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赵逊的思考
宴席过后,签于赵逊年事己高,也为了下一步安排,宣布在乐山休整一周。
红宜作为夏平的大妇,亲自到乐山泌水院邀请赵逊、赵真真、袁三公子到家里做客。
袁三公子第一眼看到红宜,心又扑嗵、扑嗵跳过不停。
这夏平也太有艳福了,怎么好的女人都被他收入家中。
见袁三公子痴呆呆的样子,赵真真狠掐袁三公子一把,然后趁人不备怒视提醒着他。
袁三公子到不怕赵真真,收拾不了女人那还叫男人?可是他怕自己的父亲。
这次父亲是给他下了与夏平交好的任务,如果自己破坏了与夏平之间的关系,那一定要承受父亲的雷霆之怒。
这是他承受不起的。
赵真真擅于交际,与红宜萧红在一起,不一会三人就笑声一片,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姐妹。
红宜的儿子已三岁,萧红的女儿也快一岁了,这两个孩子继承了父母的基因,长得像瓷娃娃似的,很是好看。
袁三公子风流倜傥,曾得过花病,虽说治愈了,但却让赵真真一直怀不上。
这成了赵真真的心病,现在看到红宜和萧红的一儿一女,喜欢得不得了,立马就取下自己的玉佩和手镯给了这对儿女。
红宜和萧红坚决不受,直到赵真真要生气了:"我是他们的姨妈,要是这点见面礼都不收,那我们就不是姐妹了。"
红宜和萧红只好收下,并叫儿子叫了袁三公孑姨爹。
袁三公子看到开开心心的三人想道,大妇和二妇搞好关系的不多,像夏平两个夫人如姐妹般相处的太难得了,不知道夏平哪来的那么好的运气,找到这两个宝贝,要是自己拥有这两个女人,他再也不会去寻花问柳了。
接下来的家宴就是普通家常菜,并不丰盛,但真的就像家里人一样,反而十分放松,比酒席放松多了。
夏平不在家,按说男女有别,他们不该来家里。
好在这么久,他们也知道了仁义社认为这是封建糟粕,应该摒弃。
所以大力推行新风气。
两个女人到是穿的短袖旗袍,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旧的服装,今天因为客人才穿出来,看来是他们最好的衣服。
大儿子身上也有补丁,小女儿虽然小穿的显然是哥哥以前剩下的。
赵逊问他们的收入,红宜如实回答,赵逊不禁感慨,对仁义社的认识又多了一层。
红宜告诉赵逊他们的家在不久的将来将随学校迁往蓉都,下一次见面就在蓉都相见了。
接下来赵逊一行在苏稽看了艺术科技长廊,走访了文化馆、艺术馆、图书馆,苏稽的博物馆。
在苏稽,他还参观了定臣小学和中学、技校。
当看到学校门口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他一时忍不住,眼泪掉了下来。
这仁义社比大清好太多,也比现在的其它政权不知好多少。
如果真的定居在这里,也不是不可以。
接下来,他们从苏稽乘火车到了沙湾,这是全西川的第一条铁路,虽说只有几十公里,却花了两年时间。
铁路是几个月前通的车,釆用的是标准轨,由德国人设计投资。
这次的铁路虽说只有短短几出里,却锻炼出了一批实工队伍,培养了一批铁路技术人才。
现在全西川铁路全面铺开,这些人才已奔赴各个工地,曾经播下的种子己开始四处开花。
虽然时间短,赵逊只能算是走马观花,但还是看了矿山、码头、电站、工厂。
现在仁义社正在拚命发展工业,虽然离工业化还差得远,但毕竟打下了坚实基础,工业有了良好的开端。假以时日,仁义社一定能把工业搞上去。
这是在踏踏实实做事,赵逊突然明白过来,仁义社为了有一个安定的发展外部环境,早就做好了和袁世海的谈判。
就在这两天,赵逊己得到夏平和陈秋煊和谈的消息,现在一点不觉得奇怪了。
接下来仁义社要做的一切赵逊看得明明白白。
好你个仁义社所图乃大,真要让你这样发展个一、二十年,天下就是你的了。
那时恐怕就是驱逐列强的时侯,国家将重现昌盛。
想到这,赵逊禁不住全身颤栗,这么多年,他都一直处于一种迷茫状态,不知道国家的前途在哪里,现在,他却猛然间看清了前面的道路。
赵逊觉得自己七十岁了还能老年得子,这是老天的恩赐,而且是一踏上西川的土地就传来好消息,可能是老天的暗示,让他来帮助仁义社吧。
他已有了加入仁义社的想法,不慌,再看看。
接下来他又观察了一些普通人。
最多的变化就是普通人,以前的底层人空洞的眼神没有了,愁苦的表情也没有了。有的是精神抖擞,仿佛有使不完的劲。
现在的普通人没有了畏惧的表情。有的是坚定的眼神,洪亮的声音。
赵训还走这里走访了街市,甚至在工人俱乐部看了场蓝球赛和舞会。
他看不惯舞会这种乱七八糟的东西,但是他看到了一张张年轻人的笑脸。
时代真的不同啊。
休整了一周,队伍在萧红的带领下再次出发。
这一次队伍庞大了许多,有的是赵丰旧部,有的是寻找商机的商人,有的纯粹是随团旅游。
队伍走得慢,纯粹是参观团、教育团。
先到峨眉,了解了峨眉之乱的起因,了解了交粮风波。
赵逊从没实际走入底层,给他的触动太大,以前说大清烂到了根根底底,他还有些不服气,看到当时的动乱,正是他治理西川时期,他羞愧得抬不起头。
底下报给他的通报根本不是这样的。
过了峨眉到了峨边,看到千年匪患在仁义社治理期间被消灭,看到现在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不由得不佩服仁义社。
现在的这条公路,不再走皇木,而是顺着大渡河而上,看着峡峭的山崖,真不知仁义社是怎么做到的。
夷族人来了,一见到萧红亲热得不得了。
修这条公路夷人组织了几十万人,当然大部份是奴隶,为此仁义社向夷人头领提供了大量盐、铁、日用品等物资。
沒有一个安定的后方就不可能有发展,仁义社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取得了具大成功。
为什么自已在任时,夷乱不断,而到仁义社治理时为什么别人不但不打了,反而帮助他们修了这条公路,这又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https://www.lw00.net/2417/2417410/109253471.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