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启蒙
马会的组建并没有遮遮掩掩,而是敞开大门,欢迎有实力的加盟者,这一新鲜的名词,很快就引起了一众汴京豪门的注意。
恒王担任马会的会长,虽很有可能只是挂名而已,但也彰显了官家对此事的态度, 马会因此而拥有了一层皇室的背景。
之后,英国公府、宁远侯府、韩家、彭家、等等顶级权贵之家的下场参与,更是明白无误地告诉所有观望者,这事靠谱!
于是各大豪门世家蜂拥而至,盛长桢在其中选了十几个有威望、有实力的大户,很快就搭建起了马会的雏形。
军方,有张家、顾家、郑家,文官世家这边, 也有韩家、彭家,还有皇家、外戚、豪商,总之是把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
在盛长桢的规划下,各家按照出资的多少,各自在马会中占有不同份额的股份。
马会组建完成后,就负责马赛和盘口的开办。
赛马争标的门槛比较低,有个一两匹马就能参与一开始的选拔,汴京城中的中产都有机会分一杯羹,算是普及性更高的运动。
马球联赛门槛则高些,要组成一支像样的马球队,马匹、骑手少说也需要十几对,普通人家根本养不起。
但这里可是汴京,豪门大户有如过江之卿,很快就凑出了几十队有志参赛的队伍,联赛的底子就算是搭建完成了。
比赛本身虽然很有吸引力, 但更有吸引力的, 还是对比赛结果的下注赌博。
门槛最低的短程赛马, 只一开场, 就吸引了数百的参赛者, 这些人大多自信满满,都是买自己赢的,相比于赢得比赛的奖赏,他们更渴望能够翻上几番的博彩。
由于开办的时间太短,马会对于马政的作用还没太显现出来,但马会可怕的吸金能力,已然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比赛谁输谁赢,作为庄家的马会都是稳赚不赔的,在其中占了最多份子的皇室,因此而赚得盆满钵满。
这部分收入都是直接收入皇帝的私人小金库的,不用流进国库,有了这么一笔活钱,赵宗全的日子也不用过得那么紧巴巴了。
赵宗全尝到了甜头,越发觉得盛长桢的提议实在是绝妙,纵然最后这马会对大周的马政起不到什么积极作用,恐怕也不会轻易被废止了。
而且,就现在的情况来看,马会举办的一系列赛事,的确是极大地促进了大周富户养马的热情,听说已经有人冒险跑去北边契丹人那里买马去了。
马会的作用还不止于此,赛马作为一种高烈度的竞技运动,在汴京风靡开来后,一定程度也鼓舞了汴京百姓的尚武之风,尤其是那些良家少年,因为喜爱上骑马而苦练骑术的,不知凡几。
这就纯属意外之喜了,盛长桢起初策划马会时,也并没有预料到。
不过,这也带来了一定的副作用,那就是汴京城中骑着马在大街上乱冲乱撞的纨绔子弟明显增多了,伤了许多无辜百姓。
盛长桢对此也十分无奈,只能向赵宗全请命,让顾廷烨带着禁军在街上增加巡逻。
顾廷烨有皇命在身,根本不管那些犯事的公子哥有多大背景,抓到就是绑起来,狠狠地几鞭子下去,打得这些膏粱子弟哭爹喊娘,连连求饶,说自己再也不敢了。
如此几日之后,街面上果然清净了不少,再没听说有纵马伤人之事发生。
当然,这不过只是马会组建过程中的一点小插曲,总体而言,盛长桢提出的这一建议,既有短期的利益,又有长远的建树,得到了赵宗全的大加赞许。
谷榫</span> 至于奖赏嘛,那就是张桂芬肚子里的孩子直接荫了个从八品的官职,轻松跨越了许多读书人一辈子都跨越不了的鸿沟。
借着赛马的东风,盛长桢又鼓动姐姐明兰办了一份马报,专门报道马赛的咨讯。
在明兰的出色运作下,菊香书坊已然成为了京畿道规模最大的印书工坊,要印些小报自然是手到擒来。
而且,菊香书坊经过这些年的扩张和合并,方方面面的渠道都已经打通,报纸的销售根本就不用愁。
于是,在足足半个多月大张旗鼓的宣传后,菊香书坊出品的《马会日报》横空出世,内容包括赛马的具体规则,每日赛程,还有夺冠的大热球队,以及对最后冠军花落谁家的预测。
明兰还开动脑筋,无师自通地鼓捣出了马评这一新鲜玩意儿,对参赛的马匹进行体格、速度、耐力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分为天地玄黄四个等级。
马报一经推出,被评为天级的马匹号码第二天就被买爆。可以说,《马会日报》引领了马赛的风潮,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影响到马赛的结果。
《马会日报》因此更加爆卖了,甚至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有人干脆就借了别人的报纸,不辞辛苦抄录下来,日夜研究上面的马评。
明兰也没想到,马报居然会如此受欢迎,为书坊带来了不菲的利润。
明兰在商业上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她并没有被眼前的利润迷了眼,而是立刻就联想到,要是发行其它类型的报纸又会怎样?
盛长桢对姐姐的这个想法非常欣慰,这才是他的初衷啊。
办报纸,当然不能只局限于某种行业或者赛事的资讯报道。马报只是乘势而起,为的就是培养普通百姓看报纸的习惯。
办报的终极目的,是开启民智。
当然,盛长桢也有自己的私心,他清楚报纸作为舆论武器的巨大威力,虽然现在的报纸由于种种限制,很难触及到政治方面,但总会有那么一天的。
到时候,盛长桢手握报纸这个大杀器,就等于是操控着整个大周的舆论,任何政敌都将不堪一击。
于是在盛长桢的大力支持下,明兰终于下定决心,将书坊的工作中心转到报纸上来。
这些年菊香书坊在各地兴建图书馆的善举,降低了读书学习的门槛,惠及无数寒门士子,在士林中获得了非常正面的评价。
士子们都对菊香书坊抱有好感,再加上菊香书坊待遇优厚,想要找几个笔杆子过硬的撰稿人自然是小菜一碟。
于是菊香编辑部应运而生,主要的产品是一份日报,一份半月刊。
日报着重的是本地的民生新闻,也就是家长里短的新鲜事,属于百姓们最喜闻乐见的内容。
半月刊则以学术性质居多,盛长桢也匿名为其供稿,写一些内含科学道理的趣味小故事,引发人们的思考。
思想启蒙的过程必然是艰难而曲折的,盛长桢也早就做好了为之奋斗终身的准备,报纸,只是第一步。
(https://www.lw00.net/2097/2097754/707692847.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