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八章 只有三百万户的大唐
这日。賕
苏明哲在太极宫含元殿召集百官,开大朝会,准备把自己思考的几个国策推行下去。
唐朝的大朝会,一个月一次,要么在月初,要么在月中。
这一次的大朝会在三月十五召开。
众人上朝后,纷纷把分属各自部门的事务,向皇帝禀报。
苏明哲并不轻易发表意见,只是推给朝中三公九卿商议处理,表示了自己垂拱而治的态度。
古往今来,朝廷大臣们,就喜欢皇帝垂拱而治。
只有皇帝垂拱而治,这才代表国家进入了昌盛时代,也代表了朝政清明。賕
大臣们开口讲的事情,还都挺繁杂。
比如说魏征,一会说御史大夫的工作,一会禀报太子东宫的事情,一会又汇报少府的数据。
魏征作为当朝丞相,竟然负责这么多事,也是因为贞观初年的一个奇葩现状导致的。
贞观初年,李世民命令房玄龄省并冗员,全国在册官员只有六百多人,这就导致,很多官员都是身兼数职。
而地方政务基本上都交给当地门阀掌管了。
这里面要说明两件事。
首先,房玄龄省并冗员,全国在册官员只有六百多人,不是说,这六百多官员就能把国家治好,而是因为能用的可靠官员就这么多。賕
第二点,一个国家只有六百多官员,由此可以想象一下,大唐虽然号称一统天下,实际上皇帝的话,在离开长安城以后,就需要门阀势力来配合才能执行下去。
而之所以,在贞观年间出现这些事情,主要还是因为中原动乱四百年,全国总人口也就是三百万户,一千多万人罢了。
人口就这么一点,还遍布全国。
地广人稀,就是目前大唐最大的特点。
想要治理地方,朝堂也只能依靠地方的门阀望族来完成。
为此,杨广推行了科举制,想要收缴寒门子弟为自己所用。
结果,这些寒门子弟自己不争气,稍微有些才能的,就纷纷投靠本地望族门阀。賕
而那些有大才能的,又对朝廷缺乏敬畏之心。
最终结果,就是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科举取士,竟然只收到了二百零五人。
简直成了笑话。
要知道,在明清时期,一次科举,最低取士数量都是三百人。
换句话说,唐太宗在朝二十三年里,取士的总数量还不如明清时期一次科举取士的数量多。
在这种情况下,苏明哲治理国政,也就没想着要和那些门阀势力对着干。
等到众位大臣议论完事情。賕
苏明哲这才开口道:
“太子丰姿峻嶷、仁孝纯深,孔颖达、颜师古、于志宁、杜正伦、魏征等东宫署官,功不可没。朕欲扩充国子监,收拢天下幼子授之以学,广开民智,让我大唐子民,人人如龙……”
国子监内,又分成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六门。
这几者差别,与学生的父辈、祖辈官爵身份有关。
其中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分别面向三品、五品、七品以上官僚子弟,主要学习儒家经典。
律学、书学、算学,则面向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主要学习专门技术。
其中,国子学生员三百人,太学五百人,四门学一千三百人,律学五十人,书学、算学三十人。賕
看看国子监各个层次学生的数量,就知道这大唐被谁把控住了。
苏明哲如今一开口,要扩充国子监,在场大臣们全都眨了眨眼,纷纷上奏,请皇帝三思。
“朕意已定。”
苏明哲不给大家拒绝的机会,还直接下了明旨:
“孔颖达,当年宣父(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收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你身为国子监祭酒,当学习宣父,不可固守五经常义,有门阀望族、寒门贫贱之分,以后律学、书学、算学三门扩充一事,就交由你负责,魏征、司马才章辅佐之。国子学、太学、四门学转交由颜师古负责,于志宁、杜正伦辅佐之。”
诸位大臣听到皇帝这么下令,顿时都知道,这件事是皇帝深思熟虑的结果。
不少人都把眼神瞄向了孔颖达和颜师古两人。賕
孔颖达,是一个敦厚长者,为了学问,不惜得罪皇帝,看到太子李承乾出错,还能耿着脖子,拉住李承乾让他认错改正。
如今,苏明哲把孔子都搬出来了,孔颖达如果还想认祖归宗,就必须捏着鼻子,领下这个命令,去教授寒门子弟。
魏征、司马才章,也都是好面子的人。
在苏明哲搬出孔子这个招牌以后,如果不想死后得到恶谥,肯定也要尽心尽力辅佐孔颖达把这事办好的。
而颜师古是坚定的九品中正制支持者,特别厌恶寒门子弟。
他曾经因为厌恶寒门子弟被贬官,却依旧死性不改。
苏明哲也不奢望,自己一个命令就让颜师古改正过来,干脆让他继续发挥余热,去教授官宦子弟。賕
又让于志宁、杜正伦这两个读书读傻了,好名务虚的书呆子辅佐他。
朝中的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苏明哲这是想做什么。
左丞相,也就是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心知事关重大,连忙出席,拜首道:
“陛下爱民之心,天下共鉴。只是,如今春耕在即,这国子监扩充一事,还请缓些时候再议。”
房玄龄没说支持不支持,只说,现在是春耕时期,不能发动百姓服役。
在古代,春耕时期,就是农忙时节。
在农忙的时候,国家不打仗,也不能发动劳役,否则就是不体恤民时。賕
这是常识。
其他大臣听了房玄龄给的理由,纷纷跟着附议。
苏明哲见先开口抵制自己的人,竟然是百官之首房玄龄,虽然心有疑惑,作为自己的心腹大臣,为什么也不支持自己。
但是,眼看所有人都附议了,苏明哲只能皱着眉点头道:
“扩充一事,可以暂缓到农闲时分。但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诸位卿家回去以后,要好好思考一下此事的利与弊。”
眼看着众人抵制,苏明哲也没心情说其他事了。
罢了朝会,苏明哲叫了听政的太子李承乾,准备去东宫看看孙子。賕
这几日不见,苏明哲还挺想念的。
在东宫看过孙子后,苏明哲又对着李承乾教训道:
“乾儿,你是储君太子,整日里骑马射箭,还是在皇宫大内里面骑马射箭,像什么话。如果你精神充沛,就在太极殿帮朕多处理一些奏折……”
“儿臣遵旨!”
李承乾感觉自己被训斥地有点莫名其妙。
因为李世民是马上得的天下,所以教育孩子也喜欢弓马骑射。
而李承乾学习弯弓射箭,骑马狩猎,完全是为了讨自己亲爹开心。賕
现在,苏明哲喝止李承乾,不让他骑马射箭了。
李承乾自然是感觉委屈极了。
苏明哲也知道自己说了这一通话,没头没尾的,容易引起长子逆反心理,只好给他讲解道:
“乾儿,我们可以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古语有云‘忘战必危’,但是还有下一句‘好战必亡’。你是大唐下一任帝王,仿照汉朝旧事,你应该尊崇休养生息之策才行……”
教导儿子是最麻烦的。
尤其是教导太子。
苏明哲说话不想说重了,免得引起这太子的恐慌,但是又不想说轻了,免得他不重视。賕
随着一番谆谆教诲,苏明哲和李承乾又来到太极殿门口:
“嗯,你去处理奏折吧,有什么不懂的,就去询问梁国公(房玄龄)。”
“儿臣遵旨。”
李承乾得了令,就去含元殿旁边的御书房处理奏折去了。
而苏明哲则是闲着无事,开始在宫中随意走动,也顺便思考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和大臣们斗智斗勇,让他们全心全意支持自己。
大唐初期,虽然早早地就一统天下了。
但是因为人口稀少,一共才三百万户,一千多万人,这就导致中央想要掌控地方,只能依赖地方世家望族。賕
而这些地方望族,门阀世家,凭借着自己在地方上的权势,一旦心情不好,就会支持某一方势力造反。
这也是大唐建国三百年,但是地方动乱一直无法平定的主要原因。
苏明哲思来想去,最终还是认为,破局的点,应该是在人口上。
其实,大唐舆图内,人口肯定不止一千多万。
但是,大量人口都被地方门阀望族控制着,根本没有去衙门登记造册。
所以,苏明哲想要人口,只能选择鼓励生育这一条路。
只有鼓励生育,当人口数量增长上来,人才自然而然会增多。賕
想通了这些,苏明哲心情一阵放松,正准备回太极宫,招来房玄龄,和他商议国策,忽然发现,自己随便走走,竟然走到了一处僻静雅致的陌生地方。
“阿难,这里是什么地方?”
作为皇帝,苏明哲不懂就问。
站在远处侍奉的张阿难,听到皇帝开口询问,连忙凑过来,答道:
“回陛下,这里是掖庭宫。”
苏明哲听了,顿时眉头一皱:
“掖庭宫?”賕
掖庭宫,也就是宫女、宦官、犯官子女居住劳作的地方。
苏明哲有些诧异,自己怎么走到这里来了。
不过,随即就想起来,自己带着李承乾回太极殿,是从东向西走。
等李承乾进了太极殿后,自己继续向西走。
而掖庭宫就是在太极宫的西边。
自己可不就走到这里来了嘛。
苏明哲想明白过来,准备转身离开,却忽然听到一声清脆嘹亮的歌声,从不远处的房舍传了出来。賕
张阿难见皇帝被歌声诱惑,连忙给他提醒道:
“陛下,那是玳姬的住处。”
(https://www.lw00.net/2985/2985171/750564903.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