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吴国君臣
如果吴国没有在“艾陵”损失惨重,后来也没有再次败给智氏,夫差发现齐国彻底不行之后,怎么可能忍住不北上?
历经“艾陵”一战折损五六万兵力,后面又有三万吴军葬送在智瑶手中,等于说光是葬送再智氏手里的吴军就接近十万,致使夫差明显看到了吴国的不足,必然也会对智氏产生极大的忌惮。
某种程度上来说,之前的顺风顺水让夫差过度膨胀,直至在“艾陵”先是在齐军身上获得大胜,没得来及喜悦却遭遇大败,怎么都该让夫差产生强烈的警惕了。
若说智氏在“艾陵”击败吴军是取巧,那么后面在济水上游一战总归不是了吧?
当时智氏也就出动了一万多的部队,以少打多歼灭了三万吴军,再找借口岂不是自欺欺人。
发生在“艾陵”的第一次惨败敲响了夫差心中的警钟,后来再次的大败则是让认清吴国不足的夫差重新换发的斗志。
重新恢复明君姿态的夫差,一方面整理吴国的内政,另一方面在做进行再次北上的准备,何尝不是在干削弱周边邻居的事情呢?
怎么个削弱法?光是越国就被调动了四五万劳力参与对运河的挖掘,别提还有相关的粮秣等物资的剥削了。
类似的事情夫差时隔七八年才继续在干,要不然之前鉴于勾践表现出来的服顺,夫差不止没有继续打压越国,乃至于进行了某种程度上的照顾。
“甚?”夫差瞪大了眼睛,看上去就是在酝酿怒火。
刚才太子友进行了汇报,讲述了田氏大肆经营海岛的事实,并且有吴人发现田氏好像是在向更远的海域运输人口和物资。
他们当然没有想到田氏要跨海迁徙到朝鲜半岛,思路大概是田氏以海岛为退路,并且有种随时会跑的迹象。
这个跟吴国暂时不知道有通往朝鲜半岛的航线有关。
其实哪怕吴国知道蓬莱那边能顺着洋流轻易抵达朝鲜半岛,估计也想不到田氏的决心会那么大,乃至于有那种魄力进行举族跨海的迁徙。
吴国在半年之内支援了田氏两三万石粮食,还是从运河工程所需的粮库里硬抠出来的粮食,仅是田氏随时都会跑这一点就足够让夫差怒火中烧了。
夫差为什么要支援田氏?不就是希望北边能有一個靠得住的盟友嘛。
至于什么是靠得住的盟友,吴国可是跟楚国学了不少,掌握了将一个诸侯国搞成傀儡国的玩法。
吴国君臣已经有了清晰的思路,没等对还没有成功复国的陈国或什么国号那么干,得到吴国帮助的田氏竟然想着要跑?
别提什么叔叔婶婶了,反正夫差完全不能忍!
太子友了解夫差是什么样的人,能想到夫差已经在酝酿派军北上的念头,极可能还是海陆并进去攻打田氏。
“父上,太宰(伯噽)想来得见智瑶,必卖弄沿途见闻,智氏或将有所举动?”太子友语速极快地说道,说完还扫了一眼眼观鼻鼻观心的文种。
话说,文种怎么会在吴国这边?他是勾践的执政来着。
这个就要提到近期勾践的新举措,也就是夫差对女色有了克制,为了完成复仇计划,说服文种到吴国为夫差效力这一点了。
所以是勾践除了搞出卧薪尝胆,后继在范蠡建议下对夫差玩女色误国之外,又开始在玩起了新花样。
仅是从那些套路来看,玩还是勾践会玩,以当代而言的话,着实是玩得老高端了。
满心怒火的夫差看到了太子友的举动,视线跟着移动到文种身上,心里却是极为懊恼地想道:“着实不应该坐视伍子胥被逼死,真的是悔不当初啊!”
突然安静下来的场面让文种下意识看向夫差,发现对方正饱含怒火地看着自己,恰当地露出茫然之后又恍然大悟的表情。
“大王,智氏必不放纵田氏逃脱?”文种虽然是用疑问语气,表情却显得很笃定。
至于说伯噽喜欢卖弄什么的?文种很清楚自己在夫差心中的地位远低于伯噽,才不会轻易给伯噽上眼药。
更重要的一点,文种能在吴国这边站稳脚跟得到了伯噽的不少帮助,就是需要一再花钱,想让伯噽支持某项举措更是得加钱。
伯噽对越国的重要性不止是这些,他的存在直接关乎到勾践的复仇大业能不能进行。
所以了,越国君臣对伯噽的看重是实实在在,绝对不存在任何的虚假,更是显得方方面面存在需求,怎么可能会让文种去说伯噽一言半语的坏话呢?
夫差深呼吸几下平复情绪,挑了挑眉头,问道:“若智氏发兵东莱,岂不使我邦交之策尽毁?”
文种说道:“智氏短时并无兼并姜姓迹象。姜姓尚且如此,何有吞并东莱意图?”
关于智氏在干什么,以前的吴国并不会刻意探查,后来连续两次败在智氏手中,着实让吴国不得不时时刻刻注意智氏的动向了。
因此,吴国这边其实知道智氏同样启动了一个大工程的事情。
因为吴国自己有在进行大工程的关系,哪里不知道一旦启动何等规模的工程会产生多么大的消耗呢?
恰恰是了解,吴国君臣很能理解智氏表现出来的克制,他们自己也被搞得挺难受,尤其是好战的那批贵族都快被憋出病来了。
文种继续说道:“如今所需,乃是告知田氏无有安全之忧。待来日智氏复有出兵迹象,大王即刻有所动,增使田氏心安即可。”
夫差听懂了。
按照文种的意思,目前非但不能给田氏施加压力,还要好言好语地安抚田氏。
文种又说道:“虽不知为何,智氏愿见田氏复国。此亦我所需?大王或可利用一二?”
有些事情夫差并不会告诉文种,比如说以后虽然会北上挑战晋国的霸权,伯噽这一次出使却是为了缓和与晋国的关系而去。
现在想要影响晋国的国策,无论怎么看都撇不开智氏,乃至于最应该接触的就是智氏。
事实就是只要能够影响到智氏,不止能够影响到晋国的国策制定,直接的体现就是在齐国的博弈上即便情况不会变好,反正不会往更糟糕的趋势滑坡。
吴国应该怎么影响智氏呢?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晋国卿位家族的贪婪,再思考出既不会让智氏获得太多好处,又能够让智氏受到勾引的方向。
这一次伯噽身负使命前去求见智瑶,会提到的就是吴国与晋国的布匹交易,再来就是打算商谈一块从宋国谋取利益。
什么?魏氏代表晋国跟宋国结盟,吴国还怎么邀请智氏对付宋国?
对晋国的卿位家族来说,他们防着对方远比对国外的戒备心更大,一切只因为晋国没有出现过被外部势力灭掉的卿位家族,但凡有卿位家灭亡一定是在内斗中失败。
历史也一再证明一点,只要利益足够大的话,没有什么是晋国卿位家族干不出来的。
夫差并没有第一时间回应文种,看向了公孙圣。
这个叫公孙圣的人上次因为智氏而逃过一死。
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公孙圣反对夫差出兵齐国,其中就提到智氏早就对齐国虎视眈眈,一旦吴军北上的话,哪怕吴军战胜了齐军,智氏也一定会出兵攻击吴军。
当时非常生气的夫差本来是要杀掉公孙圣,或许又觉得那么就处死公孙圣不够解气,打算在出征北上的军队得胜而归之后,好好嘲笑公孙圣再杀死。
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公孙圣说对了。
也许是夫差认知到想跟晋国争夺霸权没有那么容易?
可能也是夫差发觉自己变得有些飘飘然,意识到身边不能全是只会说好听话的臣子?公孙圣逃过了一死,从那之后也一直扮演着谏臣的角色。
公孙圣看到夫差视线转移过来,马上问道:“大王以为智瑶何许人也?”
老实说,还真没有人对夫差问过这个问题。
智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夫差并不知道其他人会有什么答案,自己一时半会也无法说出什么来。
“瑶,智氏次子,自幼得其祖、父宠爱。听闻总角之年便参与家务,十二岁初次领兵战胜诸侯,十四岁二次领兵再胜诸侯,随后便是战无不胜。齐国如今此般,大王以为乃是为何?”公孙圣说道。
太子友有些郁闷地看着公孙圣,觉得前面还说得好好的,后面为什么要问那么一句,有被押出去砍了的可能性呀。
夫差不会去回答公孙圣刚才的提问,回答的话,不能睁眼说瞎话,说是吴国造成齐国现在的局面,讲是智瑶的布局又会显得自己很无能。
其余人也是用各色的表情看着公孙圣。
那么多人之中,文种看似表情肃穆,心里却是在想:“公孙圣不死,大王(勾践)的复仇大业便有阻碍。应该想办法除掉啊!”
公孙圣停顿了一小会,期间看了在场众人一圈,视线重新落在夫差身上时,说道:“如原国有瑶,何至有晋?”
也就是说,智瑶不止可以作为一名力挽狂澜的人物,还是一位能使国家变得无比兴盛的大臣,要是智瑶出生在原国没有被晋国吞并之前,还不知道会是谁吞并谁。
夫差能明白公孙圣是什么意思,不耽误越来越想把公孙圣干掉,一边又在想:“正是因为智瑶能力强又聪明,或许……才有可能在对待田氏上面进行合作?”
(https://www.lw00.net/284/284697/715687707.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