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脚印浅浅 > 第11章 铺开

第11章 铺开


时间进入一九九三年三月的一天,经年前几次接触和联系,我们科第一笔由王师傅牵头的外出测绘工作,就此展开。那天,我、同科的老韩师傅,加上科里九二年学校毕业分配来的小吴,及王师傅一共四人,便坐上了东去山东三山岛金矿方向的列车。在第二天,到达山东济南站后,又改乘去潍坊方向长途汽车,在潍坊,又赶乘去金矿方向公共汽车。

  一路风尘仆仆,于当天下午两点左右,来到了金矿所在地“三山岛”!这里,在潍坊北部,金矿和周围渔村连在一起,北面面临大海,矿上招待所距离海边非常近。当时,是三月气候,因北面是大海,所以风还是很大,而且屋外,也寒意料峭。

  来这里前,王师傅已和矿上领导联系好了,安排我们住在矿上的招待所,并占用了一间三张床的房间,屋子中间,有可以放三张桌子的空地,后面我们将都休息、工作在这里。伙食是矿上免费提供的,吃小灶。测绘的工作场地,每天早上,要向西走一公里才到,途径的路线,是顺着招待所西面渔村街道,一直向西走。

  过了渔村的西面,远远便看到三个山头,连接起来连绵的横断山脉,东面临海,故名叫这里为“三山岛”。对于我,这个内陆来的,要平生第一次见到大海,非常兴奋。当天,下午到后,我们迫不及待的把行李等物品往宿舍一放,一行四个人,徒步往北,去赶海了!

  往北步行,未到海边,便迎面吹来了海风,越靠近大海,风吹得越大,空气中,还夹杂着阵阵鱼腥味道。走上一道高坎,远处,从西到东的淡蓝色海景,豁然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并伸向远边的海岸线,象一道幔布,海天一色,感觉恰如挂在天边。远远望去,感到自己所在的岸边,好像蜗居在谷底,时刻有种海水要倒灌过来的幻觉和压迫。当天天公不是很作美,灰灰的阴天,所以,整个海,是淡淡蓝中伴着灰色。放眼海上,和远端,影影绰绰。冷冷的海风,扫过天空,不停的撩起我们的衣襟,和袭击着脸部。行走在岸边,有种把你往岸上推的无形力量,不时,有潮起潮落的海水,来回冲你的脚下。岸边,细细的沙,干干净净,不带一丝泥土,曾涨潮时的印迹,和冲上来的树枝、海贝类、海星和蜗牛壳等,清晰的提醒我们所处的位置,之前就是在海中的某个地方,此刻退潮了,便露出一片岸线,伸向东西两侧,曲曲折折,把海和岸割裂开来。对于我们这些平日在城市里忙碌的人们,面对大海,心里被堵的那堵墙,豁然倒塌,顷刻,眼所及之远,就是心灵所到达之远,思绪和触及,此时,达到了完美的统一。面对大海,我们不约而同的有了片刻的沉默,和寂静,思绪,也放达到深海的远端,眼睛曾经有过的障碍,也消失的无影无踪,那种遥望的深邃,和遐想着实让人享受……。

  裹挟着海风的推力,我们踏着涨落的海水,向东闲散的漫步,时不时的,捡拾着海边的海星、贝类,或者冲上来的怪石。小吴同事乐的不时捡起石子,弯腰顺着海面飘摔石子入大海,想看能飘出几个波,但这是汹涌的大海,不是平静的海面,微小的石子,一落入大海的怀抱,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但他,依然乐此不彼。

  海边转悠了大约两个多钟点,已是下午五点多了,要到金矿下班、开饭的时间了。于是,我们告别大海,返回招待所。

  本次我们承担的任务,是金矿凿岩所用的法国进口台车伸缩臂总成的国产化测绘和制造。首先,我们要利用矿上正在检修的间隙,将所有零件拆开,并迅速把这部分部件和零件测量、绘制出来。所以整个过程,要必须服从矿上检修的节奏,当然矿上为了配合此次测绘,整个拆卸、停放和重新装配的过程,相对平时还是缓慢了一些,算是配合我们。

  在具体配合方面,矿上特意安排了三位维修的师傅,配合我们测绘工作。还是老师傅经验多,特别是韩师傅,在拆卸的开始,他就帮助我们制定了严密的测绘流程。从开始装配图的勾勒、零件分解,都顺序在图上标识,并严格制定了一套在恶劣现场测量、草绘制图纸的方法,都让我和小吴佩服。我们按照韩师傅的方法和他的测绘经验,先后持续工作了两个星期。工作的场地的自然条件是很差的,屋子的阴暗不说,在拆卸零件的场地上,油污和水经常混杂在一起,但对于矿上来说这是习以为常的状况,但却给我们工作带来不方便,因为我们在用工具去测量零件或部件,获得数据后,须立刻徒手在草稿纸上勾勒出图形,并标注好对应位置的尺寸、特别用途及估摸出大概使用的材料和状态等信息,这些都会作为最初的数据必须保存的。经常是白白的一张记录草纸,后来就变成了灰色的,虽然工作时也着上了矿上配备给我们的工作服装,但经常也是手和身上污点斑斑,有时候还会把脸弄成黑色,彼此看看,也只是会心一笑。

  工作时候是紧张的,但工作的场所也充斥着快乐,工作中也会和矿上的师傅们聊些当地的风土习俗、地理位置和他们的家庭、孩子等等。后来,也了解了他们的收入状况,特别是对于当地隔三天一次渔村赶集,也是从他们那里打听来的,中间也去过几次,体会了一下渔村的集市风土人情,也根据他们的介绍,去看渔民满载赶海靠岸时喜气洋洋的情景……。

  这样的工作状态,我们一直持续了一个半月,测绘的中间王师傅去了山东铝厂联系别的业务。就这样,白天在矿上测绘,晚上回到招待所,我们要把当天的图纸整理出来,还要重点检查有没有遗漏,第二天再去矿上补齐,生怕忘记哪个细节,一旦返回西安,这些遗漏的数据就很难再补上,所以检查工作,几乎要持续到晚上十点后,屋子里有的一台电视也很少去看。

  后来,在想起那段测绘经历的艰辛历程,也是感慨颇多,算是人生一次实在的经历。有了那次经历后,在日后公司的各种测绘工作中,就有了十足的把握,也为自己日后能独挡一面树起了勇气和自信,艰苦和艰辛的历程也历练了自己,它不只是知识的积累,也有人意志力的成长和阅历的积攒,一点一滴的积累,就是这么来塑造一个人的胆量和魂魄。在工作中,也把别人的优秀品质和工作态度,逐渐移植到自己的身上,化为深入骨髓,并潜移默化为自身的一部分。工作中的经历,也就是这么一天天的沉淀了起来,这些也都成了我日后的资本和财富,所以感谢提供给的学习机会,想到这些,始终是一种感恩和充实。

  这个测绘工作在四月中旬结束,在结束返回西安的送别招待宴上,矿上管理设备采购的副矿长和设备处的领导也来了,感激和佩服我们的工作精神,也对我们认真做事的作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席间,大家开心畅谈,乐融融的气氛,一直持续到当天的深夜十一点多。此时,从外地返回来的王师傅代表我们也感谢矿上和领导,特别是他们对此次测绘给予的帮助。第二天,矿上特意派车把我们送到济南。

  我们在济南停留了两天,顺便也参观和游玩了一些风景名胜。尔后,便坐上了返回西安的旅程,完满地结束了此次的外出测绘历程。

  测绘完成归来,随后全科投入的后期的整理,出正式图纸阶段。科里上上下下,除了应付平时工作外,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的任务。韩师傅把关总成,我和小吴分别主抓大臂总成的零件图详细的绘制,张科长及倪师傅等其他师傅都动了起来。接下来的我们,几乎晚上和周末要加班。经过大家的齐心努力,比原计划提前两个星期,完成了图纸的正规化出图。

  进入六月开始,我和王师傅开始在外面寻找加工合作方。因为从总费用中的制造成本看,公司内部一是进度没法保证,而且主要的价格因素比外面的要高。通过携带图纸的广泛走访、考察和意向谈判,终于筛选出了主要的三家单位,成为了我们的制造商。那段时间,我和王师傅在外面往来的跑,小吴和韩师傅在单位不停的完善图纸的更改,和技术问题的沟通,主要的四人还有其他人员的共同辅助,配合默契。有时候,遇见要中间提供资料或遗忘补充等资料和细节,小吴也会很快返回给我们赶上送来。随后的加工和阶段性技术过程服务,基本落在我和小吴的头上,我们有时候单独外出有时候结伴而行,一来二往这部分的业务也基本熟悉了,与社会企业的接触也多了起来,也摸清了完成包装、协调运输的细节,也终于完成了该项目的大部分,其它后尾工作,随后的时间也陆续完成。

  在一九九三年的七月,我们科又从大学分配来五位大学生。至此,我们科里的人数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可谓兵强马壮。回忆最初科里,有数年没有分配进过大学生,当时不算我,总共九人年龄都在三十五以上,而且四十五以上的老师傅还居多,但从一九九一年我分配而来、一九九三年是小吴、小杜,一九九四年又有四位新人加入,一下子二十多岁年轻人增加了七位。年轻人多了,我也逐渐成了他们老大,他们也都乐意和我交往或沟通。除了小李家在城里跑车上班外,其他五男一女,共六人都住在公司的单身大院里,几乎是单位、宿舍和食堂都能碰到或在一起。从一九九二年到一九九四年,我们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度过了欢乐、无忧无虑初期工作岁月。新同事多了,都被分到了所主管制造和装配车间领域,具体是:小李主管的是装配车间、小刘主管壳体箱体制造车间、小吴是轴类车间、小杜是我所实习过的板焊冲压车间、我是主管外委外协并与韩师傅搭档、小郭主管分厂的流水线和更改等、小张刚分配来则主要是凸轮和小结构件车间。科里其他老同志,都有可能涉及其他项目和车间,主要是给年轻人把关。其实从这样的分配,可以看出,由于外委外协和轴类车间业务相对比较规整,再就是有老韩师傅,还有其他老师傅能随时顶上,科里更主要的意思,是让我俩能腾出更多的时间,配合科里王科长主抓的民品发展和外面技术服务,力争给大家有好的业务外收入,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期间,包括新疆石化项目、山东的测绘和加工,后来一些列科里的零星民品项目,都无一例外让我俩参与其中。从众多项目的来源看,有王师傅在外面的业务,也有王科长自己发展的项目,还有分厂内部其它大宗民品交给我们科里的项目。一九九二年到一九九五年是我们科里最忙碌和充实的时间段,也是值得我终生难忘的集体工作和锻炼的时期。


  (https://www.lw00.net/2717/2717667/11111041.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