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隆万盛世小说阅读 > 第672章 771冷处理

第672章 771冷处理


魏广德在礼部接旨以后,家里一下变得热闹起来。

        不仅是他那些在京的同年,同乡,凡是在官场上打过交道的官员都纷纷提着礼物登门,理由自然是庆贺他入阁。

        三十岁的阁臣,这个年纪,多少举子还在刻苦攻读,只为通过会试鱼跃龙门。

        至于那些在京经商的商人,已经不止是九江府,整个江西商人都来了,带着丰厚的礼物登门。

        入阁,代表着魏广德对朝堂的影响力正在无限放大,已经可以在很多事务上拍板。

        当初魏广德在吏部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做出很多事儿了。

        只是他在吏部的时间尚短,不到一年就到了礼部。

        礼部对于官员们来说虽然清贵,可终究权利小了些,也就是商人们还是乐意继续巴结,毕竟礼部还管着地方上的科举。

        商人们其实都清楚,钱再多也没用,只要家里没有做官的,一切都只是空中楼阁。

        所以,商人们其实很重视家族子弟的举业,即便家族中已经有了秀才、举人,对于官员们的巴结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他们接触的官员多了,自然知道就算考中进士,那怕是无限风光的状元、榜眼,最初那些年也只是在底层,只有埋头苦干的份。

        权利,对新科进士们来说,那是遥不可及的东西。

        要想升迁,还得上面有人。

        既然都需要人,何不一直打理下去,维持好关系。

        所以,很多商人其实不仅主动攀附高官,更是在进士入仕初期就已经开始投资。

        魏广德,做为嘉靖三十五年的传胪,更是被皇帝特旨选入翰林院的庶吉士,自然老早就被无数商人追捧,只需要随意递出一根橄榄枝,就会让无数人趋之若鹜。

        他们的投资,现在终于见到回报。

        这个回报不是实实在在的,但是家里一直和当朝阁老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在这个时代那就是战略级别的威慑,让任何觊觎他们家族财富的人不得不仔细考虑清楚。

        而最后一类人,当然就是在京城的勋贵了。

        虽然内阁阁臣诞生,在京勋贵家族都会礼节性送上一份礼物,不过这次情况有些不一样。

        对于殷士谵那边,自然是按照惯例,派出家中管家带上礼物登门,而在魏府,定国公亲自登门庆贺,英国公、成国公等也都是派出家中世子或者杰出子弟带着更加丰厚的礼物登门。

        门槛都被踏破,虽然没那么夸张,可也很接近事实。

        这些天登门的人太多,魏广德当然不可能全部都见,就算累死他也办不到。

        官员中,也就是裕王一系的老班底,他都见上一面,还有就是官场上比较看好的同僚和门生。

        商人,也就是他曾经接触过的一些有实力的商人,实力差的很多已经入不了他的法眼。

        至于勋贵,顶级豪门当然要亲自见面,除了定国公徐文璧、英国公和成国公家世子,临淮侯家子弟等等。

        其他的,自然是打发管家张吉去处理了,甚至家中仓库需要扩大的事儿,都是由夫人徐江兰做主安排的。

        因为在这个时候,魏广德也迎来他入阁以后最大的一次麻烦。

        “看来,善贷和逸甫担忧的事儿没错,李家兄.两人,一个意外落水,一个羞愤自尽,如今死无对证。”

        李春芳手里拿着宫里传来的条子,那是锦衣卫从山西发回的紧急公文。

        即便他们在接到命令后马不停蹄,可终究还是慢了一步。

        本来他是想说李家兄弟的,可话到嘴边忽然发觉有些说不出口。

        按照锦衣卫带去的仵作验明,那所谓的李良雨确实已经是女儿身。

        公文转到魏广德手上时,他大略看了眼,只是叹口气,摇摇头,“李良雨变女”这件事儿算是被“盖棺定论”了。

        “宋纁也不算笨,只是处置依旧欠缺妥当,才出现这么大的纰漏。”

        魏广德淡淡开口说道。

        他这话,要是在以前,不过就是对一个官员能力的抱怨,而到现在,已经算是给他定下一个平庸的帽子,他未来升迁当然也会受影响了。

        至于魏广德为什么这么说,自然还要从宋纁上报此事两日后,他或许也琢磨出味道不对来,急忙派人赶赴静乐县拿人,要把所有人证从静乐县提走,带回太原府。

        然后,就是锦衣卫报回来的消息,重要人证一个不留,全部被人灭口,此事也由此成为悬案。

        姑且称之为悬案吧,毕竟已经无法确定那女子是否真是李良雨本人。

        而到目前,一切能拿出来的卷宗,就只剩下当初静乐县令审问此案时留下来的证言,再无其他。

        “你看看,到地暗访所知,那李良雨隆庆元年正月,偶得腹痛,时作时止。二年二月初九日,大痛不止。至四月内,肾囊不觉退缩入腹,变为女人**。次月经水亦行,始换女妆,时年二十八矣。

        民间都传开了,锦衣卫能查到这些,我就纳闷,这李良雨腹痛到大痛,还有肾囊退缩变女,这么大的变化,静乐县令居然都没有问当时有无看郎中,哪个郎中给看的。

        经水亦行,他(她)就知道换女妆了,实在扯淡,这样的东西也能记入卷宗。”

        魏广德这会儿是真生气了,对静乐县令的无能感到出奇的愤怒。

        他知道,后世若有人拿这件事儿说事,有这么详细的表述,假的也会成真的。

        看看记录,如亲眼所见般。

        按说这样的私密事,当事人一般是绝迹不愿说的,而且日期居然记得如此精准。

        只有口供,没有旁证。

        “现在要考虑该如何处理此事,坊间近日还在议论纷纷,不能再让传言流传下去了。”

        李春芳皱皱眉,这些他何尝不知,可能怎么办,现在要想的是平息办法。

        听了首辅大人的话,内阁几人都是愁眉不展,想不出破局之法,不过这个时候魏广德的声音又再次响起。

        “无他,此事定为妖言惑众,着厂卫和衙役、校尉上街巡逻,敢传谣造谣者一律逮至有司法办,调山西所有卷宗入刑部封存。”

        魏广德本来想说冷处理的,对这样的事儿,即便到后世也没好办法。

        虽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但这个时候也顾不得许多。

        后世说网民的记忆只有三天,其实哪个时代都差不多,老百姓需要为一日三餐奔波,所以闲话的时间很短,也就是一开始两三天还比较有热情,之后会很快冷却,不再谈论。

        再然后,就会被各种记忆覆盖,变成尘封的记忆。

        “听说京城不少名医对这事儿也很感兴趣,相约去山西。”

        这时候,陈以勤忽然开口说道。

        好吧,现在陈以勤是内阁的药罐子,京城和医生打交道,所以对京城医界动向比较了解。

        “这些人不去理他。”

        魏广德答道。

        他清楚,这时代的郎中,就是医生,还是比较务实的,一般不会轻易相信这种鬼话。

        至于山西李良雨事件,他们去查查也好,最多就是记录在自己的笔记里,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中国自古的神鬼传说多了去了,又有谁真见过神鬼的。

        中国古代的这些有本事,有技术的人,一般都将其视为传承,只会在家族里传承。

        这些记录,或许用不了多久就不存在了,再等上十来年,谁还记得此事。

        只是魏广德没想到的是,这时代一位名医还真记录下此事,然后刻印出版而并未被埋没,这也让这段妖言到了后世依旧可以查到。

        他就是李时珍,所著医书《本草纲目》。

        “唉,没其他法子,也只能这样。”

        张居正这时候开口附和道。

        对这种在民间传开的谣言,官府最是难以处理,明知道其中有蹊跷,可是没证据。

        何况,百姓也喜欢信这类神啊鬼啊之事。

        “我看也只能这样了。”

        陈以勤看着李春芳,也是这么说道。

        李春芳在陈以勤的注视下微微点头,随后看向殷士谵。

        殷士谵当然发觉到李春芳在看着他,不过他也想不到法子处理这事儿,现在要是发布告栽赃白莲教,人证都没有。

        若是李良雨在手,不管此事真假,都可以让她(他)这么说。

        可人死了,这办法自然行不通。

        “只能这样了。”

        殷士谵低下头,不再去思考这事儿,因为他根本想不到办法。

        这就是个死局,人家早就安排好一切,根本不给你留半点翻盘的余地。

        “那一会儿,我们就进宫求见陛下,告诉他此事处理办法?”

        李春芳又开口说道。

        “口述,不用留下任何文书,之前的文书全部封存。”

        魏广德接话道。

        下午,魏广德出了皇宫,坐上轿子返回自家府邸。

        今天心情不好,锦衣卫指挥使朱希孝上午被隆庆皇帝骂了半天,等李春芳等阁臣觐见后,对他们的处理办法当然也是不满意。

        不过在陈以勤、魏广德解释这般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后,隆庆皇帝总算冷静下来。

        老百姓的性格,他多少也知道一些。

        这种事,最好就是不通过官府发布,让他们只当是传闻,要真发布告,不管这么说,这事就会被坐实,那时候影响才大,甚至大到无可挽回。

        虽然没像朱希孝一样被大骂一顿,可隆庆皇帝也没给他们这班阁臣好脸色。

        “老爷,到家了。”

        这时候,轿外传来护卫的声音,随后轿帘被拉开。

        徐江兰给魏广德打造的八抬大轿,说实话,坐上去还真稳当,一点没有颠簸,甚至轿子停下来,轿里人也不易察觉。

        魏广德微微弯腰出了轿子,迈步就进府门,在门口迎接的张吉跟在他身后入府。

        “老爷,江西巡抚刘光济刘大人有书信到了。”

        在魏广德身后,张吉低声道。

        “嗯,送到书房吧。”

        魏广德随口答道,“对了,今日有重要客人吗?”

        这是这些天魏广德回府问的最多的一句话,普通客人由张吉打发,重要的客人还是要见上一面。

        关系是相互的,若是别人上门,长期冷处理,时间久了也容易让人生出不好的想法,进而改投别家。

        一个时辰后,见过几个客人,魏广德总算是松快下来,这才回到书房。

        书房桌案上摆着一封书信,魏广德知道那是刘光济送来的,虽然有些奇怪,但还是拿起来检查封口,这才撕开,去处信纸。

        一看开头,魏广德嘴角就挂上笑意。

        刘光济应该还不知道自己入阁的消息,所以还是以“大人”称呼,否则就应该是称呼他为“阁老”才对。

        不过细看后面的内容,除了惯常的问候外,就是说道他这几个月走遍了江西各府了解实情,发现江西地方上许多士绅和百姓希望恢复“一条鞭法”。

        “怪不得。”

        魏广德嘴里嘀咕一句,继续把信看完。

        刘光济给他的书信有些厚,先前拿出来的时候他还在狐疑,以为出了什么大事。

        七八页纸,信其实只有三页,剩下几页是他做的一篇奏疏的初稿,为的自然是打算上奏皇帝,在江西重新恢复“一条鞭法”。

        毕竟,停止“一条鞭法”是当初户部上奏,皇帝许可并明发天下的旨意,若是不事前上奏天子,一个违抗圣旨的帽子,足够让他刘光济万劫不复。

        江西是大省,人口、田地均多,若是按照以往的赋役,那对官府来说工作量太大,老百姓本就不懂赋役,只觉得官府征税太多太繁琐,所以恢复“一条鞭法”是上下一致的呼声。

        即便采用此法,也不会从根本上减少他们需要缴纳的赋役,他们也觉得简单些。

        要知道,若是不按此法,虽然每次上缴的钱和粮看上去少很多,但一个月交几次,对于靠种地为生的农民来说,他们哪有这闲工夫。

        你一次性把要收的赋税定完,他们只交一次税,剩下的时间回家打理田地,不香吗?

        反正这些税,皇帝和官府也不会给免掉。

        看完奏疏初稿,魏广德点点头。

        江西人从上到下为什么希望用“一条鞭法”,他是隐约知道原因的,现在刘光济走访后只是再次确认此事。

        方向已定,魏广德当即找出信纸铺好,给江西回了一封信。

        而此时,殷士谵以文渊阁大学士、魏广德以东阁大学士身份入阁的消息,通过邸报已经传到南京,传到了大明各地。


  (https://www.lw00.net/2507/2507461/116359249.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