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东线巡视
自古以来。
百姓造反一定会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饿死漂渚和流离失所!
只要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无论在任何时代,无论这个国家军队多么的强盛,其灭亡是注定的。
因为。
百姓只有在这个条件下,才具备被既得利益者煽动造反的可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当没有饭吃和没有住所时候,反正也没事干,左右都是死路一条,不如造反试试?
而只要当政者保持两条基本线。
他就不相信,这个泱泱大国能够灭亡。
大朝会结束。
嬴城用了一夜的时间将丞相府遗留的需要决策性奏折处理完毕之后。
天不亮。
便躺在青铜马车里面睡觉着离开了咸阳。
主要还是自从冯去疾看了他批阅奏章的速度之后,送到他这里的奏章以几何倍数的降低,他处理的速度也就变快了。
而此次。
他主要的巡查的方向。
便是从武关道经峣关,武关,转入函谷关,再从滨海道折返,沿着黄河西岸,对关中西北部进行巡视。
没错。
巡视,不再是巡查。
一味的暗巡并不是一个监国该做的事。
如果他一味的追求黑暗,黑暗来临的时候,怎么挡都挡不住。
而若是在黑暗中撑起一盏灯,便能聚拢所趋近于光的人。
大秦目前有两盏灯。
一个是始皇帝,一个,就是他!
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难以金椎,树以青松。为驰道之丽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邪径而托足焉。
贾山的《至言》,这是劝谏篇,意在借秦谕今,所上书于汉孝文帝治乱之道。
而凡借喻之事,要么贬低要么抬高,均有夸张成分,以此来承托自己的思想。
因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不贬低别人不足以彰显自己的英明,不抬高不足以彰显自己的主张。
秦驰道并没有如此文中所言的三丈栽一棵树,甚至没有树,反而砍伐掉了沿途所有的树木丛林,凡丛林必是设伏之地,左右开阔五十丈,不设悬道,崖道,这是秦驰道的硬性要求。
也没有想象之中直,驰道之意在于一马平川,开山劈石之路能少则少,非必要不开山,毕竟对于大秦而言,开山所需要的工程量非同一般的大。
至于说沿着驰道筑造城墙护栏,那更是无稽之谈了,反倒是在驰道两侧的地面,也被夯实的如平地,侧有排水沟,不见坑哇之地,因为驰道的修建,并非抱着‘要想富先修路’这样的想法,而是以‘军事控弦天下’的目的修建,首要便是骑兵通道,次要才是运粮草辎重车马,其次为步卒,最下才是人行步行。
一旦有军事通行之时,驰道所行皆要为军事让路。
会有前锋扫清路障。
而在运送粮草辎重的时候,需要提前一天一日内路程进行肃清,不得见行人。
在中央朝廷,有负责驰道的修建和维护。
不过,无论是修建还是维护,这部分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路政人员,而是由沿途所过的县府承担。
而这其中。
就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官署,在驰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驿丞!
驿丞即是官名,也是官署名,乃是一个联合官署。
驿丞由三部分构成。
驰道署,邮驿署,驿站署。
驰道署负责驰道的修建和维护。
而邮驿署,便是世界最早的油驿系统,一个庞大且复杂的通信网络,由郎中令府负责,主要职责是传递朝廷公文,除此之外,便是传递书信。
驿差的运转是以接力方式传递,随着驿站借力传递。
而通常情况下,朝廷所有下发的文书,都会进行标注,‘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不敢留。留者以律论之。’急文书和不急文书,急文书驿差接到之后,必须立刻出发往下一站传递,不急的文书驿站接到之后,也必须要在当日传递到下一站。
而至于携带的书信之类,只能说是传递朝廷公文中顺带传递。
这并不是一个轻松活。
而在运送公文和军文的驿差遴选上,必须为中卒,即身高五尺八寸以上的健全男子,更简单来说,身高一米七三以上,身体健全无疾病的壮年。
且这些人必须具备军课马备,即双骑奔行,随时可兵甲而战,放在军中便是仅次于虎贲营的百战骑兵。
而中卒所传递的文书,县级官署没有权力拦截。
而驿站署,则是沿着秦驰道修建的驿站。
也是油驿接力中的中转站。
每三十里一传,主要设在亭所在,乡里亭的亭,负责邮递的公文驿站,均是由沿途各亭负责修建,且负责守卫驿站。
不过。
这仅仅是驿站署负责的其中一项。
除此之外。
驿站署还有三个重要的职责。
离宫,馆舍,军事设施。
离宫之所,以四十亩地为离宫,为朝廷官员来往居住地,其中设有离宫,为始皇帝居所,在每一座离宫中都有一座离宫。
馆舍,为过往商旅良民之临时休憩夜居之地,和客栈差不多。
军事设施,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地方,便是烽火台,沿着秦驰道,三十里为准,一律修建有烽火台。
“在民间有句传言,烽火起,皆离道,一日休了!”
“意思就是说一旦烽火台狼烟升起的时候,在驰道上面行走的人,都要快速的离开驰道,因为不到片刻的功夫,各个驿站的中卒就会蜂拥上驰道,逆着烽火来确定军情,那个时候中卒可不管道路上有什么人,完全处于横冲直撞的情况,要是冲撞到什么,反而会怪罪在驰道上的人为何阻挠军情传递。”
“所以百姓们见到烽火的时候,就自觉的往驰道两侧走,就有了这句传言。”
“至于一日休,烽火传递并非大小事都要往咸阳传,而是先往各地驻守营传,这些驻守营均由陛下亲命的校尉担任,在确定事由大小之后,才会继续向咸阳传递。”
“大多数情况,也就到驻守营,驻守营校尉将领在确定事由之后,会率先派出斥候奔行,进一步的确定事由大小,规模基本在五百骑,拥有强大的战力,所以在烽火起的时候,整个驰道上,就剩下驿差,斥候,骑将,来往奔行,这一天驰道百姓基本就无法通行了。”
听着直属太尉府统领的军事哨所大什长的解释,嬴城点了点头,又忍不住的问道:“这驻守营所辐射范围有多少里。”
“前后一百里!”大什长不加思索的回道:“蓝田位置特殊,是一处双向哨所,即负责峣关之军情,也负责向咸阳传递军情,且具有一定的可战之力,这才有百人之数,其他烽火哨所,只有一什之兵,十到十六人之数,这并不一致,主要由太尉府根据各地情况所设。”
“而诸如武关这样的军事重城,并没有独立哨所,由武关营负责。”
“如果蓝田见到烽火的时候,只有一种情况,有强敌进犯武关,武关营不可敌,若不然,基本不会点燃烽火。”
嬴城瞅着一枝独秀的烽火台,继续询问道:“那倘若蓝田乡里出现叛乱呢?”
大什长微微一顿,略有疑惑,不过还是回道:“这并不在烽火台管辖范围内,除非蓝田营校尉亲命点燃烽火,若不然,并不以蓝田境内叛乱来判断是否要点燃烽火。”
“除此之外,只有一种情况,判逆围攻烽火台,便即刻点燃烽火。”
“烽火台十二时辰三岗轮守,日夜不休,无令靠近烽火台一百步者属下皆有权警告并射杀。”
“蓝田境内叛乱属于内政,归属于县府兵所辖,而烽火台的主要任务还是传递御敌叩关乱郡等军情,一郡之地不足以平乱且紧急情况下才会以烽火传信。”
“一旦烽火燃起的时候,其他一切事物都要让路,所耗费之大,非同小可。”
嬴城只剩下点头,在军事上,太尉府制定了极其严谨的军情网络。
这是有效防止有敌人长驱直入的手段。
毕竟,没有无线电通讯,将领‘喂喂喂,陛下,我们这发现大量敌军来袭,请求陛下支援’的事情。
而点燃烽火,也不是立刻兴兵平乱,而是告诉沿途各地,做好防守,查探敌情。
烽火不轻燃。
而地方动乱,主要还是郡兵和驻守营负责。
而内史郡的情况与其他郡县也有不同。
即便是始皇帝带着戍卫营和各营兵马离开,在内史地,也拥有三十万可战兵力。
这其中。
单函谷关便吞兵一营三万兵力。
而自从赵国将领庞煖绕过崤函之固的天险,饶到太原进攻到咸阳东部之后,便又在郃阳屯兵一营,并以高陵,栎阳,重泉,郃阳,夏阳,临晋这东六城建立了临晋防线。
并为此专门修建了黄河北部的临晋道。
“关中自始至终都是秦国的基本盘,就算是天下大乱,关中也不能大乱。”
嬴城站在烽火台上扫视茫茫山野,居高而临下,放眼望去,能看到十几里外密密麻麻的点缀在田野上的人影。
(https://www.lw00.net/3480/3480518/15228770.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