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1850再造中华最新章节更新 > 第741章 《戏说乾隆》

第741章 《戏说乾隆》


  王部长说道:“正是这个理。如皋那边,冒氏后人曾来过上海,控诉《小宛传奇》损害先人荣誉。作者并不相让,市民亦跟着起哄,指责冒氏违背政府文艺政策,干涉民间娱乐,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杨烜敏感地意识到,这起事件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甚至于,可以给宣传部门戴顶大帽子,宣传部门置身事外,有懒政怠政之嫌。

  他说:“董小宛虽是名妓出身,却很有才学,世人誉之为‘针神曲圣’。此外,她还很有气节,嫁给冒辟疆后,就算家道中落、衣食无着,亦绝不仕清。

  “冒辟疆为明未复社四公子之一,才学人品俱优,比龚鼎孳、钱谦益、洪承畴这类贰臣不知要好多少倍。《小宛传奇》做此编排,确实吊足了市井民众的胃口。

  “但它歪曲历史,污蔑冒氏夫妻,岂不让冒氏后人寒心?况且,冒氏出身于蒙古黄金家族,倾心学习汉文,汉化为如皋的世家望族,犹如汉族书香之家。

  “我们的文艺政策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也不是放任自流。宣传部门应当守住我们的舆论阵地,大力鼓励宏扬主旋律作品,像《小宛传奇》这种剧目,不值得提倡,不应该演出。”

  这话说得已经很重了。王部长连忙说道:“我们会尽快反思,纠正偏差。”

  杨烜看着剧目单,看到一部剧排座率很高。问道:“这个《戏说乾隆》,又是怎么回事?”

  王部长吃了教训,谨慎了不少,说道:“与《小宛传奇》一样,都是作者牵强附会,编排了许多乾隆帝的逸事,大多是无稽之谈。

  “这部剧同样很火,很受民众欢迎。但反对声音更大,很多满清遗老联名反对这部剧,甚至跑到剧院交涉。作者受到的压力很大,剧院也减少了这部戏的排座。”

  “哼”,杨烜冷哼一声,对满清遗老嗤之以鼻。帝国建号晟武,已经有四年了,仍有不少顽固分子,以满清遗老自居。

  每当旧朝灭亡、新朝肇兴,总有些人缅怀旧朝,以遗民自居。明朝灭亡,正如顾炎武所说,不仅是国家之亡,亦是民族之亡、文化之亡。

  幸而汉文化博大精深,同化了满清异族统治者。即便如此,明亡后,仍有大量民众不肯降服满清,以明遗民自居,漂泊至南洋、交趾、日本、朝鲜。留在国内的人,亦有顾炎武、冒辟疆之类的义士,决不仕清,暗中从事反清活动。

  但是,到民国时,仍有很多人以满清遗民自居。清亡后,甚至有为之殉节者,实在是做奴才做得久了,愚不可及。

  杨烜很讨厌帝国境内的满清遗老。这些人顽固保守,讥讽帝国以夷变夏,又贪恋帝国境内的繁荣昌盛的物质文化生活,是典型的“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筷子骂娘”。

  帝国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新国度,容纳得下这些遗老遗少,也不会像满清那样故意制造文字狱,以钳制人的思想。

  这些满清遗老,犹如跳梁小丑,本为杨烜所轻视。他们抵制《戏说乾隆》这部戏,足以证明他们对满清仍有好感,对乾隆仍存敬畏。

  这可不是个好迹象。这些遗老同情清室,畏惧清帝,之前多是缙绅,在民众心中还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乾隆帝生前自诩“十全老人”,在位六十多年,杀伐决断,对后世影响很大,民间对他亦颇为敬畏。

  如今,满清仍然占有北方半壁江山,帝国不日之后还要发兵北伐。要想真正推翻满清,就得扫除清帝在遗老心目中的形象,就得揭露乾隆的虚伪面目。

  杨烜态度有变,对王部长说道:“为何冒氏后人抵制《小宛传奇》,不受你们重视?满清遗老抵制《戏说乾隆》,你们就删减了《戏说乾隆》的戏份?”

  王部长有些凝噎,不知该如何作答。其实,答案不言而喻。

  杨烜自问自答:“无非是冒氏后人的力量不够,为你们所轻视。无非是满清遗老的数量很多,为你们所忌惮。董小宛与冒辟疆,皆为义士,值得我们世代歌颂。

  “乾隆虽然自称十全老人,实则骄奢淫逸,昏聩无能。他在位六十余年,吏治败坏,社会风气恶化,满清国力由盛转衰。

  “那时候,正是英国工业革命起飞的时候。英国派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提出通商贸易请求。乾隆愚昧无知,骄傲自满,自以为天朝上国,拒绝对外交往,厉行闭关锁国。

  “满清之衰败,祸根埋于乾隆。中国之落后挨打,祸根亦种在乾隆。中国人口暴增,民众困苦无依,根源亦埋于乾隆。乾隆之罪过,可谓大矣。

  “朕反对《小宛传奇》,是因为这部戏歪曲历史,发人隐私。但乾隆是皇帝,一言一行关系国家兴衰、关系国人福祉。《戏说乾隆》这部戏,就算对乾隆有所戏谑,又何错之有?”

  市委主任统管全局,宣传部门出现差错,主任亦难辞其咎。丁日昌是上海市委主任,在一旁听得真切,连忙说道:

  “皇上明察秋毫,臣等着实知错,事后一定会加强甄别,净化文化市场,对作者、民众加强引导。”

  杨烜点点头,问道:“《戏说乾隆》这部戏,有哪些看点,值得遗老们大动干戈?”

  丁日昌向王部长使个眼色,说道:“王部长,《戏说乾隆》是部难得的好戏,你给皇上详细讲讲。”

  王部长会意,说道:“《戏说乾隆》这部戏,结合许多民间传说,揭露了许多乾隆的秘闻。乾隆在位六十余年,逸事甚多……”

  乾隆的逸事甚多,从出生到去世,皆有秘闻,为创作戏曲的好材料。相传乾隆是个汉人,出身于海宁陈家。

  雍正做亲王时,子嗣不盛,对他夺嫡非常不利。他见陈家儿子天生富相,便唱了出“狸猫换太子”,把陈家儿子换成了自己的儿子,起名弘历。

  弘历很受康熙的喜爱,因生母地位较低,康熙担心他受欺负,把他接入宫中抚养。康熙之传位雍正,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看中了弘历。

  乾隆虽受祖父钟爱,却出身卑贱。雍正在位时间不长,乾隆登基时根基不稳,颇受大臣轻视。

  之后,他果真如康熙所预料的那样,英明果敢,前期励精图治,彻底征服新疆、西藏,修四库全书,可谓明君。

  大概从乾隆十三年开始,乾隆地位巩固,颇有些文治武功。他开始志得意满,自我放纵。

  乾隆给堂弟傅恒戴了顶绿帽子,公然夺人妻子,生下私生子福康安。福康安很得乾隆的宠爱,虽非王室出身,日后竟加封郡王。清代满族非宗室而得封王者,唯福康安一人。

  再往后,乾隆更加放纵。他六下江南,骄奢淫逸,对国力造成极大的破坏,国家的吏治、财政都加速崩坏。

  前几次南巡,乾隆以视察海潮为名,目的地便在浙江海宁。在海宁时,他都住在陈家花园,并赐书“爱日堂”、“春晖堂”两块牌匾。

  乾隆在镇江期间,为争取漕帮和僧侣为满清效力,还加入了漕帮,向漕帮赏赐盘龙杖,允许帮主杖杀逆徒。他还在金山寺拈香,指派太监替他出家。此举对清朝稳固漕运助力极大,消弥江南反清复明势力,作用极大。

  六次南巡,沿途修路、毁桥、毁田无数,浪费大量财力“点景”,制造人为景观。地方不堪其扰,民间为之破产者无数。

  晚年时,乾隆又重用和珅,加剧了吏治的腐败。据说,他重用和珅,是因为他有断袖之癖。而和珅是有名的美男子,与乾隆的宠妾长得神似。

  ……

  当然,《戏说乾隆》里面有不少演绎的成分。但乾隆出身低微,六次南巡劳民伤财,重用和珅败坏吏治,无疑都是没有疑问的。

  杨烜对此很感兴趣,说道:“今天朕听戏,就听《戏说乾隆》里六下江南这部分吧。这部昆曲有助于揭露满清的腐败,有助于揭露乾隆的虚伪,值得推广。

  “宣传工作是我们争取民心、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宣传部门要明辨是非,占据宣传主阵地,净化文化市场,为民众呈现喜闻乐见、价值观正的作品。”

  丁日昌和王部长当然称是。.


  (https://www.lw00.net/918/918914/109437963.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