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小说最新章节 > 第391章:朱元璋的原谅

第391章:朱元璋的原谅


  在和大孙一起经历过这么多事情之后,朱元璋如何看不出大孙的想法。

  只是看这个章程里的一些简单描述,朱元璋就知道大孙实行的主要方向。

  其实驿站对于大明财政的负担,朱元璋比任何人都要清楚,但他深知驿站的重要性,是绝对不容许有任何缺失存在。

  从某个角度上来说,驿站就是皇权的延伸。

  有驿站的地方,才是叫做真正的大明疆土。

  即便是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钱财去维持整个驿站的运转,朱元璋也是在所不惜。

  其实到了现在,朱元璋对于驿站也有担忧,他很担心那个子孙不得行,对驿站忽视,甚至是裁剪,撤销驿站。

  朱元璋的担忧,实则在大明末年,成了现实。

  明末崇祯为了节约朝廷的开支,便把很多的机构取消和合并了,他认为这个驿站机构是可有可无的,于是下令将他撤掉。

  驿站机构的撤销让李自成丢失了一份可以混吃等死的工作,李自成就这样失业了,并且还欠了一屁股债,不得已为了能够继续活下去起兵造反。

  其实严格说起来,李自成的造反只是一个体现,最为主要的是,因为多代明朝皇帝对于驿站的忽视,不断压缩人员和开支,使得京师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开始衰落。

  若是此前,或者说其他人把驿站民用提出来,换来的只有朱元璋的勃然大怒,甚至是直接处死。

  但是大孙提出来,朱元璋就会沉思这其中利弊。

  不得不说,朱英在入宫之后做的这些事情,对于整个大明的影响太大了。

  不管是军,政,民,都有着非常之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如春风化雨一般,逐渐的渗透,地方上暂且不谈,单单就京师而言,已然是翻天覆地。

  前面这么多成功的案例在前,这也会让朱元璋在面对大孙看似有些荒唐之举的同时,不会一棍子给打死。

  朱英听到老爷子这般询问,眼中闪过惊喜。

  现在的大明在综合国力各方面,毫无疑问是世界第一。

  而目前的朱元璋,就大明而言,可谓唯我独尊。

  朝堂上撤销宰相制度后,胡惟庸等一系官员的覆灭,让整个朝堂再没有任何朋党,可以去反抗朱元璋的谕旨。

  军队里,曾经的开国名将一个个老的老,死的死。

  蓝玉这些都算是新生代的,而不是最初跟随朱元璋的那一批。

  百姓,或者说士绅地主这些,那就更不用说了。

  驱逐鞑虏,恢复中原,这等功绩可得千古传唱,经过起义的新地主阶层,都是大明,朱元璋利益的拥护者。

  哪怕江南地区的那些豪绅世家心有怨恨,在强力赋税,富民迁移,元气大伤的情况下,也顶多是暗地里耍些上不得台面的小动作。

  朱英很清楚。

  不管是多大的改革,只要得到老爷子的威望加持,那就定然可以推行下去。

  心中思索一番后,朱英回道:

  “爷爷,孙儿在查看户部的财政支出后,发现整个驿站对于大明的负担,非常之严重,甚至比都上军饷开支的大半。”

  “可孙儿心中也很是清楚,驿站对于咱们大明,是绝对重要且不可缺少的。”

  “就现在的情况而言,驿站的开支诚然可以承担得起,可孙儿心中担忧着,若是往后的大明,遇上天灾人祸,亦或是其他问题。”

  “后世哪个不肖子孙,脑袋一热,把整个驿站都给裁剪撤销,那岂不是自毁我大明根基。”

  “所以孙儿就一直在想着,如果驿站能够像爷爷定下的军户制度那般,能够自行填补钱财开支,甚至还能有所盈余。”

  “那后世子孙对此,自当只有看重,而没有忽视之忧了。”

  朱元璋听着这话,心里头非常的欣慰。

  常言道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目前的大明在朱元璋看来,已经是非常不错了,曾经还缺银子花销,现在大孙基本上也解决了这块问题。

  大明宝钞的价值,也不在不断的上涨之中,按照目前的情况,要不了多久,便就跟金银同价了。

  大孙能够不断的去探索未来大明国运之事,这说明具备长远目光。

  有孙如此,爷亦何求。

  不过作为皇帝,朱元璋自然不会说轻易答应,多少也得提点几句。

  “大孙当知道,驿站营收之处,无非在于道路关隘,货物运输,而其中收益最大者,唯有商人。”

  “商人不事生产,若天下云从,何以安国。”

  听到老爷子的话,朱英思索片刻后道:“重工兴商。”

  “目前商人祸端在于囤货居奇,投机倒把,妄图不劳而获,孙儿重制大明律,另立大明民法章。”

  “但凡扰乱市场,哄抬物价,以暴利为营者,皆为触犯,处以罚金劳役之刑。”

  “商业应该得到有效的引导,在往后的商业建设中,当以工业造厂为主,开房民办,盈亏自负。”

  朱元璋闻言,陷入沉思。

  自古以来,士农工商,数千之中原阶级。

  现在大孙做的事情,却是要把工商业扶持起来。

  对于朱英来说,自然知晓这是大国兴起之必然,而对于朱元璋来说,却是一条看不到未来的崭新道路。

  “老兄弟,你也跟着咱一起走过来,对于此事如何看。”

  思索间朱元璋的目光扫过背景板的汤和,便就顺口问道。

  汤和听到这话,相当无语的同时,也有些震惊。

  朱元璋是个什么性子的人,汤和最为清楚,对于商人,从小就是深恶痛绝,恨不得全部杀之。

  从大明开国以来,对于商人种种打压的措施,就非常的清楚。

  现在太孙提出兴商之举,竟然没有让陛下勃然大怒,反而思索其中的可能性。

  这完全又是一个马皇后呀。

  心里头有些慰藉,至少陛下不会跟从前那般嗜杀了,身边也能有可以劝阻之人。

  只是这话,肯定不能说的,便就拱手作揖道:“老臣听着陛下跟太孙谈论商道之事,只感觉云里雾里,似懂非懂。”

  “或许是老臣年迈,脑子有些糊涂了,对于此事,真不知晓该如何回答。”

  听着这话,朱元璋原本想要斥责几句,不过看着汤和的老态,想起方才一起聊的幼年往事,心里头不剩唏嘘。

  叹息道:“诶,咱们都老了,现在这天下,也该是年轻人的天下了。”

  “大孙呐,你便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吧,是对是错,也没多大关系,即便错了,往后再改,也是来得及。”

  汤和听着这话,颇有些无语。

  方才在乾清宫的时候,是谁还在炫耀自己宝刀未老来着。

  回想起来,也就相差两岁,可这身体,何止相差十载。

  十年前的自己,可也是这般龙精虎猛的。

  只可惜,儿子一个个战死,剩下两个独苗孙子。

  如今整个汤家,颇有些后继无人,自己这残破身体,已是有心无力了。

  想到这里,汤和一脸哀伤。

  朱元璋看着汤和哀伤的神情,以为是有所同感,想起现在汤家的情况,对这个曾经并肩作战的老兄弟,又多了几分怜悯。

  “老兄弟,你那大孙如今也差不多是及冠的年纪了,你看咱这边,可有中意的孙女,咱们便就再结一次亲家吧。”

  朱元璋想了下说道。

  听到这话,汤和面色惊喜,连忙跪下磕首:“谢陛下隆恩。”

  汤和没有想到,今日竟然还有这般意外之喜。

  早些年,汤和的长女,就嫁给了十皇子朱檀。

  比起朱标,朱棣,朱允炆这些人来说,十皇子朱檀的名声很小,甚至历史记载也不多。

  然实际上,朱檀是生母是郭宁妃,从小就非常得朱元璋的宠爱。

  郭宁妃先前生了两个女儿,直到洪武三年,才有朱檀的出生,那个时候还没有长孙朱雄英,太子朱标已然十六岁及冠,可独挡一面。

  自然这个小儿子,朱元璋要疼爱得多。

  马皇后没有母族亲戚,后宫之中,若论母族势力,自然是郭宁妃为第一。

  她的儿子,得百般宠爱。

  朱檀仅有两个月的时候,就册封其为鲁王、赏赐封地。

  从小也不负众望,不仅是天资聪颖,且成长得风度翩翩,喜爱读书作画,满腹经纶得学士夸赞。

  十四岁时,朱元璋就让汤和长女与其成婚。

  成婚同年十月,朱檀和汤氏便就一同就藩山东兖州。

  就藩的时候,朱元璋还特意将兖州升为兖州府,共辖有四州二十三县,在山东六府中辖县仅次于济南府,也就少了两个县城。

  只是年幼的朱檀,并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在皇宫自然有所保护,可在藩地,听信方士谗言,痴迷炼丹,声色犬马,荒废政务。

  大肆挥霍劳民伤财,为方士提供各种便利,只为能炼制出长生不老丹药。

  而在服食大量丹药后,朱檀身体日渐衰退,且出现很多副作用。

  朱檀不但没有察觉,反而求方士秘方。

  方士被逼之下,只得出一道偏方,只是这偏方,须以九十九童子下体为药引,方可练成。

  朱檀再是荒唐,在这件事上也不敢如此糟蹋律法。

  可汤氏知晓后,救夫心切下,指派亲信,抓捕男童。

  大明自是重男轻女,很多男童往往是家里传宗接代的独苗,这般不到两月,事情就已经闹到京师朱元璋那里去了。

  在明京师刑部官员前往,暗中更有锦衣卫彻查,不过短短数日,便就水落石出。

  如此恶劣之事,竟是爱子所为,朱元璋大发雷霆,下旨降罪,以正朝纲。

  只是郭宁妃哭诉求情,又念在朱檀也是受奸人迷惑一时糊涂,朱元璋心软之下,便就处以髡刑。

  髡刑其实就是将犯罪之人的头发剃光,侮辱的性质更大。

  当然,作为十皇子,更是藩王,自然不会全部剃光,差不多也就是割发代首的意思。

  但汤氏可就没有这么好运了,即便她的父亲是汤和。

  最终因过于恶劣,且为主谋,便处以凌迟之刑。

  朱檀长期服食丹药,早就毒素入骨,药石无用。

  洪武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年仅二十岁的朱檀薨逝。

  虽说死得荒唐,但终究是郭宁妃唯一的儿子,这个时候的郭宁妃年岁已大,再无生育能力,恳求之下,以皇室最高标准厚葬。

  朱檀生前酷爱琴棋书画、文墨纸砚,郭宁妃便寻来宋代名琴,千古琴谱,昂贵名画、古书满筐为陪葬品。

  朱元璋则令能工巧匠,打造九龙王冕。

  而汤和这边,哪怕是信任的老兄弟,因汤氏之故,也再无结亲可能。

  更因为郭宁妃有所怨恨,虽未明言,关系自越发淡薄。

  朱檀得宠不骄,和众兄弟关系不错,这也就导致即便是朱棣夺得皇位后,汤和后人也不好过。

  汤和次女嫁与开国功臣德庆侯廖永忠之子廖权。

  生下廖镛、廖钺二字。

  而两人之师,正是方孝孺。

  就因方孝孺那句:你便诛我十族又如何,便就牵连到汤和次女身上。

  曾经的国公之女,不仅儿子被杀,就连自己也被罚入教坊司为奴。

  便就这些因素导致,在此后汤家,虽有子嗣,却犹如被遗忘一般,再无人继承爵位。

  信国公一世一代而终。

  英宗年间,汤和玄孙汤杰请求继承爵位,朱祁镇以信国公已四十年无人继承为由,将汤家除爵。

  直到碰到宽厚仁慈的明孝宗朱佑樘,多方运作之下,五世孙汤绍宗,于嘉靖十一年续封灵璧侯,允许世袭。

  五代之后,于南明降清。

  汤和的惊喜,并非是结亲之事,而是意味着陛下那句再结亲家,说明曾经的恩怨便就算作过去了。

  即便是郭宁妃那边,也算是给了汤家弥补的机会。

  毕竟从出发点来说,长女汤氏行为虽恶,可也算对夫忠诚。

  “起来吧,这地凉,莫要再伤了身体。”

  “曾经的那些荒唐往事,过去了便就过去了。”

  朱元璋看着不断在地上磕头的汤和,伸手扶起说道。

  此时抬头的汤和,已然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朱英朝着郭忠使了个眼色,郭忠立马拿来绢帕。

  汤和擦拭之后,作揖道:“老臣失礼了。”

  朱元璋拍了拍汤和肩膀,想起这位老兄弟对自己的提拔之恩,而后数十年征战,落下满身病根,仅仅比自己大两岁,便已是风烛残年。

  不由叹道:“早些养好身子,咱还盼着你多活几年呐。”

  老爷子和汤和走后。

  看着这一切的朱英,有些感伤。

  不过很快重拾心情。

  如今有了老爷子的首肯,那么接下来对于整个大明的建设,完全可以大刀阔斧起来。

  随着番薯等高产作物的播种,水泥的出现。

  工业的种子,已然埋下。


  (https://www.lw00.net/2150/2150001/729697582.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