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大汉永存免费阅读小说 > 第267章 一个怪圈

第267章 一个怪圈


第267章  一个怪圈

        “上朝。”

        “山呼。”

        “吾皇万岁。”

        “再呼。”

        “万岁。”

        “三呼。”

        “万万岁。”

        刘秀高坐龙椅,穿着冕服,特别隆重,接受百官的朝拜,这是东汉的大朝会。

        朝会是华夏古代国家君主与臣民、中央与地方的会晤、决策和礼仪体系。

        它源于原始社会议事会议,经夏商周的发展,在秦汉得到进步完善。

        汉代的朝会形式还分为:常朝、内朝、大朝会。

        除此之外,还有廷议,廷议的参加者除了宰相、御史大夫等重要大臣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相关的大臣。由于廷议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因此能够在大臣讨论之后就能做出决定。

        常朝是比较常见的,是汉代中央决策性会议的重要形式,通常汉代皇帝会召集大臣召开决策性会议,在史料中经常出现“召公卿议”“召群臣议”公卿、群臣主要是朝中二千石到六百石的朝官。

        在朝会中,皇帝对议事有很大决断权,但是皇帝也会审时度势,并不是只根据自己喜好意孤行的对议事做出决定。

        另外,汉代参加常朝的人员复杂多变,在不同时间段有资格参加常朝的人员有明显特点。

        如汉初诸侯王参加常朝议政,并在常朝决策会议中发挥主导作用,之后在常朝会议中逐渐失去决策权。而整个汉代常朝参与的主体是官僚系统人员。

        常朝地点也一般在丞相府百官朝会殿中,皇帝也会亲自召开并参加的议事。

        另外,汉代常朝召开的时间理论上是固定的,可能五日一次,可能初一,十五。

        常朝具有自身特点,正是由于常朝召开的相对固定性,参加朝臣的相对广泛性,才更显示常朝在汉代政治上体现的的积极作用,减少议事的决策失误,发挥集思广益的作用,定程度上保证国家稳定发展。

        随后便是内朝了,这是武帝弄出来的,参加内朝的人员主要是大司马大将军及侍中、常侍、散骑等加官。

        这些能取得加官身份的成员都是在皇帝身边比较受宠的人,主要是皇帝身边的侍从官,他们不属于三公九卿系统,也不同于为皇帝日常寝食服务的仆役。

        他们本职主要是议论政事、谏诤拾遗、作为皇帝顾问、宿卫皇宫保护皇帝安全等,与皇帝关系密切。

        由于内朝议事的重要性,其召开地点也是具有私密性的。

        比如,东汉议事决策地点有章德殿、崇德殿、宣德殿。

        另外,内朝召开相对频繁,其灵活性来自于当权者,内朝召开地点的私密性,参加人员的亲近性,也使内朝召开的灵活性更突出。

        大朝会是汉代最典礼性的朝会,其召开规模较大,主要是彰显国家威仪。参加人员庞大,部分是两千石到六百石的官员,还有部分是臣服汉朝的周边少数民族代表。他们都有资格参加大朝会。

        汉代大朝会举行地点多在前殿,西汉单宫城制结构中,多在未央宫前殿举行大朝会,东汉双宫城制情况下,大朝会举行地点在两宫前殿轮换举行。

        “好,众位爱卿平身,这太子提出改制度,将原来的三公九卿制度改为三省六部制度,还引入了科举制度,你们以为如何呀?”

        下面坐着文武百官,邓禹、郭伋、杜诗、侯霸、韩歆、欧阳歙、郭况、阴兴等一些重要大臣。

        对于这个,可能提前打招呼了,大家有所了解。

        “陛下,我们认为不可……”

        以郭伋、杜诗、侯霸、欧阳歙为代表的文官基本都反对,武将倒是没有发言,理由还是一样的,以稳妥为主,翻来覆去,还是那些理由,什么天下初次定,应该遵循旧例……

        除了邓禹几人,支持的不多,其他百官暂时没有发表意见,也几个发言,也偏保守。

        “太子,说说理由吧,也好让众爱卿信服。”

        “诺。”

        “孤想问,世间可有万世不变的法度?周未建立前可有周礼?始皇帝未称帝之前可有皇帝?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再到大秦,再到高祖一统天下,建立大汉,到王莽篡汉,再到父皇削平天下,中兴大汉……

        世间的制度,法令,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变则通,俗话说得好人挪活,树挪死,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齐国的邹忌改革、韩国的申不害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

        或失败,或成功,但不可否认,秦朝因为商鞅变法而强大,遂能一统天下,而其他六国固步自封,最终被灭亡。

        秦兴于变法,也亡于变法,秦国一统天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政权,如设置三公九卿制、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等。

        但是,为什么商鞅变法之时类似的政策促进了秦国的强盛,秦始皇时期却没能如愿呢?

        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过度压迫下层百姓,原本刚刚统一的国家应以修生养息为重,秦始皇却反其道而行之,大兴土木,发动对外战争,百姓苦不堪言。

        然而,在大肆修建宫殿、频繁发动战争的背后隐藏的是沉重的赋税徭役,统一不到十年,天下苦秦久矣的呐喊已经出现。

        所以高祖斩白蛇起义,顺应天命,一统天下,建立大汉基业。

        回想一下,秦亡当真只是秦二世昏庸?主要是秦法严苛,当时天下已经一统,不是战国时期,需要年年征战,百姓已经受不了那些严苛的法令,环境和时代已经变了。

        若是他们立刻废除残酷的法令,像是高祖一般做,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那大秦还会这么早亡吗?”

        刘瀚说完,大家都沉默了,因为他们大多有一个共识,那便是大秦亡于暴政,若是废除暴政,大汉还会亡吗?

        刘瀚继续说道:“制度改变是必须的,高祖一统天下,封异姓王,这很不利于天下稳定,所以他剪除异姓王,封刘家诸侯王,郡县和分封并列。

        但后世也证明,这依旧风险很大,地方诸侯王尾大不掉,文帝,景帝一直致力于削藩,甚至爆发七国之乱,直到武帝的推恩令出现了,才算彻底解决这么麻烦,几乎没有藩王能作乱了。

        父皇英明神武,再造大汉,所以很多制度和法令,最好这个时候确立,当年若是高祖不封刘家诸侯王,或者不给他们那么大权力,亦或是也推行推恩令,还需要文帝,景帝,武帝几代帝王去辛辛苦苦的削藩吗?

        这三省六部制度,类似于三公九卿,但有所改进,想必诸位大臣都是聪慧的也知道孤要干什么。

        对,就是削弱丞相的权力,把它一分为三,这就为了防止王莽一般的权臣再一次出现,保我大汉江山稳固,免得生灵涂炭呀。

        想想王莽篡汉,天下乱战,百姓水深火热,难道你们想这样的事情再发生一次?

        亦或是有人再做下一个王莽?”

        刘瀚说完,冷冷的看向反对的郭伋、杜诗、侯霸、欧阳歙。

        他们吓得连忙跪拜下来,“臣等不敢。”

        刘瀚随即向着刘秀行礼,“父皇,儿臣说完了,还有事情要忙,就退下了。”

        “嗯,你下去吧。”

        <div  class="contentadv">        百官目送刘瀚下朝,这一刻,看着他,如同看待另一个皇帝。

        刘秀笑了笑,笑得很开心,“太子少年意气,说话可能重了一下,伱们快些起来,朕替给诸位爱卿道歉啦。”

        “臣等不敢,太子聪慧过人,将来必然是一代贤君,陛下后继有人,为陛下贺喜,为大汉贺喜!”

        “太子的话虽然直白,但很有道理,为了防止下一个王莽出现,三省六部的推行,朕看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吧,大司徒。”

        “臣在。”侯霸连忙站出来。

        “你下朝后和诸位大臣议一议,具体怎么弄,给朕写一个奏章,也不一定全按照太子的来,但要多向太子询问,要符合大汉的基本情况,不能太急。”

        “诺!”

        ……

        章台殿内,

        “母后,你听说了吗?今日太子哥哥一番话,说得朝廷大儒们哑口无言,大哥当真是聪慧,他是怎么想出这个三省六部的,还有那科举制度?

        听说他还对父皇说了一句话,向使王莽身先死,一生真伪谁复知?

        儿臣想想也是,要是王莽早死十几年,大家估计以为他是姜太公,或者霍光这样的人,谁会知道他是个奸吝小人,会篡汉,会使得天下大乱?”

        说话的是刘阳,如今的他12岁上下,这在古代,若是农民家庭,已经可以成亲了。

        古人普遍早熟,没有办法,他们平均寿命远远低于后世的人。

        干旱、蝗虫、冰雪、洪涝,这些天灾时时刻刻威胁着他们,还有沉重的赋税,各种徭役,没有抗生素,弄不好,一个小感冒就会一命呜呼……

        着一切的一切都逼迫着他们不得不及早的适应这个环境,不得不成长。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他们想早当家吗?是现实逼得他们不得不早当家呀。

        “看来强儿确实厉害,能帮你父皇分担了,你多和他学习,将来也能帮你父皇分担。”阴丽华这么说着,眼神中却带着忧虑。

        椒房殿内。

        “姐姐,你是不知道,咱们家强儿,那气势,往那里一站,那就是未来皇帝,今天凯凯而谈,口若悬河,平时些敢和陛下顶撞的韩歆和欧阳歙都哑口无言,不敢说话了。”

        郭况绘声绘色的说起大朝会的事情,听得郭圣通喜笑颜开的,感觉自己儿子很争气。

        “小栾,吩咐御膳房,煮一碗绿豆汤,本宫亲自给强儿送过去。”

        “诺!”

        轻风侯府内,

        阿依妹看向刘胖子,“三省六部,科举制度,一听就不是这时代的,你去打听打听,这太子背后有没有人。”

        “您的意思是,太子背后有那些人?”

        “不是,若是那些人,不会改变什么,更不会弄出这些,我怀疑他又活过来了。”

        “谁?”

        “要么是他,要么是董翠花。”

        “他?董翠花?也是穿越者。”

        阿依妹眼中带着回忆,“嗯,他,当年的兰陵侯,差一步登上至高,可惜,被毒死啦。至于董翠云,被我炼成了长生药。他们两人不想长生,反而想改变这个世界,所以被他们弄死了。”

        刘胖子有些吃惊,“还有人不想长生?”

        “有些东西,总是能超越生命,甚至时间的,你不也不想长生?”

        这一下,刘胖子沉默了,感慨起来,“是呀,总有些东西超越生命,长生又如何?”

        对于这些,刘瀚不清楚,他正在找人,准备造纸呢。

        他必须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巩固权势,不然弄不好自己太子之位不保呀。

        古代有一个魔咒,那就是大一统王朝的开国太子,或者第一继承人几乎没有善终的。

        秦朝的扶苏,秦始皇和百官最钟意的继承人,被赵高和李斯弄了一张假诏书给逼死了。

        汉朝开国太子刘盈,一开始被刘邦各种嫌弃,几次差点想废太子,但老妈压着的,后来虽然继承了皇位,可24岁就被他的亲妈吕后给吓死了。

        随即便是的东汉开国太子刘强,在原来的历史上,他太子当的好好的,刘秀突然就把他母亲的皇后身份给废除了,刘强吓得赶紧辞去了太子的身份,当了几年的东海王,34岁的时候就死了。

        西晋的开国太子叫司马衷,就是何不食肉糜的那一个,是个傻子了,没有当几年皇帝遇上了八王之乱,成了一个傀儡,后来据说是被人给毒死了。

        隋朝的开国太子叫杨勇,被他的弟弟杨广给搞死了。

        唐朝的开国太子叫李建成,这个大家都知道,被他的弟弟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给搞死了。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没有立自己的儿子当太子,而是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

        但是不是他主动传的,就不得而知的,斧声烛影至今还是千古谜题,还有金匮之盟,倒是是不是他编造的,也是疑点重重。

        反正赵匡胤的儿子们要么就是英年早逝,要么就是被赵匡胤给逼死了,基本都没有啥好下场。

        元朝的开国太子叫真金,本来太子当的好好的,手底下有个猪队友突然写了封文书,让忽必烈早点退位,把皇位让给真金,真金当时就吓得病了,后来没多久就病死了。

        明朝的开国太子叫朱标,堪称历代最稳的太子,将来必然继承皇位,可惜英年早逝。

        但是朱元璋很爱他,直接掠过了其他的儿子们,把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文,结果就招来了靖难之役,朱棣把朱允文搞下台了,他失踪了,是死了,还是隐姓埋名,不得而知。

        清朝努尔哈赤的嫡长子叫褚英,本来是努尔哈赤的继承人,可是他生性太残暴,得罪了开国五大臣,这些人联合状告他,努尔哈赤之后废了他,最后又把他给处死了。

        其实严格来说,清朝的开国皇帝应该是皇太极,他的长子叫豪格。皇太极死之后,他跟多尔衮争皇位,两边斗的太厉害,最后大家一商量,你俩干脆谁也别当了,让弟弟福临当吧。

        福临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福临当了皇帝,多尔衮就成了摄政王。最后豪格被多尔衮找了个理由给抓了起来,没多久也死了……

        这真像是个怪圈,刘瀚可得努力,不然估计走刘强的老路啦。


  (https://www.lw00.net/2490/2490075/115505447.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