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最新文章 > 第123章 学生们的双倍快乐

第123章 学生们的双倍快乐


第123章  学生们的双倍快乐

        宋朝书店老板一般都是文人居多,有些文人不喜欢入朝为官,就喜欢自己写文章或者诗词歌赋,所以就开个书店陶冶情操。

        但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多是自家有别的产业。

        比如南宋“陈道人书铺”的老板陈起,本身就是地方士绅,家里田产铺面无数。

        由于喜欢刻书、抄书、藏书,觉得这样太麻烦,干脆自己家个书铺,弄印刷厂印书,结果火遍全国,开了多家连锁书店。

        这远景书社的老板也是如此,姓孟,叫孟承起,家族是汴梁的粮商。

        他本人是孟家老二,四十多岁,帮着父亲打理一些铺面生意的同时,因喜爱藏书,干脆自己开了家铺子。

        此刻他正在家中自己雕刻书籍,下午打算去各个铺面查一下账,顺便再去印刷厂把今天自己新雕刻出来的书送去印刷出来。

        宋代开印刷厂比较亏本,不是每天都有给自己印刷书籍的大主顾,生意全靠书铺维持,但在宋代识字率较低的情况下,书铺的生意不一定好。

        除非遇到像柳永这样的诗词大家给出版社投稿,诗集一下子风靡全国,否则平日里一般的书店和印刷厂都要亏。

        这也是为什么宋代的书店和印刷厂开设的人往往都是喜欢书籍的有钱老板的原因。

        掌柜的一路去了孟宅,因为熟门熟路,倒是没什么阻拦。

        得知书铺掌柜来了,孟承起就放下雕刻的印版,抬起头问道:“怎么了?”

        “东家,有位贵公子想买咱们的印刷坊。”

        掌柜的说道。

        “哦?”

        孟承起问道:“是哪家贵公子?”

        掌柜回答道:“倒是不知,只知道他出行身边有一百多随从,连天圣军都是护卫。”

        “呵,这么大排场。”

        孟承起摇摇头道:“估计又是哪家衙内公子想附庸风雅吧,我最讨厌这些人,书没读明白,诗词不会写几句,整天就想着宣扬文名。”

        掌柜地小心翼翼道:“东家要不还是见一面,这人恐得罪不起。”

        “嗯。”

        孟承起想了想,就放下雕版起身道:“好吧。”

        见一面也无妨。

        要对方真的是个大衙内公子,哄高兴了对他们家族的商业也有利。

        最关键的是汴梁文风虽盛,可印刷厂却不多,做这行需要的钱和成本太高了,普通人根本经营不起。

        孟家虽然有钱但也不是这么造的,老爷子已经对他的印刷厂颇有微词,所以孟承起才不得已对外放出风声,想把印刷厂卖掉。

        只是心里一直有些不舍,这才颇为抵触,希望遇到一个爱书的人把印刷厂买下。

        但对方既然是位贵公子,又得罪不起,因此即便对方不是个爱书之人,恐怕也没有什么办法了。

        很快孟承起就到了书香坊的铺面里。

        他在外面就看到了门口里三层外三层围的保镖,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连忙加快脚步,堆起笑脸进门对着赵骏拱手说道:“我今早就感觉喜鹊在叫,原来是有贵客登门,来得迟些,还请海涵。”

        人还未到声音就到了,生意人不愿意得罪权贵,所以即便心里觉得赵骏是个附庸风雅的二世祖,但嘴上还是要保持恭敬。

        赵骏见对方很热情,就放下茶杯,起身也拱手回礼道:“见过东家,我叫赵汉龙。”

        “原来是赵公子。”

        孟承起笑道:“鄙人孟承起,字彦之,朋友都叫我一声南山散客。”

        “孟先生有礼。”

        赵骏应了声,他知道那个南山散客就是这位的号,当时文人就喜欢给自己取号,什么东坡居士、铁冠道人、东山散人之类,还好这位只是南山散客,而不是南山必胜客。

        “听说公子要买印刷坊?”

        孟承起问道。

        “是的。”

        “这印刷坊可不是简单的东西。”

        “哦?先生能说说吗?”

        “大宋文风虽盛,可印刷的话就需要雕刻模版,因此成本极高。”

        “有多高?”

        “按字数雕刻,少则几贯或几十贯,多则几百甚至上千贯,因而普通人根本不会来印刷坊,平日里印刷坊生意门可罗雀,可能要亏本数月才有活干。”

        “所以大部分时候印刷坊都是处于亏本的情况?”

        赵骏好奇,难怪让人去找印刷厂的时候,就听说汴梁的印刷厂不多,原来是这样。

        “是的。”

        孟承起点点头,又说了一下印刷厂的其余弊端,最好说道:“鄙人不敢欺瞒赵公子,若公子想刊印诗集文章,其实真没必要买个印刷坊。”

        他毫无保留地把印刷厂的问题说出来,其实还是舍不得卖掉,虽然父亲不满家族产业一直有个地方在亏钱,但他是个爱书之人,又怎么真舍得把印刷厂卖给别人?除非那人跟他一样都是爱书者。

        赵骏想了想道:“那就去看看吧。”

        对于别人来说,印刷厂肯定会亏钱。但对于他来说就不一样了,办报纸能回笼资金,印教科书也能回笼资金,大不了自己弄些诗词去卖。

        以他知道的那些诗词,放在大宋,估计能造成柳永的效果,还怕东西卖不出去吗?

        孟承起见赵骏执意要去看看印刷坊,就只好带路。

        印刷坊离书社并不远,就在外城小横桥北的桥北坊市里,这里旁边就是外城城墙,靠近汴梁城外,进出方便,是外城边缘地区,地价相对便宜,所以多有工坊在其间。

        跟书香坊文人墨客不同,桥北坊来往者明显多是工人,各种各样的工人,有印刷坊、织造坊、瓷器坊、茶叶坊、铁器坊、冶炼坊等等。

        这样的坊市在汴梁外城靠近城墙那一侧的特别多,全是手工作坊,它们的存在也撑起了整个汴梁的商贸繁华。

        孟承起带着赵骏和宋彩二人穿过桥北坊,又过了两个街道,这才抵达了他的孟家印刷坊。

        隔着老远就有股墨臭味道袭来。

        工坊占地面积颇大,就坐落在五丈河边上,残余的废墨水基本都是排入河里,加上周围附近的其余染织工坊、瓷器工坊、冶炼工坊都会排废水,造成五丈河下游水都是浑黄带着各种颜色。

        从大门进去,就是一个巨大的院落,院落中搭着很多棚子,棚下晒着纸张。印刷坊除了印刷书籍以外,还要手工装订,因此刷完后就要晒好,再进行缝制。

        院落内七八个印刷工人正在干活,由于最近没什么工作,所以孟承起交代工人们印刷一些以前的书籍,倒是显得没那么忙碌。

        见到孟承起过来,工人们纷纷打招呼,管事地走过来点头哈腰道:“东家!”

        “都干活吧。”

        <div  class="contentadv">        孟承起示意众人不用管他们,随后扭头对赵骏说道:“公子看到了吧,印刷坊平日里其实清闲得很,可能要三五月才有大活,若是自家不开书店,或没有别的书店来进货,基本都会亏空。”

        “嗯。”

        赵骏问道:“平日里要亏些什么?”

        孟承起笑道:“我这地是买的,花了三千三百多贯,公子若是去租的话,每年租金怕也要七八十贯钱,还要给工人开薪水,养着二十多人,再给官府缴纳地税、商税之类,一年下来怕是得亏个五六百贯。”

        看着不多,但宋朝一个三口之家一年的收入能有个二三十贯就不错了,当时打工一个月也就一两贯钱,中产阶级家庭的总资产也就两三千贯,这一年亏空相当于小老板五分之一的家产。

        像孟承起家族,虽然是开粮商的,但一年收入也就几万贯,整个家族产业可能也就四五十万贯左右,也难怪孟承起他爹不喜欢这个印刷厂,这么亏下去确实是糟蹋钱。

        至于宰相一年收入两三万贯,普通官员一年几百上千贯,那是当官的事情,跟平头老百姓可没什么关系,所以这笔钱其实已经是非常多。

        赵骏皱起眉头。

        别看他抄家抄了上百万贯出来,但皇城司还有那么多人要养。

        三千禁卫军的固定工资是一个月一贯上下,加上各种津贴,一年大概三四十贯,三千人每年开销就是十二万贯。

        然后还有两千多名察子,察子的工资比禁卫军稍微低一点,但也基本维持在每人每年三十多贯的样子,所以皇城司五千多人每年就要给出去二十贯左右。

        当初赵祯批了十万贯下来就够半年开销,如果半年内赵骏没抄家的话,他就得解散皇城司了。

        可光靠抄家属于杀鸡取卵,不能长久,还是得有自己的生财之道才行。

        现在赵骏接触商业比较短,虽然知道可以插手茶、盐、粮食等暴利行业敛财。但这些行业容易影响民生,一旦没搞好很容易造成民生不稳,因此需要谨慎对待。

        在每年花销已经这么大的情况下,再开个一年亏几百贯的印刷厂,确实不是什么好主意。

        不过赵骏也没有立即说不买,而是先在院子里看看,一边询问孟承起印刷厂的情况,一边四处观察他们的运作方式、印刷情况以及雕版模板等等。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孟承起就带赵骏往里屋去看,后面还个院子,这里是做雕版的地方,到处摆放了雕刻好的印版。

        这些雕版基本都巴掌大小,每一个字都要雕刻好,可见难度有多大。

        有六个雕刻师在里面正在雕刻。

        当时的雕版不是说有了成套就能够一直用,不仅会有磨损,而且还因为书籍每年都会更新,如注释、解读之类,导致经常要雕刻新的模板,工程量和成本都非常大。

        赵骏注意到旁边角落里有个大圆盘,圆盘似乎可以转动,上面密密麻麻摆放了几百个汉字模块,不由得好奇道:“那是什么?”

        孟承起看了一眼,便说道:“那是杭州一位雕刻匠人发明的,叫活字印刷术。这位老匠人雕刻技术不错,可惜就是没用到正道上,非要做些没什么用的事情。我之前也一直想请他来汴梁,他推辞说老了,不想离开杭州,倒是更加可惜。”

        “这老匠人是不是叫毕昇?”

        赵骏睁大了眼睛。

        孟承起惊诧道:“公子知道毕匠人?”

        “略有耳闻。”

        赵骏含糊应了一声,随后说道:“这活字印刷术挺好的,怎么无用了?”

        孟承起苦笑道:“当初去杭州请那位毕匠人的时候,确实觉得挺好,就买了一些回来。结果回来后发现,这花销可比雕版还要大,哪里用得起哦。”

        他也就买了几百个汉字,但一套满足排版需求的活字印刷术的话,最少也得有几万个活字,不同的活字排列成套。

        这样大的数量,制作成本很高,花费时间很长,一般私人的印刷作坊投资不起。

        而且普通雕版都是用泥巴烧制,泥活字的主要问题是容易破碎损坏,木活字纹理不均匀,接触水后,容易高低不平,金属活字是水性墨在铜活字上附着性很成问题。

        所以实际上活字印刷术听着不错,可在需要整套书籍的古代,还是雕版成本更低,花费的时间更短,这也是中国古代活字印刷术未普及的主要原因。

        除非是刊印文章之类,不是书籍,活字需求量比较少才能满足。

        可这不巧了吗?

        赵骏打算印刷对付无忧洞、鬼樊楼的告示,并且以后打算创办报纸,活字印刷术就派上了用场。

        当下他就拍板道:“这可是好东西啊,孟东家,你这印刷坊什么价,所有的东西我都一并买了,开个实诚价吧。”

        “好东西是好东西,就是贵了些,平日里也没什么用处.等会,公子刚才说什么?”

        孟承起一开始没听清,然后惊诧地看向赵骏道:“公子真的要买这印刷坊,每年亏空可不是个小数字。”

        “孟东家,你说汴梁的人喜欢诗词吗?”

        赵骏问。

        孟承起笑道:“若是好诗词,自是无不喜欢的。便如那柳推官,当年在汴梁时,几首词出来,引得汴梁纸贵。不管是青楼小姐,还是大家闺秀,无不争抢他的诗词集,那时咱们这印刷坊,也是赚了不少。可惜柳推官考上了功名,去了外地为官,咱汴梁就再也没有这盛景了。”

        “你的意思是说,如果有新的好词出现,印刷坊就能够开工印刷,大量贩卖诗词集?狠狠地赚它一笔?”

        “那是自然!”

        “呵呵。”

        赵骏就笑了起来,从怀里拿出小一摞纸递过去道:“东家不如帮我看看,这些词,能卖多少?”

        孟承起就略微疑惑地接过这些纸来,看了第一张,就瞪大了眼睛。

        接着第二页,第三页,第四页。

        他的呼吸愈发急促,脸色也渐渐变得潮红,在这晚秋初冬时节,两个鼻孔好似能冒出热气。

        “赵公子,这些词”

        孟承起抬起头,充满惊喜地问道:“是公子写的吗?”

        “是的。”

        赵骏笑道:“若是要用这些词在汴梁打出名气,我的印刷坊,何愁不能赚钱?”

        对不住了北宋以后的南宋、明、清各位诗词名家们。

        为了维持住皇城司的开销。

        为了让自己能有一份小产业。

        为了以后兴办报纸,占领舆论高地。

        就只能先委屈一下伱们了。

        哦。

        当然还有后世的学生们。

        想来未来的诗词大家们即便被抄光了,以苏轼,李清照、陆游、辛弃疾这些人的才华,说不好还能写出更好的。

        所以学生们将感受到的是双倍快乐,不用太感谢我哦。


  (https://www.lw00.net/2412/2412674/115836718.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