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一章 重回正轨
十月十二日,华夏帝国,婆罗洲,长安城。
“具体情况就是这样,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推断,意大利人端起内已经丧失了大规模进攻能力。”谢辉站在地图前,对着一桌子人,做了总结。
“意大利人实在是太不靠谱了,我其实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内线作战补给还跟不上的。”
“他们的胃口太大,一上来就两线开战,奥匈帝国海军根本没动弹,他们却也执行着最高战备,浪费大量资源。”
“意大利国内的交通建设也是问题,伊松佐河方向,进攻的意大利军队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却因为后勤补给混乱导致部队无法前进,给了奥匈帝国时间。”
“而且短短两年,意大利陆军从三十万人不到,扩充到一百七十万人,战斗力下滑是肯定的,就像我们打荷兰人时改编那样。这也是意大利人在北部被阻挡的原因之一。”
长桌上几名军人议论纷纷,要么调笑意大利人,要么指出意大利表现如此差的原因。
“奥匈帝国即便再迟钝,此时也应该已经反应过来了,意大利人已经失去了速战速决的机会,奥匈帝国的危机暂时消失了。”
“战争还将继续。”
杨涛转头对许辉说道。
这段时间许辉一直很担心,担心奥匈帝国在意大利的突然进攻下抽不出足够的防守力量,最终导致崩溃。
一旦奥匈帝国崩溃,同盟国就会被分为两半,德国很可能会直接争取一个体面的结果来退出战争。
最有可能的是德军付出一定代价,然后协约国瓜分奥斯曼帝国回血。
毕竟和英法和德国人一直都是边打边谈,只是双方的价格差的太远,如果奥匈帝国崩溃,德国看不到胜利的可能,让步是迟早的事。
不过这样一来,华夏的利益会受到影响。
“观察团这几天怎么样?”刘一鸣敲了敲桌子,打断了议论声,然后问道。
“意大利参战后,许孙明他们就清闲下来,原定的海军出征也没出现,观察团干脆去到了伦敦乡下。”林安民笑呵呵的说道。
“哈!现在那些英国人怕是后悔死了吧?!这个时候,可就不是那个价了。”谢辉在一旁直接把众人的心声说了出来。
意大利参战的时候,除了刘一鸣是真知道一战意大利拉胯外,其他人都是半悬着心。
其实说到底,他们的担心也没错,一战的意大利和二战不一样的一点是,士兵的厌战情绪没那么重,而且他们认为自己是正义的。
意大利参战初期,只对奥匈帝国宣战,没对德国宣战,哪怕是他们知道,伊松佐河东岸就是德奥联军,他们也没扯上德国人。
意大利同奥匈帝国的战争,是为了夺回历史上被哈布斯堡家族控制的意大利领土(宣称),以及奥匈帝国西部的意大利人地区。
意大利士兵是以为自己在收复失地,完成统一意大利王国这个光荣的任务,这是仅次于保家卫国的正当理由,以至于意大利人士气高涨。
在伊松佐河西岸,持续九天的战斗中,意大利士兵表现的十分勇猛,甚至可以说悍不畏死,将奥匈帝国打的节节败退,一直退到东岸去。
然后,因为战线的拉长(其实也就出国几十一百公里),加上意大利后勤调度混乱的原因,进攻部队的补给没能及时送上来。
不是说缺乏弹药,而是一切都却。
不管是武器弹药还是粮食药品,前线都没能得到补充。
伊松佐河沿岸又以山地丘陵居多,产出并不丰富,意大利士兵连足够的粮食都无法获得,饿着肚子,实在是没法再进攻了。
到这个时候,即便北线蒂罗尔州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伊松佐河战役中意大利取得了优势,还表现的势如破竹,给了协约国集团以重大心理安慰。
英法并不清楚意大利人的具体情况,但是不妨碍它宣传意大利人的胜利,还有奥匈帝国的失败。
一时之间,在伦敦和巴黎的报纸上,奥匈帝国好像已经崩溃了一样,引发了热议。
而现在,奥匈帝国已经完成了战略调动,各种堑壕和障碍物都已经出现在意奥战线。
想要进攻用原木加固的堑壕,最起码得使用150毫米以上口径的榴弹炮,炮弹落点距离堑壕必须得近,不然炸不塌堑壕。
如果有用多层原木沙袋等东西加固,那就得动用为数不多的攻城重炮了。
一战的堑壕露出地表的部分很少,原木和沙袋等物品加固也是加固的堑壕内部,起结构性支撑作用,用来防止随便一颗炮弹就让堑壕垮塌。
再在堑壕前面铺设铁丝网等路障,这样一个标准的一战堑壕体系,配上每公里一两挺机枪,没有足够重炮支援的情况下,步兵不可能突破。
就像卡索的蒂罗尔射手团的阵地,布置的不是很精细,只用了木板简单加固,但是能完全免疫65毫米炮弹的攻击,除非炮弹落到战壕内,不然没用。
意大利人用80枚260毫米炮弹,在堑壕上开了七个口子,直接导致蒂罗尔射手团的战斗力直线下降,如果不是海登提前隐藏的重机枪,战线就破了。
意大利人因为运输调动混乱失去的那么几天时间,直接让他们错失了短时间内结束战斗的可能。
这样一来,一切都要回到最初的原点,英国人又得求着华夏人了。
“价格很好谈,咱们主要要钱,其次要技术,他们提什么殖民地或者其他的都不要接话,要死了要钱。”刘一鸣点燃香烟,轻松的说道。
英国人愚蠢的举动刘一鸣能理解,不就是等着意大利人有重大突破,好让华夏不必加入战争,节约一笔开销嘛。
同时还能遏制华夏的影响力进一步发展,说不得如果战争就这样结束了,英国人就要在华属阿拉伯周边搞事情了。
“陛下,殖民地我能理解,但是为什么不趁机获取一些设备,或者战后设备分配的权利?”
“还有学校,工人,技术员。”
“市场。”
“矿产资源。”
“行了行了,一个个在这儿报价呢?还有什么工人什么的,那是干什么?人贩子吗?”刘一鸣打断了越说越兴奋的众人。
华夏已经过了当人贩子(到处拉人口)的时候,虽然各种中高端人才依旧紧缺,但是做事还是得讲究一点脸面。
“就要钱,英国人现在给不起,就让他们欠着,战后我们想要什么,再逼他们还钱。”刘一鸣将烟头狠狠戳灭。
“要是他们赖账怎么办?或者拖着。”在座的都听懂了刘一鸣的意思,但是有些人的脑袋并不完全理解。
“他们不还债,我们就自己拿,英属印度、缅甸、波斯,还有在华夏投资的英国人。”
“要么还钱,要么抵债,完全符合国际惯例,别人也说不出什么。”
“英国人没这么傻,要是英镑崩了,比战争数了对英国的伤害都大,他们不敢说不还的。”
刘一鸣慢悠悠的说道。
一战后的美国因为没有取得足够利益,重新退回孤立主义,军备逐渐废弛,政府一旦有对外干预的想法就会引发抗议。
那么,美国是如何继续维持其影响力的?
答案是讨债,找英国佬讨债,找德国佬讨债,找法国人讨债,总之,一出问题,美国人就讨债。
战争时期英法欠了美国大笔欠款,协约国集团战后还欠美国一百多亿美元,这笔钱其实当时没收到多少,后来慢慢在扯,因为英国人没钱。
法国更是没钱了,一场一战打光了法国一代人,军人阵亡131万、伤残280万,战时生产和前线需要等损失136万劳动人口,整个法国20到30岁的青年损失了57%。
战后经济统计,法国在战争中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法郎,法郎和华元兑换比按金价计算大约是5.1比1,约四百亿美元。
这里损失的是生产力,例如农业种植业,钢铁加工业等,而不是金融上蒸发这么简单。
法国为了维持战争,不得不抛售海外资产,同时多方贷款,战后从高利贷帝国变成了欠债国,欠着六十多亿美元外债。
这些债务,都是有利息的!战后法国根本还不起钱,因为他们的资产遭受了严重破坏——投资沙俄的上干亿法郎打了水漂,继承者不认账。
后来法国人被逼的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去逼德国人还钱,德国人还了再还给美国人。
德国人也没钱,也还不起,结果呢?法国人为了逼债进军鲁尔区,英美害怕局势进一步恶化,主要是害怕法国趁机削弱德国,失去平衡,站出来调节。
后来美国人为了平衡欧洲大陆的势力(同英国人一起),打着保证德国还款能力的旗号,向德国进行投资,目的是增强德国的实力。
被扒的一干二净的德国,失去了所有市场的德国,凭什么二十年不到就恢复了过来?凭借的就是外资注入的活力。
(https://www.lw00.net/2234/2234630/109641267.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