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胜负一念间
第262章 胜负一念间
时间回到7天前,在洛阳得知岑彭蛇形走位,一路差点打到成都的刘瀚自然开心无比,这一统天下近在眼前了。
“好一个得陇望蜀,他之才华丝毫不下于冯异。”
当年,大将岑彭随光武帝刘秀亲征陇西,将隗嚣围在西城(今陕西安康西北)。
公孙述为了救援隗嚣,增兵上邽(今甘肃天水;邽音guī),牵制了汉军的大量兵力。
光武帝见西城、上邽两城一时攻不下,便留了封诏书给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
岑彭接到诏书一看,上面写着:“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山蜀虏。人若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一发兵,头须为白。”
大概意思是:“如果攻占了陇地两城,便可率军攻打蜀地的公孙述。人最痛苦的事情是总是不知足,我也一样,已经得到陇地,又希望得到蜀地,因此每一次发兵,头发双鬓都白了。”
岑彭观察了西城一带的地势,决定采用水淹。他叫士兵每人背上一个布袋,装上泥土,将山谷间的水流堵住,引往西城。
但这时城内地下水也涌出,城墙内外压力平衡,反而不坍。
双方正在相持之际,去向公孙述讨救兵的隗嚣部将,带着大队蜀兵赶到。岑彭见敌兵众多,本军粮草已尽,便下令退兵,并撤回了包围上邽的汉军。
汉军撤退,隗嚣带领兵马尾追袭击。岑彭亲自断后,掩护汉军顺利东归,避免了损失……
后来,隗嚣的儿子隗纯归顺了光武帝。岑彭奉命领兵攻蜀。他首先拿下了荆门,接着攻破平曲。
岑彭吩咐部下坚守阵营,自己率精兵从水路攻入四川,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巴蜀腹地。
岑彭率军攻下武阳(今四川彭山东),又指挥精锐骑兵进袭成都。汉军攻势凌厉,蜀兵闻风溃散。
公孙述只当汉军尚在千里之外,听说岑彭离成都只有几十里了,不由大惊失色,以杖敲地说:“是何神也!”
……
这便是得陇望蜀的由来,只是在后世这个成语通常被看作贬义词,用来比喻某人贪心、不知满足,得寸进尺。
但其实仔细分析,会发现得陇望蜀的原意可能并非如此,它不仅没有贬义,反而带有褒赞的意思。
从刘秀给岑彭写的信中,可以读出这样几个信息:
首先,刘秀自己必然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看到了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欲建伟业,平天下,就必须拿下陇、蜀两地。
其次,刘秀的信也是对岑彭的鞭策和鼓励,人最怕骄傲自满,没有上进心,刘秀无异于告诉岑彭,“革命尚未取得成功,同志你仍需努力”。
此外,这封信也透露出刘秀创业的艰辛,不然他不会发出“每一发兵,头鬓为白”的感慨。
可以说,刘秀正是在不断的“得陇望蜀”中,完成了他的“中兴”大业。可见,“得陇望蜀”不是指贪心,而是指要为自己远大的理想而奋斗。
如今,岑彭离得到蜀地只有一步之遥,只要彻底攻破成都,一统天下的功业就有他辉煌的一笔。
“只是这公孙述会不会又狗急跳墙?”
虽然已经提醒过,可刘瀚不放心,很多事情,有一就有二,一番思考后,又写信给了刘秀,刘秀看到自然大惊失色,后悔自己忘记来洛阳的时候刘瀚说的话。
“陛下,应该不会吧?有了来歙将军的前车之鉴,岑彭将军应该会加强防范的。”
刘秀忧心忡忡的说道:“这个事情,不能有一点马虎,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小心谨慎,免得公孙述又耍阴招。”
不得不说,刘秀的眼光和格局是强大的,他立即派人去通知岑彭,但还是晚了一步。
就在前线汉军士兵都以为平蜀大业可由岑彭独自承包之际,一个人的悄然出现,瞬间改变了这一切。
那个人叫伏庐,是公孙述大成王朝的第一刺客,来歙就是死在他手下,他刺杀来歙成功后,公孙述送了他十个美人,豪宅大院,黄金千两……
当时,岑彭驻军在彭亡(在今四川彭山东北十里江口镇)。之所以叫这个怪名字,是因为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曾亡于此。
这个人就是传说中寿活八百岁的老神仙彭祖,他老人家也不知是犯了傻驴劲,驴游至此羽化登仙,当地人为了纪念他,就将此地称为“彭亡”。
安营扎寨完毕后,岑彭问起当地的人,“此地叫什么名字?”
“回将军,叫彭亡。”
“嗯?”岑彭明显愣了一下,随即面露不悦,还对亲将说:“本将名为岑彭,此地却叫彭亡,怎么听怎么别扭!”
岑彭有心移营,只是当时天色已晚,多有不便,只能吩咐众人,“你们小心戒备,明早立刻拔营。”
“诺!”
就在众军准备休息之时,突然来了一个亲兵闯入岑彭的大帐内。
“将军。”
“怎么了?”
“将军,一个蜀中逃亡之人,说有重要军情回禀。”
岑彭听说后大喜过望,“快,带他来见我。”
立即召见来人,来之前自然搜身的,使得那人身上没有武器。
“你说有重要情报?”
“是,将军。”那人长得挺猥琐的,“蜀地目前只有……”
他直入主题,开始讲情报,极正经地和岑彭讲成都的事,讲着讲着突然暴起发难,一把抢过军卒的武器刺向岑彭。
正在考虑如何快速攻取成都的岑彭来不及反应,竟被刺中要害,大口吐血,眼见就活不成了。
“啊!”
“将军。”
帐下士卒乱成一团,一拥而上杀死刺客,也没得及问清他的姓名,这都些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
岑彭叹气说道:“天命如此,好一个彭亡。”随即气绝身亡。
《后汉书》有言:“中兴将帅,立功名者,众矣。唯岑彭、冯异,建方面之号,自函谷以西、方城以南,两将之功,实为大。
若冯、贾之不伐,岑公之义信,乃足以感三军而怀敌人,故能克成远业,终全其庆也。昔高帝(刘邦)忌柏人之名,违之以全福;征南(岑彭)恶彭亡之地,留之以生灾。
岂几虑自有明惑,将期数使之然乎?赞曰:胶东(贾复)盐吏,征南(岑彭)宛贼。奇锋震敌,远图谋国。”
主将被刺,孤军犯险的汉军自然不敢再进攻成都,只得先行撤至安全地方,等候新的命令。
洛阳,刘秀得知此事,泪流满面。
“朕悔不听强儿之言!”
随即特旨将慕名来归的邛谷王任贵进贡的方物悉数赐给岑彭家属,并赐谥壮侯,以表彰其千里迂回展现出的军事智慧和勇气。
当时,吴汉留守夷陵,修理舟船,事毕率所部三万人溯江西上。适逢岑彭遇刺,刘秀便让吴汉兼领其军。
有人小声的说道:“陛下,太子说吴汉喜好劫掠,南阳的旧事还历历在目,现在让他做主帅,是否有欠妥当?”
“确实,可如今还能找谁顶替吴汉?这样吧,朕会叮嘱他不可多造杀戮的。”
不得不说,愤怒会让人考虑欠妥,短短不到半年,公孙述就两次成功地将光武帝刘秀精心准备的北线、东线两条战线的兵团主帅全部刺杀成功。
而征南大将军岑彭也成为了云台二十八将之中唯一在前线阵亡的将军。
这是个人都得生气,恨不得马上杀了公孙述。他马上命令还待在夷陵的大司马吴汉火速赶往岑彭那里接管部队,口气竟然带有急迫、严厉。
建武十一年(35年)十二月,接到光武帝刘秀命令的大司马吴汉从夷陵出发,率领三万生力军溯江而上,匆匆赶往前线。
公孙述派兵进行沿途的“围追堵截”,决心全力阻止吴汉与岑彭的部队合兵一处。
但是,遭到怒发冲冠、决心报仇的吴汉迎头痛击。
<div class="contentadv"> 汉军士气大涨,吴汉屡战屡胜、一路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并按照光武帝刘秀的命令夺取了广都(今四川双流县东中和镇),兵锋直指成都。
公孙述的将领们感到大势已去,就开始纷纷逃亡。即使公孙述诛杀了逃亡将领的家人,也还是不能制止。
这个时候,光武帝刘秀可能是觉得公孙述败局已定、再无翻盘的机会;也可能是担心公孙述故伎重演,再派出厉害的刺客对付吴汉。
于是,刘秀再一次展示了他博大的心胸,十分大度地给公孙述写信劝降,一方面告诉他不追究刺杀来翕、岑彭的仇恨、待遇照旧;
另一方面,也是最后通牒,做最后一次“友情提示”。
不谓言之不预!
刘秀的心胸算是华历史上最宽广的皇帝了,没有之一。
小长安聚,他二姐,侄女,还有好多亲人死的,一定程度上是岑彭的主意,但他饶恕的岑彭。
他的亲大哥被朱鲔、李轶等人逼死了,甚至羞辱他,想趁机把他也干掉,阻止他去河北镇抚,但他对着洛水发誓,饶恕朱鲔,也说到做到。
刘玄算是害死他大哥的主谋了,但他替人家收尸,还有刘盆子,那可是当过皇帝的,他也好吃好喝的伺候着,让他善始善终……
即使明明知道刘秀宽容,但公孙述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他说自己绝不会向刘秀低头认输。
当过皇帝,特别是实权皇帝,享受过权力的人,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权力是极其可怕的,历史上,给人类造成最大危害的,不是天灾、不是瘟疫、不是饥荒,而是不受制约的权力。
权力具有破坏性、扩张性、麻痹性、排他性、毁灭性、疯狂性、好战性、对抗性、任意性、腐败性。
所以权力需要限制、监督、分解、制衡。
在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不是炫目的科技、不是震撼的艺术、不是经典的著作、而是成功实现对权力的驯化。
公孙述可能到最后一刻,也舍不得放下权力。
况且他现在手里还有十几万精兵强将,不到最后一刻,他是不会束手就擒、引颈受戮的。
时间流逝,古代打仗不像后世,往往以一月或者年计算的,仗打到公元36年,建武12年七月份的时候,远在两千里外遥控指挥的光武帝刘秀写信给吴汉。
提醒他公孙述还有十几万的部队,他如果困兽犹斗、负隅顽抗,还是不好对付的。这个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戒骄戒躁。
最好的策略就是坚守广都养精蓄锐、以逸待劳,等着沉不住气的公孙述来进攻,千万不要主动出击与他们正面硬刚。
如果他们不敢过来,伱再率领大军慢慢前进、逼迫他们,一定要采取后发制人,将他们拖得疲惫不堪时再发起攻击,这样就可以大获全胜!
同时也告诉吴汉,千万不可劫掠,不可对普通老百姓下手。
不得不说,刘秀的计划是非常好的,这叫做以静制动,让敌人主动露出破绽。
可惜,但现在连战连捷、斗志旺盛的吴汉可不是这么想的,他反而认为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他还等着灭蜀呢。
正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他认为这样虽然稳妥但是费时费力,明明可以一刀削死他干嘛还要玩这么多花架子?
吴汉本身性格好强、每次出征,刘秀都放心不下。诸将见战阵不利,有的便惶恐畏惧,失去斗志。而吴汉意气如常,正整理武器,审阅兵马。
刘秀知道后叹道:“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难有人是完美的,不是谁都是刘秀,他手下最强的将领当属冯异和岑彭了,可惜,冯异病死了,岑彭被暗杀了。
如今最强的只剩下吴汉,他有缺点,很冲动,还喜欢发脾气,但优点也多,勇敢,忠心,舍生忘死……
他认为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现在自己这边士气高昂、以一当十;公孙述那边士气低落、临阵脱逃的比比皆是。
只要自己这边敢于“亮剑”,勇敢的莽过去、大胆杀,很可能只需要发动一场象征性攻击,就可以大获全胜,攻入成都了。
于是,吴汉自己亲自率领精锐步、骑兵二万人主动进攻、威逼成都。在离成都十余里在长江的北岸扎营,并架起浮桥。
同时,命令副将、从北线赶来的武威将军刘尚率领一万多人在长江南岸安营扎寨。两座军营相隔二十余里,可以遥相呼应。
当然,吴汉还是忠心刘秀的,他安营扎寨完毕后,将自己的进攻方案报给刘秀,像是后来的马谡在街亭布置完毕后,写信报告诸葛亮。
刘秀看到后十分震惊,“这个吴汉,怎么能如此,早知道不用他。”
“陛下,临阵换将可是大忌呀。”
“唉,罢了,朕写一封旨意给他。”
刘秀急忙写信责备吴汉,首先斥责他不听自己的建议,自作主张、轻敌冒进;接着帮他分析分兵进攻的危害。并命令吴汉马上更改计划、率军返回广都。
大概内容是:“朕对你下过许多指令,为什么事到临头又乱套了呢?既轻敌深入,又与刘尚另建营垒,如事情急迫,就来不及了。
敌军如果出兵牵制你,而以大兵攻刘尚,刘尚被攻破了,你也就败了。幸亏现在没事,你赶快引兵回广都。”
但是,这一切都太晚了。毕竟成都到洛阳来回四千多里,即使是“六百里”加急也得七天左右的时间。
诏书尚未赶到,公孙述马上就敏锐地发觉并立刻部署实施反击,他是刘秀最大的对手,若是换一个人,说不定一统天下的就是他公孙述了。
公孙述派出大司徒谢丰、执金吾袁吉率领十万军队,分成二十多营,从正面轮番出击、强吃吴汉;同时派遣其他将领率领一万多人控制浮桥、牵制刘尚、使他不能救援。
这一仗打了整整一天,结果寡不敌众的吴汉战败,被迫退回军营进行防守。
这个时候吴汉才明白自己与光武帝刘秀之间巨大的谋略差距。
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自己与刘尚被分割包围,如果不能找到解决办法,破除危局,很有可能被一一击破,那最后失败的可真就是自己了。
一切都只能靠自己了!
吴汉思考一番,召诸将训话:“如今与刘尚二处受围,势既不接,将来的祸患难以估量。如今要潜师寻得刘尚于江南,合兵一处共同御敌。
若是能同心一力,人自为战,大功必立;如其不然,败必无余。成败的时机,就在此一战了。”
吴汉的战斗经验相当丰富,先是秣兵历马、犒劳将士,进行一番战地动员,调动将士们破釜沉舟、绝地求生、继续奋战的高昂斗志;
然后,布置迷阵,制造错觉。关闭军营大门,高挂免战牌,三天保持静默状态。在军营里多竖旗帜,多生炊火、使烟尘不断。
等到半夜,发现对面的敌军没有动静,吴汉悄悄率领军队前去与刘尚汇合。这一真假难辨的“空城计”居然真的就瞒过了对面的谢丰。
第二天,被蒙在鼓里的谢丰依然按照计划兵分两路,分头攻打吴汉和刘尚。
吴汉率领全军将士对他迎头痛击,
“杀啊!”
“冲啊!”
战斗非常激烈,从早晨一直打到下午,吴汉终于大破敌军,阵斩公孙述派来的大司徒谢丰、执金吾袁吉,大获全胜。
得胜之后的吴汉不敢怠慢、赶紧向光武帝刘秀发去捷报,并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自我批评。
刘秀很高兴,“这吴汉很懂得临场应变,不错,朕始终没有看错他。”
随即写信夸赞吴汉,然后说:“你回广都,很是适宜,公孙述必不敢忽略刘尚而攻击你。
如果他先攻刘尚,你从广都五十里率全部步骑赴敌,刚好遇到他的危困,必可破蜀兵。”
此后,两军激战于广都、成都之间,汉军八战皆捷,围困成都。
一时间,似乎成都被破,公孙述的灭亡又近在咫尺。
可惜世间的事往往是不如人意,盛极而衰,反复折腾,当一个人最得意的时候,离成功最近的时候,往往需要谨慎再谨慎。
不然,一念之间便是天堂和地狱。
(https://www.lw00.net/2490/2490075/115512777.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