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我来此界开神道小说免费阅读无弹窗 > 第二百三十一章 班师回朝,楚王!

第二百三十一章 班师回朝,楚王!


  最近的神域可是热闹得很,大量野神涌入,各个角落都有好奇的野神在游览参观。

  他们中间大都是被镇压被臣服的益南野神,是在神庭的强权压迫下才加入神域,本来野神们可能会以为美好的生活自此远去,谁知道加入神域后发现,似乎在这里会更好?

  神域是以神道规则体系为主,  作为神灵,他们是神域当之无愧的特权阶层,能享受益南那等未开发之地根本享受不到的优渥生活。

  繁华的中央神城,浩荡千里的唯一神河,耸入云霄无比庞大的神阳山,以及神域的每一处微末之地,都是神灵最舒适的环境。

  被镇压等被逼融入神域生活的野神们,需要完成一定的任务获取足够的贡献后,才能正式加入神庭,成为里面的神官或者神兵神将。

  而少数“心慕王化”主动投降的野神,则是直接加入神庭为官,得赐神道符召,从此拥有正统神道传承。

  如有两位长期坚持行正道的善神,这次就被陈尧拔为七品红敕神官,这是益南诸野神想了一辈子的红敕之位。

  神道传承,晋升,困扰了他们无数年的问题,在神庭却最容易解决。

  如今的神庭依然还处于创业期,空出的神位数不胜数,只要跟随主神的步伐,未来就算是金敕也能期待一二。

  想明白这点的野神们不再排斥,而是将自己视为神界的一员,  开始为神庭的发展着想。

  为此,大量野神接受神庭的任务,下到益南四郡,  安抚自己曾经的信徒。

  自家崇拜供奉了几代的神灵都说加入楚国,那西南夷还有什么理由去反抗。

  众多亲楚派头人被选出来,到锦官城朝见李隆,李隆设宴接见以示亲近,并赐予土司官印。

  这里李隆并没有说土司是世袭罔替,只是说表现好,可以考虑其后代继承土司官位。

  有神灵庇佑,强权在握,楚国朝廷对于益南后续的掌控还是有信心的,只要几代人,便能逐步实行改土归流。

  之后李隆又派人带着这些头人好好的在锦官城游玩,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由朝廷买单。

  繁华的锦官城让这些头人们恋栈不去,最后苦苦恳求李隆能每年赐予几天入朝觐见的机会,以示他们的忠心。

  大量西南夷土人走出山林,在楚国官吏的指导下建城聚住,让他们学习夏地风俗文化,接受楚国官府管理。

  愿意迁往益南四郡的夏人还是太少,楚国的政令暂时不能出城池以外,  这时土司头人们的作用就很大了。

  兵戈渐息,  楚国体制在蜀地初步建立,李隆有意班师回朝。

  兴平九年六月二十日,李隆檄调管宗入蜀,任命他为第一任益州巡抚,专管民事。

  借此机会,李隆增设了中央之下的州级官衙,共设有三司,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

  承宣布政使专管一州的财赋和人事,提刑按察使专管刑名,至于都指挥使比较特殊,负责统管益州驻军,不受巡抚管辖。

  但巡抚衙门设有标兵,三千到五千人不等,平常的军事调动,也用不着益州驻军出动。

  天下尚未太平,管宗这个巡抚的权力也就比州牧差点,可以说是如今楚国权势最盛的臣子。

  李隆选择他,不仅是因为管宗忠心资格老,更是因为管宗的民事能力,有他巡抚益州,李隆才放心。

  这次变动的不止有地方官制,还有军制,李隆将楚国军队正式划为四类。

  一类为禁军,是之前正兵里面选拔出来的精锐,平时就驻扎在国都附近。

  禁军员额为二十万人,是镇压全国的威慑性力量,可以随时调动,是大型战役的主力;

  二类为守备军,驻扎在全国关键区域,如重点城市,边境,关隘等,管宗的抚标是守备军中的特例。

  守备军员额为三十万人,往往小型战事守备军便可以解决,每年军中精锐都会与禁军轮换,待遇并不比禁军差多少。

  三类为城防军,是全国所有城池的常规军队,负责该城的平时防御,还有缉盗追匪等各项事宜。

  城防军员额为五十万,目前尚未全部到位,在李隆心中,城防军就是蓝星的武警和警察,如今县尉所辖便是城防军。

  城防军战力可能稍弱,但却是全国军队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等未来天下大定,城防军李隆都准备直接改名叫警察。

  日后前两类的士卒受伤或者退役都能安排到城防军,而不是像如今各诸侯一样,再精锐的老兵一受伤残疾就只能回家种田。

  四类为预备役,是如今民兵体系再进一步的具体形式,以前的民兵全部转为预备役,只要有需要就能直接转换为能上战场的军卒。

  预备役的员额不定,但就李隆已经铺设完成的体系来说,他能随时在前三类的军队人数基础上,再拉出百万大军。

  楚国的大方向是走精兵政策,可不代表李隆没有未雨绸缪,如果被四面围攻,他该暴兵的时候就能暴兵。

  真到举国动员,社稷危亡之际,破坏民生经济,耽误国家发展那都不算是事了。

  当然,这只是对于楚国和李隆来说,拥有穿越者记忆的他,底线要比乱世军阀高上一大截。

  在其它国家如果拥有楚国现在的人口和经济体量,拉出两百万常备军也不是稀罕事。

  最新楚国官方普查结果,荆州五百八十七万人,足足近六百万人比之前治平末年的大虞官方数据要高不少。

  这里面既有城隍庇佑,风调雨顺粮食丰收的原因,也有楚国推行均田制,在官方的强力掌控下,对所有托匿大户的奴仆、藏于山中的野民进行清查到位的原因。

  益州刚刚平定,各大阶层利益交错,需要管宗去慢慢调理,均田制推行还未全面普及,所以明面上的人口只有一千零三十万。

  蜀地藏匿户口的风潮比荆州还要大,论实际,李隆估摸着益州还有一百多万人口没登记在册。

  拥有一千七百万人口的楚国,战争潜力极其庞大,山川险固的益州作为楚国粮仓大后方,而四战之地,处处勇武的荆州则是楚国的争霸矛头。

  兴平九年,六月二十一日,李隆率禁军班师回朝,临走前调败退出汉中的吕壁为益州都指挥使,掌一州守备军。

  接到这个命令的吕壁倍感惊讶,旋即痛哭流涕,这是主君对他一个败将的无条件信任啊。

  益州巡抚是阁老管宗来任,这个没有人可以指摘,也没任何人可以质疑管宗的资历和威望。

  但三司之一,还是重中之重的掌军都指挥使,却让给一个降将一个败兵之将来当,很多“老人”心里确实不平衡了。

  不过李隆依旧将这一切杂音压下,乾纲独断,任命吕壁为益州都指挥使,全权统管益州军事,协助管宗安定楚国的大后方。

  兵败汉中在李隆看来,非吕壁之过,一是秦国应鸿羽亲率大军入梁,吕壁区区两万兵很难达成战略目标;二是吕壁本就不是进攻方面的帅才,李隆要不是没人用也不会强要他去带偏师,吕壁真正的才能在于守。

  如果锁蜀龙的是汉中,那锁楚龙的就是定南关,李隆出郎陵的第一关。

  时至今日,回想曾经拿下定南关的过程,李隆都有些后怕。

  如果没拿下,哪有如今天下诸侯都敬畏的楚国,他李隆现在可能还在和赵光远在角落墨迹。

  吕壁作为定南关守将,虽然丢了关隘,但他作为镇守之将的军事才能却是毋庸置疑,当初也是他不想真挡住李隆才被奇袭。

  把益州一切安顿好后,李隆终于甩脱各种公文出了蜀地,他这次还是走的三峡水路,直下江陵。

  而且这次出蜀回朝,李隆特意要求乌高远,不要请神灵护佑,只要平时商队通行的规格就行。

  一条条大鱼,在三峡水道上乘风破浪,顺水而下的楚军船队行进十分通畅,直到江陵也没遇到任何阻碍。

  有了亲身体验,李隆这才对水师汇报的“千里江陵一日还”,有了直观的感受。

  在神域诸神的协助下,益州和荆州的主要通道是两条,一条是郎陵山道,虽然不能超大规模行军,但商队等正常交通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郎陵山神古榕,特意在这条山道施加了祝福,山中的生灵都不会袭击正常过往的人类。

  甚至有通灵的山中精魅,会主动去维护山道,风吹倒的大树挡住了去路,它们会去挪开,赶不及出去的商队,也会在它们的引导下于宽阔没有火灾之忧的地方露营。

  这样一来,也有很多商队喜欢上了它们,会给山中精魅带一些精致的点心,或者故意在行进过程讲述一些故事,让藏身一旁的的精魅听得喜笑颜开。

  荆益两州另一条交通要道,自然就是三峡水道了,往常这条水道水流湍急,礁石暗藏。

  别说走水师舰队,就连一些常年在水上的渔夫,也会葬身在这条危险的水道。

  后来,李隆兴兵伐蜀,陈尧下令红袄打通三峡水道,这才让楚军舰队得以成行,并且打了蜀军一个措手不及。

  红袄手下的水族,将这条水道中的所有暗礁全部清了个干净,这就将三峡水道的危险性大大降低。

  至于水流湍急,暗流之类的危险,水族也有值守。

  一些刚刚通灵的大鱼,会给水道上的楚国船只保驾护航,一路调理水流,疏理水脉。

  当然也有代价,如今通行三峡水道的船老大,都会给多带一些鱼虾爱吃的食物,每逢险地,就会给水中的大鱼投食,防止它们不出力。

  更有消息灵通一点,走南闯北的大商队,会在船头摆上城隍神像和龙王神像,一路上供香火。

  武侯的隆中对在李隆的手上可谓是彻底实现,甚至更进一步,因为他手握的荆益两州是联系紧密的,而刘昭烈的荆益两州却有些脱节,一方有事另一方难以支援。

  一路走走停停,李隆每到一地必听取当地民众呼声,“升堂断案”,看有没有哪些地方官做的不好。

  所以直到七月一日,李隆方才过江,回到阔别半年的潭州。

  他的车队离国都潭州城还有二十里时,就有百姓前来迎接,并非没有官员,而是李隆下令不许耽误政务,出城过远迎接他。

  管得住官吏,却管不住百姓,一战而下蜀地的李隆,在楚国的声望已经超乎想象。

  “楚公千岁……”

  “君上万福……”

  “开疆扩土,扬我国威……”

  百姓们的呼声一直伴随着回朝车队,因为百姓人数太多,导致下午时分,李隆方才走完最后二十里。

  城门之前等候许久的文武百官上前迎接,伊娣的贴身侍女他也看到了,李隆微笑着点点头,示意她回去安抚伊娣。

  铺面而来的就是满城的喜悦,欢迎主人回家,到处都是张灯结彩,不是官府所为,而是百姓们真心实意的庆祝。

  他们一边欢呼,一边箪食壶浆犒劳回朝的将士们,脸上多出很多大国子民的神采。

  自信!身为楚国一员的自信与骄傲!

  接下来就是照例上朝,不过这次只是走走形势,就连赏功也略了过去,因为他们要集体请愿称王之事。

  如果称王,那赏功完全可以在那之后,赏格甚至会提半格。

  三日后,正在伊娣宫中说话的李隆,接到了外臣递上来的第三次上表,依旧是集体联名,还有几封下面郡县递上来的万民书。

  伏请君上正位楚王,以宽万民之心……

  这次李隆没有再推让了,而是“无奈”同意,并且定于七月十日举行称王大典,昭告天下。

  七月十日很快到来,李隆身穿王之九章冕服,在城隍神郡显圣的光辉下正位楚王大位。

  是时,楚都上空紫气东来,王者之气萦绕楚王宫三刻不绝,有真龙之影穿梭云层。

  按理说,楚国这么重大的事,其它的国家肯定要捣一下乱,起码不能让李隆的天命表演这么顺利。

  但李隆的称王大典却是半点插曲都没,只因天下诸国都知道,七月十五灵潮掀起,元衍界将复归上古!


  (https://www.lw00.net/856/856034/718305191.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