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脚印浅浅 > 第3章 身世

第3章 身世


有件事情的发生,让我一生铭记,而且从此,对家里人员的关系结构有了清晰的认识,并延续到我的一生。

  一九七七年秋季的一天,已经就读小学四年级的我,与同村不同生产队一名叫小海的男孩,因学校自习上借橡皮而发生了口角,后来发展到了动手打起架来,在被同学们多次劝架拉开距离后,彼此依然互相不依不饶、愤气难消,也许是由于我出手比较重,他吃亏大的缘故,他一边抹着鼻口流出的血,一边狠狠骂我,说我“不是父母亲生的,是抱别人家的孩子”,他的这句没头没脑的话,让我很是惊愕,农村有句老话叫“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呀。这时老师也来到教室,没等老师评判是非,我就哭着跑出教室,跑着回了家。

  记得父母当天也都在家,进门后我,边哭边委屈的问:

  “妈!听别人说,我不是你们亲生的,是抱养别人家的孩子,这是不是真的?我的亲生父母是谁?”。

  我突如袭来的话,使父母当时明显的愣了许久,他们没有立刻说话,也许我一连串的话让他们太唐突了。我本能的反应,看样子这是真的了,那刻我索性把书包往地上一摔,也不知道为什么,委屈而又任性地坐在院子里,边蹬腿边嚎啕大哭了起来,在幼小的心里,我哭的委屈是多样的,有被同学欺负而揭了短处,也有怨恨父母隐瞒、欺骗了我,也有怨恨我的亲生父母为什么不要我……,这些瞬间挤进了我的脑海,愤恨的我喘着气,在地上使劲撒着野地哭。

  因为当时自己毕竟已经是大点的孩子了,似乎懂了一些事,隐约而片面的觉得,不是父母亲生的孩子想必以后很可怜,莫名的这种感觉,促使我那刻使劲地闹腾,父母一时也不知道如何解释和处理。

  这时隔墙的大伯、大妈还有大哥也听见了,不约而同地从隔壁来到我家里,在听了我的哭诉后,我也能看得出到他们的脸色刷白,也许是觉得有些事情是瞒不住了,但没想到能以如此伤害孩子的方式摊开、挑明出来。

  在他们一再追问下,委屈的我把同学在学校如何说我难听的话,告诉了他们,若是平时孩子们之间打架后,都是以各自家长训导自己的孩子而作为结束,但这次出乎我意料地举动,大妈、母亲居然都脸色铁青,二话没说,一人拉我一只手就找到了学校,后来那个男孩子的家长也被学校叫来了,看来是家长说闲话,把我家的身事无意中传听给了他们的孩子,尽管是无意,但毕竟是他们做了一件和自己不相干的事情,且选择了不恰当的时机,伤害我孩子般的心,我后来才觉得母亲是因为这生气,要去问个究竟、讨个说法,那个孩子的家长当面训斥了自己的孩子,并诚恳地向母亲道了歉。

  虽然这件事情很快就过去了,但从这之后我也清楚了,在我们家,我至少和母亲之间是一对没血缘关系的母子。后来几日,我又是很矛盾,在我从小的记忆中,她分明又象我的母亲一样,从小很爱我,很小就抱着我和她同吃、同睡,特别是那个经济缺省的年份,她和全家宁愿自己吃粗口粮,而把细的白面、白馍留给我吃,供我上学和穿衣服,也对我平时的蛮横和任性耐心惯养和呵护。

  后来,听说从我生下来三个月开始,我就和她在一起,要不是因为此次与同学吵架,我都没有任何的察觉和异样,母亲很温馨带我成长着。也就是从那天,我开始知道了,原来一墙之隔的那边,大伯和大妈才是我的生身父母,尽管那时一连好几天,我再没有象往常一样去他们家玩耍和串门,因为按照当时我的委屈,就是认定他们为什么只选择我,把我送给现在的父母来做他们家的孩子,同样我也知道了,我那边的三个哥哥原来是我的亲哥哥。

  当时那个秋季,我闷闷不乐了好些日子,觉得自己一下子懂事了许多,最初想不通的日子里,都有了离家出走的想法,但毕竟我还是个孩子,从没独自外出过,也就想想而已。

  也许大人们时间一长,好像也感觉到我的一些变化,有天晚上因为大妈家做了好吃的,我被叫了过去,事后知道他们是故意为之,那边的全家人和往常一样在说别的事情的当间,大哥才顺便告诉了我身事的细节。

  原来我现在的父母,他们一连生了几个孩子,但基本都是出生后就夭折了,母亲为此也很受罪,后来就不生了,这时候正好赶上我出生,我的父亲也就大伯的弟弟,他们也很为难,农村当时没孩子毕竟也不成事呀,养儿防老是那个时代天经地义的事情,父母也曾为此打算抱养别人家的孩子,但也犹豫了很久,他们思想也斗争了些日子。那时大妈和大伯是盼望生个女儿的,不想又生了个男孩子的我。起初,大妈让我父母在我和我三哥之间任意挑选一个抚养,大伯、大妈的主张想把三哥送给父母亲,因为三哥很乖巧、听话,而且那时他已经三岁了,也不用他们辛苦的养大,但我现在父母觉得,孩子没有从小抚养,产生感情、母子熟悉彼此,那怕是彼此的气味熟悉也需要一个过程,后来就把我过继了过去,做了他们孩子。

  当时大哥给我讲了很多理由,我知道他是在给我宽心,我默默地听着,最后他一连问了我好些个问题,让我逐渐打消了郁闷和不快乐。

  首先,在那个人民公社年代,孩子多意味着从小吃不好、穿不好,但这方面我现在的父母却是从小没有亏待过我,再说父亲和大伯毕竟是亲兄弟,都是很亲近的人,两边都是亲人,退了一万步,按照当时大伯家的想法,就是日后父母对我不好还有他们看着呢,有什么觉得不妥当的呢?当时大妈家孩子多,境况不好,我生活在那边比我在这边还是很幸福的,拿当时大哥的话说:要吃有吃,要穿有穿,爱什么会给你买什么,简直就是个值钱蛋蛋,你还要咋样!其实想想,他说也是真的,当时大家基本都是共同生产、共同分享,也因为我们家乡那里很偏僻,粮食很欠缺,生产队给每人的口粮,几乎都是菜油每年每人八两、细粮几十斤,其余都是秋粮和粗粮,肉也只有过春节才有。反正从我记事情起,到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到户前,农村吃的普遍很缺乏,每天能吃上白面、白馍是一种奢望,其他的就更别想了。

  大伯、大妈家日子过的很紧张,我过继到父母家这点是好过他家的,吃穿和零花钱没有吃过多少亏,在我小的时候常听大妈说一句话:“如果家境好,谁会先后送你大哥、二哥去参军呢?”。虽然,我承认农村思想的陈旧,但其实际情况是:孩子大了,家里吃的口粮自然更紧张,那就不得不让孩子去当兵,这也是事实,因为当时农村谁是军属,人不在家还可以节约口粮,能节余给其他吃不饱的,这都是我看到的但没有感觉到的,因为我在我父母家这里不用为这操心,虽然他们也不富裕,但毕竟孩子就我一人,任由为所欲为,所以后来逐渐也就接受了这个事实,其实从小,我的骨子里,就觉得我现在的父母亲就是我的父母亲,他们呵护我,我也喜欢他们。

  两家的父辈,本来就是妯娌和兄弟的关系,他们都喜欢和关心我,哥哥们也是亲哥哥,没有什么公开身份前后的两样变化,觉得一样幸福,这不一样也持续到了现在。

  只是后来,觉得有一些尴尬,那就是别人问你家几口人?我就只能说三口,在人生的后续成长阶段,填写各种表格的时候,就也按照我现在的家庭执行,这件事情从我上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后来的工作、结婚和我也做了人父,对外人和不认识的履行形式上的手续、表格时,都是履行独生子女的义务。

  父母就我一个孩子,其实我的家庭和内心,丰富而又充实,我有两对父母,后来在外每每返乡,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围拢过来,问寒问暖、问长问短,欣慰自不言表。


  (https://www.lw00.net/2717/2717667/11111092.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