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隆万盛世最新 > 第370章 369大窟窿

第370章 369大窟窿


刘汉和俞大猷在一边研究舆图,很快就有了大致方略,回到了李文进身旁,开始向他汇报此战的计划。

        “李大人可带亲随先行,直接入杀胡堡召集边军赶来支援,我等则于明日中午赶到安银堡,这里虽早已被废弃,可过来时我看到堡墙还在,以此堡为依托,对面鞑子万余人,未必没有胜算。”

        刘汉道。

        不等李文进说话,俞大猷也开口说道:“以安银堡的战场主要是为了稳妥,若交战不利,我军可以退回城堡防御,等待大人率军来援,并不是说我等不能取胜。”

        闻言,李文进倒是点头,“未虑胜先虑败,正该如此。”

        他已经从俞大猷的解释中明白,他们依托早已被明军放弃的城堡并不是没有击败鞑子的信心,只是先布下一个后手,防止战败后全军溃败。

        有军堡在后,就算出战不利,大军溃散也会选择逃入安银堡,而绝不会在草原上和鞑子玩赛马。

        话虽然这么说,不过李文进倒是很关切的开口问道:“我军有八千人,鞑子有万余,胜败几何?”

        问出这话,要死大家都在大同镇城,估计刘汉就会拍着胸脯对他说包赢的话,可这是在关外。

        刘汉只是皱皱眉,却没有说话。

        说实话,这还是他第一次指挥明军在没有城墙的依仗下和鞑子交战,这信心嘛,确实少了点。

        刘汉不说话,眼睛看向了俞大猷。

        先前研究战术,其实就是寻找一个最有利的战场,当然这要考虑实际情况,那就是时间和距离。

        最理想的战场,当然是在杀胡堡和鞑子交战,可时间、距离均不允许啊。

        安银堡,是他和俞大猷看过舆图后不约而同选择的战场,自然是不会错的。

        选择背靠安银堡和鞑子来一场野战,这也是俞大猷的想法,胜则继续回返大同,败则退守军堡。

        只是临阵指挥这样的大事,貌似他已经全部交给俞大猷负责,而如果转入安银堡防御战,那么指挥权自然他就要收回。

        防御战,他可是行家。

        “胜败不好说,要先看对面将领排兵布阵。”

        俞大猷这时候自然看到了刘汉的眼神,心领神会的接话道,“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在没有和鞑子统兵将领碰面前,说什么都是纸上谈兵。”

        俞大猷很认真的说道:“不过,从上次在牛心堡和鞑子交战的情况看,我觉得胜败五五之数,如果非要我说个心里话,胜率略高一成,李大人应该知我,俞某不说大话。”

        俞大猷说完,就看向李文进,此时李文进脸色如常,倒是看不出什么来。

        其实,这个时候的李文进心里还是欢喜的,谁愿意这个时候呆在长城以外,刘汉和俞大猷给他安排的去处正合他意。

        毕竟,李文进是大同巡抚,是文官,打打杀杀这样的事儿本就不该他亲自上阵。

        现在俞大猷直言胜败五五之数,嗯,胜率略高一成,不过这要和鞑子见面之后才知道结果,自然还是略有风险的。

        既然有点风险,那就需要他马上赶回杀胡堡,召集大同右卫各堡的大军。

        横竖安银堡距离杀胡堡不过一天半的路程,集齐大军。

        那怕大同已经抽调不出骑兵部队,靠步兵结阵前进,一天多的距离,怎么也能杀出来,救出被围的明军才是。

        “好,我这就带亲卫先回杀胡堡。”

        如果之前就一口答应下来,难保将来不被人说成他临阵脱逃,现在刘汉和俞大猷给了台阶,李文进也不扭捏作态,直接一口答应下来。

        “标营就留给你,那帮人跟你也混熟了。”

        李文进对俞大猷说道,之前俞大猷率领的一千人就是他的巡抚标营,算是他的护卫,俞大猷和标营其他将官也不陌生,把人马交给他带自然是好的。

        而且,之前俞大猷打造的独轮战车,现在大同军中接触的也就是他手上这支部队,刘汉可不愿意分出一支人马交给俞大猷,也只有李文进会做这样的事儿。

        俞大猷在李文进的印象中,还真就是个实诚人,老实可靠,既然他都说有取胜的机会,留下自己的标营,自然就相当于自己也参与了这次战事,功劳不会少。

        李文进拍亲兵找来手下将领,交待他们听从俞大猷的指挥,算是给了俞大猷尚方宝剑,之后就在一队亲兵的护卫下脱离大队,快马向杀胡堡赶去。

        目送李文进离去,俞大猷收回视线看向刘汉说道:“刘将军,我们还是先赶到安银堡看看地形,也好想想接下来怎么打这一仗。”

        刘汉闻言点点头,“我们先过去,那我先把麻禄他们叫过来交代下。”

        俞大猷和刘汉这个时候也脱离大队的话,难保队伍里不会传出各种各样的传言,所以离开前肯定是要先打个招呼,让几个将领知道情况,也好约束住手下。

        虽然来时刘汉路过安银堡,可也只是远远瞅了一眼,并没有太仔细的观察地形,谁会想到这个时候需要去那个地方迎击俺答部。

        在俞大猷和刘汉赶往安银堡观察地形锁定战场的时候,京城兵部大堂此时却是人头攒动,从尚书、侍郎到员外郎、主事这些主要官员全部都集中在这里,而他们来到这里的原因则是因为一封来自大同的军报。

        “从大同和宣府发来的文书看,这次刘汉带人出塞偷袭板升城,似乎没有向总督行辕报告,应该是事后发的。”

        “现在不要分析先后,看时间,现在怕是板升城那边都已经打完了,到底打没打赢,还有宣府俺答部是否有撤兵,这才是关键。”

        “我们刚刚让延绥宁夏出兵扫荡河套,大同那边就擅自出塞,不仅违抗葛缙增援宣府的命令,无旨出兵数千人攻击三百多里外的俺答板升城,谁给的权利,这事儿怕是要严查.”

        “打输了严查还好说,可要真打赢了,攻占板升城,这算功劳还是过错?”

        “武选司去查刘汉?这里面还有大同巡抚李文进的事儿,是不是该给吏部通个气?”

        “好像只抄了公文送内阁,吏部压根不知道这事儿。”

        “够乱的,没有旨意,他们大同捣什么乱啊。”

        兵部大堂上,一帮子兵部官员在下面你一句我一句嘀咕,说什么的都要。

        兵部尚书杨博只是静静的坐在大堂之上,耳朵却是在仔细倾听下面人的谈话,了解大部分下属对此事的看法。

        好吧,招他们过来,也就是想看看他们对此的看法。

        回头西苑肯定要召见,问自己对此的看法?

        自己该怎么应对,下属的看法还是很重要的,这是民意,现在他在做的就是民调。

        两个侍郎这会儿乖巧的坐在一边,似乎也是在倾听下面人的议论,或是,有点像打瞌睡的样子。

        听了半天,杨博大概估出来了,一半对一半。

        不是支持和反对的各占一半,而是反对的,认为该问罪大同的官员占一半,还有一半是没什么态度的,也就是中立,就没听到几个支持的声音。

        也是,朝廷已经对此战做了部署,想法其实和大同类似,只是盘面更大,直接动用两镇兵马扫荡河套,而不是出动一镇兵马去偷袭板升。

        最麻烦的还是功过的定论,大同这么做到底是对是错?

        杨博头疼,说起来不管是大同巡抚李文进还是总兵刘汉都是他手下,不过整件事儿串联到一起,杨博还是觉得有点怪异。

        李文进,管理地方政务是把好手,不过对于调兵打仗就是门外汉。

        之前大同战事,他基本都是丢给刘汉去打的,自己做甩手掌柜,只负责把后勤保障做好。

        刘汉嘛,将门,守成有余进取不足,野心有点但是胆小,很难想象这样的人会筹划这么大的事儿出来。

        要说这次偷袭板升城是李文进的主意,杨博是敢用脑袋担保,他想不出来的。

        可要说是刘汉动的心思,刘汉有这个脑子却没那个胆子。

        毕竟整件事是先斩后奏,打赢了好说,降罪不至于,可功劳也会被抵消大半,可一旦打输了

        杨博这会儿想的就是,好像自己对那两个老部下都看走眼了,居然想不出来这偷袭板升城的计策到底是谁搞出来的。

        算了,还是等着西苑的召唤吧,公文已经抄写送到了内阁,想必此时两位阁老应该已经赶往西苑了。

        而这时候的西苑永寿宫宫门处,严嵩和徐阶还真就静静站立在一侧,等待着皇帝的召见。

        都快晌午了,兵部忽然送来一份公文递到徐阶手里,虽然有些奇怪,但是徐阶也没当一回事儿,可是漫不经心翻看只看了两眼就不淡定了。

        此次迎战俺答部,朝廷的计策他是有全程参与的,可现在兵部送来的大同总兵刘汉的奏报倒是和之前魏广德想的计策有些异曲同工之处。

        不过这事儿不小,大同这样擅自出兵,打不打得赢另说,会不会影响到朝廷的作战部署才是最重要的。

        随公文附有杨博的一张条子,此时兵部尚书杨博就在为此事而担忧。

        大同军偷袭板升城,放在平时自然是好事儿,可是在这个时候就未必了。

        板升被明军攻击,带来的结果就是俺答部兵力西移的时间就要提前,若是正好和延绥、宁夏二镇扫荡河套的大军怼上,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怕是二镇明军就要吃大亏了。

        叫停延绥、宁夏自然是不可能的,军令此时应该已经到了军中,说不好人马都已经离开了驻地。

        头疼。

        徐阶感觉真的头疼。

        赶紧的起身,拿着东西就去找严嵩。

        对于这样的军国大事,严嵩自然也不好处理,只能对徐阶说道:“去西苑吧,这样的大事儿,不是我们能做主的。”

        “严阁老,徐阁老,皇爷让你二位进去。”

        这时候,宫门里出来一个內侍,传达了嘉靖皇帝的旨意。

        两人跟在那內侍身后进入永寿宫,很快就到了宫殿门前。

        “请。”

        內侍闪身到一侧,向他们做了个请的姿势,严嵩和徐阶一前一后迈步入殿。

        进来大殿就看见嘉靖皇帝坐在上面,应该是在翻看手里的道家典籍。

        四书五经早就被当今皇上不知丢在哪里去了,现在能让他坐下来看的,怕也只有道家的书籍了。

        “参见陛下。”

        严嵩和徐阶上前行礼,嘉靖皇帝这才放下手中的书籍,抬眼看看两人开口问道:“这时候过来,有什么事儿吗?”

        先前看书的时候,有內侍来报说严嵩和徐阶求见,嘉靖皇帝就知道肯定又有大事儿发生。

        一般的事儿,不过就是在处理奏疏的时候附条子送到司礼监,只有很重要的才会直接入宫。

        而在这个时候,还有什么事可以被认为是大事,不能耽搁的大事,貌似也只有宣府那边了。

        莫非

        嘉靖皇帝只是点点头,示意带人进来,自己先把典籍那章最后一点文字看完。

        事情已经发生了,急是急不来的。

        求神问道这么些年,道术没有练出来,倒是把道家超脱的心性给练出来的。

        “这是兵部送来的文书,大同军在刘汉的指挥下,于十日前出了长城,偷袭板升城。”

        严嵩边说边从袖中把兵部送来的抄文递了上去,黄锦此时也迈步上来,从他手中接过那公文,随后恭敬的交到嘉靖皇帝手里。

        “大同?刘汉?”

        嘉靖皇帝听到严嵩的话,眼角抽了抽,随即伸手接过黄锦递来的公文快速浏览起来。

        若是放在以前,大同军敢出长城偷袭俺答部,这绝对是大功一件,不过眼下皇帝和朝廷的注意力都放在宣府,如果还有值得关注的,自然就是延绥宁夏二镇军马的情况。

        嘉靖皇帝看了公文,又看了杨博附的条子,眉头随即就皱了起来。

        当初魏广德的计划,嘉靖皇帝是向杨博仔细咨询过的。

        二镇兵马梳理河套需要十几日的时间,而这时间正好就是消息传递到宣府俺答汗面前和俺答部西移的时间,所以是可以保证二镇兵马既能消灭草原上的蒙古部落,又不至于和俺答部援军交手。

        可现在不同了,大同军的行动肯定让俺答部西移的时间提前,如果他们拦截并击败大同军,再收到河套被袭的消息,继续西进就会在半道截住延绥宁夏二镇的兵马。

        “嘶”

        看到这里,嘉靖皇帝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一次性败掉三镇机动人马,这九边可就要出现好大一个窟窿。


  (https://www.lw00.net/2507/2507451/116359562.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