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第137章
等南方发大水的消息传来后, 已经是一个月后了,姜苗没想到,还真被她给猜对了, 沈三儿还专门给她来了几封电报, 让她多囤点粮食, 还给她寄来了一沓的全国粮票以及钱。
可林城的人完全不慌的样子,就连老李还跑来找姜苗,问她要不要把白面拉到黑市卖出去几袋。
“你要卖你卖,我可不卖。”
姜苗见老李这样沉不住气, 不禁摇了摇头,
“你急啥, 再等等看。”
“我可听说了,粮食站粮食多着哪, 就前段时间, 他们还拉来了新面, 把粮库装的满满的,应该不会出现吃不上粮的情况吧……”
老李消息灵,再加上周围都没人囤粮, 他有些急了。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粮站粮食再多, 可林城这么多人哪,南方发了大水,这饥荒迟早是要来的,你别看现在很平静……等过段时间就能看出来了。”
这段时间, 姜苗有意无意的和刘长芳她们说起了南方发大水的事, 暗示她们多囤点粮, 这种话她没法明说,只能暗示,有的人把她的话放在了心上,把手里的粮票都偷偷换成了粮食,有的人觉得没事,是姜苗杞人忧天了。
王妈听了姜苗的话,不仅囤了粮食,还腌了一缸子的酱菜。
等林城的人反应过来,粮食站门口挤的都是人,刚开始的时候那几天,是那些老头老太太,后来是中年男人,女人,再后来,就连单身的男女青年都加入了抢粮中。
副食品店,供销社排队排的老长,有大人有小孩,都拿着网兜子或者挎着竹篮子。
当初那些没把姜苗的话放在心上的人,现在粮食抢了几天,才抢到□□斤,棉花厂的吴厂长两口子就是这样,当初姜苗结婚,这两口子送了她一只手表,姜苗刚好在路上碰到她们俩,就提了一嘴。
此时吴厂长在家里正在和爱人张萍互相埋怨着。
“都怪你,当初要是把人家小姜的话听进去,咱现在至于排了三天的队,就买回来这点粮食吗?”
张萍和儿子轮流在粮食站排队,排了整整三天,晚上也不回来,拿个马扎在那坐着,别人也都是这样,吃饭的话,让家里人送过去。
这中间,还时不时有那关系户插队。
吴厂长被媳妇说的也恼了,
“你还说我,你不是也没把人家小姜说的话放在心上吗?我当时心里其实是想让你提前买点粮来着,可我又一想,南方发大水,应该不会影响到咱这,谁知道这大水这么严重啊……”
吴厂长悔的肠子都青了,那天见小姜去粮食站买粮食,早知道他也跟着买点了。
这种情况不止吴厂长一家,还有曹大姐一家。
曹大姐正在家里说着自己的丈夫,
“我说当初多买点,你不让买,还说我姜妹子杞人忧天,想得多……现在你排了几天队,买来的粮食在哪那?让我看看。”
曹大姐的丈夫见她臊自己,他蹲在了地上,拎着没有一粒粮食的空袋子,不吭声,外面的粮食都抢疯了,他排了一天一夜,轮到他的时候,粮食站的同志说,没粮了。
他悔的狠狠的抽了自己两巴掌,早知道就让媳妇去买粮了。
曹大姐冷哼一声,转身去了灶房,她这次非要好好治治他,其实她背着他偷偷的把家里的粮票都换成了粮食,换来的粮食就藏在家里的柜子里。
当初她和他一提要提前屯粮这事,他还骂她,说她是农村来的老娘们,没见识,人家随便说的几句话,倒当真了。
这幸亏她当初听了姜妹子的话,要不然,她家就等着饿肚子吧。
……
当初姜苗念着她结婚的时候,姜父姜母给她打了一对金镯子,还给她做了两床被子,姜向军两口子送了她两床缎子的被面,还有梳妆台,最后,她还是跑到了姜家,让他们多买点粮食。
“都怪你,当初我就说把家里的粮票全部买成粮食,你非要留下几张粮票,好了,留下这几张粮票有啥用啊?人家粮食站现在没粮了,这几场粮票成废纸了,整整八斤细粮哪……”
吴淑兰责怪着姜建国,姜建国任她说,也不敢还嘴,这件事确实都是他的错,当初就应该听闺女的,把粮票全部换成粮食。
姜向军和孙英子也不满的看向姜建国,那可是八斤细粮啊,孙英子很庆幸,当初在家里听小姑子姜苗说起南方的大水啥的,她第二天回家,就让她爹妈,哥嫂子把家里的粮票全部换成了粮食。
她昨天回娘家,爹妈还有哥嫂子,都说多亏了她……她嫂子的爹,去粮食站排了几天的队,才买到两斤细粮,三斤粗粮,后面限购了,一个人只能买这么多。
……
这几天,姜苗住的槐花胡同,天天有人提着篮子一大早出去,再提着空篮子回来,一个个都垂头丧气的。
这可把老李给高兴坏了,其实也不是高兴,只是听了姜苗的话,他囤了七袋子面粉,见外面的人都抢不到粮食,唏嘘的不行,当初要不是姜苗,他现在估计和胡同里那些人一样。
“小姜,小姜……粮食站没粮了。”
老李急哄哄的跑过来,告诉姜苗这个消息。
“没有就没有呗。”
反正她有粮,吃的早就囤好了,姜苗一边给小傻狗用剪刀剪毛,一边看向老李,只见他胳膊下面夹着一卷东西。
“我就是来和你说说,真被你给猜着了。”
“现在不急着把面粉拿到黑市卖了?”
姜苗故意提起这茬,把老李搞得老脸一红,
“幸好你当初拦着我了,看,这是啥……”
老李说着,把胳膊下面夹着的那卷画展开,只见上面画着一位婀娜的古代仕女,画卷已经泛黄,一看就是有年头的老东西。
姜苗放下剪子,接过画,细细打量了一下,抬头看向老李,
“这不会是真的吧?”
“当然是真的,这可是唐朝的!!!”
老李压低声音,看了眼门口,一脸的神秘兮兮。
姜苗一听说是唐朝的就想把画赶快还给他,不料老李却不肯接,
“我这是专门给你的,我那还有哪。”
老李送来这幅画,是为了感谢姜苗。
“给我的?”
姜苗惊喜的不行,看了一会儿画,又摇了摇头,
“不行,我不能要你这个东西,这太贵重了。”
“贵重啥啊,你快收下,现在人都吃不饱,这卷画估计连一斤细粮都换不来,要不是你,我恐怕和他们一样,去粮食站抢粮食去了。”
老李说啥也让姜苗把画收下,姜苗只好收了下来,感觉挂在那都不合适,最后卷了卷,用布包了几层,塞进了柜子最下面。
都说盛世的古董,乱世的黄金,现在人们吃饱穿暖都是问题,像这种古画啥的,都流了出来,尤其是那些地主老财家里的东西,都被人给抱走了,碰到不识货的,真就不当一回事。
“小姜,小姜,你在家吗?”
门外传来敲门声,姜苗把放东西的西屋给锁了门,这才出来开门,见是挎着篮子的杨嫂她们几个。
“杨嫂,你们这是去干啥啊?”
“现在粮食站没粮了,每家都只抢了一点粮食,这也不够吃的,粮食站还不知道啥时候来粮食哪,我们几个就想去城外挖点野菜,来问问你,你去不去。”
“去,你们等我一下。”
姜苗的粮食够吃,可她不能让旁人知道,现在家家户户的粮都不够吃,她要是不和她们去挖野菜,别人肯定会多想,认为她家里粮食多。
就像她之前虽然和那些熟人,说了发大水的事,隐晦提了一句囤粮,但她没敢让他们那些人知道,她已经提前囤好了粮,并且,她每次说的时候,都抱怨自己的粮票少,只够买一二十斤的。
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她家里虽然有粮,但在外面也要装作粮食不够吃的样子,否则她一个女同志,住在这,容易被人给盯上,再起了啥坏心可就不好了。
姜苗拿上篮子,把家里大门锁上了,跟着杨嫂她们几个去城外挖野菜去了。
路上,有人问姜苗,
“小姜,你有没有抢到粮食啊?”
“抢到了,抢到了四斤棒子面,在那排队排了一两天。”
姜苗要是说一点粮食没抢到,也有点说不过去。
“我家比你强点,我们家有五口人哪,都去排队买了,买回来二十二斤,其中细粮十斤,粗粮十二斤,我家男人还有我家大闺女,在那排了整整两夜。”
说话的是王婶,话里带着一股子得意,整个槐花胡同,就数她家买的粮最多。
“你家男人排两夜算啥,我听人说,还有人排了整整五夜的,家里人轮流换着排。”
旁边的孙大娘说道,她家里只抢到了十三斤的粮,其中还有八斤是粗粮,她说完看向姜苗,
“小姜啊,你只抢了四斤棒子面,这日子以后可咋过啊?”
“你就别替人家小姜发愁了,人家可是酒厂厂长家的儿媳,难不成她婆家还能让她饿着,她和咱可不一样。”
王婶子酸溜溜的瞥了一眼姜苗。
作者有话说:
二更在九点
(https://www.lw00.net/2964/2964043/4888486.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