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教子有方
这是个烟雨蒙蒙的日子。
五丈河边的辛夷药坊还没有完全竣工,匠人们正在扫尾和打扫。辛夷坐在药研室内,手头是成堆的书籍,室内窗户大开,可以看见五丈河的春日雨雾。耳朵里,时不时传来外间匠人拱抬木料的声音,她却不觉得吵,整个人宁静到了极点……
她埋头苦读。
同一片天空下,一辆马车徐徐驶出长公主府,驶入宫城。
傅九衢不动声色地端坐着,长公主不时看着儿子的面色,沉默许久,低声一叹。
“一会儿见到官家,你多听少说,不要什么都由着你的性子,官家怎么说,你便怎么做……君是君,臣是臣,你不可仗着亲情混淆了身份……”
这样的教育傅九衢从小听到大,从不反驳。
长公主出自皇家,许是见多了天家血脉亲情的倾轧,一向谨小甚微。
傅九衢目光里粼粼有波,许久没有吭声,直到长公主轻咳一声,他才回过神来,表情一暗。
“知道了。”
长公主:“一整天心神不宁,在想什么?”
“没什么。”傅九衢淡淡地答。
长公主打量着自家儿子,心底一阵暗叹。
昨日她硬把人拉回府,语重心长地说了许多,可这个孽子好像没有听进去半句。这样的表情……指不定又在想那个小寡妇。
“还说没什么。我看你不是中邪了,便是被她下了迷魂药,就坐这一会儿,就跟掉了魂儿似的。”
那小寡妇除了会医,有几分小本事,别的还有什么?
长公主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张小娘子是如何把儿子迷得晕头转向的。
越是想,她越是愤愤不平,内心满是自家种的大白菜被猪拱了的气愤。
“我真是白生养你一场。”
傅九衢挑挑眉梢。
长公主很少发脾气,从来心平气得不急不躁,难得这样重的语气训人。
傅九衢恭恭敬敬地道:“我在想如何对付舅舅……”
长公子恨不得拍在他头上,“入得宫中,他便不是你舅,是官家,是皇帝。母亲刚刚说的话,你当耳边风吗?”
傅九衢抬抬眉,“不会。我都知道了。”
长公主:“我看你分明就是没有听见。”
“母亲总是对的。”
“你……你是要气死我?”
~
母子俩在内侍的带领下进入御书房时,赵祯正站在书案前,泰然自若地提笔写字,神态平静,全神贯注,几乎看不出有什么情绪。
“臣妹给官家请安。”
“微臣给官家请安。”
母子两个齐齐行礼。
赵祯抬眼看一下,叫内侍为长公主看座,然后朝傅九衢招了招手,示意他走上前来,观看自己的字。
傅九衢应一声,慢慢走近,但见镇纸下压着的字,已经写了一半。
“理生于危心。”
这句话出自后晋政治家刘昫,下一句是“乱生于肆志”。
两句话放在一起,是治国之道,意思是国家要治理得好,当权者须得小心谨慎,不可肆意妄为,否则便会生出大乱。而国家危乱,必定会民不聊生……
“好字。”
傅九衢大声赞叹,“字有根骨,铁画银钩,非龙笔不能书也……”
赵祯斜睨着他,皱眉半晌,重重哼声,搁下笔。
“你来写下句。”
傅九衢连忙拱手,“官家御笔,微臣不敢。”
赵祯特地留给他下半句的意思,便是要他记住“乱生于肆志”,他这会儿倒是推辞起来,一副谨慎小心的样子。
“你不敢?你有什么不敢的?”赵祯压着火气,摆手让宦官下去,顺便合上了殿门,这才在椅子上四平八稳地坐下,看着站在面前的外甥。
“玉卿,你这个儿子,我是管不住了。”
长公主一听这话,急忙起身。
“都怪臣妹教子无方,万请官家恕罪。”
她又抬头瞥一眼傅九衢,语带恳切。
“这个孽子,臣妹昨夜已在家教训过他,罚他跪了一宿祖宗牌位,今日说已然大彻大悟,往后再也不敢肆意妄为了了,皇兄请饶他这一回吧……”
赵祯哼哼,胡子直抖,脸上却看不出情绪。
“你当真知错了?”
傅九衢低头拱手,“知错了。”
赵祯脸色好看了几分,“错在哪里?”
傅九衢道:“错在没有早一点找出张卢的犯罪窝点,致使更多的无辜女子落入贼手,实在是大错特错……”
赵祯看着妹妹,指着傅九衢。
“这就是你说的大彻大悟?”
傅九衢走到御前,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微臣无日无夜不想着为官家排忧解难,报答官家的大恩,纵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果真是悟得很透。”赵祯冷冷看着他,突地指着书案上的奏章,“你知道今日朕收到多少参奏你的札子吗?”
“知道。”傅九衢抬头看着赵祯,“臣问心无愧。这些人仗着我朝不杀言者,不杀士大夫,以共治天下为由,大谋私利,倒逼官家妥协,无异于大宋的蛀虫……”
赵祯眼眶微微发热,看他片刻,长长叹息。
“枉自你读了那么多书,竟不知世俗可畏,不懂平衡之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呀!”
傅九衢微微一笑,目光更坚定了几分。
“然而,志士仁人,犹蹈之而弗悔。臣不在乎声名,也不想名垂青史,更不想与这样一群揆情审势的所谓仁臣共事。官家不能说的话,由臣来说。官家不能做的事,由臣来做,天地间,总得有公理在,这便是臣的想法……他们有气有恨,冲着臣来便是……”
赵祯看着他,似是要训,可嘴唇蠕动几下,只剩一叹。
身为帝王,他比任何人都明白朝中之事的复杂,谁对谁错往往不是一个帝王处理事情的优先选择,如何平衡朝堂权利,将损失降低到最小才是准则。
一个香料案,从傅九衢拿到那个百人名单开始,赵祯便警告他,可以结案了。
拔出萝卜带出泥,若再顺藤摸瓜下去,莫不是要把整个大宋官场全部掀了?那他这个皇帝宝座还坐得稳吗?
傅九衢满口答应,说是凌迟杜仲卿,百人名单上的官员,再随便揪出几个倒霉鬼,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这样其他人至少能老实几年。
赵祯当时觉得他说的十分在理,结果转头就给他弄出一个法场大案,让万千民众亲耳听见张卢为害一方的事情。
查是不查?当然得查。
他查也就罢了,居然通知曹翊去抓人。
在山庄里,曹翊不仅解救了那些被困的女子,还拿到了一份张卢的私人手札。
多年来,庄子里被训练出来的香女,去了哪里,献给了哪个大人,包括人证物证,全都在手札里……
这原本是张卢为了掣肘那些大人而留下的,如今倒成了治罪的把柄。
曹家和张家素来不对付,叫曹翊拿到证物,岂能就此罢休?
赵祯没有说的是,今日两府呈上的札子,一半是指摘傅九衢行事狠辣,品行不端的,另一半则是弹劾张尧卓纵子行凶,勾结党羽,陷害忠良,要求严惩张尧卓以正国法的。
傅九衢看着沉默的赵祯,神色有些复杂。
“官家不肯处置张尧卓,到底是为公,还是为私?”
今儿个大臣们在大殿上吵闹了一个时辰,一个比一个有理,唾沫星子都差一点喷到了赵祯的脸上,他已然头痛半天了。
没想到回到后殿,还要被外甥问责。
他气得拍桌子,“处置张尧卓,说得容易。你是不是以为处置了一个张尧卓,朝堂就清净了?”
不会。
如果他当真把张氏一党革职查办,从此朝堂没有了对立的势力,就会变成一边倒的一言堂,少了牵制,对于皇帝来说,那将更为不利。这些年来,他借着宠爱张氏,不停地提拔张氏一族,其实从某种意义而言,也是帝王心术,权衡而已。只有两边掐得不可开交,他才能做一个悠闲的明君。
但是,如今证据都摆在明面上,不查办张氏一党,他又如何自处?
个中利害,让赵祯头痛不已,
再看这个外甥就更是生气,指着他便劈头盖脸地骂。
“你问朕是为公还是为私,这句话,朕倒是要反过来问你……朕的心思,你比谁都明白。从查获杜氏香料铺,将何旭和石唐下狱开始,你便知道他们背后的人是张卢。你早不抓,晚不抓,不就是有所顾忌?如今倒好,张卢一动你那个小娘子,你便按捺不住……你说说,你又为的是什么?”
(https://www.lw00.net/2154/2154850/100661187.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