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西川欲晓1909免费阅读小说 > 第316章 国学和西学

第316章 国学和西学


  夏平要的就是名声。

  对大清吴松极其失望,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大清做点事,以求心安。

  “……文化长廊科普这块我觉得还可以吧。但国学这块我觉得也不错了,但总有人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好。总被人垢病,我想请太师在文化长廊上费费心,把把关。”

  文化长廊吴松也看了。他是大家,一眼就看出在国学这块,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譬如这书法作品。那些作品在自己家里欣赏还是可以,但要刻在外面供大家欣赏,还是差太多。

  还有选的题材,诗词都不够完美,如果他吴松来操作此事,一定能做出在全国都有名的文化胜景。

  他在文化长廊搞文化的事。不与仁义社有任何官方牵连。任谁也说不出什么。这是有利于大家的大好事。

  苏稽新鲜事多,改革措施层出不穷,在这里可以近距离地观察。以为大清提供参考。

  在蓉都近十年来成立了近十家高等学堂,学堂遇到了一个大问题,就是西学和国学如何融合的问题。

  上世纪末,西学思想大量拥入,与国学有很多不同的观点,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想富强必须学习西方,但国学几干年的传承,不能说没有有益之处。

  新世纪以来,大量学校引入西学,一些人士担心西学强势会逐渐取代中华文化,那时国将不国。

  新学和旧学之间产生极大的矛盾。双方都有很多人事为自己的观点摇旗呐喊。

  也有人研究探索融合之道,在省府蓉都成立的众多高等学府中,西学占了极大部分。为了保存国学还专门建立了西川存古学堂,以传承国粹。

  而在苏稽从小学开始,讲的课程就是中西结合。算术、物理、化学、外语、体育、音乐、绘画与语文,历史,地理、国学真的把西学和国学融合在一起。

  作为从事教育几十年的老文化人,他十分关心仁控区的教育。

  为此他专门与夏平谈了很长时间。

  夏平搬来一摞摞资料,详细介绍了仁控区整个教育体系的构建。这种教育体系要达到的目的。

  “这教材是你做的吧?”太师问夏平。

  这教材循序渐进,把西学和国学融合在一起,只有对二者了解深厚的人才能做得到。

  放眼大清还有谁比夏平西学深厚呢?

  夏平一直站着,以学生之礼恭恭敬敬对待吴松,吴松招呼夏平几次他也不坐。

  听了吴松的问话,夏平谦虚的道:“我们成立了一个教研组,这是教研组所有人的劳动,才做出这教材,本来我们还想办一个师范学校。但因为没有师资力量,所以暂时搁浅。”

  “你们需要什么样的师资力量?”

  “太师您也知道,大清把仁义社视为匪,因此没有多少著名的读书人来苏稽工作,现在只有内部挖潜。另外通过朋友从南洋、上海等地聘请了一些西学老师。

  这些老师水平还是不错,但由于各种原因,国学和西学还不能完全融合在一起,这条路我们一定要探索下去。让中华五干年的璀璨文化与西学结合在一起,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

  吴松手里的这份教材已经是他所看到的最好的中西结合教材,西学部分他拿不出太多的意见。但国学部分还是存在很多可以完善的地方。

  吴松一阵感叹,要不是夏平身份为匪,以自己的国学修为再加上一些学生,结合夏平无与伦比的西学,一定能编撰出适合国情的中西结合教材。

  吴松中进士以后就在翰林院,后被削职为民几十年,在老家专心从事教育,后虽复职,也只在翰林院任大学士,任光绪老师,他专心教书育人,因此没有染上大清官场的那些恶习。

  想到有希望写出最好的教材,他的心里有些激动,这能为多少人造福啊?

  “这里有没有乡绅想办一所私立的师范学校呢。要是有,我想来试一试。要是能编撰出一本好的教材,老夫平生足矣。”

  夏平愣了一下,等反应过来,立即大喜,恭恭敬敬向吴松再行大礼。

  “我代天下学生谢谢太师。”

  吴松是同意留在苏稽了。

  之所以吴松强调乡绅集资办校,是在表面上不愿意与仁义社有任何牵连,是障人耳目的一种做法。

  有了吴太师留在苏稽,仁义社的仁义之名会更加响亮。对吸引人才到仁义区起到很大的作用。

  至于教材的编撰,夏平心里并不踏实。

  教材不仅是中西结合这么简单。他关系到是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到底是为人民服务的学生,还是为地主阶级、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学生?教材会影响学生们的思想形成,夏平对此是十分重视。他要牢牢把握住教材的方向。

  吴松能不能深入群众,了解群众,从群众的角度出法编撰为人民服务的教材,现在还需观察。

  不过苏稽是自己的主场,如果吴松不适合,他有一百个办法牵制住吴松的精力。使他无瑕照顾到教材这方面的事。

  “太师,学校这事一定有很多乡绅争着集资来办,毕竟这是开发民智的大好事情,但这需要些时间。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们教材研究组可能要来向您请教指导。”

  "另外,文化长廊设计组可能您老得任组长,您老放心设计组完全与仁义社没有一点关系,都是民间的。设计组的几位老师是嘉州出名的文人,我相信在太师的带领下,一定能让文化长廊成为人们惊叹的地方。"

  在这一瞬之间,夏平就设好了套。如果教材照夏平的思想方向编撰,万事皆休,如果一但方向不对,夏平将用文化长廊,图书馆,文化馆的事缠住吴松,使他无瑕插手教材的事。

  作为没有多少官场经验的老人,吴松并不清楚夏平的想法。作为老人,他是喜欢多承担点工作,以展现自己还没老,还可以工作。

  此时老人心里已经在盘算邀请什么人和自己一起来完成教材编撰工作。

  正在相谈正酣之时,有人进来向夏平通报,有重要事情发生,资政请夏平立即回去商量开会。

  夏平辞别出来,通信员告知原由,夏平想了想,回身重新面见吴松。

  见面,夏平一句话就是:“吴老,清军陕西新军和湖北新军共计五干人入川了,正对着我们杀奔而来,刚才我们商量的事,我会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请不要怀疑我的决心,另外,如果吴老觉得方便,我们立即展开教材编撰的工作。”


  (https://www.lw00.net/2417/2417410/109579125.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