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赵氏发家记平安的平平 > 第144章 遗言

第144章 遗言


何卓在外拦着自己大哥不让进屋,张口闭口就跟他诉苦讲良心,顺便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说出来。

  “我只听说孝顺爹娘,还没见过养侄子的呢。你跟大嫂要是命短,耀祖我就算吃糠野菜也帮你养大,但他有爹有娘,怎么能啃叔婶的骨头呢?也不怕得报应。”

  何俊面色不好,冷声道:“那是爹留的遗言,就算他不在,还有伯父三叔呢,你不尊,是要当个不孝子?”

  “尊啊!怎么不尊?但我不服,”何卓哽着脖子,“凭什么啊?我就不服!不分家也行,大狗子要去学堂,我们家二狗子也得去。哼!娘要是不肯,大家都别过好日子。”

  媳妇闹的这么开,他也懒得再装弟弟,“话我就放在这了,大哥要是还想占便宜,门都没有!”

  这种无赖泼皮的话让人一点办法都没有,何俊对着他怒骂,“你个忤逆不孝的东西,你有脸见祖宗吗?”

  “大哥,你们家耀祖还没我们家耀宗聪明呢,到时读个几十年连个秀才都考不上去才丢脸呢!”何卓拍着自己的脸,“家底被败光了不说,子孙养成这德行,丢脸啊大哥!”

  何俊被他这一举动给气了个仰倒,“你行啊!你你你……”

  何家就在大路边,许多过路的村里人都停着步子在外偷听,最显眼的要数一架驴车,直直的停在何家门口,不知道还以为是他家的亲戚呢。

  林二婶用眼神往那边瞄了好几眼,见人看的津津有味完全没反应,只得自己走过来将人喊走,“老四,你这干嘛呢?啊?你在这看热闹,大家伙看着你看热闹嘞!”

  “我长的俊,大家爱看就爱呗。”

  林婶子笑骂,“你个没脸没皮的东西,这么大年纪了也不害臊。一个大男人听墙角,传出去也不好听啊!”

  赵老四朝村里人在的方向示意,“大家伙不都在吗?”

  “谁像你一样招摇过市,就差敲锣打鼓了!”林嫂子摸着毛色油亮小黑驴,羡慕问道:“老四,你这驴子好使吗?”

  “犟的很!叫它往东偏要往西,还挑嘴,草料差一点都不吃。”

  招财不满的哼一声,拿脑袋轻凑林婶的手,示意自己很乖很听话。

  林婶子一下子就爱的不行,“哎呦,聪明壮实。”

  她对上赵老四的视线,笑道:“你带我们家大郎也去买一头来。”

  赵老四反问一遍,“买一头?”

  “买一头!”林婶子双眼含笑,肯定点头。

  “正好我哥家也要买头牛,到时一块去。”

  “行行行。”林婶子下定决心,心里激动不已,她们家也要有牲畜了,这在家是家底,走到外面是面子,左右亏不了。家里到时卖炭,也不用总麻烦赵老三两兄弟。

  何家也注意到很多的瞧热闹的人,只得暂时偃旗息鼓,压着火气关门。

  村里人一看没有热闹可瞧,也纷纷散场回家,戏虽然看完了,但余韵还在,大家伙回家还有的演呢。

  赵老四自然不会是那个例外,他把何家的事当笑话一样讲给杨氏听,见她眉眼弯起,又把县里胭脂铺的事说出来。

  杨氏掩着嘴巴,眼若秋水,“真的?”

  “真的,我骗你干嘛!”赵老四警惕的看着门口,谨防蓉宝嘉宝突然冲进来,“明早咱们就去瞧瞧,缺什么全部添置上。等南边的东西一到,就找个好日子把铺子开起来,你做掌柜娘子。”

  杨氏既欣喜又带着点担忧,“我不怎么会打算盘。”

  “简单的很,我媳妇这么聪明,什么学不会,待会我教你。”赵老四图谋这件事已久,在旁边再三叮嘱,“千万别告诉蓉宝嘉宝啊!”

  杨氏坐在凳子上,纤细的手指一张一放,不知在算什么。

  良久,她双手轻轻相合,“哎呀!五郎这个月要去京城,也不知道能不能赶的上!”

  “不只五郎,六郎怕也瞧不着了。”赵老四从怀里拿出一个团花红贴,一眼便能瞧见“赫章书院”四字。

  杨氏抢下来看,只见里面写着赵六郎的籍贯信息,另有一些寓头好的诗句,字迹隽永,凌然自傲。

  她把帖子捂到胸口,喃喃自语,“这六郎刚走,消息就来了,他现在还不知道呢。”

  “说明他没这个缘分,活该多忧心几天。”赵老四往外瞅,“二婶跟三郎咋没瞧见人?”

  “二哥为了昨日之事,生了好大一场气,今早就把二嫂送回娘家。”杨氏语气一顿,她只知道许氏的事,赵三郎什么情况她不清楚,“三郎这几日都见不到人,二哥在村里翻遍了都找不到人。”

  赵老四一下子觉得兴味阑珊,“我还说看别人家热闹呢,我们家也没消停到去。”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的,哪能事事顺心,万般都好。”杨氏连走路都听不见什么声音,她把帖子藏进柜子,又怕到时拿东西的时候不小心带出来,就拿了个盒子单独锁进大箱子里。

  这可是开门的钥匙,万不能丢。

  晴姐慧姐在檐下打络子,蓉宝蹲在一旁,手里拿着糕点小口小口的啃着,“大姐,编绳子有什么用?”

  晴姐手熟之后闭着眼子都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一溜烟的大红石青色的梅花结扣子,做的精致小巧,能卖到十十文钱一个  ,“能挣钱呢!”

  蓉宝起了兴趣,仔细看她的手法动作,“大姐,能挣多少钱啊?”

  “除去成本,能挣两三文钱一个。”晴姐手快,一天能打个七八个,二十文左右的收入,极不错了。

  但最挣钱的还是杨氏的绣花手艺,那是南方的针法技艺,最是精细灵巧,秀美传神。

  可惜晴姐跟慧姐都没这个天赋,拿不好针,学了七八年也只是比村里姑娘的针线活好些,还伤眼睛。

  一条路走不通便换一条路,两人就学做衣裳纳鞋底打络子,这些东西简单,年轻姑娘手又快,雨水天多的时节,一个月能挣几百文呢。

  以前没分家的时候就不用交工,现在分家了更不用藏掖,平常没事还拿出来数数。


  (https://www.lw00.net/2808/2808490/11110960.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