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寒酸小县
高峻三人和李绅、王问臣一同陪着辛老汉父子两个,抱着熬制出来的第一块盐砖往最近的县城去报备盐井。
辛老汉的大儿子刚出门时有些不大乐意,再怎么说这口盐井是他们辛家苦了二十多年才打成的。虽然有另两拨儿人同行,他的脸色还是一直阴沉着。樊莺看到后笑着问,“辛大哥你舍不得呀?”
他说,“舍不得也要舍,省得人家说三道四!”李绅知道姓辛的小子是在暗指自己,他也不在意,就是要在凉州李刺史的小女儿面前有些涵养。
但是他爹辛老汉现在已经不这样想了,老汉看得出这位高公子是赞同他们去官府报备的。他相信高公子,那他就一定要去。
高公子和他的这两个女人都不是坏人,两下里萍水相逢,人家不但救了人、还挽救了盐井,而对他们父子在汉江上的事情连提都没提,这就已经让辛老汉感动莫名了。
让辛老汉最后下了决心的,是最近在辽东战场上的那些事情。为战胜高丽,大唐从皇帝到百姓都舍出一头,他有什么舍不得的。
许多年前隋军在辽东战场上的惨败情景到现在还让他热血沸腾。他也是上过战场的,七尺高的人在顾了自己的同时,稍稍想一想国家也是应该的。他想,再也不能为了多拿几两银子而苟且的活着!
从辛家出来后,要在深山里七拐八拐地钻好久才能走上大路。辛老汉当初选择这么一个三不管的地方栖身,原打算是要少受些官府的干扰。
从他家往西南是黔州地界、东南是郎州地界,而往北就归荆州管辖。三州的边界在这里都各止于一座高山,而辛家就在三山之间的山坳里。此地本来就是深山、路远、人稀,二十多年来几乎没有官府的人来过。但是盐井报备了之后,这里就该热闹起来了。
在龙阳县衙,县令听说有人来报备盐井,一开始他说什么都不信。本县唯一的一条大街上一年到头、连头像样子的驴都没有人骑过。县界之内除了每年长些柑子之外更不要说有什么值钱的特产,哪会有盐井这么奢侈的东西,别逗了。
整个郎州武陵郡,说起来也腆着脸叫做一个郡,长官也是刺史。但是全郡只有武陵、龙阳两个小县。本来武陵郡是在长江以南,按理是该划到江南道的,但是人家江南道根本就看不上这块地方,硬塞给了山南道。
江南道是江夏王李道宗的地盘,别处就不说了,仅仅鄂州就有七座大县,一望二紧、剩下的四县也都是中上县规模,区内有铁矿、铜矿、银矿多座,这可都是来钱的买卖。
对于郎州这片贫脊之地,江南道当然看不上眼了。不然,西面的黔州离着大老远的,为什么隔着郎州就划给了江南道?还不是因为黔州有盐井!
今天陪同两位县民来的李、王两位大人,据说是雅州和西川院的官员,龙阳县令不知道哪阵风把他们给吹来了。再有一位气度不凡的白袍男子,领着晃瞎人眼睛的两名美貌女子,龙阳县这位从七品上阶的县令齐大人,一开始以为他们找错了地方。
但是,当辛老汉和他的儿子放下肩上的包裹,在桌子上一层层打开之后,齐县令见了那块方方正正的盐砖,就岔着声儿地对手下衙役喊道,“快快,去把其他几位大人叫过来商量大事!”
龙阳县丞、主薄、县尉几大官员听说了一个盐字,都一溜小跑地过来。这是龙阳县多少年未遇的大事,比前两天发生的日食都重要。
龙阳县的主薄何大海,从九品上阶。他本来正在接待同属本郡的临县——武陵县的主薄刘大人,两人正在商量着如何统一口径,将日食的情况写入各自的县志里。听说县令大人有请,何大海扔下刘主薄就跑了出来。
刘主薄见龙阳县的衙役跑过来,神神秘秘地与何大人咬耳朵,然后何大人就不说日食的事撒脚就跑,连官体也不顾了,他很好奇,悄悄尾随着跟过来看。
齐县令问辛家父子,“你们确信是本县县民?确认是要报备盐井?你们好好想想,不要乱说话,官无戏言!”
樊莺接过来道,“盐就在这里摆着还能有假?我们有西川院和雅州的两位大人在这里呢,你怎么不信?”
辛老汉道,“大人,反正我们一家已经在那个地方住了二十年了,你要不承认我是龙阳县民,那我们就去别的县报备。”说着伸手到桌上,要把盐砖裹起来。
齐县令一俯身子扑到盐砖上,“放肆,本县的话还没、没说完呢你就要走。”正说着,主薄和县尉两人一步跨进来。
县令大声对他们道,“何大人,马上核察辛氏一家的户籍,务必将他们划入在本县之内……王大人,你速速带齐了人手,到辛家住址所在处堪验县界,务必要将盐井牢牢划到龙阳县辖区之内,不得有误!”
二人听了,一人扑向辛老汉,询问家中几人、几男几女、年龄几何,最初是由哪里迁来的,直接把问到的写入案卷;一人扑向辛老汉的大儿子,让他带路去划界。
把人都安顿下去了,齐县令才想起来招待陪着来的这些人。待两边一一见过了礼,高峻这才问道,“齐大人,在下真是大开眼界,贵县能有这样高的办公效率,真是让在下刮目相看!”
齐县令有些不好意思,“都是穷出来的见识!连鸟从龙阳县上边飞过去,都要忍着把粪丢到江南道去。真想不到几位贵客一到,本县就来了这样的好事!本官的官声也要在县志上重重地写上一笔了。”
他说,不要说盐井了,龙阳县连像样子、能种些粮食的好地都不见几块。按着大唐之令法,划地要以步数计量。地宽一步、长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一百亩为一顷。凡是唐民,刚生下的为黄儿、四岁后为小儿,十六岁后改称中人、二十一岁称作丁、六十岁为老。
而按授田之制,每丁要分田一顷,其中二十亩是永业田、八十亩是口分田,老人可分四十亩、寡妇也可分三十亩。
齐县令道,“可是龙阳县哪有那么多的地可分啊!不要说二百四十步了,看看,我这堂堂的龙阳县大街都没有二百四十步!我们这里是窄乡呀!”
樊莺问道,“何为窄乡?”
“县内土地多、足够给县民来分派的,就是宽乡。地不够分的是窄乡。按律,窄乡可按宽乡的一半授田。但是我一半都不够分!很多的山坡地方连树都长不直溜儿、柑子都长不开,就别说长粮食了。”
(https://www.lw00.net/769/769926/325964363.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