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季汉大司马免费 > 第680章 夹道而击

第680章 夹道而击


霍范对战场形势的判断非常敏锐,他能够预料到魏军洗劫粮队之后,必然会搜刮战利品北归。且魏军携带物资而撤,行军速度算不上快。

    同时,如果放这批魏军顺利回军,且不说得胜而归是否会涨士气,其必然会增加城阳守军魏军的实力。当下如果追上破之,不仅削弱魏军实力,更可以打击魏军的士气。

    不仅于此,霍范更具有远见,他深知一旦击败劫粮魏军,那些城阳魏军将会注意力向南,届时不其城郭将会空虚,分兵而进必能袭取。

    此一战若是打得顺利,将能迅速打通入齐通道。一番利弊分析之下,霍范无视了可能存在的实力差距,当即率两千骑卒追击戴陵。

    霍范为了提前截住戴陵,率兵翻走五莲山小道,赶在魏军到达之前,提前抵达海曲。至海曲之后,霍范未入驻海曲城,而是为避免暴露,率部隐匿在山陵沟壑。

    不过为了勘探用兵地段,霍范至海曲之后,与唐咨攀登山岭,选择作战地点。

    海曲,后世之日照。因山地、丘陵、平原、河流相间分布,故欲在此作战,需要统帅具备相应战场布置能力。

    霍范登高而望,可见低矮的丘陵与平缓的平原之间,几条未知的河流纵横交错,注入大海。

    “当下斥候已是南下,如若戴陵兵至海曲,我军当能晓得。”

    霍范指着山水地形,问道:“我军骑两千,戴陵之兵步骑皆备,如两军列阵交锋,此将大不利我军。今海曲南有大河,我欲半渡而击,不知伯问以为如何?”

    唐咨望着霍范口中的大河,说道:“此为海曲水(傅瞳河),水面宽大,河流湍急。戴陵如欲渡之,多半会寻桥而过。”

    说着,唐咨指向被矮丘所遮掩住的河段,上道:“此丘为马陵,马陵之前有一石桥,跋涉渡河者若不乘舟,则从此过河。我军不如隐匿于马陵之阴,待魏军半渡之时出击。”

    海曲在两汉时设有盐场,和平繁荣之时,商贾百姓众多,故在海曲水上搭建石桥,以为通行之用。今霍范口中的半渡而击,恐多是要半渡石桥而击之。

    “善!”

    霍范非常满意,说道:“当下可命军士移至马陵休整,容我再察地势!”

    “诺!”

    霍范用兵受霍峻影响颇深,对战场地形的考察非常严谨。需知优秀统帅的前提,除了出色过人的军事天赋外,更要勤勉做事,如治军肃军纪,或是勘探作战地点。

    在霍范、唐咨二人考察地形时,因钱粮辎重问题,戴陵所率魏军比汉军的速度慢了些。

    不过戴陵担心被汉军追击,依旧是竭力赶路。在下午申时左右,忽然出现在海曲水以南十里。得知此消息,霍范紧急集结汉骑,以备即将渡河的戴陵所部。

    为观察魏军动静,霍范率左右登马陵,眺望南岸的魏军。

    在霍范的眼眸中,却见黑压压的魏军正逼近石桥。五千步骑数目看似少,但若实际在陆地上展开,能够给人一种威慑之感。

    “敌军人数当有五、六千人!”

    唐咨端详人数,担忧说道:“其人数远在我军之上,且观其动静,骑多而步少,我军欲胜之不易!”

    霍范眯眼眺望,抑制着兴奋感,说道:“不必慌张,贼兵马虽多,但却不知我军行踪。且骑多而步少,我军半渡而击之,一旦兵败,将四散而逃。”

    “今败戴陵,或能引孙礼出城。”

    战事还未开始,霍范竟已开始思考攻略诸城的计划。

    “下山!”

    见戴陵率五千步骑迤逦而行,准备渡过石桥,直向河北岸的海曲城前行。霍范率部下山,与手下将士会合。

    约过了片刻,戴陵所部将至石桥时,不知是否发现了什么,忽然停了下来,派出斥候去探查河对岸情况。

    在魏军没注意到的马陵林地里,几名机灵的斥候正隐匿山林,观察魏军动向。见此情形,迅速派人告诉霍范。

    今时,霍范在空地上坐着,与众人商讨开战之后的用武情况。唐咨坐在副位,见久无魏军渡河消息,不由急躁了起来。

    少顷,斥候快步而入,将魏军停滞不前的消息上报后,唐咨紧张了起身,问道:“是否是魏军发现我军伏兵?”

    霍范不急不躁,说道:“凡率军跨桥渡河者,需察河岸之情形。今戴陵之所为,不足为奇,当耐心候之。”

    行军中防备半渡而击属于将帅们的正常操作,霍范将兵马布置在马陵的北面隐蔽处,为得就是防止戴陵派人搜索马陵的南面。

    不知过了多久,斥候陆续来报,说道:“敌军即将渡河!”

    ……

    “敌军骑卒为先!”

    ……

    “敌军步卒即将过河!”

    听到此处,霍范纵身上马,与唐咨分领千人骑卒,从马陵的左右绕行而出,逼向正在渡河的魏卒。

    因路程较长,霍范先是率骑卒策马缓行而进,四千只蹄声清脆可闻,前排骑卒高持矛槊,千骑呈三列展开,远远观之犹如移动的长林。

    海曲水两岸,魏军步骑根本没料到会有伏兵,已渡河的魏军步骑未有列阵而是呈五列队形,朝着东北方向的海曲城挺进。

    未渡河的魏军步骑在将校的催促声中排成整齐的数列,在南岸桥口等候排队渡河,象征戴陵的旗帜亦在南岸。

    南北两岸不少的魏骑因跋涉一日,从马上下来,牵马而进,毫无察觉到汉军的伏击。

    当看见汉骑成横队形势从马陵左右两侧展开时,魏军这才明白他们被汉军伏击了,随即陷入紧张、魏军、惶恐当中。

    率先反应过来的魏军军官疯狂策马奔走,疯狂呼喊魏骑列队备战,让步卒赶忙持矛列阵,然魏军想在渡河行军行进中列队,又岂是那么简单?

    戴陵被留在南岸,其金鼓系统自然不在北岸。加之渡河行军过程中,许多部、曲、屯建制被切碎,注定了魏军很难在短时间内列阵迎敌。更别说有些军士根本不知自己该怎么做,即便有提醒敌袭的号角声。

    戴陵驻马在河南,望着不断变化速度的汉骑,神情中既有对汉骑伏兵的震惊,亦有对未过河的着急,更有对敌军进攻的慌张。

    魏军在仓促的备战,霍范、唐咨可不会给魏军时间,在相继吹响号角后,千骑各以三队形势展开。即前、中二队皆三百人,后队汉骑有四百人。

    第一列骑兵冲击,他们的任务是击溃混乱的魏骑,而后从左右撤回整队,让出空间给二队骑兵冲锋。

    第二列骑兵陷阵,他们沿着第一列骑兵的缺口冲入,将原本处在行军队列的魏军杀穿,而后在左右撤回整队。

    第三列骑兵由霍范亲自带领,有两列骑兵的连续冲击,第三列将能彻底打乱魏军建制,让他们深陷混乱当中。

    在第三列骑兵冲锋后,原先第一、第二两列骑兵在整队之后,重新寻找薄弱点切入,彻底完成对北岸魏军的击溃。

    南汉早期虽不以骑卒见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军骑兵战术早已与时代接轨,骑卒水平不弱曹魏骑卒多少。

    第一列汉骑为军中最为勇猛者,其如狼似虎,凶猛直冲魏阵。

    魏军稍微有了反应,数十支箭矢破空。然稀稀落落且无精准度的箭矢,伤不到骑队分毫。

    在魏军箭矢反击之后,声势浩大的汉骑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入魏军队列中。缺乏阵型的魏军得见汉骑,未待骑兵入阵,则就带着自己财物,一哄而散。

    其中有几名颇有勇略的魏骑尝试反击,然汉骑未持久作战。而是由内向外回收,沿途砍杀阻挡的魏卒,迅速的折返了回去。不待魏骑反应过来,迎接他们的是第二列汉骑。

    第二列汉骑不及首列汉骑敢战,但有了首列汉骑的冲锋,径直顺势冲了进去,将那些试图顽抗的魏骑杀死,而后砍杀那些之前散逃的魏卒。

    出乎意料的是,不用三列汉骑出马,二列汉骑这一波冲锋,竟以摧枯拉朽般的形势,纵穿了魏军队列,而后回旋左右,便将魏军队列彻底搅碎。

    统率第三列骑卒的霍范大喜不已,当即更改方案,手持长槊,喊道:“追寇!”

    因不少汉骑见魏军已是溃散,在霍范率队冲锋时,所有人似乎都悍不畏死,骑队中竟无一人落后,比首列骑队更凶猛的气势冲锋,这让魏军愈发胆寒。

    “万胜!”

    唐咨、霍范率八百骑冲锋,纵声喊杀,其声势骇人!

    南岸的不少魏卒隔岸观战,亲见汉骑三纵队冲锋,一势比一势高也是不由脸色惨白起来,更别说北岸亲身经历冲锋的魏卒。

    随着首列、二列的骑卒再次投入战场,周旋往回,箭射矛戳,北岸两千多名魏卒当场崩溃,无建制的四散奔逃。四条腿的惶恐而逃,两条腿的跪地而降。

    见北岸局势已是一边倒,戴陵从最初的不知所措中反应过来,亲率南岸魏军扎营,决意晚上趁机渡河。

    见状,霍范命唐咨追杀魏军败卒,而他率千骑屯马陵,以防魏军突然渡河!

    (本章完)


  (https://www.lw00.net/2598/2598491/11110415.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