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4章 出兵西域!(第一更)
明末的地球恰逢小冰河时期,各方的资源其实都比较吃紧。
崇祯十五年的极端天气,明显就是小冰河时期的体现。
紫禁城内暖洋洋的,柳如是在一边汇报着:“今年的煤炭开采总量60亿斤。”
60亿斤听起来很吓人,但实际上均摊到个人身上就很少了。
最新一次的人口普查,大明朝已经有2.5亿人,60亿斤摊下去,每人25斤煤。
还不算火车这种大量消耗煤的交通工具。
不过,崇祯也并不太担心这一次的寒冷。
毕竟现在的粮食是真的充足,北京城的粮价已经降到0.3两每石。
酒业的大发展就说明了粮食供给量的充足。
而且随着南洋被大范围控制下来,对大陆粮食供给量还在持续增加。
并且,随着火车以及火车线沿途粮食囤积点的建立,朝廷对粮食在各省的配给能力有了飞跃的提升。
当年顾炎武规划出来的那一套火车粮食配点体系,明显在现在起了作用。
只要有吃的,取暖这种事,在保证这样的煤炭供应量后,其他的民间自己也能想办法了吧。
柳如是又说了一件事,一下子就让崇祯心头紧张起来。
“民间一件做工稍微好一点的棉袄,现在卖到了10两银子!”
10两银子!
“是有人恶意在抬高价格?”
“不是,是棉袄的供给的确太少了。”
“不应该,我朝并不算太缺棉花,南方各省都有种植,棉衣的普及已经不错了。”
崇祯有些疑惑起来。
棉花的确在明朝开始普及,中后期一些平民都有棉衣穿。
而经历了这些年的新政,轻工纺织业大力发展,棉衣应该更便宜才对。
柳如是迟疑了一下,说道:“臣去做了一个小调查,调查的范围主要在大兴县和海淀新区,有棉衣穿的人的确很多,但大部分人穿的棉衣,棉含量并不多,是属于很便宜的那种。”
“少部分加厚的棉衣,价格非常昂贵,而达官显贵则热衷于穿貂皮大衣,尤其是最近两年,从关外进来的貂皮数量再剧增。”
“普通百姓的御寒,还是有些困难的。”
她有补充道:“当然,这是北京。”
她的意思很简单,陛下,这里是北京,物资生活条件都很好。
其他地方可能能穿得起好一点的棉衣的就更少了。
柳如是依然很贴切地补充着:“臣也去北京制造局做过调查,不是纺织效率不高,是原材料匮乏。”
棉花匮乏!
“有些私人商社已经开始断供便宜的棉衣,只做贵的,然后高价卖给有钱人,这样他们可以节约时间,且卖更多钱,利润更高。”
你看,这就是私人商社的商业行为。
你要对这种行为进行道德审判吗?
倒也不至于,因为商业本身如此,一切是利益驱动。
你总不能规定,商人不许生产加厚的棉衣吧?
那样的话,他们会生产棉量很少的棉衣,多卖几件。
你总不能直接规定每件的含棉量吧?
这就完全是百分百计划经济了,商人们为了赚钱,依然可以动手脚。
到头来,问题没有解决,一切白搭。
所以这个时候,国营商社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朝廷可以直接指定国营商社的行为,来平衡市场需求。
柳如是继续说道:“国营商社的几个织造厂的棉含量还是合格的,价格也适中,不过由于棉花涨价,国营商社的利润比往年薄了许多。”
“这些都是小事,能稳定民生,少赚点钱也无所谓。”
崇祯站起来,走到地图前,他陷入了沉思中。
看来得收复西域了!
棉花的产量要提上日程!
刚打完南洋,现在还能打西域?
能打!
国库账目上还躺着1亿两!
随着南洋的布局,未来每年的收入还会增加。
而且随着铁路修到嘉峪关,辎重补给送到玉门关的难度大大降低。
嘉峪关和玉门关之间的城寨也修建起来,算是完全控制住了河西走廊。
为什么大唐打西域打得这么快?
李世民刚登基十几年,就西征干掉高昌国?
其实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唐朝以前,关中自然环境很好,那个时候甘肃的自然环境也很好,甚至还没有出现大规模沙漠化。
玉门关外人口也很多。
但是宋代以后,尤其是明朝,西域的自然环境越来越糟糕,居住的人口也远不如唐朝。
中间出现大规模的真空地带。
这个时候在想随便西进打一场仗?
比唐朝时期难度要大得多,没有充足的补给线,就算朱元璋活过来,也绝对不会赞同打西域的。
但是张凡这个年代又不一样了啊,虽然玉门关外依然有许多空地,人口稀少,但是补给体系和朝廷的财政全部都能跟得上了!
就说现在东方的海贸体系,在武力扫除一些障碍后,基本上开始搭建了。
等银钞在南洋普及,朝廷就真的有钱了。
如果下一步让欧洲那些海洋大国也都使用银钞,下一个十年,大明朝将直接开挂!
当然,这是后话。
荷兰船队战败的消息已经传到了西非一带,估计很快就能传回欧洲。
崇祯做了一些预测,荷兰人和葡萄牙人在远东的殖民算是全完了,在印度的势力也折损了一大半。
接下来,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了保全股票,必然不会在想着越过马六甲,但还是会派船队到印度做香料贸易。
其主要势力范围可能会放到非洲、美洲的殖民上。
海洋上的事,让它自己消化消化吧。
十月十二日,军委会向西部战区发出最高的战争指令。
十月十五日的清晨,一队队穿着军绿色大棉袄的士兵,在北京西站列队。
小伙子们身姿挺拔,每一个人背后都背着一个包,带着火枪。
等火车停下来后,军官们开始大声喊:“第一师第一旅,上!”
士兵们井然有序地开始上车,上车后,每一个位置都有一个编号,对应着每一个人。
火车站外面有很多民众,那些都是士兵们的亲人,有母亲和父亲,还有妻子和孩子,他们挥洒着眼泪和上车的人道别,希望他们早一点回来。
(https://www.lw00.net/1953/1953220/93444867.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