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3章 李严的无奈
如今的大汉朝政决策圈,其实是一个很畸形,很奇葩的存在。
真正掌握着话语权和决策权的人,基本都是在外地镇守,而留守在长安的人,大多是负责施政和执行。
但问题是,天子在长安,李严这个尚书令也在长安,为了不让决策政令在传递过程中出现纰漏和误读,因此,真正事关国家大事的决策,一群在外地镇守的决策圈大佬,动不动就要回长安开会。
如今这个年代,可不是后世那种交通发达的年代,回一趟长安可不容易,再加上大家手里多少都有不少的事情要做,不可能说走就走这就造成了决策事务有一定的延迟性。
说实话,对这样的决策模式,李严作为尚书令,是深恶痛绝的.丫的一帮老家伙,镇守地方就好好的镇守地方得了,没事儿非要插足中央朝政干什么?!
但是吧,李严对此又不敢多说话,怕自己一句多嘴,真把诸葛亮或者庞统给召回长安来了,那自己如今的权利和地位,也一样会受到威胁。
至于天子现在李严算是发现了,就刘禅对诸葛亮的那个信任程度,至少在诸葛亮死前,他李严是没机会能取代诸葛亮的地位的。
只是,很悲哀的是李严并不比诸葛亮小几岁,真指不定谁熬得过谁。
这个时空的李严,跟历史上的那个李严,多少还是有点不太一样的。
虽然还是一样的私心过重,但是吧,历史上的李严,在刘备驾崩后就是托孤大臣,一直占据着益州东南的区域,大有自立山头的意思。甚至后来诸葛亮为了抽调李严北上汉中,还不得不任命李严的儿子李丰为江州太守,这才把李严和江州兵调到汉中,参与北伐。
历史上的李严,可过的比这个时空的李严要舒服太多了,也因此,历史上的李严,也有比这个时空的李严更加嚣张跋扈的资本。
这个时空的李严,倒霉催的偏偏被张溪忌惮了,甚至因为孟达事件的牵连,导致刘备对李严也有点感官不佳.如果不是后来法正为了保证东州派的利益,拉了李严一把,李严现在不定在哪个地方当太守当到老死呢。
因此,这个时空的李严,比起历史上,要少了一分跋扈,多了一分谨慎,但也因此,李严因祸得福,成了大汉的尚书令。
所以啊,这个时空的李严,虽然还是有不小的私心,但同样,他也清楚,自己在天子面前,在诸葛亮面前,恐怕是真的没有多少分量。
因此,固然有一肚子的怨气,但李严面对这么奇葩的决策圈现状,也只能是配合,配合,再配合。
只是吧.凡事你得有个度,对不对?!
我李严好歹是堂堂的尚书令,仅次于丞相的行政长官.你们这帮闲着没事儿干的决策圈大佬,能不能不要想一出是一出的,就知道给我添堵?!
经济战?!
什么经济战,那就是在玩火自焚!!!
作为大汉的尚书令,同时也是能力非常出众的大才,李严能不知道,直百钱这个东西,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因此,当延熙十三年的初冬,张溪,诸葛亮,庞统,外加李严四个人凑在一起,商议这个新的经济战时,李严第一个站出来表示了反对。
如今的大汉,要的是维持稳定的局面,尽可能的休养生息,稳定自己,然后再考虑对外征战的事情.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都不应该存在直百钱这种虚发货币的存在。
这次反对,真不是李严的私心了,他这真的是站在一国尚书令的立场上,坚决反对发行虚值货币的。
李严也许不是一个经济大才,但该有的概念他还是有的,对于直百钱的危害也看的很清楚,这种东西,能不发就不发。
是,李严承认,随着大汉疆土的不断扩大,如今的大汉五铢钱确实有些不太够用,但是吧,从朝政的角度去看的话,只需要提前做好计划,其实并不用担心出现钱荒的现象。
实在不行的话,还可以让铸币厂新铸五铢钱加入流通,毕竟现在大汉国库并不缺铜,民间也不缺铜。
因此,李严真不觉得,有必要重启直百钱。
是,按照张溪的说法,这次直百钱重启只针对对外贸易,依然还是以蜀锦作为锚定物,但是.就算直百钱兑换回来的事吴五铢,那大汉也是亏钱的啊。
就吴五铢的那个铸造工艺,那个含铜量,但凡是一比一的兑换大汉五铢钱,大汉也得亏掉至少一成.数量越多,亏的越多。
更别说,按照张溪的计划,后期还要引诱东吴铸造超过直百钱的大额代币,而大汉在经济战前期,还得足额接纳这些大额代币亏到姥姥家了。
这到底是谁跟谁打经济战啊,李严怎么看张溪这个计划,都像是要给东吴送钱扶贫送温暖啊。
有这个功夫,还不如用一下马谡的建议,就用高卖低买的方式,分化江东世家和孙权的关系,这样来的实在,起码不会亏钱。
反正作为尚书令,李严是坚决不同意张溪的这个经济战的计划的。
可.李严一个人不同意,不顶用啊。
张溪这个提出者,诸葛亮这个目前大汉的最高决策人,以及庞统这个次级决策人,都对张溪的这个计划非常的感兴趣。
<div class="contentadv"> 三个人凑在一起商量了许久,还真的给他们弄出了一个计划.逼得李严也没办法,哪怕是装装样子,也得参与进这三个人之间的讨论去。
不然,三个人讨论的热火朝天,他李严一个人生闷气,多尴尬啊。
李严可不是那种清高的性格。
再说了,李严也希望通过讨论,阐述自己的反对意见,证明张溪的措施有害于大汉,这样说不定能说服庞统和诸葛亮改变自己的主意,从而证明自己的价值。
然后李严渐渐地发现,好像张溪搞这么一套,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的。
是,前期投入上,大汉会有所亏损,甚至一旦东吴真的拿出了高出直百钱的高额代值货币后,大汉的亏损会很大。
但是,这个亏损也不是没有办法转嫁的.比如说曹魏那边,虽然偏居一隅,但是对纸张和蜀锦的需求量,依然还是很大的。
甚至,如果胆子大一点的话,大汉放开官方对粮食和军械的走私,这些东吴的虚值货币,完全可以流通到曹魏的境内。
走私粮食或者军械,当然会增加曹魏方面的实力,但是如果曹魏内部经济崩盘了,以如今曹魏的经济体量,哪怕再采取曹丕时期废除货币,以物易物的手段,民生经济也会受到重创。
毕竟,如今的曹魏,只有一州之地,而周边,除了高句丽外,就没有一个像样的农耕政权,他们也很难转嫁危机,保证自身的稳定。
这简直是一石二鸟的计划。
不过嘛,前期突入还是很大的,李严必须要准备好足够多的汉五铢,在前期流通的过程中,保证直百钱和东吴虚值货币的价值,否则的话,计划满盘皆输。
而这,才是李严最头疼的地方.自家钱不够用啊。
执掌中枢也快十年了,李严也知道,钱这个东西,真不是越多越好的保持民间有恰到好处的流通五铢钱,才是最必要的。
如果一旦执行张溪的计划,不仅在东吴那边,曹魏那边也需要保持一定量的五铢钱用于流通,避免虚值货币在不该崩盘的时候崩盘.这里面的技术含量,已经超过了李严的能力范围了。
也因此,计划是可以制定出来,但是具体怎么操作,怎么分配五铢钱数额,以保证计划的顺利进行包括李严在内,四个人都有点一筹莫展。
这事儿吧,其实诸葛亮亲自来操作的话,他是有这个能力的。
可问题是,诸葛亮要坐镇冀州,他的主要目的是攻略曹魏小朝廷,一天到晚那么多的政务和军务要处理,哪有功夫专门盯着这事儿来办?!
转嫁危机到曹魏的事儿,诸葛亮倒是顺手能办,但经济战的主战场在东吴,诸葛亮就鞭长莫及了。
而张溪嘛他离的倒是近,但就张溪对经济战一知半解的程度,他提出建议可以,让他去操纵执行,别说诸葛亮不放心,就是李严都不放心。
稍微搞砸了,倒霉的可不只是东吴,甚至整个荆州,乃至兖州,河洛地区都会受到影响。
四个人凑在一起,想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由张溪来主持这个经济战。
毕竟,这个主意是张溪提出来的,他又全程参与了讨论,要达成什么目的,他是最清楚的。
不过嘛,为了防止张溪掌控能力不足,还是得给他增加几个助手,帮他看着点。
其中一个,不用说,就是已经被费祎派到荆州的户部左侍郎马谡。
而另一个,是李严推荐的。
户部计略司书佐,谢宏。
这个人选一提出来,张溪都给吓了一跳。
到底是同名同姓,还是说,就是那个建议孙权搞大泉当千的谢宏?!
如果是后者.此人放着东吴不出仕,是怎么跑到长安,当了户部官员的?!
(https://www.lw00.net/2502/2502486/115580087.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