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我在大明当暴君小说名字 > 第73章 全国表彰(第一更)

第73章 全国表彰(第一更)


  沈棨常年在边境待着,虽然是文官,但身上或多或少有军队气息,行事作风都比一般的文官要干脆、果敢,也更加心狠手辣。

  张凡一直秉承着“茅坑里的石头都有用”的原则。

  从昭狱离开后,坐着马车一路朝皇宫的方向行去。

  崇祯掀开旁边的窗帘,看见一大车一大车的水泥正在从城门口的方向往城内送进来。

  前面的一些工人忙得汗流浃背,但干劲十足,因为有钱拿啊,一个月一两银子,对大明朝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已经非常多了。

  路边卖报郎正在大声吆喝着:大明日报,大明日报,从北京城到大兴县的水泥路已经修完,半个月之后就可以通行,半个月之后就可以同行咯!

  那小男孩举着报纸,正在卖力地吆喝着。

  崇祯让王承恩过去买了一份报纸过来。

  崇祯看完报纸,满意地点了点头,北京水泥制造局现在的规模正在逐渐增加,后端的产业链正在趋向成熟。

  无论是供应量还是供应速度,都有了质的飞跃。

  至少现在完全可以满足从顺天府到山海关的水泥路铺设了。

  而且现在的北京城主干道已经铺了一大半,整个城区看起来明显干净整洁了许多。

  北京城内已经有人预测了,一旦大兴县到北京城的水泥路通了之后,粮食的价格可能会出现小幅度下跌。

  现在的北京城的粮价,因为有去年辽东之战的后遗症,粮价在9文每斤。

  有人传闻之后会降到8文每斤。

  甚至还有人分析,一旦有更多的水泥路开通后,粮价还会继续下降。

  因为运输的效率大大增加了,这加速了商品的流通。

  这是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回到皇宫后,崇祯干了一件事。

  什么事?

  他立刻让人给礼部传话,在大明日报上大肆表扬正在湖广省督察的李自成。

  凡是现在有大明日报报社的地方,都要刊登,要让所有人都知道。

  不仅要表扬李自成,还要把那些被处死的官员的罪名写上去,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做了什么。

  让他们受到千夫所指!

  管理不仅仅是惩罚,还要赏,所谓赏罚分明,便是如此。

  而且事情发生之后,要立刻将过程发布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

  这样才能进一步强化效果。

  不仅如此,还能振奋人心,且在官场上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最重要的是,还能收获人心,在民间刷民望。

  皇帝的民望越高,未来做更大的事情,后盾的力量才更强,才更有底气。

  本来北京和南京的许多官员对皇帝在湖广省的行为颇有微辞了,对李自成这种官场异类更是恨之入骨。

  结果第二天,曝光湖广省诸多官员贪污腐败的新闻发布在了大明日报上,大肆表扬李自成的新闻也发布在了大明日报上,首先爆炸的是京师的某些官员。

  内阁大学士来宗道一大早看到这样的新闻,差点没有一口气背过去。

  他是三朝元老,准确的来说应该是四朝了。

  万历、泰昌、天启、崇祯。

  而且是儒林大佬,杭州萧山人,那地方是盛产读书人的地方。

  他儿子来咨诹接过来一看,面色震撼:“父亲,陛下不仅不惩罚李自成那个卑鄙小人,还在大明日报上大肆表彰,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他李自成是惩罚贪官污吏的好官了,咱们的人倒是成了腐败不堪的贪官,这样下去,以后谁还敢跟着父亲您!”

  来宗道这才真切感受到皇帝为何杀那么多人,也要把大明日报给铺下去了。

  而且在农村里,还有专门的人每天给老百姓讲解大明日报的内容。

  皇帝这是要把朝廷的影响力,扎根到最底层,直接影响到平头百姓。

  大明日报现在覆盖的范围到哪里了呢?

  北直隶基本已经全部覆盖。

  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每一个省至少已经覆盖了一半以上了。

  大明日报报社,先是到州府,再从州府下沉到县,再下沉到甲里,它正在形成一张网,一套体系。

  这一次崇祯表彰李自成,通报湖广省贪污案,先是京师大明日报刊登,随即草稿快速从北京发出去,沿着这个巨大的网传播。

  消息迅速下沉。

  这种影响是空前的。

  就说京师,现在北京街头无数老百姓都在热议当今天子对贪官污吏的惩处,这是多么的振奋人心。

  而且还有不少人在谈论那位新上任的神秘的督察司御司使李自成。

  大明日报里明确地介绍了李自成的来历:陕西米脂人,之前在银川驿站做驿卒,后来被皇帝破格提拔在西北养马半年,随后召入京师,皇帝成立新政督察司,李自成担任新政督察御司使,开始全力监察全国新政执行。

  这是一份非常简单的简介,但足以振奋人心,点燃无数人。

  为什么?

  因为没有科举,没有贿赂,没有走关系,不是官僚体系里的人。

  他直接被破格录取了,成了大明如今炽手可热的人物,让贪官闻风丧胆。

  这对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未来的希望。

  这对朝廷来说,是一种正面形象的塑造,也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来说,是一种正面的激励。

  为什么说对即将到来的高考也有好处?

  高考这东西,被穿越者崇祯搞出来,在大明朝的读书人眼里是被瞧不起的。

  儒学的科举才是正道,是无数读书人的选择。

  而高考的内容都是什么?

  是农学、工学、力学、法学等等。

  这些在古代是属于杂学,是被儒学排斥的,被读书人鄙视的。

  而皇帝建立的北京大学,开设的高考,却考这些东西,当然被全天下的读书人看不起。

  而地方上的舆论又掌握在读书人手中,若是某个甲里有人对高考感兴趣,要去参加,自然是被那些读书人所鄙视的。

  可现在不同了,现在那些底层的不少人看完、听完这一次大明日报的内容后,他们的认知桎梏似乎被打破了。

  原来不必非要科举,也能被朝廷重用,甚至也能建功立业。


  (https://www.lw00.net/1953/1953238/96765098.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