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迥然不同
崇祯十九年开春,气温刚一转暖,经过了一年多休整的大明诸军便随即开始了行动。
首先是李过和高一功往荆州,夔州,岳阳等地调兵遣将,左良玉的大军则集中在武昌城附近,颇有千舟竞发的态势。
这个时候,堵胤锡的先遣部队由郝永忠率领,进入了承天府,而朱慈烺也开始在南直隶的淮河以北大张旗鼓地展开了行动。
而清军那边,到了如今,却已经是处处被动,表面上看明清双方各占据着半壁江山,清廷虽然不算占优,但也比以往龟缩辽东一遇要好得多。
但随着朱慈烺第一次大战的胜利,此时乱军之中,无论是人心士气,还是动员能力,粮草军需储备,清廷都已经落入了下风。
不过,清军也是有其打算的。既然明军水师强大,那多铎和阿济格自然不会再到淮河边上,他们正是打算在徐州这个关键的交通枢纽,对明军完成歼灭,毕其功于一役。
而打法,自然就是在关外的时候,皇太极屡试不爽的围点打援。反正,明军每一次都会上当。
这倒是和朱慈烺想到一起去了。毕竟只要在此地的两军主力,任何一支被歼灭,南其他地方,自然也就无足轻重了。这是多尔衮和洪承畴深思熟虑之后,一起定下的灭明之策。
这个时候,因为局势的变化,洪承畴比原本历史上得到了更多重用。
其实,去年淮河大战,清军损失了数千八旗主力之后,因此而产生的恶劣政治影响,已经慢慢显现出来了。
在关内,不仅仅是刚刚调入的吴三桂,便是见过了明军实力的孔有德,耿仲明两人,甚至是各地新近投降的绿营军,那些缙绅大族们,都已经开始了和南京明朝廷,和明军中的老相识们眉来眼去,暗通曲款了。
若不是那些清军中的包衣在入关之后,一跃成为了半个主子,已经和满清的核心利益死死绑在了一起,恐怕就是这些包衣兵们,也要开始阳奉阴违,出工不出力了。
而关外的局势更甚,武昌大战彻底打破了清军多年来建立起来的军威,清军损失惨重的消息在这一年多时间里,随着商队,人员流动,传遍了整个东亚大陆,传到各草原的蒙古部落,朝鲜,甚至是日本列岛,满清统治区的北面再度受到蒙古人的袭扰。
无论是草原上的蒙古各部落,还是朝鲜国,原本都是为清廷的军威所迫,只能卑躬屈膝,朝贡求和,如今清廷失去了唯一的依仗,他们又怎么可能再忍受对方野蛮残暴的统治呢?
仅仅只是一年,很多蒙古部落都已经不再看好清廷在这场战争中的结局,其实三四成部落直接缺席了这一年的朝贡,汉人作为东亚霸主,屡屡得以恢复的余威又开始作祟。
而朝鲜仗着清廷在辽东兵力空虚,几乎和清廷断绝了所有的官方联系。李朝本来就以“小中华”自称,如今清军主力都在关内,鞭长莫及,他们自然是不再委曲求全了。
更不用说,他们此时也同样是沿用崇祯纪年,虽然同样在国内保留奴隶,但自诩为文明的他们,又怎么可能会臣服于满清这样的半奴隶制政权?
不过,虽然外部条件极其不利,但满清经过那么多年的大战,资深宗室亲王都已经身经百战,正是最年富力强之时,自然也毫不畏惧南京明朝廷。
多铎,阿济格,豪格,博洛等人,都是一等一的猛将勇将,皆可独领一军。而他们麾下的兵马,大多也是身经百战,战斗力十分强悍,更是完全骡马化的军队。
当然,还有从满清立国以来,便一直忠心耿耿的范文程,便是曾经的大明督师洪承畴,也似乎要为了满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只能说,是大明的数百年的声威犹存,但满清的局势还没有崩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要知道,多尔衮的手段也不容小觑,特别是如今他还没有得意忘形,并不像原本历史上,因为李自成的覆灭,南明朝廷的不堪一击而昏招迭出,以至于各地烽火不断。
而且,顺治如今不过只是一个傀儡罢了。他一直在不断加强自己的实力,并且把多铎和阿济格两人的威望的进行了削弱,权势十分牢固。
当然,其实多尔衮也明白,权谋运作很多时候只是锦上添花,最根本的,还是得在战场上取得胜利。
满清内部现如今虽然还是一片平和,但其实已经暗含危机。若是江南再攻不下,等明廷缓过气来,恐怕他就只能带着残部退回关外了。
.
扬州府城城南的校场,高高的将台上,一张十分醒目的金黄色流苏大伞之下,朱慈烺穿着一身鎏金甲胄,目光坚毅,身后是一众新军将领,台下则是一万余名军容整齐的新军中军将士。
大军扩充了数倍之后,旧的编制已经不适用,朱慈烺也开始了更上一层的编制,将五万大军分成了前中后三军。
如今,又经过了一年时间的准备,户部拨下了专用的款项之后,从南直隶的工坊中购买了足够的布料制作各色新式军服,从士兵的头盔到甲胄,都做出了区分。
朱慈烺麾下新军的战兵,火枪兵,骑兵,以及持短铳的骑兵,如今军装都呈现了不同颜色。特别是火枪兵的红缨头盔,排兵布阵时最为壮观和引人注目。
朱慈烺虽然每日都忙于军务,还要处理朝廷中的大小事务,但是对于军队的细节,依旧十分重视,这是士兵荣誉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他和李邦华,倪元璐,刘宗周,张名振等一众大臣的治理下,南京朝廷的官僚集团收敛了许多,保持着相对的廉洁和不错的效率。
与此同时,各级工坊,工匠们也开始在各种激励制度下爆发出了勃勃生机和创造力,不时就有关于机械和工具的创新,虽然大多是小修小补,但趋势一路向好。这些工具的改变叠加管理制度的优化,使得生产力也在缓慢地提高。
朱慈烺扭头看向了正面,台前旷阔的校场之上,秦凯麾下中军的各级军官正在组织士兵,进行最后的演练准备。
校场之上,是一片红白黑相间的队列,一万余名中军的火枪兵,战兵,骑兵正列阵肃立,旗帜严整,盔甲锃亮,刀枪锐利,军装鲜明。
他环视一圈,随后又把眼光转向了身旁的秦凯,张煌言,郑虎,周通,郑成功,还有另外几个新提拔上来的军官,这些现如今他麾下的大将,每一个都是忠心耿耿。
对于一支军队而言,只有源源不断的胜利,才能换来高昂的士气和必胜的信念,而也只有这些,才能换来下一次胜利,更高昂的士气和坚如磐石的信念。
而对于这些大臣大将们而言,几乎也都是如此,朱慈烺只有用战场上的不断胜利,才能换取他们都忠心耿耿。
忠诚,在某种程度上,只属于胜利者。除非是秦凯,徐志彪,任宣,常青山这些,一早就已经跟着朱慈烺的。
随后,朱慈烺在震撼嘹亮的战鼓鼓号声中,带着一众大将先在大军阵列前巡视了一番,看着这支军容整齐,精神面貌极佳的兵马,心中十分畅快。
当然舒畅,这支军队就是他的最大依仗,就是他击败满鞑,恢复河山的希望,更是他一手培养起来的,从两年前在北京只有四五百人,到如今的五万大军。
巡视完军容面貌之后,朱慈烺和麾下大将们又回到了站台之上。底下的战兵营和混编营方阵听到军号声之后,随即开始演示战场进攻。
明代其实已经有军事演练了,不过像今天那么大规模且贴近实战的,或许还是首次。
八千多兵马在宽阔的校场上摆出了一个长长的正面,大部分火枪兵居前,成两列横队排列,还有两个厚实的火枪兵方阵居于大阵两翼,他们使用的是来自西班牙的重型火绳枪斑鸠脚铳,威力远高于鲁密铳,负责在侧翼以交叉火力掩护。
自从淮河北岸的那次夜袭,见识到了斑鸠脚铳的巨大威力之后,朱慈烺便在这上面下了大功夫。不过这种火枪也并不适合全军装备,用来作为活力掩护,倒是极佳的。
长矛兵和刀盾手仍旧居后,两翼的骑兵负责机动掩护,他们之中还有手持短铳的骑兵,将在战场上给清军意想不到的攻击,这可是新兵种,对于满清来说,防不胜防。
不过,许多东西在演练的时候还看不出差别。到了真正的战场上,这些火器才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各部兵马以极高的整齐度,保持着阵线的同时前进,口中高呼着“必胜”,声势十分浩大,看得人热血沸腾。
这些士兵都经过了极其严苛且科学的训练,并且全部达到了要求,在完善的后勤补给下,战斗力绝对不是以往的士兵可比的。
当然,现在除了更加浩大的气势,其实还是看不出来有多少不同的,可一旦打起仗来,他们的组织度,训练度,以及无数次训练之后战场技巧的熟练度,甚至是军纪,都将和其他的军队拉开差距。
(https://www.lw00.net/2283/2283410/110814291.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