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正德日不落主角 > 第125章,众正盈朝不过是个笑话

第125章,众正盈朝不过是个笑话


  “陛下!”

  群臣一个个都急了,一个个也都慌了,赶紧出声。

  “陛下,万万不可用厂卫荼毒百官啊!”

  “是啊,陛下,臣死谏,请陛下亲贤臣远小人,切勿自毁长城。”

  “陛下,苏言只是据实而奏,岂能因言获罪?”

  “厂卫万万不可用啊,上次山西赈灾案,荼毒上万人,山西士林为之一空,岂能再用之荼毒中正之臣?”

  一个又一个大臣纷纷的站立出来。

  此时此刻,太子开兵工厂的事情都已经是小事了,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了。

  真要是让厂卫这边去查兵部和工部的事情,还不知道会死多少人,会有多少人掉脑袋。

  这工部和兵部的屁股能干净吗?

  当然不能,这大明朝的官员几乎都是不干净的,纵然是刘健、李东阳、谢迁、马文升也是一样的。

  贪墨粮饷、克扣粮饷、吃空饷、喝兵血、克扣军备费用、私开马市、官商勾结等等,这些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根本就不经查。

  尤其是弘治皇帝重点提到的几年前调拨内帑五十万两银子重整军备的事情,这件事情要是查下去的话,这朝堂上至少有上百人要掉脑袋,到了边关这边的话,那些总制、总兵、参将等等,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可以说当年的五十万两银子几乎是全进了相关这些官员们的口袋里面去了,几乎都没有用到边关将士的装备提升上去。

  所以着急的人很多、大家都很着急。

  还有弘治皇帝用这个厂卫越用越顺手,逐渐的重视厂卫的力量,这等于说在大家的头顶悬了一柄剑,只要又需要,随时都可以要了大家的命。

  和这些事情比起来,太子半个兵工厂什么的,真的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了。

  当然了,放在前面的时候,他们这些人一个个可都是死死地盯着太子的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弹劾朱厚照要造反、要谋逆。

  可以说小题大做也是他们一贯的拿手好戏了。

  只是现在的弘治皇帝已经不相信他们了,他更相信自己的儿子,相信朱厚照,所以他现在也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苏言弹劾太子,弘治皇帝就以此事来大作文章、翻旧账,将事情闹的更大,牵扯更多的人进来。

  如此一来的话,自然也就没有人再来说太子半兵工厂的事情,至于说太子现在在京营这里挑选精兵组建新式神机营的事情,那就更加不重要了。

  这些大臣们现在一个个人人自危,都在拼命的让弘治皇帝不要闹大事情,不要去查工部、兵部,谁还有空来管太子的那点事情了。

  不得不说,弘治皇帝这十几年的皇帝也不是白当的,文官们小题大做的本事也是学到了,而且弘治皇帝并不是要小题大做。

  而是觉得也确实是要趁着眼前的机会,好好的整顿下这大明朝兵部、工部,整顿下边防。

  正如朱厚照所说的,天子绝对不能退半步,否则这些大臣们就会更加肆无忌惮,无所顾忌,一个个都无法无天,根本就没有将自己这个天子看在眼中。

  朱厚照身为天子,一开始只是办点产业而已,结果就被这些大臣们攻击说什么与民争利,说要将太子的产业收归户部。

  开个兵工厂而已,这些人就给太子扣上谋逆、造反的大帽子。

  也真是敢乱扣,这样的帽子都扣在弘治皇帝唯一的儿子上面,足见这些人根本就没有将弘治皇帝放在眼中,对于皇权也没有丝毫的敬畏。

  这是多年来弘治皇帝自己种下的苦果,对这些文官集团们太过宠信,也太过宽仁,以至于这些人毫无顾忌、肆无忌惮、蹬鼻子上脸,一个个心里面也都知道,弘治皇帝软弱好忽悠,别说是没出事,即便是出了事情也都没什么事情。

  所以他们才敢乱扣帽子,说太子造法、谋逆,说那些被踩到地里面的武将们谋朝篡位,谁都不会相信的话,他们都说得出口。

  所谓众正盈朝也不过是一个笑话。

  当弘治皇帝符合他们利益的时候,看起来君臣和睦,众正盈朝,时不时弘治皇帝再赏赐一些盐引给他们的就会是将弘治皇帝夸成千古一帝、中兴之主、弘治盛世什么的。

  以至于连弘治皇帝自己都沉浸在其中,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勤勤恳恳、勤俭节约、励精图治之下真的出现了一个繁荣鼎盛的大明帝国。

  或许只有鞑靼南下、女真劫掠辽东边镇、倭寇、海盗肆虐东南沿海的时候,遮羞布被扯开的时候,才会看到大明帝国脆弱不堪、软弱可欺、大而不强的真实面目。

  只有当饥荒肆虐、灾荒之年,流民四起、路有白骨、易子而食的时候才能够看清楚这个大明帝国,它仅仅只是那些士大夫、文官、商人们的盛世,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它甚至于连以前都不如。

  弘治皇帝通过厂卫也是更加清楚的了解了大明的真实情况,以前是被文官们忽悠瘸了,文官说什么就相信什么,哪里能够了解最真实的大明,能够看清楚这些文官们的真实嘴脸。

  一个又一个大臣不断的站立出来,一个个都在不断的劝说弘治皇帝,要弘治皇帝放过苏言,不要去翻旧事,不要去查什么工部、兵部的事情,更不能动用厂卫的力量,即便是要调查也该让他们这些文官们左手调查右手什么的。

  弘治皇帝默默的看着群臣、看着群臣们着急的样子,心里面也是觉得好笑。

  想想以前的自己,实在是太过软弱了,以至于被这些文官们蹬鼻子上脸,人善被人欺。

  现在看着他们一个个着急的样子,弘治皇帝就觉得自己儿子说的很对,对这些文官们根本就不需要太客气,他们不过是治理国家的工具而已,听话、用的顺手就用,不听话、不顺手就换人,天下有的是想要做官的人。

  .....

  京营的一处操场上,朱厚照正在保国公朱晖带领下巡检从京营和神机营抽掉出来的五千精锐。

  英国公张懋去东南沿海重整军备,故而弘治皇帝也是让朱晖来掌管京营。

  保国公朱晖这个人历史上是出了名的胆小怕死之人,弘治皇帝和正德皇帝派他去边镇打击贼寇,他基本上都是躲在城里面不敢出去作战,等到鞑子要走的时候再派人斩杀几十个鞑子去向弘治皇帝和正德皇帝邀功。

  就这,历史上还被弘治皇帝和正德皇帝接连嘉奖。

  没办法,实在是大明朝的勋贵们拿不出手,早就已经糜烂不堪,成了大明的蛀虫,已经不堪一用了。

  弘治皇帝和正德皇帝为了体现对寻贵集团的重视,所以即便是小功劳,还是依然要大肆的赏赐一番。

  尤其是正德皇帝,他想要整顿军务,那就少不了这些勋贵们的帮助,要抗衡文官集团,同样也是少不了勋贵们的支持。

  文官们拼命的打压勋贵的功劳,正德皇帝当然是门清的很,所以该赏还是要赏,只是大明的这些勋贵们其实早已经烂透了。

  武将勋贵们和文官们差不多,吃空饷、喝兵血、侵占卫所军田,克扣粮饷等等事情,他们也都是有参与的。

  就以大明的京营来说,拱卫京城的三大营算是大明最后的还能够有点战力的军队了,但依然是老弱病残的集中营,军备废弛、三五天才有一训,大量的空饷名额。

  而且弘治朝弘治皇帝总是将三大营的人弄来搞工程建设什么的,本来是常备军,吃着皇粮、训练武艺时刻准备保家卫国的。

  结果呢,却是被弘治皇帝派遣着去干工程,修城墙、皇陵、修桥铺路等等,总之就是不敢正事。

  不得不说弘治皇帝估计也是被文官们给忽悠的,轻徭薄赋之下,百姓是不能轻易徭役的,但是养着的那些京营们反正也是吃饱了没事做,干脆就天天派去干工程了。

  所以到了正德朝的时候,正德皇帝实在是看不下去了,选择了和边军对调的方式来改变这种局面。

  只是可惜这种政策并不能持续太久的时间,后面的皇帝又和弘治皇帝一样用老办法来使用京城的三大营,彻底的将三大营的战力给废掉了。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军中的贪腐非常的厉害,到嘉靖朝的时候,明朝军队的战斗力直接就废了,俺答汗能够杀到京城脚下,十几个倭寇都能够横扫东南沿海。

  也正是因为边军、京营、各地的卫所兵都不堪一用,故而到了明朝中后期,无论是抗击倭寇的戚家军、还是关宁铁骑等等都是重新募兵的,而且也都还是职业兵,这样才能够保持一定的战斗力。

  但也是慢慢的出现了明后期时的军阀,像毛文龙、吴三桂他们这些人,都是听宣不听调,朝廷给好处就能够动一动,不给好处谁也奈何不了他们。

  这些军官们的家奴、家兵才是最有战斗力的,但根本就不鸟朝廷,只是这些将官们的私兵而已。


  (https://www.lw00.net/860/860021/110292826.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