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三国之召唤猛将小说 > 一千二百一 引火烧身

一千二百一 引火烧身


  “刘卿有何两全之策,说来听听?”刘辩轻抚寸髯,沉声问道。

  刘基怀抱笏板,肃声答道:“陛下可还记得薛镇北平妻之事?这还是陛下提出来的建议,完美的解决了万年公主与薛仁贵原配柳氏的地位问题。陛下可以效仿此事,设立东、西两宫皇后,如此既可以顺天应命,又不会失信于天下人!”

  “臣附议,此乃两全之策!”司空孔融急忙站出来支持刘伯温的建议。

  刑部尚书狄仁杰、医部尚书步骘、学部署理尚书顾雍、金陵府府尹包拯等一大帮文官也站出来附议:“臣等附议,丞相之计乃是两全之策,请陛下设立两宫皇后,一来可顺天应命,二来又不会言而无信,实乃万全之策也!”

  只有何珅站出来唱反调:“我反对,立后之事乃是陛下家事,岂容臣子们指手画脚?陛下为了立后,已经允许你们投票,是武德妃输给了甄娘娘,你们现在又来逼宫,岂是为臣之道?”

  刘伯温扭头瞪了何珅一眼:“皇帝之事,一举一动关乎社稷天下,太子乃是国之储君,皇后乃是一国之母,何来家事私事之说?忠臣者当直言力谏,秉公无私,不以个人荣华而改初衷;更不应该揣测圣意,不问是非而阿谀,否则便是谗言惑主,国之奸臣!”

  何珅吓了一跳:“刘……丞相,你、你这样说……就不好了!”

  “我忍你很久了!”刘伯温大声训斥,“这一年之内,弹劾你挪用公款的书信不下数十封,都被我与荀文若暂时压下,命督察司暗中查访。你非但不思悔改,还********琢磨圣意,谗言惑主,实乃大大的奸臣!”

  刘伯温说着对刘辩长揖到地:“请陛下降旨,将何珅革去工部尚书之职,交由大理寺问罪!”

  听了刘伯温的弹劾,刑部尚书狄仁杰、金陵府府尹包拯、大理寺寺卿等人也站出来弹劾:“臣等亦是曾经收到过弹劾何珅的书信,说他征用民夫的时候,按人头收税,如果缴纳一定数额的钱币,则可以免去徭役。而且何珅在修路的时候,曾经向途径的乡绅索要钱粮,请陛下严查!”

  这一刻刘辩算是彻底理解乾隆重用何珅的原因了,做皇帝没那么轻松,清官固然正直无私,但绝不会像馋臣那样惟命是从,阿谀奉承,如果他们认为皇帝做得不对,就会直言力谏,甚至像魏徵、荀彧这样纵然被罢官亦是无所畏惧。这就是所谓的忠言逆耳,良药苦口。

  而何珅这样的馋臣会揣摩皇帝的意思,会顺着皇帝的话做事,会溜须拍马,会阿谀奉承,会哄得皇帝高兴,可如果朝堂上都是何珅这样的官员,那这个朝廷距离坍塌之时已经不远。

  就像刘伯温说的那样,天子之事关乎国家社稷,册立皇后更是头等大事,要不怎么会有一国之母、母仪天下的说法?所谓的“立后乃是皇帝家事”这样的说法根本就是强词夺理,站不住脚跟。

  站在臣子们的角度上来看,武如意的确比甄宓更有资格做皇后,入宫七八年,同样生了两个儿子,口碑声望俱佳,出身名门。在朝廷缺钱的时候家族出钱,缺粮的时候出粮,缺人的时候出人,陆康以七十岁的高龄死在司徒职位上,陆文龙战死沙场,陆逊、陆抗都在东征倭国,三年不曾归家……

  凡此种种,武如意都比刚刚入宫一年的甄宓有资格担任皇后,再加上两年半之前刘辩与臣子们约定册立武如意为皇后,而刘辩现在却失信于臣子,也不完全怪大臣们抵触立甄宓为后。

  因为他们都是耿直的忠臣,所以才会替武如意鸣不平,如果朝堂上全是何珅这样的阿谀之辈,想来自己想立谁做皇后就立谁,定然是一片赞歌,可那样比现在更好么?

  而且刘辩已经察觉到,自己册立甄宓为后,不满的不仅仅是大臣,而且后宫嫔妃们的抵触情绪也是异常强烈。最明显的就是贤妃穆桂英与淑妃卫梓夫都支持武如意,而不是甄宓,相比较之下他们更接受武如意做皇后,不满刚刚入宫一年的甄宓爬到她们头上,这也是人之常情。

  “忠臣者当直言力谏,秉公无私,不以个人荣华而改初衷;更不应该揣测圣意,不问皂白而阿谀,否则便是谗言惑主,国之奸臣!”刘基的话犹如黄钟大吕般撞击在刘辩的心头,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立后这件事。

  刘辩忽然明白,自己和大臣们的分歧在于自己以上帝视角先入为主,从武如意刚刚出现就充满了警惕之心,一直在刻意压制。而大臣们不了解武如意的历史,在他们眼中,武如意是一个出身名门,精明干练,贤惠达理的嫔妃,比甄宓更有资格做皇后,所以矛盾就慢慢产生了。

  “在立后这件事上,难道是朕错了么?”刘辩不得不重新审视整件事情。

  “来人,把何珅暂时免去工部尚书之职,交由大理寺、督察司、刑部三司会审。册立皇后之事,就按照刘卿所言,设立东、西两宫皇后,甄宓为东宫、武如意为西宫,择日举办立后典礼,一切从简!”

  做完决断之后,刘辩倏然起身,不等满朝文武施礼,就大步流星的离开了太极殿。

  是夜,何珅来见刘辩,跪地哽咽:“陛下……臣从实招来,朝堂上他们说的这些事情的确存在。但臣索要人头税的对象,都是一些手无缚鸡之力的纨绔公子,让他们去服徭役,非但不能修路,反而会浪费钱粮,所以臣才让他们出钱免役。”

  “至于向乡绅索要钱粮,道路从他们的宅院、田地前面通过,大大的方便了这些乡绅的生活起居,向其征收一笔钱财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得钱粮全部用于修路建设,筑造堤坝,断然不敢私吞啊!”

  刘辩面色如霜,沉声问道:“真的没有私吞?”

  何珅吱呜道:“真的……真的没有私吞,就是把收到的这笔钱财借给了一些商贾,赚取了一笔利息。所得的利息微臣自己留了一半,另外一半都拿出来修路了,这些年来朝廷下拨的开支按照正常预算也就是能够修造三千五百里驰道,可臣却凭借着自己的手段修了四千五百里,臣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刘辩指着何珅的脑门道:“你啊你,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你这样做就不怕被包拯铡了吗?”

  何珅拍着胸脯道:“陛下直管放心,臣做的假账就是神仙下凡也查不出破绽来,累死狄仁杰也查不出个子丑寅卯,只是微臣不敢欺骗陛下,才来据实禀报。如果陛下要臣死,臣这就回家三尺白绫上路,如果陛下觉得臣还有用,臣还愿为陛下做牛做马!”

  刘辩在心底暗自叹息一声:“这皇帝还真是难做啊,奸臣有奸臣的好处,忠臣有忠臣的坏处。以前做键盘党的时候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真做到这个位置了,才发现困难重重啊!”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更何况刘辩觉得何珅还有用处,思忖片刻后做了决定:“何珅啊,这次就看你的运气了,如果三司会审,你能全身而退,朕继续起用你。如果你被查出破绽,只能依法问罪了,是下在大狱还是杀头抄家,朕保不住你!”

  “多谢陛下开恩!”何珅喜出望外,叩首告退。

  四月六日,立后典礼在麟德殿举行,甄宓与武如意各自佩戴皇后的凤冠登上銮台,先接受了满朝文武的参拜,又接受了后宫嫔妃们的施礼,就此成为大汉帝国的东西皇后。

  立后之事落下帷幕,刘辩在朝堂上重组内阁,在调王猛入京出任丞相的同时,又调徐州刺史张居正入京担任礼部尚书,司空孔融不再兼任此职。而张居正的徐州刺史之位,则由青州别驾从事陈群接替。

  何珅目前正被三司会审,即便能够全身而退,亦是惹了一身骚,已经不再适合担任工部尚书,刘辩再次飞鸽传书调益州刺史长孙无忌入京接掌工部。益州刺史之位由于谦接任,掌管益州各郡。

  此外,刘辩又调在地方担任太守的华歆、虞翻、许靖等人入京,分别前往御史台、大理寺、督察司等述职,对朝堂中不动声色的进行了一次小规模换血。同时起用司马光担任史官,主持编写大汉史书。

  随着刘辩一道道圣旨传下,各路使者策马扬鞭,往来飞驰。各路官员几家欢乐几家愁,心情各不相同。

  为了加强对官员的监控,刘辩心血来潮之下决定在乾阳宫的东南角设立一个新的特务机构“东缉事厂”,暗中查访官员、外戚的不法之举,由司礼太监郑和执掌,称之为“东厂提督”,只听命于皇帝一人。

  历史上出现在明朝的东厂使得皇帝集权能力大幅增加,但出现了宦官干政的弊端,弊大于利,明朝的灭亡可谓与厂卫的恶劣影响不无关系。

  为了避免重蹈明朝的覆辙,刘辩又规定东厂与锦衣卫只负责抓人,不负责审讯,但凡捉到不法官吏,交于刑部、大理寺、督察司,三司会审,若是擅自用刑,则对犯事的厂卫处以死刑,并向上追究责任,施行连坐制度。

  就在刘辩对朝廷内阁大刀阔斧的进行重组之时,吴起的书信经过多次中转,由贵霜境内的华氏城飞跃千山万水,送到了刘辩的手中。

  吴起在书信中请求朝廷拨给大批镔铁、甲胄、马匹,即将于今日联合苏烈、凯撒三路猛攻贵霜国都白沙瓦,力争一个月之内包围都城,生擒嬴政,待平定贵霜之后将会继续挥师北上,将触角伸入安息境内,扬大汉国威,马蹄踏处,皆为汉土!(未完待续。)


  (https://www.lw00.net/2171/2171213/322221645.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