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援助苏联(八)
掌握了计算机的原理,拥有计算机重要零组件,还能够在短期内仿制计算机,大部分与会的苏联空军将官的心情都变得很好。
就在此时,苏联空军司令诺维科夫大将开口问道:“别列捷夫同志,您一定感受到了什么吧。能否大胆的说出您的担心。”
空军将官们仿佛被西伯利亚的寒潮扫过,片刻间,冷峻就替代了这些人脸上轻松乃至于微笑的表情。人人目光冷峻的盯着别列捷夫,让别列捷夫心中的压力骤然上升。不过别列捷夫并不害怕,反倒对空军司令诺维科夫大将心生敬意。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就抓住了要点,可见诺维科夫大将的心思全都放在解决问题上。
别列捷夫答道:“中国这次援助给我们的是每秒运算3万次的计算机,我认为中国国内肯定有规模更大的计算机。根据我的观察,中国科学家们在操作计算机的时候,在很多具体内容上极为熟练。我认为他们应该有各种计算公式的固定解法。我也尝试询问过这个问题,中国科学家们并没有给我明确的回答。”
大部分空军将官们暂时无法理解别列捷夫的回答。诺维科夫看到众将的神色,平静的解释道:“我认为别列捷夫同志所指的是条例与操作步骤。”
听到这个解释,空军将官们恍然大悟,原本很统一的冷峻变成了各种混合了担忧与不快的神色。给装备而不提供培训,是卡脖子的常见手段。掌握任何复杂先进的设备都需要很长时间,靠自己摸索的话,时间会更久。认为中国不会爽快提供这些具体方法的苏联将官,更多的是担忧。原本就忌惮中国强大实力的将官,更多的是气愤。
别列捷夫则是对于诺维科夫大将更生出钦佩之情。条例与操作步骤的类比正是别列捷夫试图向空军将官们解释的内容,诺维科夫大将精准的用军人与科学家都能听明白的内容进行了解释,可见空军司令是站在极高的层次上看待这次技术转让。
空军司令诺维科夫不在乎别列捷夫的看法,他注意到了苏联将官们的不快,也知道当下的苏联军队节节败退,指挥层的将官们情绪非常不稳定。此时会寻找任何借口来推诿乃至于发泄不满。
虽然诺维科夫自己点出了下一步的关键问题所在,但诺维科夫非常认同中国方面到现在为止的援助,并且期待合作能够全面提升苏联空军的战斗力。眼见空军将官们一副苦大仇恨,仿佛是遭到了中国背叛的神色,诺维科夫大将没有去压制将官们的情绪,而是试图赶紧结束眼前的问题。他问道:“别列捷夫同志,你认为会在多长时间内给我们一个明确的回答?”
见苏联将军们神色不善,别列捷夫已经觉得自己说错了话。按照双方约定的时间,三天后才会全面开始指令集的课程。他只是感叹于诺维科夫大将对于技术的敏感度,才不由自主的顺着诺维科夫大将的话说下去。
此时诺维科夫大将给了他一个台阶,别列捷夫赶紧就坡下驴,“司令同志,中国科学家说,三天后开始学习这部分内容。”
苏联空军将官中,脑子清楚的人还是占多数。听到这话,当即有人就想骂人。他们原本认为中国方面有可能不提供使用计算机的条例与操作,或者是用这种手段卡脖子,逼迫苏联支付更多钱。然而中国方面并不是不提供这方面的培训,而是三天后开始培训。这特么不是故意找茬么!
诺维科夫大将参加过苏联红军内部路线派系斗争,知道这种斗争到底有多可怕。此时苏联必须团结起来与入侵的德国战斗,他猛的拍了桌子,啪的一声,让那些差点叫骂出声的苏联将官们都是一凛。
在这个空窗期,诺维科夫大将问别列捷夫,“别列捷夫同志,作为科学家,你在乎的是什么?”
别列捷夫参加过苏联学术圈里面的斗争,这时代,苏联各个领域都在内斗,而且非常激烈。别列捷夫也是战胜了挑战者后才能在这个位置上继续干到现在。他已经知道自己已经惹了麻烦,幸好空军司令诺维科夫大将不想挑起任何内斗,这才把讨论引到单纯的学术讨论上。
此时别列捷夫再不敢玩弄任何把戏,他用自己最学术讨论态度的思路给了回答:“我认为,我们现阶段必须大规模进口中国的计算机。同时,我们不太可能引进中国最先进的计算机。”
这样的回答触及了矛盾,却已经属于能够接受的范围。苏联空军将官们担忧的是中国不提供与援助的计算机配套的使用条例与操作步骤,他们并不会单纯的认为中国会将最先进的计算机提供给苏联。中苏易地而处的话,苏联也不会将自己压箱底的技术提供给中国。
诺维科夫大将则从这话里面抓住了重点,便让别列捷夫先下去。接下来被叫进来的是苏联空军派去的军官学员。在问询中,苏联军方人员的回答竟然与科学家别列捷夫的差不多。诺维科夫大将眼见苏联的内部斗争已经如此的普及,心中只感觉到悲哀。
好在有了别列捷夫“珠玉在前”,空军将官们的情绪相当稳定。虽然派去的学习者们习惯性的抱着内斗的思维,他们的回答还是让空军司令部的高层了解到现阶段的进度。
问询完学习人员后,空军司令部高层们整体都松了口气。大家最担心的引进技术后无法使用的问题并没有出现,去学习的那些人虽然大有内斗的趋势,但是这些人内斗的基础恰恰是学到了太多东西,以至于觉得自己应该占据更大发言权。从使用新技术的角度来看,这足以证明学习非常成功。
空军司令部内讨论了一阵,诺维科夫才再次发言,“派人请教中国方面,中国指挥1000架战斗机,需要使用多少计算机。这些计算机都具体用在哪些方面。”
身为军委副主席,李润石第一时间就看到了苏联方面措辞礼貌诚恳的求助请求。看完文件,李润石觉得苏联方面的人才水平不错。这么快就抓住了相当核心的问题。
不过苏联提出切中肯綮的问题,就轮到中国这边头痛了。李润石不乐意参与到讨论之中,根据他的观察,在开战前,尤其是在开战前中国经济遇到问题的阶段,党内相当多的同志至少在嘴上还是会说些社会主义的话。
现在距离开战马上就1年了,在这一年中,中国经济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原本还要压抑自己情绪的同志们都因为如此红火的经济而不再掩饰。他们原本就是那种从部门利益以及民族主义情绪考虑问题的思路,现在的中国居于明显的优势地位,他们的发言与决策已经颇有帝国主义范儿。
李润石现在不想参与到内部的斗争中,一方面是何锐私下和他说起过这事,不想让李润石变成斗争焦点。另一方面,何锐是真的出手了。
在中国取得优势前,何锐的作风无疑是一位精通帝国主义把戏,能将帝国主义那套玩的淋漓尽致的权威型领袖。在中国领导层终于充满信心的准备搞起帝国主义那套的现在,何锐反倒成了阻止中国转向帝国主义的防波堤。
在这个剧烈变动的时代,李润石最需要的是发现能够继续走下去的同志。现在反倒是好时机,因为同志们已经不用再压抑自己的情绪,展现出更真实的自己。这就让甄选工作难度降低了很多。那些有底线的同志们在这狂飙的时代中,依旧能够保持住自己的心态。
军委会议上讨论此事的时候,大部分同志都没有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是选择支持何锐的决定。这让李润石觉得很有趣,因为在不久之前,不少人还表达了对苏联未来发展的担忧。现在大家之所以不多说什么,很大概率是因为何锐当时表示要援助苏联。
何锐倒是没想这么多,他很欣赏苏联方面的界限感。对于俄罗斯民族来说,最大问题就是太年轻,界限感很差。要么就是穿一条裤子,要么就是敌对。这或许是因为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太苛刻,灾难又总是毁灭性的。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中国来说是一种修辞,一种意境。在俄罗斯则是每年的现实。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俄罗斯的文化当然会发展成最有利于在这样的物理环境下生存下去的形态。因为俄罗斯没办法长期维持某个暧昧拉扯的状态,就如在旅人在冰雪风暴中见到一间小屋,小屋的主人若是与屋外的人搞拉扯,最大可能是在拉扯的过程中,旅人就会被冻死。
“组织1000架战斗机作战规模的模型,给他们。”何锐答道。
看得出,同志们的神色都有些抵触,却没人表达反对。因为苏联的要求是合理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中,的确需要维持1000架战斗机的调度。
不过在这个地球上,能够对1000架战斗机进行有效的调度,已经是一只手就能数过来的强国。有人看向负责总后的胡秀山,希望胡秀山能发言。
胡秀山平素里少言寡语,此时更是没有发言的打算。但何锐觉得同志们的确有些紧张,也不能不安抚大家的情绪,就对胡秀山说道:“秀山同志,你来给大家说两句。”
胡秀山这才开口解释道:“我们进行过实际测试,指挥1000架战斗机的系统基本就是未来喷气式战斗机作战的极限。为了能够提高作战效率,指挥体系的信息传输需要来自不同的数据链。苏联即便拿到了现在的指挥系统,也没办法达成我们当下的理解。这样的帮助不可能对我们造成威胁。”
如果胡秀山是从我方有能力对付苏联的角度去分析,同志们肯定会有顾虑。赢得战争的最大因素之一就是规模,就如军委评估苏德战争的时候,都倾向于苏联会赢。原因很简单,德国当下虽然直接控制的地区与人口超过了苏联,但是德国能够动员出的战斗力数量比不上苏联。
按照数据分析,即便是损失了超过300万精锐部队的苏联,现阶段依旧靠动员而组建起数量达到1200万的新部队。现在苏联缺乏的是时间,以及扩大军工生产的技术能力。只要让苏联扛过德国的这一波进攻,苏联最危险的时间就结束了。
胡秀山明确指出,未来大型战役的空战规模也就是一千,而不是如现在这样,动辄几千甚至是上万架螺旋桨战斗机持续作战。中国在数量上相对苏联有绝对优势,未来战争又是拼技术,很自然的让同志们安下心来。
这个问题被轻松结束,大家接下来谈论起援助的内容。到现在为止,中国已经提供了3万名专家、工程师、技师。根据反馈来看,苏联的经济模式非常适合战争。虽然中国的工业模式的确与苏联模式起了冲突,不过中国方面开始调整,不再强行帮助苏联的生产模式变成中国的样子。而是按照苏联的真正需求,向苏联提供技术援助。
谈到这个问题,李润石的发言就多了起来。因为李润石正在研究中国经济模式,也借着援助苏联的机会,开始更细致具体的研究苏联的经济模式。有了调查就有发言权,李润石的发言得到了军委同志们的极大重视。
苏德战争开始前,苏联总人口超过两亿,俄国大地上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92.5公斤,肉类23.2公斤,奶173.1公斤。对于刚刚从饥饿中走来的苏联人民来说,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战争爆发到现在,全苏联百分之45%的人口,共8560万人已经生活在敌占区,其中超过5600万是农业人口。更为致命的是苏联丧失了38%的粮食产地,大量的收割机、拖拉机的损失让本就因为战争人力紧缺的农业雪上加霜。
不过苏联当下有中国的支援,如果不是苏联对中国的忌惮,现阶段苏联能够获得基本满足人民需求的粮食。
除了粮食危机,东线战场这个史无前例的人力黑洞更是给已经千疮百孔的苏联造成了人力危机。苏军在遭受重创后重建了千万人规模的军队,作为代价,服务于苏联各工业产业链生产的苏联的国民经济部门仅剩1840万职工(战前的1940年超过3400万),其中而且其中女性占超过50%,另外还有大量的老年人,残疾人,青少年和儿童也被迫加入到生产之中。
为了适应战时生产指标,所有的工厂负责人有权要求工人每天无条件加班1-3小时,向工人发放的补偿也被以所谓的“特别存款”为由被冻结。这个世界上最辽阔的国家,在1942年德国法西斯的猛攻之下,在粮食和人力上已经不容乐观。
为了适应史无前例的战争,苏联这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进行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战争动员。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56%为居民消费,军费开支却高达44%。苏联民用工业被尽最大程度地压低。现阶段民用工业品的进口以及库存还能支持最多8个月。
根据中国的数据判断,苏联在8个月之后,商品总流通量将下降超过60%,货币流通量却将增长为战前的280%,大幅度的通货膨胀给人民生活造成巨大的困难。这与中国只是将税收提升到30%,就让经济极为旺盛,并且在战场上处于明显优势的局面形成了鲜明对比。
听李润石介绍到这里,军委同志们都很讶异。有人问道:“既然是这样,为什么我们反倒要支持苏联的经济模式,而不是通过改变苏联的生产组织模式,来提升苏联的产能?”
李润石觉得军委的同志们未免有点想当然,便解释起来。苏联的经济模式是命令式的模式,国家投钱搞工业建设,建设的目标是各个企业生产出国家规定的品质与数量的工业品。
中国的模式并非完全的苏联指令性模式,也不是欧美那种产业竞争模式。中国模式是国家通过产业政策来推动产业发展的模式。因为中国的不同产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导致中国的发展呈现出看似混合制的模式。
“同志们,这是一种表现的感觉。事实上,我们的产业发展核心始终是一致的,就是以建成独立自主的世界先进水平为目标。中国的航空业一直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所有航空业就呈现出强烈的国家主导产业发展,通过资本运营手段,完善航空业产业链的模式。
而中国的机械行业,因为缺乏积累,对于各种产业需求的应对能力不足。但是我们在经济测量,精细控制,材料方面水平获得了突破,成为世界第一。所以,我们就以引进与消化结合两条腿走路的模式。
我们当年最大的问题在于中国元不是世界货币,所以才出现必须与法国法郎这个世界货币合作的局面。导致了看似中国好像什么都需要欧洲才能获得完整价值的表象。
现阶段,我们的货币终于成为了世界货币。于是我们的经济模式又发生了巨大改变。”
李润石说完,喘口气,同时观察军委同志们的反应。看到大家基本都理解了问题,李润石才继续介绍,“苏联的经济模式,与我们的产业模式大不相同。苏联尽力压制冗余与过快的变化。我们的模式强加给苏联,只会导致苏联的混乱。战争中意外越少,胜利越高。苏联的模式非常有利于苏联以苏联的模式获胜。”
何锐讨论战争,总是从经济入手。军委的同志们觉得李润石越来越像何锐了。对于当下的局面,大家觉得得让李润石说明白。好几个人举手,准备提问。李润石也做好了应对的准备。他必须展现出自己的格局与能力不能比何锐差的现实。
(https://www.lw00.net/994/994899/109312692.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