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脚印浅浅 > 第2章 路程

第2章 路程


第一次坐火车,在运行的二十多个小时期间,觉得很新鲜,一路上出陕西、过河南,进入江苏地界。每到停靠中间站点的时候,就下到站台上,散散步,活动一下腿脚,顺便领略一下沿途各地差异风景,和目光触及的风格气息。路程中,是要在火车上过一个夜晚,路上吃饭,最初是消耗的从家带来的鸡蛋、饼,后来,就吃车上卖的盒饭。火车过道的一边,是四人对坐,另外一边,是六人对坐,起初和周围的人还比较陌生,后来,慢慢就混熟了。车厢里,南下开学的大学生也不少,有和我们一样,刚去报到大一的、也有高年级的,当然,还是外出办事出差的还是居多。过了河南后,上车的人突然增加了许多,中转的短途客也不少,很快,过道里也站了不少人,他们都是站票,也会利用别人上厕所、打开水或者去中间车厢连接处散步,及抽烟的时机,见缝插针的坐上座位歇歇脚,当然每每这样,座位上的其他乘客,也都很能理解和认可。车厢里除了聊天、闭目养神,或者看书外,最热闹的还是打扑克,我们是没有带扑克的,但对面的一男一女,很喜欢打牌,周围的人,都换着过来玩升级游戏,期间,我也玩了一段时间,过程中,得知他们是结婚不久回女方家探亲,还热情的给我们散发了喜糖吃。看得出,女的性格很开朗,男的却不大爱说话,但人却是很细心和勤快,跑前跑后的,为新娘子忙乎。

  一路上,众多沿途风景中,最让人激动的就是第一次经过南京长江大桥了,在我的心目中,北有天安门,南有南京长江大桥,这些小时候,就从教科书根植在我们的心里。以前,都是从各种画册中看到,现在,却是要真的从大桥下穿过。早听说了,大桥分三层结构,下面过轮船、中间过火车、上层通汽车和行人,而且那个年代,它是中国人自力更生的结晶,也是拿来激励和鼓舞人们的精神支柱之一的工程,不知长了多少人的志气,是毛泽东时代一笔伟大的物质遗产,和精神寄托。火车大约在中午十二点左右,上的大桥引桥,我们的心情,立刻活跃了起来,当时的激动,难以言表,当火车减速上了大桥的瞬间,全车厢的人都爬在两边的窗户上,朝外观望,指指点点。首先,看到的是江面,尽收眼底,昏黄的江水,波浪翻滚,大江上大大小小的轮船,在缓慢的移动,不停可以听见轮船的汽笛声,江水中间,隔段有标示航道的航标灯,随波上下起伏,流动的江水,雄伟。此刻,中国几大水系之一的长江,我亲眼所触,另外,也是平生第一看见什么是江水,也亲历了中国第一大桥。从大桥的中间穿行的当儿,两边的硕大斜拉的钢架,不时的从火车窗前向后闪过,近的几乎可以从窗口伸手触及到。大桥的主基颜色是灰色,从蜿蜒的窗户看两边,在拐弯处,能看到同列火车其它车厢的窗户上,爬满了观赏风景的脑袋。从行驶的火车上,斜向上看,虽然看不到顶层的机动车和人行面,但却能看到支撑上层桥面的支撑钢架,错落交错,看似凌乱,却是节节有章可循。火车在桥中间行驶了十来分钟,就到了长江的对岸。这就是第一次乘坐火车,过雄伟南京长江大桥的经历,就像吃了夏日西瓜似的感觉,清新而又甘甜。

  第二天下午三点,火车比原来预计晚点了一个多钟,才进了南京火车站,下车和白同学一起拎起我们的行李,没有方向感的,随着出站的人群,拐东拐西绕出了车站。此时,我才知道什么是祖国四大火炉之一的南京天气,西安的热,是干燥式样的,但南京的温度,是闷热,从北方过来的我,立刻就觉胸突然闷了许多。我近视的眼镜片,被热浪雾气不时熏成模糊,而且感觉全身的每个毛孔,都在往外渗出汗水,小针尖一样的盲刺,拿出毛巾,走走停停不断擦颈脖上汗水。出了车站,就有学校接待同学固定接待点,我和白同学统一把提取行李的票,给了他们,学校将派专门的车辆拉行李,不用我们再操心。跟着手举引导小旗的接待同学,我们来到了南京火车站广场的东南角,这里是一个公交车等车处,站台牌上写着十七路站点,下面一排,是接下来的各个站点名,形式这和西安没什么区别。从站牌上,我找到了学校所在御道街下车点。当时,下一班的车还没有来,已经有了十几个被接待上的同学,也都是大包小包的,大家来自不同省份,他们也是第一次出门,来到陌生城市的神态,和我没有什么区别。等车的当间,我们都躲避在大树的阴凉下,随身行李,横七竖八的堆在跟前,像逃荒的一样。

  这时候,我才有时间,环视南京火车站周围的大概风貌,当时南京火车站外观,基本色调为灰色,看的出,车站使用已经有些年头了,主体建筑有四层楼那么高,属于坐北朝南的平顶建筑,正面开了许多窗户,和进出站的大门,整栋建筑形状,呈长方体形状扣在台阶上,台阶有十多级,台阶下往南,就是站前广场,走出广场,就是东西走向的城市马路,在马路的对面,就是硕大的一望无际的湖水,逆着阳光看斑驳迷离,泛起星星点点的光影,直刺眼帘。湖水的对岸,影影绰绰矗立着高高低低的建筑,我当时还刻意寻求着南京地标建筑,金陵饭店大楼的影子,但那刻没有看见,后来才知道,不在一个方向上。当时,由于站的地势不高,第一个感受,就是南京城象座建在树林里的城市,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绿色,有些树木,明显能感觉已经有了几十年的时间,当时我们是在城市的边上,还没有进入主城区,但它的绿色,已经深深征服了我的眼睛,这点西安比它,可是逊色多了。

  等了大约二十分钟,十七路公交车进站了,当时等车人群,已经聚集了大约四十多人,人群中,属于市民的还是居多,看来一场蜂拥挤车的场景,在所难免了。我也早早连背带托,并一再叮嘱白同学,要跟紧我,那刻,她的大件行李,都由我驮着,在这点上,我发挥了男孩子的天职,一副冲刺的姿态,就等车开过来、停稳、开门。车门打开,周围的人,都不急不慢,一个跟一个的上了车,这让我吃惊不少,我是之前三次在西安挤过公交车,但每次和每站,上下车都是一窝蜂拥挤不堪,南京的上车,秩序井然,这是我来到这里除闷热之后,对它的第二个印象。上车关门后,在车靠站的当间,我仔细留意,发觉上车的秩序基本都是一个样子,我的思维被原来的预想,彻底更新了。车运行期间,相互让座位给年长或妇女、儿童的情景,倍感新奇,和温馨融融。整个乘车过程中,车上,也很少有人大声喧哗,就是几个说话的,也细声细气,虽然,南京方言我听不懂,但可以看出,语言得体和随和。售票员和司机师傅,也是温文尔雅,在我落脚南京的那时,就感觉到了和西安的区别。晕晕乎乎的坐着车,耳朵里仔细听着每次靠站的名字,生怕错过了南航停车点,所以对窗外沿途的高楼、临街店铺、骑车的市民,和沿途景色等都是过眼即忘,行车的路线根本就不熟悉,只觉得街道人群,熙熙攘攘。南京主干道两边的树木,高大而又枝叶茂盛,两边的树枝,几乎在马路中间都要衔接起来,道路上的来往车辆,就像在树做的棚下行驶。当时,虽然车窗打开,但周围没有一丝的风吹过,一个字“热”!刚开始,还能看看窗外,后来,车越往城市中心走,上来的人,也就多了起来,过道里人挨人,后来,观察和欣赏的心情也没了,索性就专心听车到站的名字,盼望,赶紧到达目的地。


  (https://www.lw00.net/2717/2717667/11111062.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