住皇后的头发,大骂:“你这狐媚子,竟敢蛊惑皇帝,看我不打死你!”
说着就叫人对皇后实行杖责!
皇后被揪得直掉眼泪,一旁的同治急忙将慈禧拉开,慈禧又转身指着同治,大声呵斥:“作为一国之君,听这狐媚子在耳边胡言乱语,都是你纵惯了她,以后休要宠幸于她,你可记紧了!”
杖责是对宫女太监用的一种手段,现在慈禧要用在贵为皇后的阿鲁特氏身上,再加上慈禧一直当着众人的面对她辱骂不止。
慈禧告诫阿鲁特氏:”你不要以为你是皇后我就拿你没办法,我可以立你为后,也可以废了你!“
谁料阿鲁特氏完全不怕她:“请太后少说一点吧,我是奉天地之命,祖宗之规,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
结果这话深深刺激了慈禧,为什么呢?
原来慈禧出身低微,最初只是个贵人,所以她后来做了皇太后,都垂帘听政了,真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权势煊天,可是时光不能倒流,唯有一件,就是不能圆了从大清门抬进来的愿望,因此大清门成了她心里的隐疾。
现在阿鲁特氏这样说,在她看来就是嘲笑她是神武门进来的庶妃。
因此她对阿鲁特氏恨之入骨,决心要废掉阿鲁特氏的皇后之位。
然而,当慈禧将任务下达给醇亲王奕譞时。
奕譞却说:“欲废后,非由大清门入者不能废大清门入之人,奴才不敢奉命!”
就这样拒绝了她的要求。
这下慈禧愈发着恼,连带着也恨上了奕譞。
既然不能废后,慈禧难道没有别的招吗?当然有,而且更狠。
众所周知,慈禧是个权力欲极强,为人专横残暴,没有人敢忤逆她,身为媳妇的阿鲁特氏为何敢顶撞呢?
那么阿鲁特氏为何以从大清门进宫为傲呢?这就要说到大清门的使用问题了。
首先,我们还是先弄明白“大清门”为何能让同治的皇后,也就是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这样骄傲。
大清门,始建于明朝朱棣迁都的时候,也就是永乐年间,当时称之为“大明门”。
后来明朝覆灭,被李自成改为“大顺门”,只是门头还来不及换,清军已经入关。
清军攻占京城后,将门头改为“大清门”。
大清门被清朝统治者视为国门,因此平时并不打开,一般的官员和嫔妃都只能走神武门,唯有太上皇、皇太后、皇帝和皇后才能从此门进去。
这就意味着皇帝大婚,唯有皇后享有从大清门进入的尊荣,其他嫔妃只能由神武门进。
在整个清朝,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也只有5位,她们分别是顺治的废后博尔济吉特氏、顺治继后都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康熙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同治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和光绪皇后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
要知道清朝的皇帝有12位,他们所立的皇后多是早在做亲王时就娶过门的嫡福晋,或者是从嫔妃一步步靠奋斗成为皇后的。
清朝曾立祖制:非大清门入者,不能处置大清门入者。
物以稀为贵,奉天地祖宗之命,坐在凤舆中由大清门抬入的这5位皇后,自然地位极高,不可撼动。
另外一件使慈禧深以外恨的事情就是重修圆明圆。
同治亲政初便做了两件极其荒唐的事,为表孝心颐养归政的两宫皇太后,同治不顾清政府财政的困难,不顾忌朝臣的反对,执意要重修圆明园。
修颐和园需银1000万两,木材一项,径七寸至四尺多,长一丈五到四丈八的楠柏陈黄松木要3000根。
钱,因为镇压太平天国,各省款项支绌,当时西北左宗棠又正镇压回民起义,捐输和厘金全用在上面了,清政府的财力根本不允许再拿出这么多钱来修园。
木材需从四川采集,但道光初年以来已经砍伐得差不多了,无从购觅,况且运输艰难万分。
十月二日,御史沈淮上疏请求缓修,师傅李鸿藻与翰林院侍讲学士李文田也都上疏劝谏。载淳不听。
回乱首领马文禄被清军所杀。载淳论功命左宗棠以陕甘总督协办大学士,其他各有封赏。
同治十三年(1874年)正月十九日,重修圆明园的工程正式开工。
最后他的叔叔恭亲王出面阻挠,既被同治皇帝免去一切朝内外职务,而此时恭亲王的职务相当于现在的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党总书记,总理,外交部部长,军委主席,国家开发建设总公司董事长,剿匪战区司令员。
就是这样随时能造反同治皇帝的人并且集内政外交大权于一身,同治皇帝既然也敢这样干。
无奈慈禧再次从幕后走出来,安抚这位重臣立即恢复恭亲王职务,并破格爵位“世袭罔替”,赏赐双眼花翎,赏领两份工资。
慈禧又认恭王女儿为干女儿并破格加封和硕固伦公主,在清朝只有皇帝的女儿能封为和硕固伦公主,并勒令同治彻底停止圆明园工程,以安抚内外政局。
朝政不能自主,后宫受到压制,同治皇帝觉得自己像个傀儡一样,生活在一个暗无天日的监牢里。
他一心想着逃脱慈禧的掌握,然而一切都是徒劳的。
不止是因为慈禧的专制,更重要的是他自己的无能。
如今虽有同治中兴的名声,那完全是慈禧太后的功劳,与他自己完全没有关系,他能守得住这片江山吗?他能守得住自己的皇后吗?
不能。
他甚至守不住他自己。
同治虽对慈禧不满,但又惧怕慈禧,思来想去,索性搬到乾清宫过了近一年的独居生活。
宫中的清规戒律,慈禧的种种压制,使同治倍感压抑。
他本来生性贪玩,怎么能受得了这种清教徒式的生活?
于是他把兴趣移到宫外,经常潜出皇宫,流连于青楼戏园之中,在红粉绿裾中寻找快乐,一日又一日,便逐渐把国事忘记得一干二净,慈禧藉此便理所当然的接理政务。
母子二人的矛盾自此也很难调和,慈禧的权欲极大地伤害了年轻的同治帝,母子的纷争最终以同治帝早死,慈禧如愿继续掌权而收场。
(https://www.lw00.net/1946/1946562/7641904.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