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最新章节 > 第442章 中国公学

第442章 中国公学


第442章  中国公学

        电风扇吱呀吱呀的声音不断传过来。

        小德张进屋俯身悄声对慈禧说:“太后,唐国安、李谕、傅增湘都到了。”

        “让他们进来吧。”慈禧说。

        几人进来后,慈禧说:“今天我看陈列所,唯一眼前一亮的就是李谕做的几样东西。我就说嘛,咱大清不能老跟在洋人屁股后面,总会有新的东西出来。”

        李谕心中暗忖,谁和你是“咱大清”了。

        但李谕很享受这种看着大清国覆灭的感觉,更知道事情发展方向,所以不会说出来什么暴论。

        李谕只是简单回道:“中国人之智力本就不在洋人之下。”

        慈禧说:“说得很好,今后你就与袁世凯好好搭档,哀家可盼着万国来朝的那一天哪。”

        慈禧掌权这半个世纪,基本上是中国最低谷的半个世纪,和当年的唐太宗或者武则天一比,真是一点面子都没有。

        李谕心想,你可看不到那一天,但嘴上还是说:“在下一定与袁大人通力合作。”

        “就是药物卖出去后,再给日本人进货钱。”唐绍仪说。

        几天后,李谕收到了上海拜耳公司发过来的电报,提到他们公司已经派代表到达上海。

        且正是因为他不关心政治,唯一的官身还只是一个搞教育及保护文物的闲职,反而成了护身符,所有人都愿意结交他。

        袁世凯叹道:“当年甲午战败对招商局的打击同样很大,几乎丧失了远洋航运能力,但我可以在内河航运上鼎力支持。”

        ——

        端方说:“听闻津浦铁路已经开始动工,工期进展异常顺利。”

        <div  class="contentadv">        李谕说:“尽快修好吧,不仅比坐船便宜,还要快了太多。”

        ——

        不过办学可是要花很多钱的,最终求到了朝廷身上。

        “广告发了好几个月,是真有钱,几乎每一期都发在最显眼的位置,”唐绍仪说,“而且药房拿药还可以赊账。”

        他找到唐绍仪问了问,才发现情况比自己想的要复杂。

        端方想学袁世凯搞新学,于是慷慨解囊。

        “请讲。”袁世凯说。

        郑孝胥说:“大人英明。”

        “和日本国比不了,但我们求学之心不会变。”秋瑾说。

        仁丹一点都不仁。

        马君武说:“你不准备在公学了?”

        药店的人甚至在没有医生的情况下就说:“简单,你服用‘仁丹’就好了。”

        正好端方要南下上海,于是两人共同乘上了船。

        李谕又续上一句:“我可以让夫人吕碧城亲自为你每期撰稿。”

        李谕心想,中国公学,这不就是秋瑾参与创建的吗。

        路过药房时,发现卖得很火爆。

        “不了。”秋瑾说。

        李谕说:“其实我还真有点小小请求。”

        日本人还把自己当“仙岛”了。

        秋瑾默念了一声:“中国女报。”

        唐绍仪说:“听说是个叫做森下博的日本人。”

        李谕一惊,这不就是后世的“赊销”嘛,经营手段很有一套啊!

        有人去药店问:“我肚子疼,腹泻,还浑身乏力,好像是中暑了,该怎么办?”

        中国公学现在的临时校舍看着就挺旧,面积不大,但已经有了三百多学生,以目前的办学规模看,不算小。

        秋瑾毅然说:“我已下定决心,绝不会再收满人一点好处。”

        李谕同样表示可以出剩下的三成股份。

        这几天李谕在天津也看到了曾经在上海看到的那个日本“仁丹”广告。

        李谕在这儿见到了秋瑾,还有回国的马君武。

        端方笑道:“帝师果然热衷教育事业。”

        而且五年之后说不定英国或者荷兰、丹麦的航运公司就会接过来,尤其英国这种最重视海权的国家。

        李谕当然知道,回了绍兴她就很可能死在那里了,于是连忙说:“秋瑾姑娘,我尊重你巾帼不让须眉的英豪之气,但你自己也说了要心中有大义。中国之大,哪里不是家?为什么非要回小家?”

        对于拜耳来说,已经是很大的优惠条件。

        此后“仁丹”广告遍布大街小巷,通过对画像上那个军官头像的细节调整,就成了日本内部的指路暗语。

        好家伙,社区团购的雏形?

        李谕好奇道:“谁搞出来的这副药?”

        李谕笑道:“我来看看你们的校舍。”

        李谕说:“大人一定要小心倾销,我总感觉日本人别有所图。”

        所有的事情都靠袁世凯肯定不行,他只是北洋大臣,南洋那边的事情难以插手,而南洋恰恰又是工商业更发达的一片地区。

        “李谕先生,”秋瑾惊讶道,“怎么是你?”

        “是苏戡啊,正好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李谕先生。”端方说,然后又介绍给李谕,“这位是郑孝胥,字苏戡,是我的左膀右臂。”

        第二天,一个中年人来找到端方,进门说道:“制台大人,您终于回来了。”

        李谕趁热打铁:“上海是最开化之地,姑娘又有志于中国之女权,不如我在这里给你出钱办一个专门针对女性的杂志,伸张女权,为女子开智,就叫《中国女报》,如何?”

        端方没啥好说的,建就建吧,但地租按照上海租界外围的价格,然后稍稍打了折,200两一亩,税金则按照进口关税的六折。

        李谕虽然不知道“仁丹”以后的作用,但考虑到自己对日本人的内心情感,就是不希望他们赚中国人的钱,尤其在这个时候,反正得想办法搞一搞他。

        慈禧算是给李谕做的工业一事同样做了最大的支持,今后方便了很多。

        唐绍仪说:“我派人打听过,森下博没有什么复杂背景,就是个普通商人,至于所谓的‘仁丹’,也是他仿制的一款在宝岛的药物。疏才兄弟不用担心,这属于中药,在市场上日本人不可能是他们老祖宗的对手。”

        几天后,在上海他们见到了拜耳代表。

        “端方?我不要满人的钱!”秋瑾愤愤道。

        拜耳的代表此前与上海租界以及青岛租界通过气,基本同意了在上海建厂的决议。

        简短寒暄后,郑孝胥说:“制台大人,上海已经聚集了数百名留日学生,他们自发创建了一所学校,叫做中国公学,但资金运营困难,正寻求帮助。”

        “秋瑾姑娘。”李谕给她打招呼。

        而且上海辐射能力明显更强,整个长江流域几乎都可以覆盖。

        李谕只能说:“先做好内河航运也不错。”

        马君武高兴道:“秋瑾姑娘,刚才我听郑大人说,两江总督端方大人同意每个月资助1000两,我们能继续把学校办下去了!”

        正如他所料,在中国的许多日本人都充当了谍报人员,包括这个药商以及医药广告。

        李谕买了一份《大公报》,发现如今的广告语更扯,什么“仙岛妙药,药到病除”。

        秋瑾咬咬牙:“小恩小惠不能看在眼里,不然如何行大义!”

        当时日本取缔条约出台后,很多留日学生归国,但不能没学上,所以学生们就组织了一所学校。

        会见结束后,当天袁世凯在北洋设宴招待了一下李谕。

        李谕无心从政,在这种乱世其实就是最明智的,不然以清末民国的动荡形势,死多少次都不够。

        “赊账?”李谕问。

        李谕完全是基于对日本人的认知做的猜测。

        事情果然不好办,航运业太花钱,目前完全被欧美几个大国控制,连日本都很难打开海路。

        哎,渗透到了这种程度,真的……

        “等产品生产出来,必然要行销海外。日本国的三菱财团暂时与我签订了运输合同,但只有五年,我希望这五年间大人可以敦促轮船招商局拓展几条线路,我便可以把运输之事交给招商局。”

        因为英国人已经在广州建厂,拜耳不想和他们直接竞争。

        唐绍仪又说:“不仅如此,日本方面还在邮局里开设了售卖点。”

        “确实不容易,留学生都是人才,”端方说,“以后每月从两江总督署拨银一千两,正好你做学校的监督,维持下去。”

        “疏才兄弟,得亏你有点新玩意,不然我的劝业场和陈列所真的成了洋人展览!”袁世凯举杯说,“今后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郑孝胥准备走时,李谕对他说:“带着我一起去看看。”

        马君武说:“这位端大人虽然也是满人,但算不上坏人,你忘了中山先生说的了,支持我们的满人不要反对,要团结。”

        马君武叹了口气,问道:“那你要去哪?”

        马君武尴尬道:“秋瑾姑娘,银子这东西,在哪都是银子,也只是银子。”

        时不时就可以听见有人打听哪里有卖的。

        “绍兴,回家。”秋瑾说。

        告别袁世凯后,李谕又在天津待了几天,有时在吕碧城的北洋女子学院,有时去自己和张伯苓、严范孙他们共同创建的中学看看。

        看来秋瑾的脾气还是没有变,嫉恶如仇啊。

        决议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签订,端方心情挺好,邀请李谕以及德方的人去汇中饭店一起吃了饭。

        李谕知道郑孝胥这家伙,以后是伪满洲国的汉奸,不过这时候还没有显示出汉奸本色。

        慈禧说:“梁诚在美国给我发过电报,退还庚子赔款一事办得很漂亮,听到伱是留美游学处的监督,让你这种最懂西学之人做事,而且又不像康有为那么独断专行,我算放了心。”

        秋瑾眼睛闪烁:“有一些道理。”

        李谕是想去看看秋瑾的状况。

        “还有碧城姑娘?”秋瑾终于被说服,“好吧,当年康梁还有同盟会都办了杂志,我也应为两万万中国女子发声。”

        李谕笑道:“而且是要振臂高呼!”

        好在把她稳住了。


  (https://www.lw00.net/2505/2505421/116252415.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