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我在春秋做贵族正版免费阅读 > 第468章:别无它法,唯有搏命

第468章:别无它法,唯有搏命


  “原军调动频繁,必是我军来援。如今,我可选唯二,决议放弃‘新郑’突围而出,抑或坚守‘新郑’等待原军。”子国看上去暴瘦,可见长期以来的心理压力多大。

  罕达说道:“原军不攻,足见对坚城之顾忌。守城之战尚且不敌原军,野战可能得胜?”

  他们从原军每次生火造饭的炊烟判断,直接负责围困“新郑”的敌军应该下降到五万左右。

  楚国君臣认为有援军牵制敌军的兵力,围困“新郑”的敌军数量减少,到了展开突围的最佳时机了。

  有个问题,郑国为什么要把“新郑”打造成为坚城呢?不就是他们想在发生灭国危机时,凭借“新郑”的城防工事进行防御,坚持到新的变局出现吗?

  所以,尽管局势对郑国非常不利,郑国依旧一点放弃“新郑”的想法都没有。

  现在新的问题也就来了。

  楚国君臣不想继续被困在“新郑”无法动弹,他们显然已经打算不顾一切突围出去。

  是的,楚国君臣突围出去能够回国,还有能力继续与原国抗争,问题是一旦失去“新郑”的话,郑国就要彻底完蛋了。

  在这种摆明了的局势之下,放弃“新郑”即便不会马上让郑国灭亡,郑国君臣能够逃到哪去?

  郑国君臣跟随楚国君臣前往楚国?那就是郑国只剩下一支孤军,随后在楚国组建一个流亡政权,天晓得什么时候才能反攻故土,再从原军手里抢回对各城邑的控制权。

  楚国和郑国的君臣一开始将剧本写的很好,本就是打算利用“新郑”的坚固作为依托,吸引原军对“新郑”实施攻打,主要目标当然是想让原国在“新郑”流更多的血。

  不是这一种想法的话,楚国君臣才不会主动进入“新郑”城内,他们应该在明白野战打不赢原军之后,选择退回楚国才是。

  接下来的局势根本不按楚国和郑国君臣的剧本发展,原军倒是逼近“新郑”了,可是原军只是实施包围而没有大兵抵近攻城,并且还在城外筑出了人工土堆,利用远程器械的优势每天轰击城内。

  知道时不时有巨石落下对处在攻击范围内的人,他们的心理压力有多么大吗?

  可能是路上走着走着,天下掉下来一块巨石将人砸成肉泥。

  睡觉的时候,巨石落下令人睡梦中没有了小命。

  一声声巨石落地的动静出现,听到响动的人无不心肝一颤,很害怕什么时候头上也掉下来一块巨石。

  原军的抛石车白天砸,晚上也砸,一架抛石车每天平均要向“新郑”城内投掷五到七块巨石,一百架就是五百到七百块的投掷量。

  当然不是抛石车一天最多只能投掷七块巨石,纯粹是寻找巨石和运输都需要耗费时间,并且送上人工土堆的难度有点大,要不然抛石车大约每一刻钟能投掷两块巨石的。

  抛石车的主要轰击目标从来都不是城墙或城门,打从一开始就是奔着内城而去,玩的就是摧残城内军民的意志。

  那么,抛石车有可能将城墙砸塌吗?只能说万事无绝对,可以砸塌,但是难度并不小。

  想用抛石车砸塌城墙,真的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是抛石车的命中率很低,再来就是夯土城墙远比想象中更坚固,同一个点命中一两发根本造不成致命伤害,琢磨着同一个点怎么也要重复砸上十来次才可能砸塌。

  而想在同一个点重复命中十来次?以抛石车的命中率而言,只能说一切交给运气了。

  拿实际战例来说,蒙古大军围困宋军防守的襄阳长达六年的时间,蒙古军投入的兵力约二十来万,随后动用回回炮对襄阳轰击了四年之久。

  然而,襄阳最终并不是被蒙古军杀入城中的方式进行攻克,其实是第二位襄阳守将吕文焕意志崩溃投降,才让襄阳出现易主。

  襄阳城能够坚持六年,除了守城将士的英勇和意志坚定之外,离不开能够从水路获得补给这一个因素。

  蒙古军用了多少回回炮投入对襄阳的轰击,没有相关的史料提到相关数据,只有结果显示回回炮在襄阳的表现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

  历史上有使用抛石车或投石车砸塌城墙并攻克城池的战例吗?

  用科学的角度去解释,哪怕巨石砸中城墙基座并导致城墙塌陷,其实还是会有大量的泥土或石块堵住道路,真不是想进就能轻易进去。

  在智瑶的理解中,抛石车最大的作用应该是用来摧残守军的意志,想用抛石车完全摧垮城墙属于异想天开。

  当然了,大量抛石车特别针对城门肯定有用,只是抛石车投掷石块的命中率依旧会是一个硬伤。

  或许楚国和郑国的君臣了解不多,但是智瑶已经显得非常克制,每天投掷石块而已,没有对“新郑”城内投掷火油弹或是抛进尸体弄生化战。

  原国已经拿郑国的多少地盘当成自家锅里的肉,拿到手之后还想进行有效统治,手段方面肯定要进行克制的。

  子国刚才就城内军心士气讲了很多话,特别着重提到守军士气低迷,观点就是不应该继续坚持下去。

  郑国方面能理解楚国君臣的想法,说到底“新郑”不是楚国的疆土,楚国君臣本身又受困,时间越久对楚国越加不利,肯定是想着要离开的。

  同时,罕达已经看出楚国君臣离开的想法很坚定,多少还要感谢楚军只是想离开,没有搞出原地跳反的操作。

  “你们走罢。”罕达无比心累,清楚话再多也就那样了。

  子国则是说道:“我军离去,城中守军仅剩四万,兵寡人疲,士气低迷。贵国与其苦守城中,何不另寻它路?”

  罕达说道:“我等长期受困,与外并无联系。此次出城祸福难料。再则言,如‘新郑’无可作为屏障,何处乃是安稳之所?”

  一句话让子国变得呐呐无言。

  在“新郑”之外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真的不知情,连来了新援军都是从原军出现调动进行猜测依据。

  更现实的原因还有一点,郑国在“新郑”已经是最后一支军队,其它地方不出意外应该是沦陷状态,即便没有沦陷也几乎动员不出新的部队。

  所以,郑国君臣离开“新郑”前往楚国几乎跟亡国没有区别,不如留在“新郑”继续坚持。

  罕达哀求道:“若贵军脱困,还望复来救援。”

  子国怔怔地看着罕达,良久没有说一句话。

  代表楚国做出保证吗?子国很清楚这一次回去,自杀会是一种有荣誉的死法,不自杀会得到一个“国贼天珠”的下场。

  没办法,楚军败得太惨,总需要有人去负责。

  子国不担负战败的责任?难道要让楚君中去负责么!

  某天凌晨。

  驻扎在城外的楚军率先有了行动,他们保持安静向沟渠而去,靠近沟渠约百米的位置,先是一声犬吠,随后便是彼此起伏的犬叫之声。

  “杀啊!”

  行踪已经暴露,不知道是谁喊出了第一声,黑暗之中喊杀声震天。

  这个时候的军队一般会携带猎犬,主要用途是充作岗哨,次要目的则是作为贵族闲暇狩猎的帮手。换作是和平时间,猎犬的用途主次就要颠倒了。

  原军在沟渠前方约五十米处,再每隔五十米都点燃了篝火,哪怕猎犬没有发现楚军靠近,等待楚军距离篝火足够近也会暴露。

  尽管只是五十来米的距离,提早暴露还是对楚军非常不利,他们很快就遭到了原军的箭雨覆盖。

  与此同时“新郑”各个城门被打开,涌出了大量的楚军,他们或是跟城外的袍泽会合,也能是笔直冲向原军的防御工事。

  “敌军早有准备?或有陷阱可能。”子国如实告诉楚君中自己的猜测。

  原军根本没有对调动部队进行隐藏,增添了楚国君臣心里的疑虑。

  这里就不得不说一点,哪怕原国高层想要对部队调动进行隐蔽,不要忘记楚军和郑军有城墙高度的优势,站得高能够看得远。

  小股小股部队的调动,过于频繁一样会引来楚国和郑国高层的注意。

  部队多到一定的数量,夜间不打火把进行调动,需要士兵的素质异常优秀,大多数军队无法办到。

  如果是在黑暗中调动部队,有点风吹草动都将引起不可预料的意外,后果方面比起暴露调动迹象可要严重得多了。

  楚君中抿了抿嘴,说道:“无论有否陷阱,今夜突围势在必行!”

  任何时候机会对双方都是平等的。一动不如一静是用兵者追求的高层次,一旦动起来就代表对方可能抓住破绽,哪一方能够抓住机会,看的还是硬实力以及临机应变的能力。

  子国重重对楚君中点头,行礼说道:“臣愿为大王前驱。”

  受到包围的楚军还有十来万,他们今夜的主要突围方向选定在南面,杀出原军的包围圈之后,则是会立刻向东面逃窜。

  从其它几个方向突围的楚军有幸能够突出去,他们则是会为主力部队的逃脱打掩护,到处乱突增加原军做出正确判断难度的同时,尽可能牵制原军更多的兵力。

  那些打掩护的楚军只有率队军官知道自己是弃子,其余人则是以为自己在为活命而努力。

  亲自杀到第一线的子国一点都不怕死,相反觉得要是能死在突围成功之前,会是自己得到的最好结果。

  “敌军数量确实减少,沟渠数量却是太多,要地更有城寨!”子国没有见过这种战法,切身经历才知道有多么恶心。

  冲在第一线的楚军士兵,他们不但要被原军的箭雨不断覆盖,一旦被沟渠拦住去路就需要进行跨越,宽度达到四米的沟渠,成年男子要是空手助跑其实有概率能够跳跃过去,问题是作为士兵的楚军不能两手空空。

  手持武器的楚军士兵只能跳下能见深度约是三米的沟渠,一下去双腿就被泥泞给陷住,才知道沟渠原来有四米的深度。

  双腿被泥泞陷住,并且一陷就是一米左右,没有人帮助真的不是想脱身就能脱身。

  然而,当前是战时,大量的士兵在往前涌,没有多余的时间展现什么互助友爱,前面的士兵被泥泞陷住,后面的士兵一再涌进去,很快无法脱身的士兵将被同伴掩盖,后续再上来的士兵只会踩着他们的身体继续前进。

  子国亲眼看到沟渠被人填满,后方的人踩着袍泽的身体跨过沟渠,想到充当垫脚石那些士兵临死前的绝望,再是把士兵当作一个冰冷数字都会感到不寒而栗。

  “至少有二十道沟渠挡住去路,要埋进去多少将士啊!?”子国觉得设计这种围困战法的人太歹毒了。

  更歹毒的在后面,前面的沟渠里面还只是满布泥泞,后面的沟渠则是插上了削尖的木棍,很多楚军跳下去连惨叫都没有发出一声当即毙命,受伤士兵发出的哀嚎则是吓到了其余的同袍。

  面对这种情况会发生什么情况?前方被吓到的人想停下,会有后面不明情况的人挤上来,再将被吓到的人推下沟渠被尖木招待。

  楚军高层早就知道有构筑挡路,他们有事先做出安排吗?肯定有的。

  看看楚军展开行动之后的表现,面对第一条沟渠还能搬来事先准备好的木筏充当通道,到了第二条沟渠就全乱套了。

  所以是,有再好的安排,起码要有能够执行命令的人,不然事先做出什么部署都是白搭。

  如果换作是原军突围,情况会比楚军好很多,不因为别的关系,纯粹就是原军有合格的基层军官,楚人的“浪漫”以及军制不允许干一些太精细的活。

  子国再一次找到楚君中,汇报道:“大王,我军受困于第十四条沟渠。沟渠宽足三丈,城寨每五十丈一座,其内射出箭矢实多!”

  从突围到被困在第十四条沟渠和城寨的联防工事前,楚军到底付出了多少伤亡呢?暂时谁都不清楚。

  楚君中转头看向东方,看到了出现的鱼白,面无表情说道:“事已至此,如之奈何。”

  还能怎么样?当然是别管伤亡代价,继续突围啊!


  (https://www.lw00.net/284/284697/729050233.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