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和朕抢生意(第二更)
兵部案杀得人头滚滚,朝堂上下不但没有人心惶惶,反而有些人兴奋得不得了。
政治老手们都知道,朝堂格局在重新洗牌。
从天启年间的阉党和东林党对立,但后来东林党被弄死,再到天启七年新皇登基,不少东林党回来。
再到这两年的风云激变,朝局变化之诡异,让许多人都始料未及。
摸不清楚政局动荡的官员,不是被罢官,就是被砍了脑袋的。
而在这两年皇帝主用新政派,朝堂也释放出无数次机会,许多政治投机者削尖脑袋也要往里面钻。
从而诞生出了新政派和保守派,所谓的东林党和阉党,虽然在民间还泾渭分明,可在朝堂上已经慢慢开始淡化。
例如,原本是东林党的兵部右侍郎兼监察院御司使的李邦华,被一群东林言官骂成是政治投机者。
例如徐光启,天天被骂,甚至有人还骂他是皇帝的走狗。
例如孙承宗,那简直就成了保守派主攻的对象,一些人为了博得清名,什么话都骂的出来。
所以,现在朝堂上,其实已经演变成新政派和保守派之间的斗争。
说到底,新政派受宠,抢了大部分政治资源,得到了大部分政治利益,才诞生了一个保守派。
归根结底,都是利益的争夺。
现在朝局大动荡,皇帝一口气杀了那么多官员,保守派高不高兴?
当然高兴!
甚至私下里那是弹冠相庆啊!
一下子空出了那么多位置,接下来一两个月,朝堂上主要的事情是什么?
是推荐官员!
保守派感觉自己的春天要来了,这几天他们不干别的,就疯狂到处笼络人,私下里列名单,努力回忆谁给自己送过钱,哦不,谁更加清廉正直。
总之,这段时间,就是京城许多官员重组的时候。
而且还遇到了来年新农政大力推行,保守派的官员和新政派都在这段时间开始四处找人。
谁推荐的多,在未来的朝堂上,谁的腰杆子就更硬,这是基本的道理。
三天,仅仅只是三天,二十几个推荐名额就扔到了吏部。
而且因为这件事,有些官员还在吏部门口大打出手,相互比谁的拳头更硬一些。
一时间,吏部又成了舆论中心。
如果自己推荐的官员被吏部批驳了,甚至会有官员跑到吏部门口大喊大叫,骂吏部那些都是毒瘤,都是收了钱有黑幕的。
一些言官最近也不骂孙承宗了,转身开始骂王永光,骂他卖官,骂他恬不知耻。
总之,这段时间,为了补充官员,是风波不断。
而崇祯呢?
崇祯才懒得去管这些事情,他只要保证核心位置上的人才是他想要的人,其他人,要靠一套完整的制度去管理的。
毕竟这是一个国家,不是一个小团队。
那些官员就由着他们去推荐吧,反正吏部现在大部分都已经是新政派,至少可以保证推荐的官员,相当一部分是改制派的。
这就是皇帝要一口气清理吏部四大郎中的原因。
十二月二十三日。
崇祯刚和徐光启商议完北京城新城区的规划蓝图,就收到了曹化淳的奏疏。
不仅收到了曹化淳的奏疏,还收到了许显纯的奏疏。
曹化淳现在在哪里?
在苏州!
许显纯呢?
在南京!
曹化淳说了啥?
关于苏州那边的各种事情。
例如有人开始在南京开彩票局,现在俨然已经演变成赌博的了。
崇祯大笔一挥,给朕关掉。
彩票局民间不能随便开,要不然有人借此名义割穷人的韭菜怎么办?
再例如,南直隶已经有十几个富商在做香皂和香水的生意,苏州的最多。
据许显纯说,南京城也不少。
现在民间相当一部分人见识到了这种新商品的利润,大家已经加入进来了。
甚至还有人开始做卫生纸,开始做怀表、手表、钟和玻璃镜子的生意。
就在今年,民间诞生了一批这种新商品的商人。
人们亲切称呼这种商业为新商贸。
每一个正在尝试做的商人的名字都在许显纯和曹化淳的奏疏里。
崇祯看完之后,不由得感慨。
有意思啊,这大明朝南方的商人,确实一个比一个厉害。
这么快就开始抓商机。
难怪后世的史学界有一种说法,说明末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而南方的商业是空前发达的,传统的中国,商人地位非常低,但是明末南方的商业氛围是有史以来最浓厚的。
尤其是隆庆开关之后,大航海时代的背景下,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银内流到大明朝,更加促进了商业的发达。
例如徐光启的祖父,就是隆庆开关的时候发家成的富商。
曹化淳在奏疏里建议朝廷禁止民间商人做这些新商贸。
崇祯什么态度?
做!鼓励商人做新商贸!
虽然朝廷现在的商税法基本没有,但从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应该鼓励。
而曹化淳担心的是,民间这些商人把钱都赚走了,朝廷岂不是赚得少了?不如把民间的禁了,像盐铁那样,都有朝廷来做。
这样钱都到朝廷口袋了。
曹化淳这种想法有道理,但这样不是长久之计,开放才是真正的大道。
崇祯现在本来就用钱如瀑布,还这样开放,是不是在作死?
当然不是!
香皂、香水、卫生纸,都是民用快消品。
这些商品都有一个特色:薄利多销。
意思是一个商品,本身赚的利润很少,例如一个香皂,一个赚10文钱,但是一天卖10万个,就是1000两(约65万元)的利润。
可是,大明朝的民间商人能不能实现薄利多销呢?
不能!
为什么?
因为薄利多销有一个基础条件。
什么基础条件?
产能强大!
什么叫产能强大?
意思就是你一天生产500支香皂,但是朕一天可以生产5万支香皂。
你卖2两(2000文)银子一个,你一个成本是500文,利润1500文,500个卖出去,可以赚750000文,也就是750两。
朕只卖50文钱一个,朕因为后端有完善的产业链,原材料的采集运输,和工厂的流水线都建立起来了。
产品的材料成本也就20文了,但是朕一天可以卖出去5万,利润就是150万文,1500两。
这叫什么?
这就是产业链完善带来的规模化优势。
什么叫做工业?
工业就是可标准化可规模化的,可以直接复制的。
所以,崇祯完全不担心,北京制造局的产业链只会越来越完善,往后的几年,大明朝更多的老百姓都用上香皂、香水,这种日用品随着规模化的生产,只会越来越便宜。
这才是工业化。
当然,这只是工业化的雏形,还远远不够。
这件事没有这么快就消停。
两天后,南京那边又过来了一封奏疏。
什么奏疏?
南京户部尚书郑三俊非常委婉地表达了希望朝廷不要再制造香皂和香水,那是在与民争利。
(https://www.lw00.net/1953/1953229/96977756.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