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光丫爱学法完整版 > 第148章 佛经心经,太上老君说了心经,老君西昇经

第148章 佛经心经,太上老君说了心经,老君西昇经


《到达彼岸终极智慧心经》

  敬礼一切智者。

  神圣的观自在觉醒者,修习深度的”到达彼岸终极智慧法”。

  修习时,从上至下看透了五种聚合现象,而且见到它们的本性是虚空。

  “这里,舍利弗,形相是空的,虚空正是形相。”

  “形相与虚空没有不同,虚空与形相没有不同。”

  “形相,是那些虚空。虚空,是那些形相。”

  “所以:感受、思想、潜习、认识,亦是如此。”

  “这里,舍利弗,一切法则的特性是虚空。”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缺不满。”

  “因此,舍利弗,虚空中,没有形相。”

  “没有感受、思想、潜习、认识。”

  “没有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心识。”

  “没有形相、声音、气味、味道、触觉、法则。”

  “没有眼球组织,甚至没有思维认识组织。”

  “没有无知,没有无知的灭尽。”

  “没有老化和死亡,没有老化和死亡的灭尽。”

  “没有痛苦及其来源、灭亡、道路。没有知识,没有获得。”

  “因为没有获得,依赖觉醒者们的”到达彼岸终极智慧法”,所以没有意识的障碍。”

  “因为没有意识障碍,所以没有恐怖、超越颠倒错乱,可专注于”终极解脱”。”

  “三个世代所有的彻悟者,都基于”到达彼岸终极智慧法”。”

  “依赖这最高的、正确的觉醒法,完全觉醒了。”

  “因此,应当知道,”到达彼岸终极智慧法”是伟大的真言。”

  “是伟大知识的真言,是最高的真言,是无与伦比的真言。”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因此,我说”到达彼岸终极智慧法”的真言,如下:”

  “到达、到达,到达彼岸,一起到达彼岸,觉醒啊!哇哈!”

  以上,到达彼岸终极智慧心经完。

  老子丹道—-《太上老君说了心经》

  『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

  老君曰:

  “若夫修道,先观其心。心为神主,动静从心。”

  “心动无静,不动了真。心为祸本,心为道宗。”

  “不动不静,无想无存。无心无动,有动从心。”

  “了心真性,了性真心。心无所住,住无所心。”

  “了无执住,无执转真。空无空处,空处了真。”

  老君曰:

  “吾从无量劫来,观心得道,乃至虚无,有何所得?

  “为诸众生,强名得道。”

  老君曰:

  “吾观众生,不了其心。徒劳浩劫,虚役其神。”

  “於心无了,永劫沈沦。依吾圣教,逍遥抱真。”

  老子丹道—-《老君西昇经》

  [南北朝/梁]《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

  【卷上】

  西昇章第一

  老君西昇,开道竺乾﹔号古先生,善入无为﹔不终不始,永存绵绵。

  是以昇就,道经历关。关令尹喜见气,斋待遇宾,为说道德,列以二篇。

  告以道要,云道自然﹔行者能得,闻者能言。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所以言者,以音相闻﹔是故谈,以言相然。

  不知道者,以言相烦﹔不闻不言,不知所由然。

  譬如知音者,识音以弦﹔心知其音,口不能传﹔道深微妙,知者不言。

  识音声悲,抑音内惟,心令口言,言者不知。

  道深章第二

  老君曰:

  “道深甚奥,虚无之渊﹔子虽闻道,心不微丹﹔所以然者何,书不尽言。”

  “着经处文,学以相然﹔子当宝之,内念思惟﹔自然之道,不与子期。”

  喜则稽首再拜:敢问学之奈何。

  善为章第三

  老君曰:  “善为书术者,必绥其文﹔善论达其事者,必通其言。勉而勤之,得道矣。”

  “为正无处,正自归之﹔不受於邪,邪气自去﹔所谓无为,道自然助。”

  “不善於祠,鬼自避之﹔不劳於神,受命无期﹔无进无退,谁与为谋﹔为是致是,非自然哉。”

  喜则稽首:今闻命矣。

  慎行章第四

  老君曰:

  “慎而行之,宝而怀之。吾将远逝,不期自会。”

  尹喜受言诚深,则於关称疾弃位,独处空闲之室,恬淡思道,归志守一,极虚本无,剖析乙密﹔观缕妙言,内意不出﹔诵文万过,精诚思彻﹔行真归身,能通其玄﹔论无极之原,故能致神仙。

  道象章第五

  老君曰:

  “道象无形端,恍惚亡若存。譬如种木未生,不见枝叶根﹔合会地水风火,四时气往缘﹔气为生者地,聚合凝稍坚﹔味异行不等,甘苦辛硷酸﹔气行有多少,强弱果不均。同出异名色,各自生意因。”

  “从是异性行,而有受形身﹔含养阴阳道,随所依为亲﹔生道非一类,一切人非人﹔本出於虚无,感激生精神。”

  “譬如起音者,掇弦手动传﹔宫商角徵羽,口气呼吸元。”

  “身口意为本,道出上首元﹔本静在虚静,故曰道自然﹔五音所动摇,遂与乐色连。”

  “散阳以为明,布气成六根﹔从是有生死,道遂散布分﹔去本而就末,散朴以浇淳﹔道变示非常,欲使归其真。”

  生道章第六

  老君曰:

  “告子生道本,示子之自然﹔至於万物生,情行相结连。”

  “如坏复成,如灭复生﹔以成五行,阴与阳并﹔辗转变化,遂为物精。”

  “吾思是道,本出窈冥﹔愚不别知,自谓适生﹔子无道眼,安知生灵。”

  “天地人物,虚无囊盈﹔一从无生,同出异名﹔是亦本非,在所用正﹔所字非字,乃知其诚﹔当与明议,勿与愚争。”

  “子取正教,勿信邪听﹔何以知邪,子为物倾﹔何以知愚,不察言情。”

  “为道问道,为经问经﹔问不本末,知愚冥冥﹔但知求福,不知罪婴﹔但知养身,不知戮形。”

  “婴儿之姿,贵养厚敦﹔忽无就形,知非常生﹔无履大白,可令永存。”

  “有何妙意,乃欲相倾﹔父子恩深,不是相听,勿复噭慨,远近笑人﹔掩恶扬善,君子所宗。  ”

  邪正章第七

  老君曰:

  “邪教正言,悉应自然﹔故有凶吉,应行种根﹔如有所受,种核见分。”

  “道别於是,言有伪真﹔伪道养形,真道养神﹔真神通道,能亡能存﹔神能飞形,并能移山﹔形为灰土,其何识焉。”

  “耳目声色,为子留愆﹔鼻口所喜,香味是怨﹔身为恼本,痛痒寒温﹔意为形思,愁毒忧烦﹔”

  “吾拘於身,知为大患﹔观古视今,谁存形完﹔吾尚白首,衰老熟年。”

  “吾本弃俗,厌离世间﹔抱元守一,过度神仙。”

  “子未能守,但坐荣官﹔子能不动,神灵得安﹔子能捐欲,举事能全﹔子能无为,知子志坚。”

  “今为子说,露见敷陈﹔散析剖判,真伪别分﹔子当谛受,重道因勤。”

  “道为明出,经为学先﹔授与能行,不择富贫﹔教化与乐,非有疏亲﹔取与能行,文与其人﹔学尔教尔,不师道真。”

  天地章第八

  老君曰:

  “天地与人物,本皆道之元﹔俱出於太素,虚元之始端﹔仿佛之精光,微妙之上玄。”

  “譬如万里坑,下有淡流泉﹔视之甚浊微,彻见底沙难﹔窈窈而冥冥,不知所由然﹔亦如终逝者,不见其灵魂﹔淳阴共和合,阳不能显分。”

  “过往与甫来,视譬以见前﹔尚不能了理,安能知亡存﹔譬如喑哑者,不能传人言﹔为聋弹宫商,其人岂能闻﹔才辩有其智,受教如语传﹔自谓通其情,情衷不能丹﹔是故失生本,安能知道元。”

  行道章第九

  老君曰:

  “子若行吾道,当知上慧源﹔知亦不独生,皆须对因缘﹔各有行宿本,命禄之所闻﹔同道道得之,同德有德根﹔宿世不问学,今复与失邻﹔是以故得失,不乐於道文。”

  “贪欲利荣宠,受施念恩勤﹔更以财相厚,不哀下窭贫﹔必复多嗔恚,无所处定原﹔学不得明师,安能解疑难。”

  “吾道如毫毛,谁当能明分﹔上世始以来,所更如沙尘﹔动则有载劫,自惟甚苦勤﹔吾学无所学,乃能明自然。”

  “华要归其实,茎叶如本根﹔为道归祖首,以知元始端﹔子当无相启,勿以有相关。  “

  【卷中】

  重告章第十

  老君曰:

  “吾重告子,子当谛受﹔道以无为上,德以仁为主﹔礼以义为谦,施以恩为友﹔惠以利为先,信以效为首。”

  “伪世亦有之,虽有以相诱﹔是以知世薄,华饰以相拊﹔言出飞龙前,行在跛鳖后﹔仁义礼信废,道德荒亡腐﹔不以道相稽,反以财相辅﹔譬如鉴中影,可见不可取﹔言如响中应,风声岂可聚﹔伪世教如此,如是迷来久。”

  “天下之人物,谁独为常主﹔迷迷以相传,辗转相授与﹔邪伪来入真,虚无象如有﹔自伪不别真,为贪利往守﹔非常正复亡,痴盲持自咎﹔如木自出火,还复自烧腐。  ”

  圣人之辞章第十一

  老君曰:

  “圣人之辞云:道当以法观,如有所生者,故曰为自然。眼见心为动,口则为心言﹔鼻为通风气,鼻口风气门﹔喘息为宅命,身寿立息端﹔譬如谷草木,四时气往缘﹔气别生者死,增减嬴病勤。”

  “以是生死有,不如无为安﹔无为无所行,何缘有咎愆﹔子不贪身形,不与有为怨。五行不相克,万物悉可全﹔万物无有常,成者不久完﹔三光无明冥,天地常昭然。  ”

  观诸章第十二

  老君曰:

  “观诸次为道,存神於想思﹔道气和三光,念身中所治﹔仿佛象梦寐,神明忽往来﹔”

  “淡泊志无为,念思有想意﹔自谓定无欲,不知持念异﹔或气尚粗盛,自知尚多事﹔”

  “事兴则形动,动则外通谋﹔谋思危之首,危者将不久﹔不久将欲衰,衰者将不寿。”

  “以身观声名,物事难可聚﹔以名声称号,必为是所诱﹔皆坐於贪欲,贪欲为殃咎﹔贪者为大病,习贪来已久﹔合会微渐滋,非针艾所愈。”

  “还身意所欲,清静而自守﹔大圣之所行,不慕人所主﹔有常可使无,无常可使有。  ”

  经戒章第十三

  老君曰:

  “经戒所言,法义所推﹔赫赫兴盛,不如微妙﹔实不如虚,数不如希﹔邪多卒验,急不如迟﹔兴者必废,盛者必衰。”

  “圣人绝智,而为无所为,言无所言,行无所施,孰能知此。”

  “偶不如奇,多不如寡。孰贤难随,孰仁难可。其义少依。能知无知,道之枢机。”

  “空虚灭无,何用仙飞。大道旷荡,无不制围。子能明之,所是反非﹔经言审谛,孰之能追。  ”

  深妙章第十四

  老君曰:

  “道言深妙,经诫乙密。天地物类,生皆从一。”

  “子能明之,为知虚实﹔子若不照,显之不别。”

  “子志於有,无为所疾﹔为有所婴,亿载无毕。”

  “道言微深,子未能别﹔撮取於略,戒慎勿失。”

  “先捐诸欲,勿令意逸﹔闲居静处,精思斋室﹔丹书万卷,不如守一。”

  “经非不达,中有虚实﹔言有必无,子未能别﹔言无必有,子未能决﹔但当按行,次来次灭。”

  “道有真伪,福有凶吉﹔罪有公私,明有纤密﹔占往知来,不如朴质。  ”

  虚无章第十五

  老君曰:

  “虚无生自然,自然生道,道生一,一生天地,天地生万物。”

  “万物抱一而成,得微妙气化。”

  “人有长久之宝,不能守也﹔而益欲尊荣者,是谓去本生天地之道也。  ”

  恍惚章第十六

  老君曰:

  “虚无恍惚道之根,万物共本道之元,在己不忘我默焉。  ”

  生置章第十七

  老君曰:

  “生我於虚,置我於无。生我者神,杀我者心。”

  “夫心意者,我之所患也。我即无心,我何知乎。”

  “念我未生时,无有身也。直以精气聚血成我身耳。”

  “我身乃神之车也,神之舍也,神之主也。主人安静,神即居之。躁动,神即去之。”

  “是以圣人无常心者,欲归初始,反未生也。”

  “人未生时,岂有身乎。无身当何忧乎,当何欲哉。”

  “故外其身,存其神者,精耀留也。道德一合,与道通也。”

  为道章第十八

  老君曰:

  “古之为道者,莫不由自然,故其道常然矣。强然之,即不然矣。夫何故哉,以其有思念,故与道反矣。”

  “是以橐龠之器,在其用者,虚实有无,方圆大小,长短广狭;听人所为,不与人争。”

  “善人在於天下,譬如橐龠乎。非与万物交争,其德常归焉。以其虚空,无欲故也。”

  “欲者,凶害之根﹔无者,天地之原。莫知其根,莫知其原。圣人者,去欲入无以辅身也。”

  “是以善吾道者,即一物中,知天尽神,致命造玄。学之徇异名析同实,得之契同实忘异名。  ”

  色身章第十九

  老君曰:

  “人皆以声色滋味为上乐,不知声色滋味祸之太朴。故圣人不欲,以归无欲也。”

  道虚章第二十

  老君曰:

  “道者,虚无之物。若虚而为实,无而为有也。”

  “天者,受一气荡荡,而致清气下,化生於万物,而形各异焉。”

  “是以圣人知道德混沌玄同也,亦如天地清静皆守一也。故与天地同心而无知,与道同身而无体,而后天道盛矣。”

  “以制志意而还思虑者也,去而不可逐,留而不可遣。远者出於无极之外,不能穷也﹔近在於己,人不见之。”

  “是以君子终日不视不听,不言不食,内知而抱玄。夫欲视亦无所见,欲听亦无所闻,欲言亦无所道,欲食亦无所味。”

  “淡薄寂哉,不可得而味也,复归於无物。若常能清净无为,气自复也。返於未生而无身也,无为养身,形体全也。天地充实,常保年也。”

  哀人章第二十一

  老君曰:

  “人爱人,不如爱身,爱身不如爱神,爱神不如含神,含神不如守身,守身长久,长存也。”

  【卷下】

  神生章第二十二

  老君曰:

  “神生形,形成神。形不得神不能自生,神不得形不能自成。形神合同,更相生,更相成。”

  “神常爱人,人不爱神。故绝圣弃智,归无知也。”

  常安章第二十三

  老君曰:

  “圣人常安,与天地俱安而鬼神通。众人皆安其所不安,即不安矣。”

  “盖天道减盈满,补虚空,毁强盛,益衰弱,损思虑,归童蒙,塞邪智。”

  “圣人之朴也,是以天下尚孝,可谓养母。常能爱母,身乃长久。  ”

  身心章第二十四

  老君曰:

  “身之虚也,而万物至﹔心之无也,而和气归。”

  “故善养身者,藏身於身而不出也,藏人於人而不见也。”

  “故君子之治,必先死於国﹔既死不亡,其国盛也﹔民不敢散,更复充也。”

  “若能知常,施行反也﹔众人欢乐,用生生也。动而失之,寿命竭也。”

  “夫天下,大物哉,甚绵绵也,冥冥混混不可知也。知之者去之,欲之者离之,近之者远之。”

  “是以圣人非托於天下,亦非托於鬼神,亦非托於万物。常以虚为身,亦以无为心。”

  “此两者,同谓无身之身,无心之心。可谓守神,守神玄通,是谓道同。  ”

  无思章第二十五

  老君曰:

  “智士无思无虑之变,常空虚无为恬静,修其形体,而万物育焉。”

  “变者贪天下之珍。以快其情。然后兵革四起,祸生於内,国动乱者而民疲劳也。”

  “夫国以民为本,民劳去者,国立废矣。所谓出其无极之宝,入贼利斧戟也。”

  “故曰:子能知一,万事毕﹔无心德留,而鬼神伏矣。  ”

  我命章第二十六

  老君曰:

  “我命在我,不属天地。我不视不听不知,神不出身,与道同久。吾与天地分一气而治,自守根本也。”

  “非效众人行善,非行仁义,非行忠信,非行恭敬,非行爱欲,万物即利来。常淡泊无为,大道归也。”

  “故神人无光,圣人无名。  ”

  兵者章第二十七

  老君曰:

  “夫兵者,天下之大凶事也。非国之宝,宝之者而不用也。用之者,动有亡国失民之患也。”

  “是以圣人怀微妙,抱质朴,而不敢有为,与天下交争焉。虽有猛兽,不能据也﹔虽有蜂虿虫蛇,不能螫也﹔虽有兵刃,不能害也。  ”

  柔弱章第二十八

  老君曰:

  “天下柔弱,莫过於气,气莫柔弱於道。道之所以柔弱者,包裹天地,贯穿万物。”

  “夫柔之生刚,弱之生强,而天下莫能知其根本所以从生者乎。”

  “是故有以无为母,无以虚为母,虚以道为母。自然者,道之根本也。”

  民之章第二十九

  老君曰:

  “民之所以轻命早终者,民自令之耳。非天地毁鬼神害,以其有如,以其形动故也。”

  “是故无有生有,无形生形,何况於成事而败之乎。”

  “人欲长久,断情去欲,心意以索,命为反归之,形神合同,固能长久。  ”

  天下章第三十

  老君曰:

  “人虽在天下,令意莫在天下﹔人虽在国,令意莫在国﹔人虽在乡,令意莫在乡﹔人虽在家,令意莫在家﹔神虽在身,令神莫在身﹔是谓道人。  ”

  意微章第三十一

  老君曰:

  “患生不意,祸生丝微。善生於恶,利生於害﹔大生於小,难生於易﹔高生於下,远生於近﹔外生於内,贵生於贱﹔动生於安﹔盛生於衰﹔阴生於阳。”

  “是故有无之相生,虚实之相成。是以有归有,无归无也。  ”

  在道章第三十二

  老君曰:

  “人在道中,道在人中﹔鱼在水中,水在鱼中﹔道去人死,水干鱼终。”

  “故圣人自知反归未生,捐弃骄奢,绝除忧思。”

  “是故形隐神留,天下归焉。”

  “无为无事,国实民富,保道畜常,是谓玄同。  ”

  有国章第三十三

  老君曰:

  “有国者,其根深也。天地覆载,万物畜养。金玉重宝,不积留也。”

  “夫外天地者有天地,外其身者而寿命存也。”

  “是以君子善人之所不善,喜人之所不喜,乐人之所不乐,为人之所不为,信人之所不信,行人之所不行,是以道德备矣。  ”

  皆有章第三十四

  老君曰:

  “道非独在我,万物皆有之。万物不自知,道自居之。”

  “众人皆得神而生,不自知神自生也。”

  “君有德於百姓,百姓不自知受君之德也。”

  “是故圣人藏神於内,魄不出也。守其母,其子全。”

  “而民炽盛,保其国也。玄虚积充,寿命长也。”

  “人能图知天地万物,而不自知其所由生反命归本,是大不知也。  “

  治身章第三十五

  老君曰:

  “治身之道,先隐天地,静居万物之始。”

  “夫圣人通玄元,混气思,以守其身。俗人以情爱贪欲,以守其身。此两者,同有物而守其身,其道德各异焉。  ”

  道德章第三十六

  老君曰:

  “道德天地,水火万物,高山深渊,各有所归之。”

  “夫道非欲於虚,虚自归之﹔德非欲於神,神自归之﹔天非欲清,清自归之﹔地非欲浊,浊自归之﹔湿非欲於水,水自归之﹔燥非欲於火,火自归之﹔万物非欲见其形,形自见之﹔高山大泽非欲飞鸟虎狼,飞鸟虎狼自来归之﹔深渊河海非欲鱼鳖蛟龙,鱼鳖蛟龙自来归之。”

  “人能虚空无为,非欲於道,道自归之。由此观之,物性岂非自然哉。  “

  善恶章第三十七

  老君曰:

  “百姓行善者,我不知也﹔行恶者,我不知也﹔行忠信者,我不知也。”

  “是以积善,善气至﹔积恶,恶气至。”

  “是以圣人言:我怀天下之始,复守天下之母,而万物益宗,以活其身。”

  “吾意常不知,安能知彼行善恶焉。积善神明辅成,天道犹佑於善人。”

  寂寞第三十八章

  老君曰:

  “吾道淡泊寂。意死者生,静而复命也。生生积浸润,滋酌留滞。”

  “玄冒沾洽,元气包之。其根益深,乃四固。中无心,故能致万物精华。”

  “无极之物,自然来归之。以其空虚无欲故也。  ”

  戒示章第三十九

  老君曰:

  “喜,吾重告尔:古先生者,吾之身也。今将返神,还乎无名。绝身灭有,绵绵长存。吾今逝矣,亦返一原。”

  忽焉不见。斯须,馆舍光炎,五色玄黄。喜出中庭,叩头曰:愿神人复一见,授以一要,得以守元。

  即仰睹,悬身坐空中,去地数十丈,其状金人,存亡恍惚,老少无常,曰:

  “吾重诫尔,尔其守焉。除垢止念,静心守一。众垢除,万事毕,吾道之要诫。”

  戒竟复隐。喜不知所之,泣涕追慕,退官托疾,弃念守一,万事毕矣。

  完


  (https://www.lw00.net/2671/2671825/11110954.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