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不明不清在线阅读 > 第230章 辽东巨变4

第230章 辽东巨变4


第230章  辽东巨变4

        “可我大明自太祖朝以来从未向外虏低头示弱过,此间撤离辽东把大好河山让与外人,传出去终归不是好事。如若北虏建虏因此认定我朝软弱,定将得寸进尺步步紧逼,届时耗费怕是也不少吧!”

        对于袁应泰算的这笔账杜松倒是能听懂,却不太认同。兵法有云,据敌于家门之外才是上策。打仗不能光算钱粮消耗,还得把眼光放长远些,从战略角度审视得失。

        “陛下曾提过一句话,用空间换时间,袁某认为实乃眼光长远之佳句。眼下我朝缺的不是辽东镇的土地,而是缓口气的时间。

        无论北虏还是建虏,想完全消化掉这片土地怕是要以年来计算。假若再加上南边的朝鲜人,最终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待他们斗的不可开交、身心疲惫之际,陛下才有时间整顿朝堂、革除弊端、恢复元气。

        杜都督,据袁某所知,你可是陛下钦点的总兵,肩负护卫京师要冲的重责,千万不可三心二意,令陛下寒心呐。袁某府中也在加紧打点行装,就不在这里相陪了,告辞!”

        别看袁应泰带兵打仗不太灵光,但管理内政却是一把好手,更善于揣摩人心。他的这番话里既有从皇帝密信里看到的内容,也有通过观察得出的结论。

        只和杜松相处了不到一旬时间,就已经感觉到这位新任山海关总兵心思不那么坚定,还没决定到底该靠向哪一头,或者说还幻想着可以左右都不靠,凭借战功在夹缝中求生存。

        如果是别人这么想袁应泰半句话也不会多讲,唯独杜松不可以。他是镇守山海关的总兵,将来必须要和北虏、建虏面对面交锋。假如总是三心二意那京师可就危险了,必须加以提醒,同时再给皇帝去信予以告之。

        “以空间换时间……整顿朝堂革除弊端……真能成吗?”巡抚很不客气的走了,杜松一个人站在城楼上迟迟未动。

        他是脾气不好,经常因为公事得罪同僚,但绝不是傻。做为一名在朝堂里毫无根基的武将,有时候不站队比乱战队要安全的多。可不站队也可能会被多方针对,想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在头上打个标签,有勇无谋的莽夫!

        只要不去触碰文官们的利益,谁又会去拉拢逼迫一介粗鄙武夫呢。同僚们不待见就是最好的护身符,谁也不愿意搭理更是最好的保护色。

        但这次好像不太一样了,景阳皇帝自打登基以来所作所为就与神宗皇帝完全不同,一举一动都透着邪乎,非常难以琢磨。

        假若袁应泰不是胡乱讲,那就该是在提醒自己赶紧站队。而且很可能是不站不成,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不跟着皇帝一起整顿朝堂、革除弊端,要不就和朝臣们一起和皇帝唱对台戏。

        到底该不该整顿朝堂、革除弊端呢?太它玛该了,不光朝堂里需要革除,军队里更需要改变。但仅凭一位登基才六年的年轻皇帝,能在群臣环伺、各方掣肘的环境里做到这一点吗?好像很不确定。

        “去他奶奶的,掉了脑袋碗大个疤,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来人,备马,整队,去沈阳中卫!”不确定也得选啊,迟疑片刻杜松终于做出了抉择,相信皇帝一次,虽然说从古至今没几个皇帝是值得信任的。

        不管倒向哪一边,先把撤离计划的第一步执行好才是正路。沈阳中卫是铁岭卫、辽海卫军民南撤的必经之路,也是北虏和建虏南下西进的交通要道,只要把这里看住,整个辽东镇的北半截就不会出大问题。

        从五月到六月,辽东的各条驿道一直处于络绎不绝的状态,而且人群行走的方向还出奇一致,全部向西、向西、再向西,绵延了几百里,从辽东镇开始、途径广宁卫、宁远卫、直至山海关。

        前面一个月,除了时不时下场雨道路变得泥泞之外,基本没发生太多意外。但到了六月中旬情况就变得不太一样了,沿途经常有小股盗匪出没,避过边军专门袭击过往边民,几乎不留活口,抢钱还要命。

        <div  class="contentadv">        做为撤离行动的总指挥兼总负责人,辽东巡抚袁应泰的反应还算比较快,得到几份奏报之后马上得出结论,这些盗匪根本不是强盗,很可能是当地边军假扮。

        他们知道要撤回关内,想临走之前再捞一把。选择入关讨生活的边民绝大多数拖家带口,随身携带了不少细软钱财。抢了也是白抢,这时候想告官都没地方找,大部分当官的跑得更快,已经跟着第一批边军入关了。

        只可惜他们想错了,没走的官员虽然数量少级别却高,权利也大,一纸文书发到山海关总兵手里,沿途就多了不少京营军队,每个几里设一处临时营寨。

        只要听到边民投诉附近山林里有不明身份的人群出现,马队转眼就到,不由分说见人就砍。至于说是不是边军假扮,或者是边民迷了路,全然不管。

        总兵的命令说得很清楚,各寨堡边军都有旗号,边民则会沿着驿道行走。除了打着旗号的边军和驿道上行走的边民,在山林里出没就全是盗匪。

        平日里的盗匪还可以抓捕审讯再交由府县定罪,但趁机发国难财的必须当场格杀,以此来警告其他人不要效仿,否则这种现象永远无法杜绝。

        一旦边民全都入了关,袁应泰和杜松就不用操心了。从山海关一直到天津卫,沿途早已设置好了若干边民接待站。

        有一部分是皇庄和御马监的草场,剩下的则是各地庙宇。按照规模大小指定了安置人数,短时间容纳七八万人应该不成问题。耗费的钱粮先让当地县衙预支,待到秋税之后再由朝廷统一补齐。

        啥?没钱没粮!此时谁要是敢说这种话,立马就会被皇帝下令关进诏狱。放弃辽东每年可以给朝廷和各地省下好大一笔开支,尤其是负责向辽东运送军粮的省份,怎么还能说没钱呢?

        这不是明摆着和朝廷唱对台戏嘛,其心可诛!搞不好是被北虏和建虏收买的细作,故意破坏朝廷大计,必须仔细审问,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记花账少支多报借机赚一笔?也别想,各地接待站全由内官负责,皇帝为此特意把南京宦官抽调得七七八八,连北京紫禁城里也走了一少半。

        所有边民的户籍登记和赈济粮的发放都由宦官监督审核,即便想借机发点国难财,光靠地方官肯定是没戏,必须还得拉上宦官一起操作。

        问题是大家原本全都互不相识,缺乏最基本的信任,短时间内很难做到能沆瀣一气贪墨赈济粮的默契,风险有点大。

        当然了,谁也不能保证没有要钱不要命的,洪涛此举仅限于抬高犯罪成本,没指望能杜绝贪腐。这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属性,永远也不可能降到零,天王老子带着天兵天将下凡盯着同样没戏。


  (https://www.lw00.net/2510/2510007/115767022.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