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5 章 欣欣向荣
棉花的采摘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一直到十月中旬,棉田里的棉花这才都采摘上来。棉花采摘上来后不久,云起就开始着手让人进行花籽分离。
还没等绵籽全部分出来,朝廷就来人了。早在第二茬棉花种下去的时候,他就上书了棉花的重要性,希望在棉种足够后,可以在义阳全县都种上棉花。上面迟迟没回信,他以为朝廷根本不重视,就想着自己先种再说。谁知道人会这个时候来,来的还是位巡察使。
这位巡察使姓李,名岱山,是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留着一抹小胡须,身量不高,一双小眼睛笑起来跟个弥勒佛似的。他是从开封那边过来的,到义阳这边只是顺道,身边的人都留在官船上,到这边只带了两个人,算是微服私访。
却说李岱山找到云起表明身份后,先瞧了瞧用棉花做成的成品,比如说棉布、棉被、棉衣这些,还参观了制作这些东西的香香手工坊,让人演示怎么弹棉花,以及棉被的制作过程。等云起细细的给他讲解了一遍棉花适合种植的范围,他才让云起再写一个折子,到时候由他带回去亲自给皇帝。
除此之外,他还让云起带着他去了趟清河谷水库,在堤上走了三个来回后,他要求见见邱道长和杨川。人来了后,他立马问他俩个愿不愿意跟他一起上京,这是要提携他两个的意思。
邱道长自由惯了,当即拒绝。杨川却是有些犹豫,他是个有抱负的年轻人,但又担心他爹娘无人照顾。李岱山听了,夸了他两句后,让他回去跟爹娘商量后再回复他。
云起在边上听的很郁闷,邱道长时常四处云游,清河谷水库的维护工作还得杨川来。谁知李岱山一来,就把人给挖走了。
趁着杨川带着李岱山去了长堤那边看大坝后,云起忙问邱道士可还有其它精通水利的徒弟。这一问,还真另有一个,不过却在别的县。云起听了,立马请邱道士写信请了人来。这水库好不容易修起来,得有个懂水利的看着才行。
邱道士却摆了摆手,说他年级大了,不想再四处跑了,他决定在清河谷旁边的翠屏山建个小观颐养天年,顺便看着水库。云起听了眼睛一亮,当即表示建观的事不用他操心,他请人来修就行。末了,还问他还收不收俗家弟子?
邱道士当然知道云起为何如此问,又道他确实是个好官,当即同意了。
云起见李岱山和杨川已经走到对面的山顶上去了,怕是得好一会才回来,当即掏出了一个自己缝的小本本,让冬青磨墨,问起了邱道士一些水库维护需要注意的事。邱道士好奇的看了他手中的鹅毛笔一眼,忽然向他讨要一件棉衣。说是他年纪大了,冬日里经不住冻。云起满口答应了,还让冬青记着这事,回去就给他做一件送来。你道邱道士为何知道棉衣的事,却是云起去年孝敬了他一双棉手套和一双棉鞋,他喜欢的很。
李岱山并没在义阳停留多久,毕竟义阳只是顺路而来,他还得赶往下一个地方。他走的时候,不仅带走了杨川,还带走了五百斤去籽的棉花。他走了没多久后,知物学堂就开始对外招生了。不过这办学宗旨和招生要求才贴出去,就引起了老百姓的热议。
却原来知物学堂并不以科举为目的,除了教些基础知识,多是叫教你吃饭的本事。当然,若是在科举上有天赋,学堂会将其推荐到县学继续学习。
只要你细听听,你就会发现知物学堂连着种田都教,还教的恁细,分了什么常见作物种植和少见经济作物种植。不仅如此,后面还专门说明农学这门课,明府会抽空过来授课。当然,这也不算什么,他们不少人都受过明府的教诲。
最让大家惊奇的是,知物学堂单独开了女学,除了识字、女红和打算盘这些,还有一门手工艺课,主要教竹丝花和做头饰这些,学的好的可以直接进香香手工坊。为着这,招生的时候,还摆出了好些竹丝花,瞧着是真好看,惹了不少小娘子大娘子的眼。不仅如此,从知物学堂学成出来的都有机会进香香肥皂坊和香香朱颜坊。
当然最让人注目的是学费,半年才一百文,这可比私塾和县学便宜多了。而且每天只需上半日课,并不耽误孩子们家去做事。且部分课程是不限制年龄的,比如说手工艺课这种,成了亲的大娘子学了也可以添补些家用。反正只要手艺好,手工坊也收。就算是手工坊不收的,她们也可以卖给走街串巷的货郎。不过仅管如此,很多人也只舍得送了家里的小子来学堂,女学统共也只收到了七八名小娘子,还多是作坊女工家的孩子。即便如此,也很是让云起高兴。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参加鼠尾坡一战的壮士都可以免费送一个孩子入知物学堂。在抗灾一线做出贡献的,不想让孩子入县学的,也可以免费让孩子到知物学堂上学。
另外,云起将邱道长也请到了知物学堂,让他教孩子们水文知识。却原来,邱道长卜过卦后,严明今年不适宜修道观,得等明年春日才行,云起便让他先住到了知物学堂的宿舍里。大家都知道,杨川跟着朝廷的大官去了京城,听说邱道长要来授课,不少人动心了,领着自家孩子到学堂,指明要上邱道长的课。
等第一场雪下下来的时候,知物学堂已经开学一个月了。因着地里的庄稼都收了,且云起又用朝廷拨下来的银子托人从南边收来了大量粮食,持续数月的灾情总算是缓解了不少。
云起觉得是时候开他想的表彰大会了,所以在一个晴朗的冬日,知物学堂和县学要进行蹴鞠比赛的消息不胫而走。
比赛场地自然是在蹴鞠场。蹴鞠场照云起的意思修的很大,可以同时供两班人马进行比赛。场子西边是一座只生了些碧草的小山,小春让人依着山势铺了一层层的长板石条,当做看台用,东边则是搭了有遮挡的看台,却是给贵人们看比赛用的,也是蹴鞠场以后的主要收入来源。南边只挂了鱼网,临街这边却也搭个高高的木台,却没摆上座椅,只空空的一座台子罢了。
虽然这场比赛还没开始,但是想着来看比赛的人却多的很,县里有钱的人家早早就在小春这里预定了看台位置,至于普通百姓,有愿意花三文钱的,就可以提前来报上姓名,不愿意花钱的则琢磨着到时候来早些,提前抢占河岸对面的位置,反正就隔着一条河而已。
(https://www.lw00.net/1980/1980933/634472235.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